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我國銀行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我國銀行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2-01-01 06:57:37

①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上市公司的

清朝末年

清末,中國對外資是開放的。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開設銀行,從事各種業務,外資可以自由流動,而且不受監管。中國人可自由從事銀行、票號、錢庄的業務,在1906年頒布《銀行票號法》之前也沒有任何監管。沒有監管的金融市場發生了幾次波及經濟全局的金融風波。

控制貸款之禍

鴉片戰爭之後,外資銀行數量日增,尤其是清政府在向外資銀行大量借款之後,外資銀行完全控制了中國金融市場。起初,外資銀行主要辦理外商匯兌,與中國原有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聯系,但1860年代末之後,它們把低利率從社會上吸收來的存款借給錢庄。這種短期拆借利率為7%,低於錢庄借款時10%的利率,錢庄紛紛向外資銀行借貸,受其控制。

外資銀行向中國放貸是為了控制中國經濟,它們主要用控制貸款,抑制中國絲茶出口價格的手段來達到目的。這就引發了1872~1873年的第一次金融風波。這一時期,由於交通和通訊的進步,中國進出口大增,但貿易逆差達300餘萬兩關銀,這就使金融市場銀根吃緊。1872年初,正在中國絲茶出口的旺季,外資銀行只吸收存款而不肯放出,利率甚至高達50%。同時,外資銀行還抬高匯價,對出口絲茶的商人施加壓力,出口於是陷於停頓狀態。1873年出口減少210餘萬兩,錢庄收不回貸款。外資銀行只催收貸款而不放貸,商行破產五六十家。1874年初,有一半以上的錢庄破產。

在這次金融風波中,外資銀行摸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規律。正常情況下,利率大體為每年8%,但如果外資銀行收回貸款,市場銀根吃緊時,年利率會高達33%。1878~1879年的第二次金融危機正是外資銀行利用了這個規律,干擾金融市場的結果。

1878年,中國絲茶的出口仍然不好,商家虧損嚴重,錢庄受到損失,而外資銀行又緊縮貸款200萬兩,銀根吃緊,錢庄為拖欠所累,又有二三十家歇業。1879年,絲茶出口有起色,但漢口和上海的外資銀行又不借給華商錢,人為造成了金融緊張。在第一次金融風波中,票號所受沖擊並不大,但這一次票號也被牽連,有的票號因周轉不靈而倒閉。

這兩次金融危機使外國人控制了中國的絲茶出口量及價格,貿易處於停滯狀態。風雨飄搖的中國金融業又進入了1883年的第三次金融風波。這一年,上海金融市場受投機活動和企業股票波動的影響,動盪不已。9月中,當市場需要大量資金時,外資銀行卻拒絕辦理短期信用貸款,這使純泰和泰來兩家大錢庄在10月中倒閉,共欠銀26萬余兩。與錢庄有業務往來的票號受到嚴重損失,於是急於收回貸款,而這一舉動又加劇了金融動盪。到冬天,上海的78家大錢庄只剩下10家,受連累的金融機構達三四百家。

貼票風潮與股票詐騙

1897年發生的金融風波與貼票相關,稱為「貼票風潮」。貼票是一種高息攬儲的做法。例如,客戶以現金90元存入,錢庄付給面額為100元的遠期庄票一張,為期半個月,到期客戶就可以用庄票取回100元。貼票為潮州商人鄭氏的錢庄所創,利率起初為20~30%,以後甚至高達50~60%,這種不規范的做法吸收了大量資金。但到1897年,由於貼票發行過多,錢庄無力償還,這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波及未發行貼票的錢庄和票號,又形成了嚴重的金融風波。

發生在1910年的金融風波是由於股票詐騙引起的,稱為「橡皮股票風潮」。橡皮就是橡膠( 20725,-760,-3.54%)。英國人麥邊於1903年在上海成立了蘭格志公司,宣傳從事開辟橡膠園、開發石油、煤炭、採伐木材等業務,開始招股活動,但並沒成功。1909年,世界橡膠價格暴漲,國外從事橡膠開發的企業和投資人大獲其利。許多人購買橡皮股票,麥邊和其它橡膠公司乘機哄抬股價。蘭格志公司票面100荷蘭盾(合白銀60兩)的股票被炒到近1000兩白銀,超過了面值的十六七倍。蘭格志公司在騙到錢之後就逃跑了,股價一落千丈,原來做股票抵押的外資銀行也中止了該項業務,並追要貸款,這種股票於是成為廢紙,各錢庄或承做股票抵押,或貸給購股者的錢此時已無法收回,這又引發了金融風波。在這場風波中又有一半錢庄倒閉。1909年,上海有錢庄100家,經過這場風波,到1911年時,只剩下51家。

慘痛教訓

在金融市場如此混亂,金融風波頻發的情況下,洋務運動與中國民族工業哪能得到健康發展?

清末的金融風波與當時中國受外國侵略,政府軟弱相關。外國銀行憑借特權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從中漁利,是金融風波的重要根源。因此,一國的金融市場無論開放到什麼程度,都必須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外國人控制中國金融。金融風波發生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金融監管。無論外國的銀行,還是中國的錢庄、票號,都從自己的眼前利益出發,違規操作,根本沒有什麼立法或監管機構。一個沒有規則的金融市場,其游戲豈不是一片混亂?

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外資沖擊一國金融市場,國內金融機構的違規操作仍然沒有根除。金融開放和金融監管兩者缺一不可,沒有監管的開放只會引起混亂,而無利於經濟發展。

② 中國第一批上市公司有哪些

上海交易所第一批有8隻股票。延中實業(600601)(現「方正科技」)、真空電子(600602)(現「廣電電子」),飛樂音響(600651)、愛使電子(600652)(現「愛使股份」)、申華電工(600653)(現「申華控股」)、飛樂股份(600654)、豫園商場(600655)(1992年6月15日終止上市,替代為改制後於1992年9月2日上市的豫園商城)和浙江的鳳凰化工(600656)(後來的「S*ST源葯」,已退市)

1、延中實業是滬市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屬於「三無」概念股,且盤子小,爭奪其控股權的斗爭在中國股票市場中多次掀起波瀾。1993年深寶安收購延中實業是其第一次遭遇舉牌,也打響了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的第一槍。
2、「真空電子」曾是證券市場上「老八股」的龍頭股,「真空B股」則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個B股。1996年年底開始資產結構改造。1997年3月,當上海市市委、市府決定對廣電集團進行重組時,真空電子的國有股股東變更為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2、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現涉及綠色照明、IC卡、電子部件等多個方面。

③ 我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有什麼不同

我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現狀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市銀行達到14家,國有商業銀行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除農行外都實現了上市。由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銀行業的改革發展也具有鮮明的特點,我國上市銀行的股權結構既帶有舊體制的深深烙印,又有不同改革發展階段不斷創新的特點。根據我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的相關數據,現階段我國上市銀行股權結構主要有以下特點。

國有股比例較高,佔有重要地位

股權分置改革後,根據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條件和時間限制,各銀行年報披露的持股數據中,分為有限售條件的股份和無限售條件的股份。根據我國上市銀行2008年底有限售條件的股份中各類型股份所佔的比例可以看出,除民生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沒有國有股外,其他上市銀行均有較高比例的國有股權。其中,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國有股比例超過70%,建設銀行國有股比例(包括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超過50%,處於絕對控股地位。華夏銀行國有法人股比例為34.29%,中信銀行國有法人股比例則高達62.33%,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南京銀行國有股比例均超過20%。部分上市銀行國有股比例雖相對較低,但與其他類型股東相比,仍佔有主導地位。

流通股比例逐步提高,股份逐步實現全流通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規定,啟動改革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十二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因此,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並不代表非流通股立即上市流通,流通股比例是有序的逐步提高,最終實現全流通。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後,各上市銀行陸續公布了改革方案,流通股比例逐步增加,多數銀行流通股比例都已超過50%,其中民生銀行流通股比例最高,達到95.07%。

股權集中度較高,銀行之間的差距較大

我國上市銀行中,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半數,股權結構高度集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超過了30%,股權集中度較高;民生銀行最低,只有5.9%,其他上市銀行基本在10%~30%之間。總體來看,我國上市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平均值為27.07%,個體差異較大,有的股權集中度很高,有的則比較分散,標准差為19.28%(見圖1、表2、表3)。從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來看,我國上市銀行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平均達到63.38%,並且個體差異較大,標准差為22.7%。

④ 我國上市公司裡面,市值突破萬億有哪些公司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當中,市值突破萬億的公司是有的,根據各大上市公司的市值來看,最起碼有十幾家公司市值已經突破萬億了。

突破萬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具體名單如下:

阿里巴巴

騰訊控股

貴州茅台

工商銀行

中國平安

建設銀行

美團

拼多多

五糧液

招商銀行

以上這些就是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都是已經突破萬億的名單,下面根據這些股票進行分析到底這些上市公司市值到底有多少呢?

(1)阿里巴巴股票市值

(4)工商銀行市值

如果上圖,這是目前工商銀行的最新情況,其中公司銀行股價已經在5.2元之間震盪徘徊,公司銀行的股票總市值已經高達18747億元,成為A股市場市值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

(5)建設銀行市值

如上圖,這是目前建設銀行的股票市值,建設銀行總市值僅次於工商銀行的市值,目前建設銀行總市值已經高達17476億元,同比工商銀行少了1000多億元,成為A股市場市值第三的股票。

通過上面分析得知,我國上市公司當中突破萬億市值的,最起碼有十幾家公司,當然市值突破萬億的都是大型企業,基本都是行業當中的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的股票市值突破萬億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⑤ 中國第一個上市銀行是什麼

中國第一個上市銀行是深圳發展銀行,上市日期:1991-04-03。

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發展銀行,股票簡稱:深發展A,股票代碼:000001)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 其前身是1987年由深圳當地21家農信社合並成立的「深圳市聯合信用銀行」,後改名為「深圳發展銀行」,簡稱深發展。

深發展於1987年5月首次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並於1987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深圳。深發展作為深圳第一家上市公司和全國最早的股份制銀行,在上世紀90年代,一直是金融界的寵兒。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深圳發展銀行綜合實力日益增強,成為了一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鄭州、等22個經濟發達城市設立了約300家分支機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北京、香港設立代表處,並與境外眾多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

(5)我國銀行業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主營業務

1、辦理人民幣存、貸、結算、匯兌業務;

2、人民幣票據承兌和貼現;

3、各項信託業務;

4、經監管機構批准發行或買賣人民幣有價證券;

5、外匯存款、匯款;

6、境內境外借款;

7、在境內境外發行或代理發行外幣有價證券外匯存款、匯款、境內境外匯借款;

8、貿易、非貿易結算;

9、外幣票據的承兌和貼現;

10、外匯放款;

11、代客買賣外匯及外幣有價證券,自營外匯買賣;

12、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

13、保險兼業代理業務;

14、經有關監管機構批准或允許的其他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⑥ 我國A股上市銀行有那幾家

1、中國工商銀行(簡稱ICBC ,工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 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 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擁有中國最大的客戶群,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也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上證A股:工商銀行(601398)。

2、中國農業銀行最初成立於1951年,總行位於北京建國門內大街69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總行設在北京,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在「全球銀行1000強」中排名前7位,穆迪信用評級為A1。2010年7月15日和16日,農行A股、H股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3、中國銀行於1912年2月5日,經孫中山先生批准,正式成立。 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1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

中國銀行是香港、澳門地區的發鈔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和航空租賃,旗下有中銀國際、中銀投資、中銀基金、中銀保險、中銀香港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上證A股:中國銀行(601988)。

4、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簡稱CCB,建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總行位於北京金融大街25號, [43] 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上證A股:建設銀行(601939)。

5、交通銀行創始於1908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2005年6月交通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2007年5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601328(A股)、03328(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