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讓職工持有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股票估值高適合買 2025-08-18 22:44:20

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讓職工持有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1-06 08:49:35

❶ 求《關於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全文!

1、《關於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
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8252/n258629/4947768.html

2、國資委規范國企職工持股投資徵求意見稿(全文)
http://news.21cn.com/domestic/yaowen/2008/06/18/4859398.shtml

❷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怎樣調整勞資關系

提過福利,放寬政治權利

❸ 員工可否持有國有控股企業的股票

國有單位正式員工是可以投資持股的,投資持股的方法如下:
一、需清退或轉讓股權的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范圍《規范意見》所稱國有企業,是指各級國有及國有控股(含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企業及其授權經營單位(分支機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是指國有企業的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高級經營管理人員、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企業職能部門正副職人員等。企業返聘的原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或退休後返聘擔任中層以上管理職務的人員亦在《規范意見》規范范圍之內。二、涉及國有股東受讓股權的基本要求國有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清退或轉讓股權時,國有股東是否受讓其股權,應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國有企業要從投資者利益出發,著眼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結合企業發展戰略,圍繞主業,優先受讓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所持國有控股子企業股權,對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持有的國有參股企業或其他關聯企業股權原則上不應收購。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所持股權不得向其近親屬,以及這些人員所有或者實際控制的企業轉讓。三、國有股東收購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股權的定價原則經同級國資監管機構確認,確屬《規范意見》規范范圍內的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國有股東收購其所持股權時,原則上按不高於所持股企業上一年度審計後的凈資產值確定收購價格。四、國有企業改制違規行為的處理方式經核查,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違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60號)等規定,有下列情況的,在實施《規范意見》時,必須予以糾正。(一)購股資金來源於國有企業借款、墊付款項,或以國有產權(資產)作為標的通過保證、抵押、質押、貼現等方式籌集。改制為國有控股企業的,改制企業的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違規所得股權須上繳集團公司或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指定的其他單位(以下統稱指定單位),其個人出資所購股權按原始實際出資與專項審計後凈資產值孰低的價格清退;持有改制企業股權的其他人員須及時還清購股借、貸款和墊付款項;違規持股人員須將其所持股權歷年所獲收益(包括分紅和股權增值收益,下同)上繳指定單位。改制為非國有企業的,國有產權持有單位參照上述規定進行糾正,也可通過司法或仲裁程序追繳其違規所得。(二)納入企業改制資產范圍的國有實物資產和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土地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特許經營權等,全部或部分資產未經評估作價。改制企業的國有產權持有單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須按原始實際出資與專項審計後凈資產值孰低的價格清退所持股權,改制企業的國有產權持有單位管理層、改制企業管理層及參與改制事項其他人員須將其所持股權歷年所獲收益上繳指定單位;未經評估資產須進行資產評估作價,重新核定各股東所持股權。情況特殊的,也可經同級國資監管機構批准,採取其他方式進行糾正。(三)無償使用未進入企業改制資產范圍的國有實物資產和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土地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特許經營權。國有產權持有單位應按資產評估價或同類資產的市場價確定租賃費,改制企業須補交已發生的租賃費。對於故意轉移、隱匿資產,或者在改制中通過關聯交易影響企業凈資產;向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資料,導致審計、評估結果失真,或者與有關方面串通,壓低資產評估值以及國有資產折股價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並依據《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20號)的有關規定,追究該國有企業相關責任人責任。五、進一步加強對股權清退轉讓的監督管理各級國資監管機構要掌握所監管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持股情況,督促相關企業嚴格規范有關人員持股行為。國有企業要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持股情況進行摸底,按《規范意見》和本通知的要求做好有關工作,要認真制訂股權清退、轉讓方案,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工作,並將股權清退、轉讓方案和完成情況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備案;逾期不規范有關人員持股行為的,要追究當事人及企業負責人的責任,隱匿持股情況或不按要求進行規范的要嚴肅查處。

❹ 資本主義國家中工人的經濟地位

和現在農民工一樣!

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

「雇員擁有股票計劃」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要求的一種措施。
(1)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為緩和、克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進行著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推行正是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要求的一種措施。
(2)對於工人股東的出現理論上有二種觀點:
第一種看法主要是從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方面來看的,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推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並不改變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與僱傭勞動關系的實質。資本與僱傭勞動之間的關系仍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對立關系。雇員擁有股票,只是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范圍內,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鎖鏈稍有放鬆,但不可能改變僱傭勞動者的階級地位。
第二種看法認為這種措施改變了資本主義,在「雇員擁有股票計劃」下,越是盡力干,得到的就越多。這種看法雖然看到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變化,看到了推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些作主要有:使工人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緩和勞資沖突和社會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於資本家的利潤得到實現,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這種看法忽視了資本與僱傭勞動之間關系的實質--生產資料在根本上仍然是資本家私有的,工人的部分擁有股票,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被如剝削的地位。

❻ 員工持有在職企業的股票,是否是違規的行為

❼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持有少量企業股票()

考政治嗎?

答案是:D

持有少量的股票改變不了被剝削剩餘價值的地位,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加之仍然是私有制,故經濟關系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❽ 員工持股是怎麼一回事,是強制要求員工購買公司的股票嗎

不是。

員工持股計劃是一種新型股權形式。企業內部員工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委託員工持股會(或委託第三者,一般為金融機構)作為社團法人託管運作,集中管理,員工持股管理委員會(或理事會)作為社團法人進入董事會參與表決和分紅。

包括兩種類型:

(1)企業員工通過購買企業部分股票而擁有企業部分產權,並獲得相應的管理權;

(2)員工購買企業全部股權而擁有企業全部產權,使其職工對本企業具有完全的管理權和表決權。

(8)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讓職工持有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實施步驟

1、 設立員工持股會,統一管理員工股東的出資

2、 界定員工持股會的職權,規范員工持股會的組織和行為

3、 員工持股計劃的設計

內容包括:

(1) 收益人的范圍與數量,主要是確定持股員工的資格。

(2) 員工持股總量控制和員工股票的分配。

(3) 員工股票的託管。

(4) 員工股票的出售。

❾ 如何看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雇員持股現象

二戰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股份公司不斷增加,股票不再只為少數資本家擁有,呈現出分散化的趨勢,企業普通職工也擁有了股票,資本家已經無法擁有企業全部的所有權,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被稱為「人民資本主義」。「人民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企業經營模式的一種調整,反映了資本社會化的趨向,企業的決策權依然掌握在少數大股東的手中。因而,改變不了資本主義的社會性質。
雇員股東制是破壞性的。首先,在最高收入的消費傾向更加脆弱的情況下(這會擴大儲蓄,這種儲蓄肯定是非固定的),由於不停地要求高利潤,管理這些股票的基金總是促使企業更多地降低工資成本,這就導致勞動強度的加強和實際工資的停滯,工資的停滯又導致大眾家庭的需求無法擴大,除非產權的收入能夠增加。第二,養老基金為了追求最大回報率,促使企業更多地進行並購(通過吞並、合並、投標叫價、公開出價交換股票)而不是進行生產性投資,從而造成大批解僱。第三,雇員股東制使財產不均等的雇員的財產不均等地增加,從而擴大了不均等。最後,這種儲蓄增大了金融系統的風險,因為在投機贏利的希望中,他們相互持股、拆借和出售大量股票,事實上,管理基金是在提高不均等的動產價值(相對於可預見的利潤的提高來講),互助基金尤其如此。小股持有者比起大股持有者受到不可避免的金融崩潰沖擊的程度更加劇烈,金融崩潰可能會摧毀積累起來的大筆動產財富,退休時出現這種情況就特別悲慘,這等於看著他們的退休金像太陽下的雪一樣融化了。對於整體的雇員來講,人們很難設想比此更為惡劣的體制了。人民資本主義包含著對它自身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