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group 花旗集團(美國) 股票代碼: C。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以Citi為商標)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為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於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團合並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
花旗集團的歷史由花旗銀行的成立為起點,花旗銀行是1955年由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而成的,合並後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76年3月1日改為現名。
花旗集團是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合並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達7000億美元,凈收入為500億美元,在100個國家有1億客戶,信用卡發行量約6000萬張。
2. 我想知道民國時期花旗銀行的存摺是什麼樣子的最好有照片!麻煩各位了!
據檢察機關指控,為獲得民族資本的捐獻獎勵,李某謊稱有明朝、清朝及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民族資產,申請向國家捐獻民族資產9000多億,並拿來一些美金、股票、花旗銀行的存摺等樣品。並稱自己是國家發改委國外資金利用司幹部,讓崔某幫助辦理捐獻民族資本的一些重要中央批示。為騙取李某的信任,2006年4月至12月間,譚某冒充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長、崔某冒充中央國家機關領導、武某冒充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進行招搖撞騙。譚某用電腦製造、加工了財政部的公章,並先後偽造了中共中央辦公廳文件4份及財政部文件2份,並在文書上偽造了總書記的批示。2006年5月,譚某又在貴賓樓飯店,將其偽造的財政部「關於國家接受捐獻的通知」復印件給崔某看過後交予崔某。崔某將該復印件掃描套印為紅頭紅章文件,後與武某、張某一同將該文件進行彩色復印,並由張某將其中一份彩色復印件交予李某。
如果有人這樣說,您可別受騙啊,都沒有見過,能找到的全都是假的
3. 08年次貸危機至今美國花旗股票上漲了多少巨鹿縣醫院趙志騫 問
花旗銀行(citi),漲幅已經漲了五六倍
4. 誰知道為什麼花旗銀行的股價還是危機前的1/10,但是它的市值卻已經恢復到了危機前的40%,即1000億美金
在股票市場中,企業經常都會為了提升公司股票的吸引力來對股票進行的操作,其中拆股和並股是兩種非常常用的手段,所謂拆股,就是指將一股拆分為幾股,這回促使公司的股價下降,但是會帶來更好的流動性,從而反向增加股票的吸引力;而另一種方法是並股,就是把多股股票合並成為一股,進行這兩種操作都會引起公司市值和股價的不對稱變化,如果花旗銀行在此期間進行了拆股的話,就會導致這種狀況。
除此之外,另外兩種最重要的股票操作方式也會引起相似的反應,回購股票和增發股票,回購股票是指公司拿出現金在市場上買入股票並注銷,這樣,公司的市值不會變,但是由於股票數量減少,股價卻會上漲,而增發則是發行更多的 股票,實際上,這就是花旗銀行出現你所說現象的真正原因,在危機期間,花旗銀行為了防止破產,拚命的增發股票,股票數量一度從90億股增加到了290億股,所以,即使股價只有原來的10%,但市值還有40%。
不過我想提醒一下:就在不久前,花旗將股票進行了並股,比例為十比一,股票數量從290億減少到了29億,這讓花旗的股價達到了40美元,現在的股價也有近37美元,這已經和危機之前沒多大的區別了。如果不算這次並股的話,的確還是你說的 十分之一。
5. 解放後 花旗銀行在華資產我們是如何處理的是沒收了還是撤走了解放前在花旗的存款現在如何取出
解放前在中國地區外資銀行(當然包括花旗)的存款,你還是死心吧,你可以找找1984年8月28日的人民日報,上面有刊登人民銀行和外管局的一份公告,內容是說所有解放前在中國外資行有存款的存款人,都需要在規定時間內(85年9月前)到中國銀行辦理登記並取錢,否則都當自動放棄了。說白了就是不認帳,為什麼會這樣?當時中國在國際社會很想與西方建立好的關系,但西方國家也對紅色中國有所擔憂,兩國建交,肯定有一些協議,其中應該包括建國前在中國境內的債權債務問題,你想想那些外企在中國賺了錢跑路,還會把錢還給你么?所以債權債務兩清,最多提供一些援助,還有承認一個中國,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共識,而我們談判也沒有多少籌碼在手,同意吧,反正那些有閑錢存在外資銀行的人,基本上就不是無產階級,很可能是地主,國民黨,沒錢就沒錢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6. 三十年代花旗銀行的一萬股股票現在怎麼辦
不知道是不是記名股票,具體要詢問花旗銀行了,如果股票記名的,那麼應該登記在股票託管券商,聯系託管券商開戶就可以賣出自己的股票。如果不是,則要憑證去花旗詢問了。現在上市的花旗集團是前期的花旗銀行和旅遊集團合並成立的,所以也不知道你現在的股票可以換算成多少花旗集團的股票,你具體還是詢問花旗銀行
7. 花旗銀行股票的歷史走勢
指數繼續上躥下跳,這已不能用傳統技術分析,而就是純粹的量價關系,超級大盤股支撐行情走高,只要後續資金跟進能夠支撐,那麼指數沒有任何阻力可言同時一旦資金無法支撐,那就會產生雪崩式的連鎖反應12.5日出現的30分鍾165點跌幅就是典型,
8. 60年前購買的花旗銀行的股票,文革期間全部遺失,現在能否追回
既然是股東就一定有自己的權益
可能道路比較曲折
主要是要有證明他的確持有這股
然後要證明的確有這人
可去上市公司看股東名冊了
9. 花旗集團的發展歷史
花旗銀行
花旗銀行是1955年由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而成的,合並後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76年3月1日改為現名。
紐約花旗銀行的前身是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經營與拉丁美洲貿易有關的金融業務。1865年該行取得國民銀行執照,改為紐約花旗銀行。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一。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該公司在2008年《財富》500強排名榜單排名 中文常用名稱 總部所在地 主要業務 營業收入百萬美元
17 花旗集團 美國 銀行 159,229
花旗公司
由於美國銀行法對銀行與證券業務實行嚴格的分業管理,規定商業銀行不許購買股票,不允許經營非銀行業務,對分支行的開設也有嚴格的限制。為了規避法律的限制,1968年花旗銀行走出了公司戰略決策的重要一步--成立銀行控股公司,以其作為花旗銀行的母公司。花旗銀行把自己的股票換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資產的99%是花旗銀行的資產。數十年來,花旗銀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艦銀行」,20世紀70年代花旗銀行的資產一直占花旗公司資產的95%以上,80年代以後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花旗公司共轄13個子公司,提供銀行、證券、投資信託、保險、融資租賃等多種金融服務(按照當時法律要求,非銀行金融業務所佔比例很小)。通過這一發展戰略,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道路,並在198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單一銀行控股公司。
花旗集團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宣布合並,合並組成的新公司稱為「花旗集團」,其商標為旅行者集團的紅雨傘和花旗集團的蘭色字標。旅行者集團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險公司(The Travelers Life and Accident Insurance Company)成立於1864年,一直以經營保險業為主,在收購了美邦經紀公司(Smith Barney)後,其經營范圍擴大到證券經紀、投資金融服務領域。1997年底又以90億美元的價格兼並了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羅門·美邦投資公司,該公司已居美國投資銀行的第二位。
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合並組成的花旗集團,成為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合並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達7000億美元,凈收入為500億美元,在100個國家有1億客戶,擁有6000萬張信用卡的消費客戶。從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團之一。
2014年4月8日,花旗集團宣布,該集團將支付11.3億美元,了結有關該集團在金融危機期間出售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的指控。
10. 花旗銀行民國年間的股票還有用嗎
那東西簡直比它現在的市值還值錢了,試問還有多少存於市面?收藏極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