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銀行股票不能發行a股
擴展閱讀
股票今天買今天能賣嗎 2025-09-13 20:34:22
2000塊買股票嗎 2025-09-13 19:07:31

銀行股票不能發行a股

發布時間: 2021-11-14 23:19:16

銀行股票無論啥時候都可以長期持有嗎

A股里有這樣一條鐵律「一賺二平七虧損」,其實大部分的散戶在股市裡都是虧損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參透了股市的精髓,要跟市場一較高下,結果也總是不如人意,如果股市裡有這樣一類股票,不需要復雜的操作,一年穩定會有10%以上的收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還可以。

股神巴菲特有一個投資秘訣「價值投資」,但是到A股裡面,大多數人都是不信這個的,覺得純屬在扯淡,股神的投資策略真的是錯誤的嗎,其實股市裡銀行一類的股票就比較適合價值投資的理論,巴菲特一隻股票可以持有30年,如果我們也長期持有銀行類的股票,收益其實也不比股神要差多少。

前面我們分析過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今天我們主要看一下中國銀行如果長期持有,收益能達到多少,我們以每年1月1日收盤價(遇節假日就計算下一個交易日)為買入價格,投資金額都按照10萬元計算。

2020年買入,1月2日收盤價3.53元,買入2.83萬股,截止到目前持有大半年的時間,上個月剛剛進行過派息,10股派1.91元,也就是收益5403.3元,由於我們打算長期持有,短期的股價波動我們就不考慮了,這樣的話稅前收益率就是5.4%。

如果時間稍微長一點,2019年買入呢,當天收盤是3.17元,10萬元可以買入3.15萬股,去年派息執行每10股派1.84元,兩年的收益就是(1.91+1.84)元X3170股=11887.5元,累計收益率是11.8%。

我們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出3年的收益是(1.91+1.84+1.76)元X2915股=1.6萬元,4年收益是2.62萬元,5年收益可以達到2.99萬,如果持有時間再長一點2010年買入,持有10年時間,收益就可以達到8.5萬元,平均年收益率達到了8.5%,這還只是只計算了分紅所帶來的收益。

大家都知道只要月均持有超過1萬元的股票,是有機會參與打新,這么多年萬一哪一年運氣不好,中上那麼一簽,收益更是可觀,持有銀行股也是很多人打新的手法,不求賺錢,只求穩定,大量的資金買入銀行股,只為獲得更多的打新機會。

說到這里,其實很多人都是堅持不下來的,即便是長期算下來,加上打新,加上股價翻倍,就算年收益能達到20%也是很多人都看不上的,畢竟大多數人炒股的心態都是為了迅速在股市上撈一筆,這種慢悠悠的炒股方式只適合那些「比較傻」的投資者。

Ⅱ 工商銀行A股發行價多少

工商銀行A股發行日期: 2006-10-19
發行價格: 3.12元
上市日期: 2006-10-27

Ⅲ 央行發行了股票嗎要是有的話在哪裡上市的啊

中國的央行是中國人民銀行,它是管理銀行的銀行。本質是行政機關,跟財政部、建設部的功能差不多,統管全國銀行。行政機關本身是不能發行股票的,因為不是企業。但是他們管理的企業是可以發行股票上市融資的。例如人民銀行管轄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目前中國A股市場上有12家銀行上市。

Ⅳ 公司如果能發行股票在發行數量上有什麼規定或限制

新公司法規定如下: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沒有具體數量的規定。

Ⅳ 中國銀行配股後,今天恢復交易,可為什麼所配的股不能賣出本來配了900股,恢復交易後顯示0股

獲配的股票要在配股上市時才會到帳,配股上市時間大約會在一到二周以後,上市前會有公告的,等公告吧。

Ⅵ 為什麼不能買銀行股

這是我轉載的,比較有權威的,我們是散戶,經不起莊家折騰,你看看吧,我感覺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議:二十年不買銀行股

(這是我10月16日為今天出版的《理財周報》撰寫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對近期大盤走勢的部分憂慮)

不經意間,A股市場在銀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個大錯誤。如不及時糾正,必將釀成重大長期性風險

我在8月底撰寫並發表在《理財周報》上的一篇題為「銀行股的軟肋」的文章,事後遭到一些人的抨擊。大致的意思是說我不了解銀行的運作,對國內上市銀行業績過度依賴央行及政府的判斷存在重大失誤等。

沒錯,論及商業銀行如何內部控制信貸風險,以及為什麼長期向儲蓄客戶支付微薄利息卻在他們有朝一日成為住宅按揭貸款客戶後收取高額利息,還有像是如何對待違規客戶等一系列事關內部運作的問題上,我的確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關注會計標准,也熟悉銀行業所遵循的資本標准,後者實際上是區別於一般企業的會計標准。

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評者說,雖然來自國債、央行票據以及其他歸根結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債權投資的利息收入,占國內商業銀行營業利潤的比例平均高達七成以上,但是,該等資產佔用並非沒有成本,在扣減相應的付息成本後,其凈利息收益占營業利潤的比例就會大大降低,以至於所謂的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說法不能成立。

面對以上批評,我倒是對批評者所具備的銀行業常識持懷疑態度。依據巴塞爾協議,銀行的資產是按照風險權數劃分的。其中,國債、央行票據以及其他歸根結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其風險權數為0,而一切商業貸款的風險權數為100%。在會計上,這意味著前者無需壞賬撥備,而後者必須按照五級分類法確認相應的壞賬撥備。

推而論之,鑒於國內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比例遠超過5%,而壞賬撥備比率(已建立的壞賬撥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正常情況下應達到100%;鑒於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將四成以上的付息債務用於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佔用,而對這一部分資產不予壞賬撥備或做其他減值准備;鑒於國內商業銀行從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資產當中獲得的凈收益率大大高於撥備後的存貸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於資產風險權數以及壞賬撥備的考慮,商業銀行業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擊,不誇張地說可能會出現虧損。

資本充足率同樣依賴政府信用

所謂銀行資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義下的資本對加權風險資產合計的比率。顯然,分子數值越大,分母數值越小,所得出的資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這一情況下,拋開分子不談,如果低風險權數資產(更不必說0風險權數的資產)佔加權風險權數資產合計的比例越高,加權風險權數資產合計或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當中的分母就越小,結果必然導致資本充足率上升。

於是,當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業績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銀行業資本充足率也存在過度依賴政府信用的問題。

在很大程度上,近幾年國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銀行股上市募集資金極大地擴張了商業銀行核心資本規模以至於分子數值迅速擴大之外,越來越多的資產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資產當中以至於分母相對變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無證據表明後工業化經濟需要一個龐大的銀行體系

為什麼經濟總量只要美國九分之一的中國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三個以股票市值計算的世界銀行業巨無霸呢?這個在別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裡卻不是什麼好事。

說到底,後工業化經濟並不需要一個龐大的銀行體系,或者說擁有龐大銀行體系只是初級工業化經濟的特徵。眾所周知,美國目前的銀行體系是由中小商業銀行構成的,至少相對於非銀行業企業所具有的規模而言是如此。國際經驗表明,伴隨企業資金籌措逐漸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轉變,銀行業在全社會金融服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趨於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發達的資本市場。想想看,這是否意味著現有過度龐大的國內銀行體系不會與GDP同比增長,以至於需要長期看淡銀行股業績成長性呢?

或許有人以為,放寬商業銀行對外投資限制,允許商業銀行將過剩的流動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業績增速鈍化,當然也足以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近日的確有報道說,工商銀行已開始進入IPO市場。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耐人尋味的是,金融監管機構一向強調負債投資股票是最最危險的金融活動,可偏偏在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的時候忘記了這一警告。無論如何,銀行是負債率最高的經營體,高到即使一個客戶的貸款出現壞賬,就可能吞嗤全部凈資產。無論如何,股市的風險遠遠大於信貸市場,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等同於放大其資本風險。無論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訓就是銀行業大量持有股票。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晚些時候開始,為增強銀行業盈利水平,不允許銀行業持有國債的禁令被打破,結果是國內銀行業大量持有國債,由此形成嚴重的銀行對財政透支。從長計議,這是國內金融體系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要害是加大了長期財政預算平衡壓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現為顧及銀行業盈利水平而忽視金融業交叉風險的時候了。打算透過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的途徑而消化其過剩流動性嗎?這未免太短視了吧。

最大的風險在於銀行股集中度已嚴重透支

實際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確允許商業銀行投資股票,但銀行業與股票市場之間的交叉風險已經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體不適,隨拜託我的老朋友《創富志》雜志主編張信東幫我收集一項有關目前銀行股合計佔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計比例的數據。結果不出預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銀行股本合計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計的比例已接近50%。

國內金融業的銀行本位主義思想,或者說成是自私自利的行為導向,在此暴露無遺。眾所周知,銀行業監管條例當中有一項不可逾越的規定:針對單一客戶的貸款比例不得超過全部貸款的10%。其目的是為了防止那種因一個客戶的貸款損失而吞嗤全部凈資產的至高無上的風險,也就是所謂貸款集中度風險,或者是將太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風險。那麼,在銀行股上市為商業銀行募集了巨額資金並由此大大提高了資本充足率的同時,對股市構成的股本集中度風險可以避而不談嗎?這已使得中國股市看上去是一個銀行業主導的市場,其他上市公司不過是上市銀行的陪襯罷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幾乎人人都知道,未來銀行股上市的步伐還將加快,不僅有另一個巨無霸――農業銀行,還有數十家城市商業銀行,甚至還可能包括更多的農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銀行股合計佔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計的比例註定要進一步提升。這太不可思議了!

綜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認真地建議:應當盡快暫停銀行股上市進程,拿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重新審視銀行股上市風險。千萬不要忘記陳雲講過的那句話:我們要用90%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10%的時間去決策。

鑒於銀行股的問題十分復雜,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對A股市場構成一連串影響,包括股指期貨在內。
------------------------
清議
現任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所經濟學研究員,曾任《新財富》學術顧問、《中國證券期貨》雜志執行社長、CCTV「中國證券」欄目上市公司年報財務顧問等。

Ⅶ 中國銀行員工不能股票投資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投資股票,只有證券相關的具有從業資格證這一塊的人員是不可以參與股票投資的,但其實也可以間接參與,家人朋友的賬號啊之類的,像你只是中國銀行的員工那就更加不會有限制了,甚至你們銀行跟券商合作了,銀行還會建議你自己開戶,多拉人開戶呢。

Ⅷ 建設銀行有A股發行嗎怎麼樣呢

中國建設銀行昨日發布公告稱,建行將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不超過90億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
本次發行還需獲得該行股東大會和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的批准。該行將於8月23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公告稱,A股發行的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以提高資本充足水平,支持業務持續發展。按合計發行90億股A股計算,這部分股份約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85%,而現有H股則占股份總數的96.15%。若按建行H股周四收盤價4.76港元計算,此次籌資額將接近420億元人民幣。建行A股的發行價格範圍將詢價確定。
雖然沒有回歸A股的具體時間表,但建行新聞處負責人表示,「一年之內」是預期時間。如果A股發行計劃成功,建行將成為繼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之後,我國第三家在A股、H股市場同時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

Ⅸ 股份公司沒有上市也可以發行股票嗎如果可以,那 他的股票是通過什麼渠道進行交易的呢謝謝~

非上市公司是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票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只有股份公司才能發行股票,不能在證交所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如果其股票不是公開發行的話,那麼其股票是不能再證交所交易的,一般可以再銀行、證券公司交易,甚至可以以其他任何方式交易。如果是公開發行,那麼其股票在證交所之外的市場交易;統稱為場外交易市場;一般指證券公司、銀行等。

非上市公司中的股份公司本身就必須發行股票,不存在轉為股份制企業的問題。只有有限責任公司要發行股票的話才有轉成股份制公司的必要。有限責任公司轉換為股份制公司,依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來進行。

上市的是股份公司,但不是所有的股份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5000萬以上資產並且3年以上盈利,還需要證監會批准,才能上市!發行股票不得低於總股本得20%!

一個公司的股票上市能使其原先資本產生數十倍甚至上百上千被的溢價率,正所謂是麻雀變鳳凰。所以如果能拿到代表初始資本的「原始股」確實是件好事。現在A股市場最害怕的「大小非」多是這些公司上市前的「原始股」。

(9)銀行股票不能發行a股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呀,公司上市發行股票有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經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3)開業時間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千人千股),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向社會公開發行的比例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Ⅹ 中國銀行A股是什麼意思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只有10隻,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隻,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GDP的比率為22.7%。1997年A 股年成交額為30295億元人民幣。我國A 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