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怎樣合理避稅
眾所周知,我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居於世界范圍內中上水平。因此,一般性企業的節稅方法是將企業利潤保存在實體在海外所得稅稅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子公司,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
通常,企業會選擇在香港成立子公司。之所以多選擇香港,而不是上表中「避稅天堂」開曼群島或英屬維爾京群島,是因為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稅務機關簽署了具體的稅務互免協議,實際操作中,更為方便和有效。
圖/世界主流國家稅率表豬八戒洋驃駒綜
由上表可知,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6.5%,中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因此,如果企業選擇將100萬元的利潤放在香港而不是大陸的話,企業可以節約的稅額為8.5萬元。
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Transfer Pricing
如何將利潤轉移給香港子公司?
通常的做法是採用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本質是讓香港子公司向關聯方的大陸子公司銷售一種「高價商品」,提高香港公司的利潤、降低大陸公司利潤,從而將利潤「轉移」至香港。
然而,香港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RO)的 S. 61A條例規定,如果一項交易沒有其他商業實質,唯一的目的就是避稅,則香港稅務機關有權宣判部分或全部的交易無效,或對交易的價格進行調整。這樣就會導致避稅失敗。
因此,為了保證避稅的合法操作性,就必須保證香港子公司銷售給大陸子公司的這個「高價商品」不會被香港稅務機關通過援引以上條款而駁回。
所以這個「高價商品」不能是「實體商品」(因為稅務機關會考核該商品是否超過了公開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來輔助判定是否不具有商業實質並唯一目的是避稅),而是「虛擬商品」,通常這個「虛擬商品」都是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無形資產,例如專利技術、特許權、研究報告、咨詢報告等。這種具有特異性的產品很難在公開市場上找到同類商品價格,因而不容易被大陸和香港的稅務機關通過援引反避稅條款駁回,因此更容易實現我們通過利潤轉移達到節稅目的。
其實,合法避稅的方法有很多種,需要結合企業具體的行業背景和業務類型具體討論,以上以注冊香港為例,探討的企業一般性節稅方案僅供參考,如有海外公司注冊、境外銀行開戶等問題可具體咨詢八戒。
❷ 怎樣買賣股市股票可以合理避稅
現在是不可以的
今年南京銀行的原始股我們也做過 但是沒成功 是用ETF(原始股換購ETF份額 然後交易etf)做的 稅還是被扣掉了 其實理論上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可以合理避稅 不過現在國家太精明了 咱們還是少點小聰明吧
❸ 企業如何通過投資規避稅務
總有一項適合你
即使最嚴格的稅收監管,也會有稅收漏洞。許多企業既依法納稅,也在合法避稅。在這條地下通道里,我們看到了許多正在魚貫進出的企業的背影……本文紀錄下他們合法避稅的足跡,是財務經理不得不讀的經驗之作。用足國家政策,享受各類優惠,愚昧者偷稅,糊塗者漏稅,野蠻者抗稅,精明者避稅!
據報道,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反避稅工作處處長蘇曉魯在回答當前反外企避稅的情況時說,目前,我國已批准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面上看,外企大面積虧損,虧損面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的規定,以後的贏利是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
很顯然,在資本的舞台上,並非外企才有避稅的任務或需要,中小企業的財務經理也大都背負著"如何合理納稅"的沉重使命在艱難地舞蹈。對於資金和實力並不強大的企業家們,以下問題時常困擾長袖善舞的精英企業決策人士:如何利用相關稅收政策,合理減輕企業經營壓力?如何合法地規避稅收監管,利用企業自留資金擴大再生產?
當前中國的稅制飽受爭議。由於名義稅率高,企業負擔沉重;由於征管水平不高,造成企業逃稅、逃費傾向嚴重,一些企業和個人違反稅收監管的報道不斷見諸各大媒體。
從國內情況判斷,企業對我國的高稅率稅收政策怨言頗多,一些業內人士也對此爭議不斷。由此,企業如何盡量地安全、合法"自我減負",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合法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避稅是企業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它如同法庭上的辯護律師,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稅是合法的,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必須強調一點:合法規避稅收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鑽稅法空子有質的區別。
避稅的種類按其特徵和內容分為國內避稅、國際避稅和稅負轉移三種形式。我們將主要為中小企業家們介紹國內企業一些常用的避稅方法。
從實用角度來看,國內的避稅就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和手段避開國內納稅義務。從更現實的條件出發,企業的老總和財務經理需要解決不同難題。
合理避稅:老總能做什麼
規避稅收,現在早就不是一個只適合於私下交流的話題。現在許多企業老闆都在交流怎樣規避稅收,成功的經驗大家"群起而效仿"。不久前的十屆人大會議上,稅收政策、稅收監管和稅率水平等問題被各位代表多次提及。
以下策略是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分析的。而從企業的發展戰略角度來看,作為管理決策層,這樣的操作更適合於您。
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注冊到"避稅綠洲"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和生產經營,從而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
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
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
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
安置"四殘人員"
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
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
做"管理費用"的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帳准備的提取比率,壞帳准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當今的企業界,這一項被頻繁運用。他們將自己買房子、車子的支出,甚至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都列支在公司經營項目。這樣處理並不為國家政策所允許,雖然此方法在時下的企業界並不鮮見,但我們在此並不提倡。
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遲收入確認的時 間。例如某電器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00台各類空調,總計收入2500萬左右,按17%的銷項稅,要交425多萬的稅款,但該企業馬上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的節稅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理避稅:財務總監能做什麼
常用的避稅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轉移定價法、成本計演算法、融資法和租賃法。
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新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所得稅等等。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同時,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他們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干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您的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定價轉移
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關聯的企業雙方為了分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產品交換和買賣過程中,不是按照市場公平價格,而是根據企業間的共同利益而進行產品定價的方法。採用這種定價方法產品的轉讓 價格可以高於或低於市場公平價格,以達到少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轉移定價的避稅原則,一般適用於稅率有差異的相關聯企業。通過轉移定價,使稅率高的企業部分利潤轉移到稅率低的企業,最終減少兩家企業的納稅總額。
出於為企業保密的原因,對我們接觸到的部分企業和公司的規避稅收行為均予嚴格保密,以匿名方式處理。某公司 A將總部設在了沿海經濟特區,享受15%的所得稅率優惠。他們的產品生產是由A公司設在中國地區的 B公司完成, B公司適用33%的比例稅率。 A公司每年從 B公司購進產品100萬件對國外銷售,進價每件6.8元,售價每件8.3元。顯然,這種產品的生產成本5.2元/件,那麼這兩家公司的利潤與應繳稅款就已經十分明顯了:
A公司年利潤額=(8.3-6.8)×100=15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150×15%=22.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8-5.2)×100=16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160×33%=52.8(萬元)
A、 B兩公司總共繳納所得稅=22.5+52.8=75.3(萬元)
出於避稅的目的,可以將稅率高的 B公司的部分利潤轉移到 A公司。我們已經知道,A公司從B公司購進產品單價為6元,仍以8.3元售出,則:
A公司年利潤額=(8.3-6.0)×100=230(萬元)
A公司應納所得稅=230×15%=34.5(萬元)
B公司年利潤額=(6.0-5.2)×100=80(萬元)
B公司應納所得稅=80×33%=26.4(萬元)
A、B兩公司一共繳納所得稅=34.5+26.4=60.9(萬元)
這兩家公司A、B利潤轉移前後,兩公司年利潤總和為:150+160=310萬元;而利潤轉移後的總利潤為:230+80=310(萬元)。在利潤轉移前後,兩家公司的總利潤還是相等的,只是在採用轉移定價後,兩家公司他們應該繳納的所得稅減少了75.3-60.9=14.4萬元。只要企業能找到兩個稅率相差更大的地區,在這兩家企業間進行貿易和合作,貿易的額度越大,所能節省的稅收就會越多。
分攤費用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攤入成本。費用分攤就是指企業在保證費用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從賬目找到平衡,使費用攤入成本時盡可能地最大攤入,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避稅。
常用的費用分攤原則一般包括實際費用分攤、平均攤銷和不規則攤銷等。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折舊計演算法,我們就可總結出普遍的規律:無論採用哪一種分攤,只要讓費用盡早地攤入成本,使早期攤入成本的費用越大,那麼就越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避稅的目的。至於哪一種分攤方法最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限度地避稅目的,需要根據預期費用發生的時間及數額進行計算、分析和比較並最後確定。
通過名義籌資避稅
這一原則就是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使得企業達到最高的利潤水平和最輕低的稅負水平。一般說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主要有三個渠道:1、自我積累:2、借貸(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3、發行股票。自我積累的獎金是企業稅後分配的利潤,而股票發行應該支付的股利也是作為稅後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二者都不能抵減當期應交納的所得稅,因而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借貸的利息支出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以沖減利潤而最終避稅。
資產租賃
租賃是指出租人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在契約或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將資產租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經濟行為。從承租人來說,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於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以上方法,只是我們接觸企業財務人員所了解到的部分方法與技巧。我們相信,在企業界一定還有更多高明的規避稅收的方法。但不論如何,都必須提醒大家:避稅必須合法和合理,否則就背離了這篇文章的初衷與本意!
自始至終,我們都在強調規避稅收的"合法性"。黨的十六大和十屆人大勝利召開後,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當前,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並不容樂觀。中小企業如何實現自身強大的創新能力,充分激活自身經濟活力,合法避稅或許可算一條可行之道
❹ 股票股利可以避稅嗎如果可以,怎樣避稅 如何操作
紅利要交紅利稅,稅率是百分之十,個人投資者在上市公司派發紅利時就已經扣除了,也就是代繳了,沒辦法避稅.
❺ 股票收入是否要交稅,有沒有合理的避稅方法拜託各位大神
股票買賣先在證券公司開立股票賬戶
買賣手段可以有證券公司交易,電話委託和網上交易,現在一般都是在網上交易
證券公司傭金也叫手續費每個公司不等,從每筆交易金額的萬分之五到萬分之三十不等,要和證券公司談好。
股票除了手續費,還要繳納印花稅,現在2010的印花稅單邊收取千分之一,也就是買入不交稅,賣出收取交易金額的千分之一。
出了手續費和傭金之外, 炒股賺錢所得的收入暫不交稅, 但所得收入超過12萬的要申報。
❻ 公司(上市公司)為合理避稅,購買一定數量的低價股票,發放給企業高管,請問這個股票在個稅中如何
上市公司股票屬於有價證券,轉移股東權益的時候一樣計入收入合並納稅,要避稅可以設計為股票期權的形勢,即現在給高管的是期權,未交割,那麼在現在個稅中是無法確認收益的,因此可以不計入,等期權行權的時候再重新計算
❼ 將公司利潤用於購買股票可以避稅嗎
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購買股票的支出,不作為企業所得稅的扣除內容,所以,無論你購買多少股票,都不會減少你的企業所得稅,而且賺了錢還要作為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於個人所得稅也是一樣的。
❽ 股票機構賬戶可以避稅嗎
私人與公司的錢在股市都是不收稅的,只有手續費(裡麵包含單獨的稅如印花),在公司內部則可以,這要看會計是怎麼做分錄的了,有的時候會直接進行變錢,即錢進賬戶再取出,如此由原來的主營業務收入變為投資收益
❾ 公司名義開立證券賬戶,炒股需要繳些什麼稅
你好,A股交易費用包括三部分:
1、交易傭金,標准傭金按不超過成交金額的千分之3收取,最低點5元;
2、過戶費,按成交面額的十萬分之二收取,僅對上海股票收取;
3、印花稅,按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收取,僅在賣出時收取。
上面是股票交易的費用,除了上面的如果你的機構賬戶有盈利的話還需要合並到你的主營業務上面去稅務局報營業稅。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❿ 投資如何合理避稅
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經常面臨高額的個人所得稅,因此他們普遍認為稅負很重。企業普遍採用一些合理避稅方法,如通過報銷逃避個人所得稅。然而,稅收負擔仍然很重。事實上,節稅的目的可以通過個人稅收和計劃來實現。接下來,讓稅收抑制引入避免個人所得稅的合理方法。
首先,利用公積金避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工薪階層個人每月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從稅前扣除,即按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不納稅。同時,員工也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因此,普通雇員仍有提高公積金存款的空間,而薪俸稅納稅人使用公積金避稅是合理可行的。
將使用捐款進行減稅和避稅個人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將其所得用於教育和其他公益事業以及嚴重自然災害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不超過納稅人申報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
是可以選擇用於財務管理的避稅產品類型。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新的金融產品不斷推出。這些金融產品中的許多不僅收入高於儲蓄,而且無需納稅。如投資基金、購買政府債券、購買保險、教育儲蓄等。毫無疑問,許多財富管理產品為工人階級提供了更多選擇。經過慎重考慮和選擇,我們不僅可以避稅,還可以合理分散資產,增加收入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
積極使用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和餐費發票避稅。中國稅法規定,以現金形式發放的交通補貼、交通補貼或誤餐補貼,應視為工資收入,計入計稅基礎,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經濟業務性質,取得實際銷售合法發票的,屬於企業正常經營支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筆者建議納稅人在報銷通信、交通、差旅費和餐費時,應開具真實、合法、有效的發票,以涵蓋實際費用和支出,以免在一定程度上錯誤理解避稅補貼的性質。
稅點點,創新型互聯網稅務籌劃服務平台。面向七千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合理節稅服務,減輕企業稅務負擔。節稅效果明顯。
利用臨時免稅,積極利用國家給予的時差避稅。根據現行稅收規定,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所得的差額,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買賣的股票或基金,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差價收入間接實現避稅。但是,由於許多納稅人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也沒有專業知識,他們可以與稅收蕭條進行協商,適時學習相關知識,謹慎行事。
近年來,個人稅收和規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調整工資稅基、開征住房交易所得稅、調整車船稅、試點開征房產稅,都與我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如何合理避稅已經成為每個人關心的問題。因此,合理的稅收籌劃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稅點點提醒大家:依法繳納稅費是每個納稅人的應盡義務,必須執行;稅務籌劃節稅是每個納稅人的合法權利,不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