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人機股票龍頭股票有哪些
華測導航:國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領先企業之一;主營業務包含無人機航測產品,應用於國土規劃、水利、水資源監測、地理國情普查、電力普查、航拍測繪等眾多領域。
洪都航空:中航工業旗下公司,主導製造國產「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國內主要的教練機研發生產基地。
航天通信: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蘇捷誠車載電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製、生產各類無人機地面控制系統等。
神劍股份:神劍股份2015年5月11日公告稱擬以每股8.63元定增,作價4.25億元,收購嘉業航空100%股權。此外,公司還已開發出高原無人機、短距起降風斗葉柵無人機、高速靶機、翔雁無人機、炮射無人機等機型。
航天彩虹:航天十一院下屬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有中程無人機、遠程無人機、任務載荷及配套設備、無人機應用服務;16年獲得集團注入彩虹無人機、神舟飛行器資產;「彩虹」系列是我國批量出口最早和出口量最大的軍用無人機,覆蓋9個國家,年交付200餘架,近十年銷售額累計數已處於全球前三位;17年營收14.47億元,無人機佔比75.32%。
賽為智能:公司在無人機方面主要研發了全自主飛行、自動駕駛儀、轉子發動機、無人機後端圖像視頻分析處理技術,開設了無人機駕駛員培訓學院;推出了多款高端無人機機型,重點有大載荷系留多旋翼、固定翼、直升機等;與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合作。
拓展資料:
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② 自動駕駛龍頭股票有哪些
自動駕駛龍頭:華鋒股份: 在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方面,公司正在進行高性能域控制器系統開發,包括滿足功能安全的系統架構和滿足高級別智能駕駛的演算法體系,結合超融合感知環境,可實現智能駕駛場景的應用。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億,同比增長-37.66%;毛利潤為2348萬,凈利潤為-3.26億元。 聯合光電: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2.88億,同比增長5.27%;毛利潤為2.561億,凈利潤為3273萬元。
拓展資料
1.北京君正: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7億,凈利潤為2049萬元。 意華股份: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2.68億,同比增長101.43%;毛利潤為7.364億,凈利潤為1.45億元。 兆易創新: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97億,凈利潤為5.56億元。 6、拓普集團: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5.11億凈利潤為5.75億元。 力合科創: 力合科創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投資的深圳博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可以應用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其產品暫未量產,深圳市檸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在自動駕駛領域,均未與華為合作。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84億,同比增長1.39%;毛利潤為7.870億,凈利潤為4.05億元。
2.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前段時間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汽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要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要達到10%。 自動駕駛概念股 自動駕駛概念股 而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市場。基於對產業前景的看好,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加大部署,並取得重大進展。路暢科技: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是網路Apollo生態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公司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領域深耕已久,在技術儲備和產品布局上,緊緊跟隨了業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千方科技:攜手網路,投資設立北京智能車聯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啟動無人駕駛V2X戰略。公司深耕京津冀市場,打造智能交通產業基地,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將受益雄安智慧新城建設。
③ 智能汽車龍頭股票有哪些
1、誠邁科技300598: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9.36%、3.5%、30.82%、8.41%。曾經的軟體情緒前排人氣龍頭,國內領先的移動互聯及智能終端技術提供商。專注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硬體、人工智慧以及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嵌入式軟體技術研發,與主流移動晶元廠商、移動終端設備廠商、汽車廠商以及移動互聯網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2、韋爾股份603501: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3.39%、10.08%、10.17%、29.06%。韋爾股份是全球第二大汽車CIS供應商;公司車載CIS晶元市佔率29%位居全球第二,擁有從環視到ADAS以及自動駕駛等車載應用所需的全套成像解決方案,具備雄厚的競爭實力。未來市佔率有望持續提升智能汽車加速滲透背景下,車載攝像頭也迎來高速增長,未來5年汽車CIS市場將保持20%的年均復合增速,是增速最高的CIS細分市場。
3、*ST眾泰000980:
在ROE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9.3%、4.63%、-93.46%、-1104.64%。伴隨著「七級變速」戰略的深入推進,2017年眾泰汽車重組成功,並與福特汽車簽訂合資協議,相繼登陸國家平台央視《大國品牌》和「世界第一屏」美國納斯達克大屏,全面打響眾泰汽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戰役。
拓展資料:
1.智能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感測、信息融合、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綜合體。對智能車輛的研究主要致力於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提供優良的人車交互界面。近年來,智能車輛己經成為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汽車工業增長的新動力,很多發達國家都將其納入到各自重點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當中。
2.智能車輛就是在一般車輛上增加了先進的感測器(如雷達、攝像頭等)、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並使車輛按照人的意願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目的的汽車。
3.總的來說,智能汽車是搭載先進感測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
4.智能汽車技術與一般所說的自動駕駛技術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種感測器和智能公路技術實現的汽車自動駕駛。
④ 禾賽科技股票代碼
禾賽科技的股票代碼為A04676。禾賽科技是上海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成立,其主要經營范圍是研製並銷售激光氣體感測器和激光雷達等產品。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布局,主要從事計算機軟體產品、光機電一體化產品等技術領域內的咨詢、開發以及轉讓等相關服務。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2014年成立於上海,禾賽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感測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利布局,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迄今為止,禾賽已完成累計數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國博世集團、光速、網路等全球知名的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
拓展資料: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的一家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於2014年在上海成立,致力於開發基於激光的機器人感測技術。 它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在核心元器件、自研晶元、車規級生產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干擾技術以及基於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2021年4月20日,滴滴自動駕駛公司與上海禾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3D感測器(激光雷達)製造商。2014年成立於上海,致力於開發基於激光的機器人感測技術。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感測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感測器創新的發展方向。
清華斯坦福矽谷團隊和技術,發明了先進的激光空氣檢測設備,廣泛用於能源化工行業的過程和安全監測,同時其搭載於公交車的智慧城市大氣數據平台可以為民眾,政府和房地產,保險等機構提供空氣質量歷史數據服務。
⑤ 自動駕駛概念股有哪些
沖天牛為您解答:
比亞迪,航天科技,天澤信息,中航電測,均勝電子,盛路通信,啟明信息,銀江股份,亞太股份,保千里,東軟集團
望採納!!
⑥ 比亞迪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最近比亞迪的股價創下900多個動態市盈率,漲勢特別好,很多朋友會覺得這個股價已經高了,然而中信建投認為比亞迪的目標應該是1.5萬億市值,這說明還有70%的上漲空間。到底比亞迪的評估有哪些依據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來討論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龍頭——比亞迪。
在開始研究比亞迪股票前,給大家看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點進去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比亞迪在中國稱得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老大,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已經進入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隨著不斷推出帶有比亞迪最新技術的新車型,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都在提高,對於電動車領域來說,它依舊可以引領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搶得先機,進步飛快。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顯更有優勢。當下電池市場佔有率15%,僅被CATL(寧德時代)壓一頭。因為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具有很優秀的性能與成本這兩方面的優勢,縱使全球電動化潮汐涌動,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停進取,攻克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核心競爭力。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持續推進產業鏈布局,半導體分拆被努力推進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可以認為,比亞迪依靠產品鏈進行精深謀劃,對升高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掌控能力有明顯加強作用,彰顯龍頭地位。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現在看來,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與之鋰電池預算的控制雙輪驅動下,汽車電動化的發展進程迅速,到2027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可能超過50%。同時還有一個相關的革命,就是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慢慢進入到自動駕駛,駕駛艙智能化,實現了交通工具場景向智能化出行場景的轉變,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大變革,正重新塑造傳統汽車產業鏈局面,新能源汽車將迎來高速發展。
受篇幅的影響,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深度報告以及風險提示,我在寫這篇研報的時候,點擊就能了解:【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總之一句話,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是比亞迪,在行業前景如此可觀的情況下,蓬勃發展的希望非常大。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要是你們進一步認識到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進入下方鏈接,有名副其實的顧問為你解析,看下眼前是高估還是低估了比亞迪股票的估值:【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8-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⑦ 比亞迪是什麼公司股票
最近比亞迪的股價創下900多個動態市盈率,大幅上漲,超過半數朋友會覺得這個股價已經算是很高的了,可中信建投預計比亞迪將有1.5萬億目標市值,也就是說還有70%的上漲空間。到底比亞迪的評估是怎麼的出來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領頭羊--比亞迪。
在開始說比亞迪股票前,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獲得: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在中國毫不誇張地講,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的企業,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已經進入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伴隨著有比亞迪全新技術的車型陸續進入市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在提高,在電動車領域,仍然在引領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殺出重圍,快速飛升。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顯更有優勢。當前電池市場佔有率15%,僅比CATL(寧德時代)低一名。得益於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具有很優秀的性能與成本這兩方面的優勢,在電動化席捲全球的今天,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停進取,拿下更多市場佔有率,加強核心競爭力。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被持續擴大,努力推進半導體分拆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可以認為,比亞迪通過產業鏈深度布局,使對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把控能力有了明顯升高作用,起到了帶頭作用。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到目前為止,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結合鋰電池成本的控制雙輪驅動下,汽車電動化的發展進程迅速,到2027年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一半。這時候,還有一個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逐步過渡到自動駕駛,駕駛艙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場景向智能出行場景的轉變,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革新,正在重塑傳統汽車產業鏈局面,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階段也將會到來。
受篇幅的影響,更多關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在講解這篇研報的過程中,點擊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總之,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在行業前景如此可觀的情況下,蓬勃發展的希望非常大。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如若你們想深入了解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可戳以下鏈接,有專業的顧問為你診察股票,看下當前比亞迪股票的估值是否正確:【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⑧ 自動駕駛概念股龍頭是什麼
1、華陽集團
華陽現擁有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0餘家,在香港等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是中國大型汽車電裝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激光頭和各類機芯生產製造基地之一;
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影音產品製造商之一。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開發中心——華陽工業研究院,並與國內著名的高等學府及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密切的技術合作關系。
⑨ 自動駕駛有哪些股票
打開軟體,找板塊監測,找無人駕駛,裡面全是
⑩ 自動駕駛工程師有多掙錢年薪輕松上百萬,還不算股票期權
Zoox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在Zoox提交的薪資報告中,電氣工程師的年薪在11.5萬美元~13.5萬美元(約合80.5萬元~94.5萬元人民幣)之間,工程經理的年薪在17.17萬美元~19.25萬美元(約合120.19萬元~134.75萬元人民幣),固件工程師年薪在12.35萬美元~15.23萬美元(約合86.45萬元~106.61萬元人民幣)之間,機械工程師為12.41萬美元~14.07萬美元(約合86.87萬元~98.49萬元人民幣),高級軟體工程師年薪在15.66萬美元~20.33萬美元(約合109.62萬元~142.31萬元人民幣)之間,軟體工程師年薪在13.42萬美元~16.5萬美元(約合93.94萬元~115.5萬元人民幣)。
雖然Zoox公司各項職位的薪資水平相差不大,但是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總是比其他類型工程師高出2~3萬美元(約合14萬~21萬元人民幣),Zoox顯然更加重視軟體工程師。
六、國內自動駕駛公司薪資水平也不低
說了這么多海外公司的情況,在國內的自動駕駛公司工作,薪資水平又如何呢?車東西分別查找了小馬智行、元戎啟行、AutoX幾家自動駕駛公司在官網和各大招聘網站發布的職位信息,發現在國內自動駕駛公司工作,薪資也不算低。
這幾家在官方網站的招聘頁面都公布了招聘信息,有關自動駕駛研發的職位都有數十條,但全都沒有公布薪資水平,只能上傳簡歷申請職位。招聘網站上都公布了薪資和職位信息,但可申請的職位可能較少。
在某招聘網站上,小馬智行共有62個正在招聘的職位,其中技術類崗位56個,包含軟體工程師、測試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等職位。
其中高級演算法工程師最高月薪可以達到6萬,並且還有16薪,即稅前年薪96萬元。高級軟體工程師的薪資稍低,但最高月薪也有5萬元,16薪,即稅前年薪80萬元。
如果是較低的職級,例如FPGA工程師、SLAM演算法工程師,月薪在1.5萬~4萬元之間,可能會有13薪。按照月薪1.5萬元,12薪計算,年薪稅前為18萬元;按照月薪4萬元,13薪計算,稅前年薪為52萬元。
在另一招聘網站上,AutoX在北京地區一共發布了兩個職位,其中高精地圖方向的React前端開發工程師、自動駕駛模擬平台的C++開發工程師的月薪都在2萬~4萬之間,即稅前年薪為24萬~48萬之間。
元戎啟行在某招聘網站上也發布了數十個自動駕駛開發的崗位,其中規劃演算法工程師、C++軟體開發工程師、SLAM演算法工程師以及軟體工程師的最高月薪都在3萬元以上,並且還有可能拿到14薪,即最高稅前年薪在42萬元以上。
軟體測試工程師薪資稍低,月薪在1萬~1.5萬之間,12薪,稅前年薪在12萬~18萬元之間。
由此可見,國內自動駕駛公司的薪資水平實際上和美國企業還是有不少差距,基本上國內自動駕駛公司高級職位的頂尖人才能和美國普通軟體工程師收入齊平。
例如小馬智行在北京的高級演算法工程師稅前年薪96萬元,和Aurora.AI、Cruise和Zoox三家公司中較低職級的軟體開發工程師年薪基本相同,三家公司軟體開發工程師的最低薪資分別為13.5萬美元(約合94.5萬美元)、11.91萬美元(約合83.37萬元)、13.42萬美元(約合93.94萬元)。
不過,這只是在招聘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實際稅前工資還是取決於求職者和公司。
結語:自動駕駛公司正在進行無聲的較量
隨著全球各國對自動駕駛研發熱情高漲,能否吸引自動駕駛方面的人才成為各大公司能否取得自動駕駛突破性進展的關鍵。
對於蘋果、亞馬遜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來說,如果想要研發自動駕駛,向看好的公司投資或者直接收購就能讓自身獲得不少技術與專利。而對於剛起步的公司來說,則更需要以公司的文化、氛圍以及薪資水平吸引研發人員。
實際上,各家自動駕駛公司的薪資水平差距並不懸殊。這也體現出自動駕駛研發領域的公司正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較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