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再保險為什麼取消港股GGT了
摘要 你好,中再從去年9月被踢出了滬港通道變成了深港單通道,踢出的理由並不充分——如果是滬港通道成分股和恆生綜合中大指數掛鉤,當時的中再市值雖小,但是是滿足恆生中大指數成分股條件的,恆指公司這么沒有理由的說踢就踢,對於從滬港通通道買入的投資者很不公平或者說傷害很大:踢出通道以後就只能賣出不能補倉,就是判斷基本面反轉也只能是乾等著而無法追加投資攤低成本。對於深港通的投資者也不公平:一個通道終歸不如兩個通道的成交量活躍,從而影響了股價提升的力度。這個制度不完善,港股通投資者的後續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
⑵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再集團」)由國家財政部和中央匯金投資責任有限公司發起設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61.5億元,兩大股東各持14.5%和85.5%的股權,是目前中國惟一的再保險集團公司。
中再集團源於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再保險部的基礎上成立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填補了新中國保險史上沒有再保險公司的空白;1999年3月18日,中國再保險公司成立,實現了向現代商業再保險公司的歷史性轉變;2003年12月22日,重組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2007年10月,改制為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跨入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經營的全新時期。
目前,中再集團控股6家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擁有再保險、直接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保險傳媒等完整保險產業鏈,形成了多元化和專業化的集團經營架構與管理格局。
歷經數次重大變革的中再集團,在培育中國再保險市場、促進直接保險市場發展、服務社會與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作為「保險的保險」,中再集團在中國保險市場一直發揮再保險主渠道作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形成了多方面的優勢。通過多年的經營實踐,中再集團建立起一支包括精算、核保、核賠、風控、產品開發、戰略研發在內的高水準的業務管理隊伍,積累了大量的再保險業務數據以及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意義的技術資料,並在技術推廣培訓、自主開發技術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有效的工作。
作為中國再保險業的領軍企業,中再集團在國際再保險市場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再集團是中國核保險共同體主席成員與管理公司、中國航天保險聯合體副主席成員、亞非保險與再保險聯合會執委會成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再集團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再保險業務為戰略支柱,以直接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為戰略支持,圍繞集團化、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立足中國,引領亞洲,輻射全球,致力打造資本充足、內控嚴密、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再保險(金融)集團。
⑶ 保險股票有哪些
一、中國人壽[601628]
中國人壽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公司提供個人人壽保險,團體人壽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等產品與服務。
經營范圍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意外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人身保險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或國務院批準的資金運用業務;各類人身保險服務、咨詢和代理業務;國家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二、新華保險[601336]
新華保險所屬板塊:養老概念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上證180_板塊,北京板塊,保險板塊,AH股板塊,HS300_板塊,融資融券板塊,上證50_板塊。
經營范圍報考人民幣、外幣的人身保險(包括各類人身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為境內外的保險機構代理保險、檢驗、理賠等業務、保險咨詢、依照有關法規從事資金運用業務、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三、中國平安[601318]
中國平安[601318]所屬板塊:QFII重倉板塊,深圳特區板塊,機構重倉板塊,養老概念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滬港通板塊,上證。
經營范圍: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開展國內、國際保險業務;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其他業務。
四、中國太保[601601]
所屬板塊新上海板塊,上海板塊,滬股通板塊,大金融板塊,證金持股板塊,滬港通板塊,上證180_板塊,保險板塊,AH股板塊,HS300_板塊,中字頭板塊,融資融券板塊,央視50_板塊,上證50_板塊。
中國太保經營范圍:控股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投資控股保險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再保險業務;監督管理投資控股保險企業的資金運用業務;經批准參加國際保險活動;經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五、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保險(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屬中央金融企業。經營范圍涵蓋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領域。
⑷ 2020年全國保險深度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原創]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
中國人壽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向貴朗
(根據演講記錄,未經本人審閱)
一、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
2003年,全世界GDP達到3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10萬億美元,佔了1/3,歐洲佔了20%,日本佔了10%,其餘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只佔了10%左右。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刺激了它的經濟增長,去年經濟增長達到了4%。歐洲、日本也才各自達到1.2%。
國內2003年的經濟情況:
(1)非典的影響。全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9.1%,二季度由於非典的影響,只達到了6.1%。經過中央積極的進一步的完善措施,全國上下一心,下半年經濟回升,全國的GDP達到了116994億元,經濟增長9.1%,是97年以來GDP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深圳人均超過了6000美元,上海人均達到了5000美元,國內人均達到1090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2)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5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7.1%,是8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長9.3%;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比上年增長4.3%。
(4)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0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稅收收入達到20045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
(5)2003年外資直接投資突破5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由於經濟的增長,使得恩格爾系數(消費比重)下降為城市37.1%,農村45.6%。2003年末,全國人口129270億,其中城鎮52376億,城市化比率達40.53%。
二、金融形勢
(一)銀行業
去年實現利潤1906億元(四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例下降了20.4%,不良貸款率下降了17.8%。其中工行實現利潤621億,增長了40%,農行197億,增長了56%,中行570億,建行512億,增長了33.9%。與四家國有銀行相對應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資產5093.7億元。
(二)證券業
去年底全國上市公司(A、B股)達到1287家,比上年增加了63家,股票市值達到42456.71億元,開戶數達到7025.41萬戶,增長了141.33萬戶,全國有45.5%證券公司盈利。
(三)保險業
全球的保險業2002年保費收入26000多億美元,其中非壽險佔了30%,壽險佔了70%,增長比例為4%。
中國去年保費收入3886.4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7.1%,其中財產險869.4億元,比上
年增長了11.71%,占總保費的22.41%;壽險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2.36%,占總保費的77.59%;長期險2669.49億元,增長了287.3億元;健康、意外險341.5億元,增長了69.7億元。2002年全國保險賠款84億元,增長了19%,其中淮河流域發生洪水,賠付5億元,上海地鐵四號線滲透水,賠付1.35億元,全國非典賠付500萬。
全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的情況如下表:
單位:億元
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
中國人壽1620.4625.87%53.82%
平安588.99.5%19.56%
太平洋376.7451.28%12.51%
新華171.85115.27%5.71%
泰康133105%4.42%
美國友邦33.81.12%
太平人壽32.6791.2%1.09%
其它53.5777.42%1.78%
保險業的主體,國內去年年末共有61家,其中24家財險公司,32家壽險公司,5家再
保險公司,37家外資合資公司設了67個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公司機構在中國設了192個代表處。
保險中介機構,2003年末,中國保監會已批准1037家,其中已批准開業的有705家,籌建的332家。兼業代理機構,全國11.7萬家,其中壽險代理68696家。去年代理公司實現保費48.7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2%,佔全業的2.1%。全國代理人128萬,增長了10萬,加上兼業代理人共150萬。全國通過中介代理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892.73億元,增長10%,佔全國保費總額的74.55%。
2003年全國保險業的改革深化:
(1)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由中紀委調任過來,保監委升格為正部級,設了18個機構,400人編制。吳主席在報告中強調: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
(2)各省的機構在2004年2月6日全部成立為保監局。
(3)去年保險業的開放,全國開放了15個城市,而且允許外資公司開辦除法定之外的非壽險業務。
(4)監會去年取消了86個審批項目。提高了效率,風氣相對有所好轉。
(5)對於健康險、養老險的專業保險公司,今年看得出相對有些眉目,要准備開業,比如中保、華泰、太平洋(養老)、新華(健康)等。
(6)保監會允許各家機構放寬經營范圍。
(7)外國經紀人公司、再保險公司都允許陸續進入中國。
(8)去年各家保險公司對新型產品開發很重視,全國新產品保費收入1750.2億元。
(9)原來三家國有保險公司相繼改組成功。2003年7月18日中國人保掛牌;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成立,8月28日掛牌,12月27日在香港、紐約上市,償付能力是標准值的5.6倍;2003年8月,中國再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又以投資人和主發起人的身份控股設立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三、目前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1、規模小,密度低。全國保費收入,80年2.8億(全是財險),81年5.3億,其中財險4.77億,82年人身險159萬,全國10.3億。改革開放以來,平均每年增長速度30%,盡管我們發展很快,但整體規模還是很小。美國一家公司一年就達到870多億美元。2002年,全球的保險深度8.6%,我國僅3.3%,世界排名48位;保險密度全球人均423美元,我國僅29美元,排名67位,2003年,我國人均39.54美元。
2、員素質不高,人才奇缺。高層的、內行的、全才的人員缺。現在每年的培訓費用達到550億元。
3、中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待深化。中國人壽的賠付能力雖達到6.6倍,但在保險行業我們一定要誠信。民潤保險代理公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司風:起點高、管理嚴、司風好、講誠信,不能搞浮躁情緒,坑蒙拐騙。
4、誠信建設相對滯後。前幾年,由於缺乏誠信,中國的經濟損失達5585億元。汕頭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領導不得不在全市強抓誠信建設,盡量盡快的挽回損失。我們要以情待人、以信接物、以利接義、以人為本。吳定富主席提出了四個一:打好一個基礎(信息共享),創建一個好的機制(罰戒機制),四位一體(企業自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
5、當前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低下,技術水平不高。
6、目前產品比較單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全國儲蓄11.6萬億元,其中45%與家庭的養老、健康、子女教育有關。這幾方面恰又與保險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市場上人們自己願意買的、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很少。所以保險公司有待進一步開發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7、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依法合規經營。
四、保險事業的展望
1、目前是保險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把保險業做大做強。
(1)自然災害的損失。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農業直接損失達14億。在美國,因自然災害引起的賠付與損失的比例是1:5,中國是1:100。
(2)人為的重大事故發生頻繁。空難、煤礦事故、煙花爆竹、天然氣等事件時有發生。
(3)疾病、疫病的發生。
2、人口老齡化。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佔16%,65歲以上的佔7%,養老需求是現在的10倍。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日本人均4—5份保單,而我國人均還不到1份。保險密度和深度有大的發展空間。
4、企業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場存在的潛力需求1萬億,未來5年4.57萬億,未來10年8萬億。
5、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民眾的通訊、旅遊、保健、運動等方面的意識增強,相應的也增強了保險意識。
向貴朗簡介:
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擁有豐富、長期的保險業經營管理經驗,並長期從事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公開發表百餘篇專業論文,其中十餘篇對中國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⑸ 中國再保險香港上市代碼
中再保12日起進行路演,13日起公開招股,16日定價,將於本月26日掛牌,招股價介乎每股2.25元至2.7港元(約1.84-2.21元人民幣)。
名稱:中再保
股票代碼:01508(港股)
IPO指導價區間:每股2.25-2.70港元;
中再即將成為第7家中國大陸保險上市公司,上海契石為您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⑹ 中國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保什麼的
不知道再保險干什麼的,還自吹全球第八大保險,亞州第一,是嗎,不負責任吹
⑺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淵源於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具有50餘年的經營歷史背景。
1996年,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再保部的基礎上,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組建而成,填補了新中國保險史上只有再保險業務卻沒有再保險公司的空白。
1999年3月18日,國家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成立,成功實現了向現代商業再保險公司的歷史性轉變。
2003年12月22日,經過重組改制,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成立,開始了我國民族再保險業產壽險分體改制、集團化經營的嶄新一頁。
2007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復,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由國家注資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於2007年10月30日揭牌成立。
2015年10月26日將在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號碼:1508
⑻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
中再集團的經營范圍包括:
1.經營管理法定分保存續期間的法定分保業務及未了責任,經營管理商業分保業務未了責任;
2.投資設立保險和再保險企業;
3.經營管理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資金運用業務;
4.經營經保監會批準的政策性業務及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其它業務;
5.實行集團化經營,經營管理公司資產,進行資本運作。
⑼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嗎
中國太平保險是上市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
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於1929年在上海創立,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保險品牌,也是唯一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中管金融機構,是中國保險業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
2000年,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1年中國太平列入中組部管理。2013年,中國太平同步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 。2018年7月19日,中國太平高質量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躋身全球頂級企業俱樂部。
(9)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中國太平源自中國保險、太平保險、民安保險三大民族品牌,創立於1929年,[13]從立足滬上,潮湧香江,到揚帆海外,再到回歸祖國大陸,匯聚了一條中國民族保險業發展的歷史長河。
概括地講,發展歷程大致分五個階段:
(一)1929年-1949年:創辦發展時期
1929年11月,太平水火保險公司由「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銀行獨資在上海創建,1934年後開始集團化經營,並逐漸發展為解放前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商保險企業之一。1935年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 。1938年在新加坡設立分支機構。
1931年11月,中國保險由中國銀行撥資於上海成立,機構遍及境內主要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尼拉、西貢、暹羅等地建立分支機構。
1943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地下黨機構廣大華行創辦民安產物保險。1949年10月,由民安產物保險香港分公司改製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二)1949年-1979年:改組和海外專營時期
1956年,太平保險與新豐保險合並。同年,"中國保險"和"太平保險"相繼由上海遷冊北京,成為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附屬公司。期間,專門經營境外業務。
1958年,根據國家統一安排,中國太平品牌三大血脈之「太平保險」和「中國保險」停辦國內業務,與「香港民安」一起專營境外業務,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服務,同時為國家積累外匯資金。
(三)1980年-1997年:境外擴展時期
1979年4月,國務院決定「逐步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中國保險、太平保險和民安保險當時的母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開始加大海外發展力度,設立了一系列金融保險附屬公司。
1992年,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對港澳地區附屬公司進行統一管理。集團近半數子公司於此間創辦,集團經營領域進一步擴展。
(四)1998年-2009年:集團化經營時期
1998年,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撤銷,由其持股的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給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保險集團)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集團化經營拉開帷幕。2001年,太平人壽、太平財險相繼在國內復業。2002年8月,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
2008年,為應對「金融海嘯」沖擊,中國太平啟動了以建立客戶為中心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和可持續盈利模式為目標的綜合改革。2009年5月7日,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集團公司。
(五)2011年至今:列入中央管理時期
2011年10月,中國太平正式列入中央管理 。2012年提出「三年再造一個新太平」戰略目標。2013年7月,完成重組改制和整體上市,正式更名為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中國太平總保費、總資產、凈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實現三年翻番。
2015年,中國太平開始實施精品戰略,掀開打造「最具特色和潛力的精品保險公司」篇章。2018年7月19日,首次高質量進入世界500強。
2018年9月4日,中央決定羅熹同志任中國太平保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