❶ 上市公司怎樣用發行股票的錢啊
股票發行(share issuance)是指符合條件的發行人以籌資或實施股利分配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資者或原股東發行股份或無償提供股份的行為。
發行方式:
綜述
股票在上市發行前,上市公司與股票的代理發行證券商簽定代理發行合同,確定股票發行的方式,明確各方面的責任。股票代理發行的方式按發行承擔的風險不同,一般分為包銷發行方式和代理發行方式兩種。
包銷發行
是由代理股票發行的證券商一次性將上市公司所新發行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承購下來,並墊支相當股票發行價格的全部資本。
由於金融機構一般都有較雄厚的資金,可以預先墊支,以滿足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資金的需要,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願意將其新發行的股票一次性轉讓給證券商包銷。如果上市公司股票發行的數量太大,一家證券公司包銷有困難,還可以由幾家證券公司聯合起來包銷。
代銷發行
是由上市公司自己發行,中間只委託證券公司代為推銷,證券公司代銷證券只向上市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續費。
股票上市的包銷發行方式,雖然上市公司能夠在短期內籌集到大量資金,以應付資金方面的急需。但一般包銷出去的證券,證券承銷商都只按股票的一級發行價或更低的價格收購,從而不免使上市公司喪失了部分應有的收獲。代銷發行方式對上市公司來說,雖然相對於包銷發行方式能或獲得更多的資金,但整個酬款時間可能很長,從而不能使上市公司及時的得到自己所需的資金。
❷ 上市公司能從股市中拿錢么是什麼交易的!
錢當然是要拿,要不都搶著上市干什麼,不就是缺錢嗎。
至於怎麼拿錢,上市前是通過招股說明把要拿的錢的用途寫出來,上市後錢變成公司股份。用於招股時說明的特定用途。
當上市公司股東一部分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了,公司可以到股市把可流通的股票換成錢。這個兌現過程就是你經常聽說的大小非的解禁。
說的淺顯了點,不對的朋友們再補充更正。
❸ 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股票的錢
上市公司於股票在一級市場首次發行(或增發)時,就一次性完成了資金籌集。投資者購買發行的股票,上市公司拿錢,錢貨兩訖。此後,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只是股東身份的轉換(賣出者向買入者轉讓股東身份),上市公司的資金與此毫無關聯,更不能隨時從股市抽取資金(這里不是您所理解的由於「股市隨時交易的原因」)。
上市公司所能利用的,就是發行時一次性籌集的資金。上市公司會根據發行時說明的資金用途,投放於公司的業務發展。
但是,上市公司並不能將二級市場上的股價置身事外。因為不論上市公司股東(股票持有者)是誰,都會關心股價漲跌,這與上市公司業績、及其背後的管理有關。股東出於自身的利益,可以通過股東控股權(出席股東大會、投票決定公司重大事項、選舉董事會)來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也就是,若是由於管理層的原因造成股票表現不好,股東可以「用手投票」來撤換管理層。
從而,管理層必須關心股價走勢,因為這牽涉到他們的飯碗。特別當管理層持股或者存在股權激勵的情形下,他們更會關心自己經營決策是否影響了股價的漲跌。
❹ 普通股民購買股票花的錢,到了哪裡去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❺ 上市公司如何拿到股民的錢
一般情況下是通過發行股票,股民申購新股或者配股的時候,將自己在證券公司賬戶的錢打進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然後申購成功後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被劃轉到股民的賬戶上,同時,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將買股票的錢扣除一定手續費用後打到上市公司指定的賬戶上去。
整個錢的流動過程中,銀行和券商僅僅只是執行股民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達的指令。起主導作用的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它的角色就相當於證券交易所的會計。
❻ 股票裡面的錢是給了上市公司使用嗎
股票發行時,即在一級市場里,投資者申購股票(扣除發行費用後的)的錢,歸上市公司(無償)使用。而投資者申購來的股票上市後(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的錢,與公司無關,而且公司反而還要給投資者分紅的
第一階段:公司上市融資,也就是公司發行股票,大的機構買股票,公司把得來的錢用於實業經營。
第二階段:在二級市場,我們買賣股票,並不是從上市公司那裡直接購買,而是在其他交易者手裡購買,這時的錢已經和上市公司沒關系了。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6)上市公司花股票的錢擴展閱讀: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❼ 請問上市公司怎樣拿走股民的錢然後去花
上善若水股票論壇不錯 建議你去看看 剛才給你答過一遍了
講一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❽ 請問上市公司如何拿走股民的錢然後去花
股民用錢買了公司的股票。
公司有的錢,也就是股民(股東)的錢。
公司用那些錢買資產,蓋工廠,工廠也是股民(股東)的資產。
錢跟資產都構成股民持有股票的內涵價值。
公司不是把錢「拿走」,而是將他變成另外的一種資產的形式。
❾ 上市公司如何用股票里的錢款
這個問題非常好。
公司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金。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公司確定融資額度額度,申請上市,之後證監會發審委進行審批,而後投資者申請認購該股票,申購成功之後,投資者持有股票,而這些資金統統到了公司的融資賬戶上。
投資者認購的股票和公司所需的資金額度是相等的。
通過這一過程,公司就獲得了股票當中的錢款。
這一過程就是股票的發行,我們將這個過程所在的市場成為「發行市場」或「一級市場」。經過一級市場上的發行與投資者認購,上市公司得到了所需的資金。
而我們平常所見的股票買賣的市場,是二級市場,也就是投資者和投資者之間轉讓股票,這一轉讓過程會改變股價,但是並不改變公司所獲得資金的額度。僅僅是投資者相互轉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