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創業公司股票行權
擴展閱讀
股票買賣和基金一樣嗎 2025-08-02 20:42:00
支付寶里能直接買股票嗎 2025-08-02 20:41:04
南寧哪裡有開通買股票 2025-08-02 20:32:46

創業公司股票行權

發布時間: 2022-01-16 14:52:00

1. 創業公司:創業公司離職,期權怎麼辦

有的時候,公司會在入職前或者入職的時候就有一個股份數的承諾。
更多的時候,公司不會在入職時直接承諾股份數,但會承諾,在入職一段時間之後(比如半年),根據工作業績和表現,來決定實際發放的股份數。
確定了發放的股份數之後,公司要和員工簽訂員工持股合同,或者員工期權合同。創業公司由於搭建團隊的時間點常常會早於公司正式設立的時間點,這就是口頭承諾的原因,因為只有到有了正式的公司法人資格後,公司才能和員工簽訂這些合同。
期權不是股票,期權是合同,是員工到了一定時候,有權按照雙方約定的價格,購買雙方約定的股份數。
因此,公司可以隨意制定這個價格,一般來說,A 輪之前給的價格都非常低非常低。但後面再發放,不管是給新員工,還是給老員工增加期權,價格都要和公司當時的每股價值有一個對應。
對於創業團隊成員來說,如果期權的行權價極低,可以不用在乎期權和股票的區別。因為對公司來說,股票給出去比較麻煩,未來發展道路中會因此遇到很多不可預期的障礙,因此創業公司都會傾向於給期權,而非股票。而對成員來說,如果行權價幾乎為零,那麼我建議也要能理解公司的這個考慮。畢竟如果未來公司遇到了障礙,也是大家的障礙。
計算起始日:不管是一上來就給股份數的,還是過了半年才確定股份數的,對於創始團隊成員來說,第一次給期權,計算的起始日期一般來說是公司和員工商定後雙方都能接受的日期,有的公司是從入職日起算,有的公司是按照統一的起算日期,具體情況要看公司董事會的決議。如果是第二次發放期權,計算的起始日就由公司自己來決定了。
Cliff:由於員工進入公司後,有可能會發現彼此並不合適,但員工待了很短時間就離開公司卻還能拿到期權,這對創業公司是不公平的,因此會設立一個底線,英文稱為 cliff。如果是四年期的 vesting,那麼 cliff 一般是一年,也就是說,員工入職一年之內不兌現,如果一年之內離開,沒有期權。滿一年後,一次性獲得 1/4 的承諾期權數,之後每滿一個月,就到手 1/48。
Vested:有同學在評論里問了,我補充一下。所謂「到手」,也就是兌現,英文稱 vested,即是算到你頭上的期權數。但這並不是直接打幾張小條給你,而是說,根據員工持股合同,你有權去購買的股數。這個權利會一直有效,直到你不再為公司提供服務,比如離職。
行權期限:公司一般會規定,員工離職之後多長時間內,必須決定是否行使這個購買的權利,通常會設定為 180 天,也就是說,如果你 vested 1 萬股,離職後 180 天內必須決定是否要行權,也就是根據合同規定的價格購買這部分 vested 的期權數(或者待了一年,vested 1/4 的期權數;或者待滿了四年,全部 vested。)。不過在國內,目前的外匯管理相關規定是不接受返程投資公司的員工在上市前行權的。
實例——1 月 1 日,我加入一家公司,公司承諾有期權,過了半年再決定具體的股份數,計算起始日另行商定。
7 月 1 日,公司說,給我 48,000 股的期權。簽訂分期四年發放、一年 cliff、行權價 0.01 元的合同,起始日為當日。
次年7 月 1 日,我 vested 12,000 股。
次年8 月 1 日,我又多 vested 1,000 股,之後每月皆同。
第三年 1 月 1 日,我總共 vested 18,000 股。
第三年 1 月 2 日,我離職。180 天之內,我必須決定是否要花 180 元購買我 vested 的這 18,000 股。

2. 請問股票里的行權是什麼意思

「行權」就是權證持有人在權證預先約定的有效期內,向權證發行人要求兌現其承諾。

根據股票期權計劃可以購買股票的價格,一般為股票期權授予日的市場價格或該價格的折扣價格,也可以是按照事先設定的計算方法約定的價格;「授予日」,也稱「授權日」,是指公司授予員工上述權利的日期。

「行權」,也稱「執行」,是指員工根據股票期權計劃選擇購買股票的過程;員工行使上述權利的當日為「行權日」,也稱「購買日」。

(2)創業公司股票行權擴展閱讀:

股票行權是經濟、金融或企業管理方面的行家,能得到較有價值的投資咨詢建議。不與資金與股票的供求關系決定著股價的漲跌,資金相對盈餘時,股價就上漲;反之,當資金相對緊張時,如何選股票的損失。

法律界人士認為:股民向券商協議透支,這是一種借貸法律關系,因我國的證券交易法規禁止信用借貨行是否做股民之前,投資者應全面地衡量。

3. 創業公司股權激勵一般多少錢

道可特律師事務所介紹,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標的價格的確定,一般參考如下幾種方式:
1.注冊資本金標准
如果企業的注冊資本金與凈資產相近,那麼每份股權激勵標的的行權價格可以設定為1元/股。
2.凈資產價格標准
如果企業注冊資本金與凈資產相差較大,那麼每份股權激勵標的的行權價格,可以是經過評估的每股凈資產值。
3.以注冊資本金、凈資產或市場評估為基礎,再進行一定的折扣作為行權價格
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狀況,以注冊資本金或者凈資產為基礎,再進行適當的折扣來確定行權價格。另外,對於高新技術型企業,可以以市場評估價為基礎再進行一定的折扣後,作為股權激勵標的的行權價格。

4. 跳槽到新公司,offer說給我2萬股票期權分5年行使,這是啥意思哪位達人給個通俗易懂的解釋

恩,是這個樣子的股票期權是給你一個權力以某個約定價格購買公司股份。分五年行駛可能有兩種:1)五年以內,每過一年可以行權一部分2)只有五年全過去之後,才能行權。

注意以下風險1)公司給予你的股權要看約定價格是否合適,如果約定價格和市場價差不多,那麼這個OFFER就不值很多錢2)要看公司是否上市,這個涉及到你股權流動性的問題,即便是給你一個很便宜的購買價格,但是如果公司不能上市,可能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公司股票值多少錢,他的流動性就會有問題,或者說你不能很快變現3)注意新稅法下對股權的個人所得稅征稅問題

5. 國內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是如何處理離職員工的期權的

公司與員工終止勞動關系時,除了終止理由和程序的合法性之外,還涉及到工資、獎金、社保、公積金、經濟補償、保密、知識產權、不競爭義務等等一系列法律問題。如果說這些問題都是慣常的法律問題,那麼,隨著股權激勵在創業公司中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期權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員工離職新問題,因為期權涉及的權益潛在價值較大,再加上缺少成熟的法律規范,公司和員工雙方往往都容易被期權問題所困擾。

1、期權是什麼?
期權,就是公司賦予員工在滿足約定條件後按照特定價格購買公司股權(份)的期待權利,目的在於通過股權來招募、激勵和留存優秀人才,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創業公司甚至上市公司採用的人才激勵方式。這里的特定價格往往比其他投資人購買公司股權(份)的價格要低很多,體現了公司提供給員工的獎勵和優惠。
是否行使手中的期權,是員工的權利,而不是義務。員工行使期權,應當按期權文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支付行權價格,取得公司股權(份),成為公司股東;員工不行使或放棄期權,則期權到期作廢。
簡法幫提示:
如果離職員工手中持有公司的期權,員工在離職時就需要權衡公司前景、行權的成本(包括行權價格和稅負),是否願意行使期權從而在離開公司後繼續持有公司的股權?而公司方面則需要考慮:是否願意讓離職員工繼續持有公司股權?是否有權通過回購等方式收回離職員工手中的期權或股權?能收回多少?需要多大成本?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實施期權而不是限制性股權來激勵員工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延遲納稅。因為員工取得期權時是否產生所得仍未確定(員工不行權就不產生收入),所以一般在授予期權時不產生納稅義務。比較起來,限制性股權直接授予員工時就可能立即面臨納稅義務。在實踐中,大部分創業公司通過創始股東低價轉讓或者公司低價增發的方式,讓員工像投資人一樣直接或間接取得公司股權,盡管理論上可能構成「工資薪金所得」,但很少聽說有創業公司按照股權取得價與當時的市場價之間的差額代扣代繳「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公司可以理解為法律不完善,稅務局也可能理解為偷稅漏稅。

鑒於中國目前針對包括期權在內的員工股權激勵稅務制度尚處在早期階段,員工行權就會面臨繁重的稅務負擔和現金壓力,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在職員工都推遲行使期權,以此觀察公司發展狀況來決定待(市場)價而入再待(上)市而沽。
但離職員工的期權應該如何處理呢?放棄到位的期權,員工肯定覺得不公平;行權又面臨高昂的稅負和現金壓力。市場實踐中常見的做法是在員工離職時通過一攬子協議解決,將員工資、獎金、不競爭補償金、經濟補償金以及期權等綜合考慮,談判形成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專業的律師還可以利用經濟補償金的稅收優惠待遇為公司和個人促成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合規方案。

6. 創業公司10萬期權分4年行權,如公司提前上市或被收購(第2年),已行權期權和未分配期權,分別如何處理

創業公司是無法參與到期權中,只有在瀘深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方可參與

7. 什麼是股權激勵行權價格

不少企業在實行股權激勵時,行權價是指企業管理人員以這個價格買進公司股票,這個價格在很大程度是那是公司的目標。具有期權的管理人員只有努力把公司經營好。讓股價超過行權價格,他才能賺錢。股價在股權激勵的作用下,現實股價會在多方面努力下遠遠高於這個價格。

擴展知識;根據薛中行創立的五步連貫股權激勵法,上市公司股權的授予價格(行權價)應不低於下列價格較高者:
1、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一個交易日的公司標的股票收盤價;
2、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30個交易日內的公司標的股票平均收盤價。
3、在期權類股權激勵中,員工為取得股權需要支付行權價格,即在授予時約定的,激勵對象未來購買公司股票的價格。員工購買期權時,是寄希望於未來公司股權價值高過此時約定的行權價格,此時,員工購買的期權的價值會通過公司未來股票價格和彼時約定的行權價之間的差額表現出來。
既然員工的邏輯是,價廉物美,還可獲取長期收益,而企業的邏輯是,員工未來會給企業帶來的增益,以及長期與公司共同創業的穩定,那麼,即使員工需要出錢,這個價格也應當按照公司股權市場價值的合理折扣價購買期權。
4、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行權價格的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行權價格如何確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因為涉及公眾股東的利益,所以要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5、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上市公司在授予激勵對象股票期權時,應當確定行權價格或行權價格的確定方法。行權價格不應低於下列價格較高者:

(1)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一個交易日的公司標的股票收盤價;

(2)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30個交易日內的公司標的股票平均收盤價。

6、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上市公司以股票市價為基準確定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的,在下列期間內不得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

(1)定期報告公布前30日;

(2)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項決定過程中至該事項公告後2個交易日;

(3)其他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2個交易日。

7、為了明確限制性股票的最低授予價格,《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1號》規定:「如果標的股票的來源是增量,即通過定向增發方式取得股票,其實質屬於定向發行,則參照現行《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有關定向增發的定價原則和鎖定期要求確定價格和鎖定期,同時考慮股權激勵的激勵效應。

(1)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50%。
(2)自股票授予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激勵對象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自股票授予日起36個月內不得轉讓。若低於上述標准,則需由公司在股權激勵草案中充分分析和披露其對股東權益的攤薄影響,我部提交重組審核委員會討論決定。」

8. 這公司說給我20W到30W的期權是什麼意思

期權,就是限期給與的權益。

這個權益是與公司股票價格掛鉤的!

假設 公司的股票現在是2.5

那麼你所擁有的期權的就是股票價值

假設你的公司未上市

期權是未來兌現的權益。

這個未來,可能是3年 5年。

如果未上市公司,這個期權的價值是不變動的,相當於: 公司用未來價值抵現你的薪資

這是值還是不值?!

從兩方面看

1 ,創業公司都是需要綁定人才,但是創業公司不肯給足年薪,而是用未來的利益給你期權:我告訴你你的年薪是200萬,其中實發是,20萬,180萬是期權,這180萬,你現在不可以要求我發給你,因為這180萬,需要期權成熟期,所謂的期權成熟期,就是公司需要綁定你的時間。

這種做法,既滿足了人才的高額薪資,又讓公司暫時不用付出高額支出。可以說是雙贏。

2 原始股權 + 核心股權 + 員工期權,組成了當代企業最有效的激勵體系。特別是創業企業,最突出的痛是:請不來大牛,留不住高人,調動不了員工積極性。

用原始股權邀請大牛加入

用核心股權創建合夥企業留住高人

用期權獎勵綁定住人才調動員工積極性

讓整個團隊都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所以各位,如果找工作的話,如果你創業的話

一個明晰的股權架構

一個合理的核心團隊體制

一個充滿動力的團隊期權激勵機制

是很重要的!

上面說的是好處。

當然如果你不慎重選擇。

期權激勵也是一個大坑。

1 期權激勵,是可以取消的。當你入職的公司存在期權激勵的薪資時,大多不會直接寫在勞動合同,而是另行約定,這個時候,請不要相信口頭約定,必須要有合同文本,同時如果你不懂,請咨詢律師,或明晰經驗的朋友

2 期權激勵,是有成熟期的,也有分期激勵得方式,如承諾給你100萬的期權,轉正1萬,半年5萬,滿年10萬 2年50萬 3年100萬。也是可以的。另外期權的兌現才是最關鍵點。

首先 期權的成本:

員工期權價值=(單股票價值-行權成本)×股份-稅費

第二通脹的影響:有可能到期權兌現的時候,已經不足行權了。。。。

第三種是離職影響,由於期權激勵是屬於員工福利。而不屬於薪資范疇。一般離職,未發放的福利,或未實現的福利都不可以要求。所以中途離職你不能要求已成熟的期權兌現。等於低薪幫人打工很多年,然後一無所獲。

9. 創業公司股權激勵的三種常見方式

常見的股權激勵方式有以下幾種

利潤分成激勵(超額分紅激勵方案與在職分紅激勵方案)

超額分紅激勵:(1)讓員工更關注利潤、節約成本(2)讓員工養成不斷挑戰目標的習慣,促進員工能力的快速提升(3)讓員工感覺到與企業更緊密的關系(4)促進企業主體快速提升(5)給予團隊更大激勵,促進成長。

在職分紅激勵:(1)增強員工的穩定性和歸屬感(2)增加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榮譽感(3)提高全員對企業利潤的關注度和參與感。

【注意】這兩個激勵方式都是以現金的形式。

虛擬股激勵機制:企業根據目前所擁有的資產總量拆分成虛擬的股份,在企業計劃實施前與每一位被激勵者簽訂契約,約定給予虛擬股票的數量、兌換時間、兌換條件、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被激勵者享有股票價格升值帶啦的現金形式收益,但不享受股票所有權。

優點:(1)相對於其他股權激勵方式而言,成本較低,只需要董事會制定會計公司進行資產核算、效益分析、價格約定等,設計的外部壞境少。(2)激勵期長,避免短期行為。(3)解決了「上市公司不得回購可流通股」的法律障礙和變現問題。(3)被激勵者不需要投入成本,解決了員工沒有錢買股的問題。(4)不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架構,避免因變數導致對公司股價的非正常波動。

缺點:(1)虛擬股激勵機制對虛擬股的持有者約束沒有股票期權的約束力強即缺乏真正風險所有者,約束機制效果不足。(2)虛擬股兌換時是依據當時公司股票的價格,如果價格過高,會導致公司的現金支出壓力過大。

實股激勵機制:以合同的形式授予經營者一定數額的股票期權,經營者在一定的行權期內按約定的行權價格自願購買,經營者享有表決權、分紅權、送配股權等一切其他股東相等的權利。

要注意,這種方式有以下缺點:(1)實股期權行權時對股票的來源和退出渠道存在問題,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經營者所持有的股份還沒有正常的退出渠道,無法變現,使所持股份不拒由應有的激勵作用。(2)沒有合適的考核機制,公平性存在很多爭議。

合夥人激勵: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擁有公司並分享公司的利潤,並對經營虧損共同承擔無限責任,合夥人即為公司主人或股東的組織形式。

優點:(1)所有者和經營者的物質利益得到了合理配置,有了制度保障。(2)除了經濟利益提供的物質激勵外,有限合夥人制對普通合夥人還有很強的精神激勵。(3)合夥人制,經營者同時也是企業所有者,並且承擔無限責任,因此在經營活動中能夠自我約束控制風險。(4)公司中,出色的業務骨幹有被吸收為新合夥人的機會,激勵員工進取和對員工保持忠誠,並推動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缺點:(1)我國目前使用合夥人制的企業一般有三類,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人力資本密集,導致了輕資產、易復制、高裂變的特點,(簡單點說,一個律師自己出去另立山頭是相對容易的一件事)造成組織不夠穩定。

10.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最近打算跟同學創業,期間思考了很多問題,其實,我能想到創業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也算不容易了,這都得益於平時看新聞並積極思考的結果……

我最先糾結的一件事是:我和同學如何分配股份?期間請教了某個創業公司的 CEO,跟他聊到夜裡1點多,當我問他:「我跟同學都占 50% 行嗎」,他直接回答:「絕對不行,一個公司必須要有一個佔大頭的,一個說得算的,也就是老大,否則跟風險投資沒法談……」

後來看一些資料,歸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1,投資人的持股不建議超過30%;
2,創始團隊開始持股的不能超過3人;
3,初創團隊中大股東能保持不低於60%的股份,因為低於50%的股權經不起稀釋;
4,初創公司的股權設計:
1)忌諱江湖方式處理,結構與利益不明細;
2)忌諱股權平均或分散,沒有「帶頭大哥」作為決策中心;
3)忌諱股權比例配錯,非關鍵人員擁有大股權比例。

在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創業時,共同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分配,大多數時候並不是按照出資額、技術和智慧成果來進行權衡的。

出資額:在天使投資和創投機構比較密集的科技業,大量的創業項目是從一開始就拿到投資的,創始人幾乎沒有放錢進去,或者即使放也是名義上的非常少一點點錢。

技術:互聯網業是一個創新頻度高、小企業成長快的行業,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演進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互聯網技術的門檻,與硬體為主導的傳統科技業相比,是日益降低的。因此隨著互聯網公司的不斷涌現,獨有的技術專利和技術機密在互聯網行業越來越難形成競爭的門檻。

智慧成果:互聯網業是一個拼進化速度的行業,因此一個絕佳的創意或既有的智慧成果,如果沒有配上強大的執行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容易死得很慘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共同創始人之間,影響股權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經驗和資歷的豐富度。設想:十年從業經驗、有過創業背景的 A 和在大公司工作了四年的 B 共同創業。

對公司未來成長的貢獻。設想:一個偏渠道運營、技術門檻不高的互聯網公司,有商務推廣背景的 A 和有技術背景的 B 共同創業。

獲取資源的能力。設想:與大量業內優秀人才交好、熟悉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容易獲得風投機構信任的 A,和一直埋頭苦幹、鮮少抬頭看路的 B 共同創業。

對產品/用戶/市場的精通和了解。設想:一個做互聯網消費級產品的公司,有在騰訊四年的負責核心產品運營經驗的 A,和有在外包公司六年的項目管理經驗的 B 共同創業。

熱情、專注、堅定的程度。設想:瘋狂地花時間去思考/研究/打磨/優化產品、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懷疑他也能堅持下去的 A,和想法不多、但容易被鼓動、執行力超強的 B 共同創業。

人格魅力、領導力。設想:A 和 B 共同創業,誰更能吸引人才加入、鼓動團隊的士氣、給大家持續注入願景和理想、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也能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來自上海知志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