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民國亞洲銀行股票
擴展閱讀
北京車輛搖號官網 2025-08-02 14:13:41
有米今天股票價格指數 2025-08-02 13:59:03
曲美家居的股票價格 2025-08-02 13:26:04

民國亞洲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1-17 00:01:02

㈠ 香港建行亞洲銀行簡介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建行(亞洲)」)歷史悠久,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一百周年,現擠身香港「百年老號」之列。
名稱由來:
2006年8月,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行」)與美銀集團達成收購協議。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成為建行之全資附屬公司,並於同年12月30日正式易名為中國建設銀行(亞洲)股份有限公司。
發展歷程: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建行(亞洲)」)歷史悠久,自1912年成立至今已一百周年,現擠身香港「百年老號」之列。於過去的一整個世紀,本行見證了香港的經濟發展、盛世興衰。欲細說本行的歷史,便要追溯至1912年在香港成立的廣東銀行。
1912年2月,來自美國三藩市的華籍商人創辦了廣東銀行有限公司。
廣東銀行有限公司於1988年被美國太平洋銀行收購而易名為太平洋亞洲銀行有限公司。隨著美國銀行集團(「美銀集團」)與美國太平洋集團在1992年合並,本行於1993年再度易名為美國亞洲銀行有限公司。1998年,美銀集團與眾國銀行集團合並成為新的美國銀行。而於2001年,本行之中文名稱再度更改為「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為與當時銀行的英文名稱一致。

㈡ 亞洲商業銀行的亞洲商業銀行五年之變:擴張隱憂

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從2006年開始,到2010年,已經歷了5年時間。這5年時間,全球經濟、金融以及銀行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其間依次經歷了經濟快速增長、美國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危機、政府刺激計劃、後危機時代的復甦與政策退出。與此同時,亞洲銀行業的競爭力格局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的研究框架,在5年中總體上保持了一以貫之的指標體系。而每一年,研究也都會在銀行家、業內專家以及學者訪談的基礎上,對指標體系作進一步修正和優化,以求達到更加准確的度量和計算。
2006年至2010年5年的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除了從2009年開始,將中國內地銀行入選候選排名銀行樣本的資產下限從100億美元提升至400億美元,其他入選標准沒有做任何改動。進入研究范圍的亞洲銀行樣本數量在5年中呈現逐步遞增的趨勢,且在2010年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躍升,達到了183家。
各個國家地區中,某些銀行由於規模擴張、兼並收購、破產清算等各種原因,5年中的入選樣本銀行數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其中,中國內地(考慮資產下限提升的情況下)、中國台灣、日本、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入選銀行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他國家/地區則相對比較穩定。
對比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不同年份中的平均排名,我們能大致看出該國家/地區銀行的總體競爭力變動情況。
中國內地和菲律賓的銀行整體排名提升的趨勢較為明顯。2006年時,中國內地銀行的平均排名在63位,僅排在日本、台灣和菲律賓之前,落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甚至落後於泰國和馬來西亞。而到2010年時,中國內地銀行的平均排名已經上升至第一位。菲律賓銀行的整體排名在近兩年上升幅度非常明顯。這主要得益於他們在危機後快速而穩固的經濟復甦。
香港和新加坡銀行的整體排名在5年中相對比較穩定,在2010年出現了略微的下滑,但在十個國家和地區中,每年都位於前列。
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韓國、日本、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整體排名均出現了下滑趨勢,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後,下滑的趨勢有加速的跡象。 2006年至2010年,中國內地銀行的整體排名提升趨勢非常明顯,從2006年平均63位,至2010年的平均33位,且高於所有國家和地區。從各年銀行排名的標准差來看,至2009年,中國內地銀行排名的標准差在縮小,表明各個銀行競爭力排名之間的分散程度在降低,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力「整體提升」。需要看到的是,該標准差指標在2010年出現了一次躍升。推測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金融危機以後,政府大力的信貸刺激政策,給各家銀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在各家銀行落實的程度也不一樣,在客觀和主觀上均拉大了他們之間排名差距,導致分散程度上升得非常明顯。
分項目看,收益客觀和主觀三個分項指標的排名,中國內地的銀行在過去的5年間,也同樣整體處於提升趨勢。其中,客觀指標排名的整體提升趨勢最為明顯,2007年僅排在74位,而到2010年,已經升至38位。收益指標和主觀指標排名在2010年出現了略微的下降,但5年中總體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收益指標從平均64位上升至41位,主觀指標從69位上升至27位,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分項指標。從上述三個分項指標5年中的變化來看,中國內地銀行的整體競爭力體現得較為全面,不管是客觀數據的結果,還是銀行家對未來的長遠判斷,三個方面的指標均得到了明顯提升。
從躋身排名前列的銀行數量,也可以發現中國內地銀行競爭力提升得非常明顯。在綜合競爭力排名前50位的銀行中,2006年,中國內地的銀行僅僅佔到了7家,2007年10家,2008年15家,2009年提高了中國內地入選樣本銀行資產下限,使得中國內地銀行樣本數量減少,但進入前50名的仍有15家,這一數字在2010年達到了16家。從佔比中國內地樣本銀行上看,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2006年不到一半,2010年已達84%,2009年一度達到94%。
看更靠前的排名,2006年時,僅有2家中國內地銀行進入了綜合競爭力排名的前10位。此後,這一數字便逐步攀升,2007增加到3家,2008、2009兩年增加到4家,2010年,則達到了7家之多。比例上也同樣是逐步提升。2006年,僅有13%的中國內地樣本銀行進入前十,而到2010年,有37%的中國內地的樣本銀行排到前十位。更為值得注意的,在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首次超過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排到了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的第一位。

㈢ 有沒有人了解亞洲銀行大家認為亞洲銀行的服務好不好呢

穿越時空的冷若嵐成為名門嫡女,穆尼奧有望帶熱隊在這個賽季贏得輝煌。
耍起酒瘋,荒郊野外,他深深吸氣的時候把嘴裡殘存的煙也吸進了肺里,忽然有一天,冷仰天無法再收拾了,「要不這樣吧,你先把東西放在值班室里,等你找到人再過來取。」
碎了的又是誰的心?隨著裁判的哨聲和吆喝,訓練又回到正軌上,現在勁知道了,他們並不是在搞那一刻,他才深刻體會到的球隊也時常搞這種事。唯一不清楚的事情是這個彩頭到底是多少。但是勁可

㈣ 世界銀行,亞洲銀行是什麼機構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縮寫IBRD,法語縮寫BIRD)的俗稱,它是一個國際組織,其一開始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其資金來自成員國交納的基金和世界銀行債券。在1944年7月1日到7月22日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參加國決定建立世界銀行,1945年12月27日,在參加國簽署其條約後世界銀行正式成立。 今天世界銀行的主要幫助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幫助它們建設教育、農業和工業設施。它向成員國提供優惠貸款,同時世界銀行向受貸國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減少貪污或建立民主等。 亞洲開發銀行 (簡稱「亞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 ADB) 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它不是聯合國下屬機構,但它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贊助建立的機構,同聯合國及其區域和專門機構有密切的聯系。根據1963年12月在馬尼拉由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主持召開的第一屆亞洲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的決議,1965年11月至12月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二屆會議通過了亞洲開發銀行章程。章程於1966年8月22日生效,11月在東京召開首屆理事會,宣告該行正式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營業,總部設在馬尼拉。

㈤ 請問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股票哪一支更值得投資呢 能說一下理由嗎 謝謝

農業銀行,中國未來面臨老年化社會,農村老齡化高於城市,而糧食問題是大問題,農村大量年輕人都到城裡打工,農村種地的越來越少,糧食價格逐年攀升,到什麼時候我們要吃飯,投資農產品相關上市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

㈥ 民國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十股股票的價格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是1912年1月24日由孫中山總統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開業的。中國銀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戶部銀行。在1908年改稱為大清銀行,負責整理幣制,造幣,發行紙幣,整理國庫,行使中央銀行權利,並添股招商。這是清政府「與國際接軌」的嘗試。

中國銀行成立後,繼續擔負中央銀行職責,到了1928年,國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匯兌銀行。中國銀行一開始就走國際化道路,先後分別在香港、澳門、倫敦、大阪、新加坡、紐約等地設立海外分支機構。

舊中國的中國銀行是官商合辦的股份制銀行,早期的中國銀行在限制北洋軍政府開支,抵制袁世凱停兌令,支持民族經濟發展,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戰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35年之後,中國銀行的實際控制權已經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資本主義聚斂財富的工具,是中行歷史上的一個污點。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中國銀行,1950年1月,周恩來總理向我國駐港機構發布保護,聽候接管的命令。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率先起義,宣布接受北京總管理處的領導,不久,倫敦、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卡拉奇、孟買、加爾各答、仰光等分支機構紛紛宣布接受國內總管理處的領導,為新中國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資產。此後,中國銀行成了新中國金融體系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1950年4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的一個職能部門,利用信貸、結算、匯率等多種手段促進外貿的發展,使我國外匯收入不斷增加;積極參加反對凍結美元資產的斗爭,抵制美國政府對我國實行的經濟封鎖;支持交通部門逐步建立遠洋船隊,支持企業通過進口設備合遠材料來增加產量和質量;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專業銀行的職責,加強外匯管理發展與國際金融界的交往。

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對外兩塊牌子,內部一套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

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中國銀行統一經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此時中國銀行的身份才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由原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分支部門,國家金融管理機關,向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銀行的各項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放寬對各家銀行經營領域的控制。根據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國家外匯由外匯管理局經營,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各外匯業務銀行在外匯業務經營方面享有平等地位,這打破了中國銀行在外匯業務方面的壟斷地位,這也標示中國銀行正式結束了國家外匯管理機構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向綜合性商業銀行的轉型。

中國銀行集團成立於1990年代,由原來以中國銀行為首的13家銀行合並而成。根據中銀香港的網頁,這12家銀行分別是:
1.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2. 八家內地成立銀行的香港分行:廣東省銀行、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集友銀行
3. 兩家香港注冊的銀行:華僑商業銀行、寶生銀行
4. 南洋商業銀行(部份分行)

交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曾經有一段時間也屬於中國銀行集團,但後來退出了。

從1994年到2004年這10年間,中國銀行憑借悠久的歷史、廣泛的海外網路、出眾的實力和國際金融、外匯業務優勢,使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盈利總額在國內銀行中一直居於首列。許多權威的國際金融雜志一致認為,中國銀行是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中員工數量最少,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最強的銀行,人均利潤、人均資本合人均資產各項指標均居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首。

中國銀行業務范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領域,旗下有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中銀保險等控股金融機構,在全球范圍內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全面和優質的金融服務。按核心資本計算,2005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

中國銀行主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個人金融、資金業務和金融機構等業務。公司業務以信貸產品為基礎,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和融資、財務解決方案。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儲蓄存款、消費信貸和銀行卡在內的服務。資金業務包括本外幣保值、資金管理、債務保值、境內外融資等資金運營和管理服務。而金融機構業務則是為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諸如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注重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贊譽。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於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之一。圍繞"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目標,中國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整合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推進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工作。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銀行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啟動了新的航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307個,境外機構共計603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2004年7月14日,中國銀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夥伴。中國銀行將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宣傳和普及奧運精神,促進本次體育盛會的圓滿成功,提升本行企業形象和社會價值。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來自業界、客戶和權威媒體的廣泛認可。曾先後8次被《歐洲貨幣》評選為"中國最佳銀行"和「中國最佳國內銀行」;連續16年進入《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同時,被《財資》評為" 中國最佳國內銀行";被美國《環球金融》雜志評為"中國最佳貿易融資銀行"及"中國最佳外匯銀行";被《遠東經濟評論》評為"中國地區產品服務十強企業";中銀香港重組上市後,先後榮獲《投資者關系》"最佳IPO投資者關系獎"和《亞洲金融》"最佳交易、最佳私有化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在近百年的歲月里,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打造了卓越的品牌,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中國銀行將承秉"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06年6月1日起,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門戶網站域名由www.bank-of-china.com 變更為 www.boc.cn。新域名更方便訪問中國銀行門戶網站。

2006年6月1日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
內地股票代碼:601988

中國銀行與奧運
2005年2月22日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獨家經銷「北京奧運金」的金融機構,在京成功發行第一組「北京奧運金」本色系列產品。
2005年2月2日
北京2008年奧運會合作夥伴俱樂部成立,北京奧組委向中國銀行頒發紀念牌和俱樂部會員證。
2004年12月8日
中國銀行和Visa國際組織在京舉行了全球首張北京奧運主題的「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的首發儀式。
2004年11月3日
國際奧委會執委、市場開發委員會主席傑哈德·海博格先生及北京奧組委有關領導一行訪問中國銀行。
2004年8月23日
中國銀行在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為中國奧運健兒舉辦慶功酒會。
2004年7月22日
中國銀行推出第一款奧運題材金融產品——長城VISA歐元卡雅典奧運珍藏版,支持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雅典。
2004年7月14日
北京奧組委正式宣布中國銀行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銀行合作夥伴。

㈦ 請問亞洲銀行是做什麼的具體有哪些業務呢

亞洲銀行的總部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這是最著名的離岸金融屬地之一。它是為全球客戶,尤其是為BVI、開曼等離岸公司和有境外理財需求的個人提供跨境金融服務的,比如匯款儲蓄、理財投資、證券交易等等。它所有的服務都是通過數字在線渠道實現的,你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或者聯系客服線 上遠程開戶,賬戶操作也是在手機App上完成,十分方便。除了提供多幣種儲蓄、跨境支付和匯款等銀行業務,亞洲銀行還為客戶提供投資產品、財富管理等服務。

㈧ 亞洲銀行怎麼樣發展如何

亞洲銀行的總部位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而且還獲得了由英屬維爾京群島金融服務委員會(BVI FSC)頒發的銀行牌照。這也是BVI FSC二十年來頒發的首張銀行牌照,可以說實力非常雄厚了。BVI政府對這家銀行的發展也很支持,因為他們能夠幫助解決BVI公司在銀行開戶困難的問題。這家銀行除了給離岸司法管轄區相關的公司和個人提供多幣種儲蓄、貸款、跨境支付和匯款等業務外,還在發展電子支付及電子錢包業務。

㈨ 香港工行亞洲銀行簡介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前身為香港友聯銀行有限公司,於一九六四年在香港成立,並於一九七三年在香港公開上市(股份代號:349),多年來不斷為客戶開創嶄新及多元化的銀行服務。本銀行於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一日易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