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某通用公司股票四年
擴展閱讀
買股票為什麼會陪 2025-08-27 08:44:01
美國員工股票怎麼看 2025-08-27 08:20:53

某通用公司股票四年

發布時間: 2021-12-13 18:14:57

1. 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公司的股票交易有可能出現連續4年被特別處理(ST)的情形嗎

ST的上市公司一般會在會計做賬時隱藏部分收入,到需要的時候做成盈利來摘帽,不會傻到等死的,停止上市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意味著所有投資人所有投資打水漂,尤其是大的投資方。即使公司老總不給力,各方面的利益人員都會施加壓力以及提供幫助。

這方面目前證監會管的還是比較嚴格,如果確實無法盈利該下課的肯定下課。

2. 某公司買股票該股票上年每股股利3元,預計每年以4%的增長率增長,貼現率為10%,該股票價格多少時可投

股票價格=3*(1+4%)/(10%-4%)=52元
52元是公允價格,合適,低於52的時候可投資。

3. 股票4年平均收益怎樣算

2007年公司純收入2000*1=2000
2008年公司純收入2000*2=4000
2009年公司純收入2000*1=2000
2010年公司純收入2000*1=2000
四年平均年收入(2000+4000+2000+2000)/4=2500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按當初買入只有1000股,因此4年平均每股收益=2500/1000=2.5元
如果按手頭現有股票2000股算,4年平均每股收益=2500/2000=1.25元

4. 假定某公司股票1999年2月的市場價格為59美元.經預測該公司股票在1999年後的4年間

意思就是1998年份4.26
每年遞增%11
到99年就是 約等4.7,而當年他的股價為59,那麼市盈率就是約12.5倍~
你要求內在價值,99年時網路熱剛起步的時候,此公司必定是傳統產業~
而第5年開始遞減時間點是2004年,互聯網復甦~~#
股利與股價的關系,決定了最直觀以銀行收益做比較的辦法~
而真正的價值是要考慮其成長性,沒有說明其行業,是很麻煩的,無法解決事情~

內在價值:1:公司行業是否能保持景氣 2:公司產品能夠得天獨厚 3:產品市場是否巨大而有空間

內在價值要說的還很多,上面3點是最基本的,,,,你都沒說,,我沒辦法幫你~~#

5. 結資股票四年期限滿後可否要求公司出賣股票

可以要求公司賣出股票,也可以公司用其他辦法結算你的資金。

6. 歷史的一道題

奧巴馬會參考羅斯福的改革(即羅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美國股市一片大好景象,人們瘋狂購買股票。但是,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當選為美國第 32 屆總統。他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新政」, 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 , 即復興 (Recover) 、 救濟 (Relief) 、改革 (Reform) 。由於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活動引起的金融危機而觸發的。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先從整頓金融入手。在被稱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間制訂的15 項重要立法中 , 有關金融的法律占 1/3 。羅斯福於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決定對銀行採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制度,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 , 允許盡快復業。從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與 1929 年危機爆發前的 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羅斯福在整頓銀行的同時,還採取了加強美國對外經濟地位的行動。從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開始,採取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 , 美鈔停止兌換黃金 ;4月19日 , 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 30 億美元紙幣 , 並使美元貶值 40.94% 。通過美元貶值,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這些措施 , 對穩定局勢 , 疏導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它採取的中心措施是《全國工業復興法》。
特點:「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結果:「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渡過了危機。

7. 股票轉讓通用公司股權利好嗎

該公司是資本的一個聯合產品。資本的自由流動是企業資本的命脈。自由和安全,以保護資本流動是立法的首要任務。股權轉讓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調動和外部傳輸點。股份公司進行了股東之間的內部轉移,不涉及第三人比其他股東,強調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因素的影響,股東之間的相互信任並沒有改變,所以法律對公司的國家極少數的內部資金轉移的限制,沒有其他股東同意,轉讓人與受讓人達成共識,轉會可以成立。 「你可以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自行轉讓中所有或股份的一部分」的規定「公司法」第72條第一款是真實的前提是沒有其他的限制,只有在最後一段,「的本次股權轉讓的章程另有規定外,該規定是「給予股東更大的自由,在聯想可能使異常的公司章程的結論。外部傳輸,因為它會吸收新股東加入公司,改變股東的原有結構,股東之間的信任受到影響的基礎上,為人們綜合因素占的有限責任公司如此重要,所有權的對外轉讓是嚴重限制。新「公司法」規定,「股權的股東比其他股東轉讓須經大多數其他股東,競合」,這是從原來的「公司法」的規定不同,原來的「法」規定,「股份轉讓須經本公司股東在批準的一半」,這意味著股東的投票權所有權的轉移被排除在外,這樣的規定是比較合理的。但原來的「公司法」只對股份轉讓的實際操作的規定,並沒有什麼可行的。例如,如果你原諒其他股東不知道是誰的股東想不是所有權轉讓的其他股東,或認可的知道這一點,但遲遲不作決定,既不同意也不反對,留下無限期拖延股權轉讓和等待,在某種程度上,實際上限制了所有權的轉移。鑒於上述情況,新修訂的「公司法」對於本次股權轉讓是程序規定「股東應當以書面形式將其股份轉讓給尋求其他股東的同意通知,其他股東自接到三十日屆滿的書面通知沒有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半數以上的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該股東不得同意購買股權的轉讓,不買,視為同意轉讓。「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如果其他股東自接到整整三十天書面通知對象,將生成一個默認已同意轉讓的法律效力,這使得股東所有權的轉移不希望陷入「眼淚」的位置。但是,在「收到書面通知之日」是一個關鍵環節。對於股東轉讓股權必須證明其他股東已收到書面通知送達你的股權轉讓事宜,並且日期它曾在一個有效率的方式固定,否則沒有其他意義。因為用心,以防止大股東股權轉讓可以說我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我不知道這件事,即使他實際上已收到通知,也知道這一點。因為誠信在我國大力提倡,這樣的事情是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發生。因此,股東可以採用法律武器所有權的轉讓公證,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利用公證來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收到書面通知之日」的有效性的證據是最好的選擇。法律公證的有效性的證據是公證的效力三天,民事訴訟法「,通過法定程序公證,法律事實和文書法律行為的第67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作為基礎為查明事實。「因此,股東的所有權的轉移,可向公證處提供的證據「股權轉讓的通知,」公證保全,伴隨公證,並給其他股東每服這樣的通知,將「收到通知」這一事實和固定的公證方式這一重要日期「收到之日起」提供法律支持,並確保其自身的股權轉讓的順利進行。此外,我們正面臨著在新的領域公證的做法。因為「公司法」股權首次提供了可連續發生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這不只是繼承傳統財產繼承,而且還包括由股東享有的權利,參與管理它繼承事務。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不僅擁有產權,以及非財產性權利。在新「公司法」第76條是這樣規定,「自然人股東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

8. 急啊!很急啊!問一道股票題,請知道的高手幫忙解答,謝謝

(1)按照SML即證券市場線有:必要報酬率K(甲)=Rf+β*(Rm-Rf)=6%+1.5*(12%-6%)=15%
第三年股票價值:1.2*(1+5%)/(15%-5%)=12.6元——按照公式V0=D1/(K-g)
貼現,現在的價值=1.2/(1+15%)+1.2/(1+15%)^2+(1.2+12.6)/(1+15%)^3
=1.435+0.907+9.074=11.42元
(2)必要報酬率K(乙)=6%+0.5*(12%-6%)=9%
現在的價值=0.5*(1+3%)/(9%-3%)=8.58元<10元,故價格被市場高估。
(3)組合的β=60%*1.5+40%*0.5=1.1
故組合的必要報酬率K(組合)=6%+1.1*(12%-6%)=12.6%

9. 公司配送股票4年以後才可以交易合理嗎

合理的,股價低是優勢,一般1-3年的內部鎖定期,由董事會表決確定。

10. 某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發生有關股票投資的經濟業務如下:

1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00
投資收益 350
貸: 銀行存款 100350

2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590000
應收股利 10000
投資收益 2100
貸: 銀行存款 602100

3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 應收股利 10000

4 借: 應收股利 1000
貸: 投資收益 1000

5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00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5000

6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500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00

7 借:銀行存款 6451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590000
投資收益 55100

8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48750
應收利息 1250
投資收益 300
貸:銀行存款 50300

9 借:銀行存款 51560
貸:應收利息 1250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48750
投資收益 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