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意志銀行的業務范圍
德意志銀行是一家全能銀行,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對象是個人、公司、政府和公共機構。它與集團所屬的德國國內和國際的公司及控股公司一起,提供一系列的現代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公司金融、銀團貸款、證券交易、外匯買賣和衍生金融工具。德意志銀行還開展結算業務,發行證券,處理信用證、保函、投標和履約保函並安排融資。國際貿易融資也是該行的一項重要業務,經常單獨或與其他銀團及特殊金融機構聯合提供中長期信貸。項目融資、過境租賃和其他金融工具業務大大補充了傳統的貿易融資。在項目融資方面,德意志銀行對通訊、交通、能源和基本設施項目的重視程度的日益增加,而且其證券發行業務十分發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證券發行行之一,參與了德國和世界市場上很多重要的債券和股票的發行,經常作為牽頭行和共同牽頭行。
1995年12月底,德意志銀行的凈收入高達21.2億馬克,資本和儲備金約為280.43億馬克,總資產價值7216.65億馬克。根據1995年著名的《銀行家》雜志對世界大銀行的排名,德意志銀行為世界排名第六名的大銀行。歷年來,德意志銀行一直被穆迪評級公司、標准普爾評級公司和IBCA評為為數極少的幾家AAA級銀行之一。
B. 德意志銀行流通商品指數的歷史
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於德國柏林,不久便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橫濱分行開業,接著又在1873年設立了倫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銀行收購德意志聯合銀行和柏林銀行協會,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從一建立,德意志銀行便從事世界大型項目的融資,在德國及海外工業化的融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保持著龐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屬機構網路,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國設有1662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780個。在盧森堡、莫斯科、馬德里、倫敦、悉尼、東京、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斯德拉斯堡、紐約和香港設有分行或代表處,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荷蘭、葡萄牙、波蘭、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特別是1995年,德意志銀行獲得了重大發展:創建了一種新型銀行(24銀行);德意志銀行股票面值變為5馬克,發起了德意志銀行在美股票的「美國一級預托證券計劃」;收購聖路易斯ITT商業金融公司(密蘇里),與德意志信貸公司合並,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務公司。此外,還組建了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購金融和期貨有限公司——義大利第五大資金管理公司;建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紐約信託公司。
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德意志銀行系分支機構最多的歐洲銀行。截至1996年6月底,與其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銀行集團在亞太地區擁有4900名員工,服務於70多個營業處,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18個國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區總部使德意志銀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亞太地區客戶的要求制訂亞太地區的業務戰略。
C. 德意志銀行的歷史背景
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於德國柏林,不久便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橫濱分行開業,接著又在1873年成立了倫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銀行收購德意志聯合銀行和柏林銀行協會,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從一建立,德意志銀行便從事世界大型項目的融資,在德國及海外工業化的融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保持著龐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屬機構網路,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國設有1662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780個。在盧森堡、莫斯科、馬德里、倫敦、悉尼、東京、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斯德拉斯堡、紐約和香港設有分行或代表處,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荷蘭、葡萄牙、波蘭、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特別是1995年,德意志銀行獲得了重大發展:創建了一種新型銀行(24銀行);德意志銀行股票面值變為5馬克,發起了德意志銀行在美股票的「美國一級預托證券計劃」;收購聖路易斯ITT商業金融公司(密蘇里),與德意志信貸公司合並,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務公司。此外,還組建了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購金融和期貨有限公司--義大利第五大資金管理公司;建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紐約信託公司。
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德意志銀行系分支機構最多的歐洲銀行。截至1996年6月底,與其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銀行集團在亞太地區擁有4900名員工,服務於70多個營業處,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18個國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區總部使德意志銀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亞太地區客戶的要求制訂亞太地區的業務戰略。
D. 花旗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兩種治理機制的有效性
花旗銀行就公司治理結構而言與其他銀行和上市公司並沒有本質區別,但作為全球獨特的老牌銀行,它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又有許多獨特之處。
德意志銀行再次宣布重大戰略,引發市場對該行經營的高度擔憂。一是業務重組方面,德銀計劃全部退出投行板塊下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減少固定收益銷售。
公司治理是涉及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信用制度、法律框架、產權界定等諸多領域的龐大而復雜的研究領域.由於法律制度、資本市場、政治體制的差異,各國公司治理結構不盡相同,加之銀行是一種經營貨幣的特殊公司,其公司治理水平不僅對銀行的業績與穩健影響巨大,甚至對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在兩權分離的現代公司制企業中,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直接決定公司是否可持續發展,對公司發展有著生死攸關的作用。
以下幾個因素對公司治理有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 股權結構
2. 權利分配與制衡
3. 激勵機制。
這三者也是互相聯系的,股權結構影響權利的分配,從而影響如何實施和實施什麼樣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公司治理是伴隨著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出現的,即公司制度的出現。
拓展資料:
公司治理是指諸多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主要包括股東、董事會、經理層的關系,這些利益關系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業績。公司治理討論的基本問題,就是如何使企業的管理者在利用資本供給者提供的資產發揮資產用途的同時,承擔起對資本供給者的責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結構和機制,明確不同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權力、責任和影響,建立委託代理人之間激勵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業戰略決策能力,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管理大前提。
公司治理如同企業戰略一樣,是中國企業經營管理者普遍忽略的兩個重要方面。二十世紀以來,由於公司治理問題而導致公司走向消亡的事件層出不窮,最為轟動的,以安然事件為首,由此,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公司治理。
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股權結構體現著企業股權的的構成情況,影響著內部治理機制,企業具有什麼樣的股權結構對企業的類型、發展以及組織結構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近年來學術界發現全球范圍內股權結構並非都像英美那樣分散,大部分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存在著單一控制性股東,中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現象更加突出。
E. 德意志銀行 第一大股東是誰
目前其持股超過3%的單一股東有:黑石基金5% 瑞銀集團3%多一點,另外一家美國金融機構持3%多一點。 是英武的公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