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持有多少比例,才達到控股,能夠參與公司管理
跟股票的分布情況有關,股權越分散達到控股的持股比例越低,一般上市公司持股30%就能控股。參與公司管理須推選董事人選進入董事會。
❷ 我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我是不是就是他的股東了我可不可以通過多買股票,實現對公司的控股,成為董事長
你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是擁有了公司的股份,可以說,你就是公司的股東了,能夠從公司分紅了。
理論上來說,通過多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是有可能實現對公司控股的,甚至成為董事長。但是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一些小公司,想要通過購買股票達到進入公司管理層或者控制公司的目的,難度同樣也非常大。
❸ 一個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多好不好,控股子公司對該公司的股票有哪些影響。
我給你舉兩個例子
一是華東科技
看看他下面控股和持股的公司,天那,我是數不清楚,在06-08年,也該丫倒霉,陷入了無休止的訴訟中,有一半子公司跟他打官司,搞的股價已跌再跌,資本運作是次要的,但牽扯了巨大的精力使得自身的主營業務也受到影響,公司嚴重虧損。
二是IDG
你自己看看他投資的公司就知道了,搜狐 網路 3721 騰訊 攜程。。。。。
❹ 通過股票控制一家公司,需要購買多少
51%的股權可以絕對控股
如果是相對控股可以持有的相對少一點
❺ 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大量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達到控制這個公司的目的嗎
股票本身就是拿來買賣的,特別是對於A股同股同權來說,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話語權越高,如果持股達到較高的比例,進入公司的管理層並控制公司也並非不可能。
通常情況下,一個公司的股權有幾個界限,不同的股權比例所享有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絕對控制權67%,當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機構只有一個公司67%以上的股權,那麼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這個公司,別人反對一點作用都沒有;
相對控制權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這個公司;
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 ;
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臨時會議權
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當然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股權結構是建立在同股同權的基礎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渠道購買的,符合監管的相關要求,那從理論上來說,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之後,你不僅可以進公司的管理層,甚至有可能控制整個公司。
但從實際上來看,想要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個公司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關於大量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以達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幾年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萬寶之爭。
當股東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過5%,按照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就必須發布公告,而一旦發布公告之後,大家知道有人要舉牌上市公司,會有更多的人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從而在短期之內推升這家公司的股價,這會讓收購的成本進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舉牌之後,就會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警惕,他們肯定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反制,比如通過回購股票,以及輿論壓力給收購方施加壓力等等,這會大大的增加收購方的收購難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為了避免控制權落入他人的手中,他們在上市的時候創始人團隊所掌控的股權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持股比例都達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長持股比例達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個人通過公開市場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為第一大股東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權。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為了保持創始團隊的絕對控制權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方式,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京東,阿里巴巴等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比如在京東的股權結構當中,雖然劉強東只有15%左右的股權,但其所擁有的投票權卻超過75%,相反,雖然騰訊旗下的投資公司擁有京東18%的股權,但其投票權卻只有4.5%左右。 這種同股不同權的股票設置,可以讓創始人團隊以較少的股份掌握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惡意收購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開啟毒丸計劃。
毒丸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股權單薄反收購措施,當一個上市公司面臨惡意收購的時候,上市公司公司創始團隊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權,就會大量低價增發新股,讓收購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從而達到稀釋收購方股權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對盛大收購的時候,就採用了這種毒丸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的放棄收購新浪的計劃。
❻ 一個人要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百分之多少的股份才能擁有它的控制權
1、絕對控股
是指股東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
2、相對控股
相對控股是指在企業的全部實收資本中,某經濟成分的出資人擁有的實收資本(股本)所佔的比例雖未大於50%,但根據協議規定擁有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協議控股);或者相對大於其他任何一種經濟成分的出資人所佔比例(相對控股)。
(6)股票參控公司多擴展閱讀:
1、股權與股份
在《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權利多用股權,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多用股份。
股權通常指因出資而享有的股東權利,也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出資比例;而股份則僅存在於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可以計量的股票數。
2、股權與股票
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而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
❼ 股東持有公司多少比例的股票能股票完全控制公司
理論上股東持有公司51%比例的股票能股票完全控制公司,實際上高於大股東一個點就可以了,有些大股東20%都不到就可以控股。
❽ 股票是不是參了越多行業越不好
我個人觀點,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如果是從價值投資角度來說,肯定是越專業,也就是主營業務收入越高 越穩定越持續增長越好。多元化也不是完全不好,但是整個國內包括世界范圍內 真正能做到優秀的多元化運行,並實現盈利持續 ,整合卓越,並成功長足發展的幾乎沒有。通用你看如何?海爾你看如何,他們的多元化都不敢說很成功,你看看其他的呢?有多少公司敢說比他們更優秀,更規范,更成長,更成功的呢?又有多少可以真正做到自己的行業領導者呢?自己的主業都經營不好,那又憑什麼資格資本 資歷 水平來對經營進行保證呢?
股票,公司 個人,其實和一切的現實生活一樣,精力有限,經驗更有限;時間也有限制。有多少人可以這樣做到做好呢?
古語雲:貪多嚼不爛嗎!
所以這樣的公司,總體來說,肯定是屬於炒作,不是安分守己的經營主業,本末倒置,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很難成為某一領域的領導者,取得壟斷的優勢,受人尊敬的游戲規則制定者的。既然如此,它憑什麼呢?
如果是長線 堅持所謂的價值投資和長線持有的話,盡量避免這樣的公司。
其次,反過來說的話,如果是短期的投機的話,恰恰相反,這樣的公司非常適合,因為有很多熱點和概念,而股票市場本來就是個炒作和講故事的地方,不停的有故事有熱點 題材,具有非常好的持續炒作空間,莊家最喜歡這樣的追逐熱點,拉抬造勢,而大家也樂於跟風這樣的具有短期顯著的賺錢效應股票,所謂黑馬,多是這樣的造型的。
長線看質,短線看熱。
所以看你的投資標准了。
希望能幫到您!
祝投資順利。
❾ 股票裡面機構控股越多說明什麼
通常來說機構越多,安全性越高,大家都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但並不代表股價就漲的多,因為機構多了,游資通常不敢去做,因為一拉股票,機構就要砸盤。所以你可以看一下,銀行股里機構非常多,但漲幅遠遠落後絕大多數股。
❿ 為什麼有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幾的股票卻能控制公司
現在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
股份分散
百分之十以上就算是多的了
其他股東的股份更少
只要聯合其他小股東支持
投票權股份達到一半以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