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可以在美國炒股嗎
你好,在國內購買,不用遠赴重洋,首先想在美國購買股票,必須要有自己的身份證明,有自己合法身份證明的人就可以在美國開戶購買股票;其次是要在購買股票的時候選擇一個好的券商,投資美股當然也需要找個靠譜的券商,美股券商大部分都有網站可以進行在線申請開戶。
B. 麥哲倫交易軟體與落戶大連的富達 Fidelity投資 管理研究公司有什麼關系呢
麥哲倫交易軟體與落戶大連的富達 Fidelity投資 管市場下跌時的買入就像抓下刀。有時你很幸運,購買後市場反彈。但大多數時候你最終會傷害到更多自己。油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又叫五葷或者五辛,是指五種有辛味的蔬菜,
C. 怎樣在etrade系統里賣股票
交易方式分為以下兩種:
(一)個人操作
步驟 1 :准備計算機及外圍設備 ( 包括個人計算機、數據機及電話設備、檢查撥號系統是否能正常運作);
步驟 2 :選擇一家提供上網服務的公司(選擇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廠商、取得電子郵件地址);
步驟 3 :具備完整的軟體包系統(網上瀏覽軟體、選擇英譯中的翻譯軟體);
步驟 4 :選擇和你最速配的網路券商(了解客戶服務項目及各項費用、瀏覽其顯示介面是否方便使用);
步驟 5 :准備開設賬戶(填寫開戶申請表格、外國人所填寫的稅表、個人護照影本,支票或計算機收據影本、選擇密碼);
步驟 6 :准備下單交易(准備投資理財知識及情報、認識各種訂單)。
(二)委託美國網上券商
部分支持中文服務的網上券商 , 只供參考
券商 中文名 主頁
Charles Schwab 嘉信理財
Etrade 億創理財
Globalink 格林證券
firstrade 第一理財
Scottrade 史考特證券
fidelity 富達證券
相關信息:
1、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東時間早九點半到下午四點,也就是北京時間晚上十點半到凌晨五點,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半到凌晨四點。
2、美國股票交易代碼則為上市公司英文縮寫,微軟( Microsoft )的股票交易代碼為 MSFT ,分眾傳媒股市交易代碼為 FMCN 。一般由公司名稱縮寫組成。
3、美國股市無漲跌幅度限制,原有股價漲跌單位為 1/16 美元,現今多改為小數點制(最低為 1 美分)。
D. 中國股民可以買美國股票嗎
中國股民是可以投資美國股票的,要開通美股賬戶,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面開通。
美股的交易規則:美股也是T+0的交易規則,沒有漲跌停製度,存在巨大的投機機會。美股幾乎每天都存在漲幅超過100%的妖股。
最小交易單位:美股也有手的概念,只是最小交易單位是股。買盤賣盤掛單的括弧里顯示的還是手的。
美股交易結算機制:美股實行T+0交易制度,當天買就可以當天賣出。但美股實行T+3交割制度,交易後第三個工作日才能完成清算交割。
炒美股注意事項:
1、拋棄A股抄底低價股思維。一方面是交易此類股票傭金不菲(很多美股券商都是按照股數來計算傭金),成本高。另一方面,此類個股退市風險巨大,特別是那些低於1美金的個股,一旦退市,本金損失殆盡,翻身很難。即使想參與,建議倉位上,不要超過美股總資產的五分之一。
2、嚴格的止盈止損意識。美不存在所謂的借殼炒作(注冊制)、概念炒作氛圍也遠不如A股,而是更注重於企業自身基本面的質地。一旦買入後,不及預期,出現持續下跌,應果斷止損、而不是像A股那樣等著解套,從而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3、樹立價值投資理念。主倉位,重點考慮已獲得市場檢驗的、能夠清晰看懂其商業模式、有持續高增長預期的白馬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民
E. 在美國炒股sogotrade和史考特哪家公司好
sogotrade? 沒有聽過。
scottrade和etrade都是大家經常用的,我都有用 這比schwab, fidelity便宜多了。7塊3塊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scottrade的頭三手應該是免費的。 你要申請我可以給你一個引用碼。
7塊手續費已經很少了。 股票交易大家交的稅遠遠不止那個錢。 一般etrade一手20塊都算便宜的。
你在美國有社安號么? scottrade要你個人攜帶證件去一個local office
===
美國股市和中國不一樣,中國都做技術分析, 美國作基礎分析的多。
F. 怎麼抄美國股票
很多中國居民都有興趣投資美股,卻不了解如何去做。
其實中國人炒美股並不困難,不需要出國辦理,不需要護照,不需要海外銀行賬號。
只要簡單的兩步就可以投資美股了:(1)選擇一家合適的網路券商開戶,
(2)換取外匯並匯入交易賬號。總共的花費包括開戶表格快遞費和匯款手續費,大約300-500元左右即可辦好。
第一步:選擇網路券商開戶
要投資美股,首先就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美國券商。對於中國境內居民來說,可以選擇網路券商(Online Broker),也稱為折扣券商(Discount Broker)。因為這類美國券商利用計算機科技進行通過網路下單交易,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能提供比傳統證券經紀公司更便宜的折扣價,因而得名,並不包含質量低劣的意思。
目前美國的網路證券交易商主要有:
Scottrade史考特證券
InteractiveBrokers盈透證券
E*Trade億創理財
CharlesSchwab嘉信理財
TD Ameritrade
Thinkorswim
Firstrade第一證券
Zecco
Lightspeed
Fidelity富達投資
Sogotrade
MBTrading
TradeKing
TradeStation
OptionsXpress
OptionHouse
美國的證券經紀公司很多,交易費用也千差萬別。要根據自己的投資品種、資金規模和交易頻度的來選擇合適的美股券商。詳細可以參考美股評論網的《如何選擇美股券商》。
美國券商開戶手續一般都能通過互聯網完成,投資者可以在券商網站上下載到所有必須的開戶表格,認真填寫後快遞給券商,約需100-200元國際快遞費,有些券商發傳真件也行,那樣就省了一筆銀子。
下面說一下開戶表格中的幾個關鍵項怎樣填寫:
身份證明:用中國大陸的居民身份證或護照均可。
賬戶類別:現金賬戶(Cash Account)-只能用自有資金炒股,不能做融資炒股,有些券商規定現金帳戶不能交易期權,或不能裸賣空期權。保證金賬戶(Margin Account)-可以融資炒股,允許做日內交易,可以做期權投資。保證金帳戶要求的開戶資金門檻高於現金帳戶。
居住地證明:可以用水電煤賬單做居住地證明。
是否為專業投資者:美國對專業投資者有特別的監管,出了問題對他們的賠付也少,因為專業投資者能自己識別風險。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如果不是金融從業人員,就不要選專業投資者身份。
交稅:中國人炒美股不用交資本利得稅。開戶時一定記得填寫W-8Ben表,說明你的「老外」身份,這樣就不用向山姆大叔交稅了。
通常寄出開戶表格一兩周後,就能收到賬號開通的通知和具體的賬號信息。賬號開通後一般會留有30-45天的時間讓客戶打入資金。
第二步:換取外匯並匯入交易帳號
有了交易賬號,就要開始准備外匯資金了。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居民已經允許個人換取外匯,憑身份證到銀行即可辦理,每人每年最高可換取5萬美元。注意換匯和匯出時,用途不能寫股票投資,因為目前人民幣只開通了貿易項下的自由兌換,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仍未開放。可以發揮想像力,填用於旅遊、留學或支付服務費、咨詢費、貿易費等。大多數銀行辦事人員都不會過問,如果運氣不好不讓你將外匯轉入證券戶頭,就換家銀行或營業所試試。換好外匯並不能直接提取現金,現匯和現鈔是不一樣的,可以直接要求將外匯電匯到你的交易戶頭。5萬美元的匯款手續費大約在人民幣300-400百的樣子。美國券商在網站上都有詳細的匯款指南,記得在去銀行前列印一份。弄好這兩步後,就可以開始您的美股投資之旅了。
美股開戶之賬戶類型
填寫美股開戶資料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常常是要開什麼賬戶類型。美國券商一般會提供兩種類型的賬戶選擇:
現金賬戶(Cash Account)
現金賬戶是最簡單的賬戶,不允許透支,不允許賣空股票,有些券商甚至不允許現金賬戶買賣期權或僅允許風險低的期權組合(如Covered Call)。現金賬戶實行T+3,不能作日內交易(Day Trader),在5個交易日內買賣同一隻股票的次數不能超過3次,否則會被凍結賬戶90天。現金賬戶開戶最低資金要求較低,有些券商可以低至$500。現金賬戶適合投資新手或不想進行復雜交易的投資者。
保證金賬戶(Margin Account)
保證金賬戶顧名思義可以向券商融資炒股,一般融資規模為投資者自有資產的一倍。即假設投資者有1萬美元的資產(現金+股票+期權+基金+債券等),則可以向券商融資1萬美元進行交易。
除了能融資外,保證金賬戶還能自由地開展期權交易。另外,如果你的資金達到$25,000以上,想不受限制地做T+0交易,即成為Day Trader,你也必須開設保證金賬戶。所以即使你不打算透支炒股,也盡可能開設保證金賬戶。保證金賬戶最低開戶資金要求較高,通常要在$2000以上。保證金賬戶適合資金量比較大,想做期權和T+0交易的投資者。
中國人買美國股票如何免稅?
中國人買賣美國股票要比美國公民更有優勢。美國人炒股所得要交納資本利得稅,持股時間超過18個月的利潤要繳10-20%的稅,持股時間少於18個月內的直接並入個人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中國人炒美股則不用繳納資本利得稅。開戶時記得填寫W-8Ben表格,聲明你的外國人身份。美股派發的紅利則要交稅,中國大陸地區居民的紅利稅率為10%,通常由券商直接從分紅中扣除。
G. 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在中國怎麼交易
交易方式分為以下兩種:
(一)個人操作
步驟 1 :准備計算機及外圍設備 ( 包括個人計算機、數據機及電話設備、檢查撥號系統是否能正常運作);
步驟 2 :選擇一家提供上網服務的公司(選擇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廠商、取得電子郵件地址);
步驟 3 :具備完整的軟體包系統(網上瀏覽軟體、選擇英譯中的翻譯軟體);
步驟 4 :選擇和你最速配的網路券商(了解客戶服務項目及各項費用、瀏覽其顯示介面是否方便使用);
步驟 5 :准備開設賬戶(填寫開戶申請表格、外國人所填寫的稅表、個人護照影本,支票或計算機收據影本、選擇密碼);
步驟 6 :准備下單交易(准備投資理財知識及情報、認識各種訂單)。
(二)委託美國網上券商
部分支持中文服務的網上券商 , 只供參考
券商 中文名 主頁
Charles Schwab 嘉信理財 http://www.schwab.com/chinese
Etrade 億創理財 http://www.etrade.com/
Globalink 格林證券 http://www.supertradeasia.com/
firstrade 第一理財 https://www.firstrade.com/
Scottrade 史考特證券 http://chinese.scottrader.com/
fidelity 富達證券 http://www.fidelity.com.tw/
相關信息:
1、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東時間早九點半到下午四點,也就是北京時間晚上十點半到凌晨五點,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半到凌晨四點。
2、美國股票交易代碼則為上市公司英文縮寫,微軟( Microsoft )的股票交易代碼為 MSFT ,分眾傳媒股市交易代碼為 FMCN 。一般由公司名稱縮寫組成。
3、美國股市無漲跌幅度限制,原有股價漲跌單位為 1/16 美元,現今多改為小數點制(最低為 1 美分)。
H. 上市公司IPO時是怎樣計算總股本的,如何確定股數
確定一個將上市的公司的股本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核算出來的公司總資產決定(就是)總股本。
新上市股票發行價格平常是這樣演算的(以至今的中小企業板為例):
P=A×40%+B×20%+C× 20%+D×20%
式中:P=發行價格,A=公司每股稅後純收益×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本益比(市盈率),B=公司每股股利/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每股股利,C=近期每股凈資產值,D=預估每股股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8)fidelity公司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總股本和流通股本的關系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總股本的大小與股價的關系
總股本大的話,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I. 中國大陸個人怎麼樣能購買美國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
要直接投資美國的股市,最基本的要有一個在美國證券商的帳戶。幾家美國的券商,都在2003年底陸續的推出了一種新的帳戶,讓非美國居民的海外人士可以直接的投資美國的股市與其它證券,這種帳戶泛稱為:海外投資帳戶。開設這樣的帳戶,有些特別的規定外,對於能夠投資的種類,則相當廣泛,主要的投資選擇包括:股票、期權、債券、指數交易基金(ETF),以及少數的共同基金等,可以說投資選擇相當的多元。
開設這樣的帳戶,最嚴格的就是開戶人的資格,主要的原因就是這樣的帳戶持有人必須絕對不能是美國的居民(公民或綠卡等持有人),以保證這樣的帳戶就是提供外國人來投資美國證券的。主要的理由是美國的稅務問題。
海外投資者的開戶簡介
要想開設這樣的帳戶,比須完成下列的手續與條件:
-填妥一般帳戶申請表-稅務報表:填妥美國國稅局供非美國居民所使用的"W-8BEN表"-需提供海外永久居住地址證明,假設要用美國地址作為連絡地址,需另填證明表-如果要求由海外親友代為操作證券交易,需另填"交易授權書"-資本利得(Capital Gain)不扣稅,但股利(Dividend)依國籍國的規定扣稅
具體的規定是:任何不是美國公民或美國合法居民的人士,包括非美國居民外籍人士("non-resident alien indivial"),只要填妥美國國稅局表格W-8BEN,申明非美國公民或居民的身份,都可以在美國的證券行開設海外投資帳戶。屆時券商將根據客戶在國稅局表格W-8BEN上所申報的居住國家,來預扣非美國人投資客戶的投資利得所對應的美國稅款。通常這稅款額會比一般美國居民的預扣稅款額低很多,因為一般外國投資者不需要為美國的資本利得(Capital Gain)而繳稅,但是美國公司的股利所對應的稅款則依國籍的不同而有差異。像中國大陸是10%,香港與台灣都是30%。不過,從股票市場投資中,多數獲得最大的利潤是資本利所得,也就是股票或債券漲跌的差距。(具體的規定說明(請參閱美國國稅局Publication 515,519,以了解更多關於適用於非美國居民稅率的資料。)
目前公開接受開設海外投資帳戶的著名美國券商包括:史考特證券,嘉信理財,Fidelity,宏達證券(TD Waterhouse)等幾家,多數是屬於低傭金的優質券商,交易傭金每筆在七美元到三十美元間,可說是非常的合理。其中史考特證券和嘉信理財特別為海外華人投資者,專設一個海外投資帳戶服務專區,也有中文網站的說明,以及中文的電話服務專線,可說是全力的主打這樣的產品。有興趣的可以上網到史考特證券和嘉信理財網站查詢。
開設這樣的帳戶,所需要的基本開戶金額各券商不同,像史考特證券,只要求500美金(約三千一百多元人民幣),嘉信理財要求稍高,需要兩萬五千元美金。
J. 求未來5年最有潛力的行業
中國人才報告透露未來幾年可能走紅專業
大學畢業找工作,總希望所學的專業能給自己帶來一份好職業。但市場需求在不斷變化,不少幾年前還炙手可熱的專業,等到自己畢業那天卻很可能已經成了人才市場上的「滯銷品」。如何能預知今後幾年哪些專業在市場上最為緊俏?其實也並非無跡可循。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人,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人。此項數據顯示,專業技術人才在未來幾年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到2010年,第二產業人才缺口數字最大,將達到1220萬人。而作為服務業的第三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其中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精算、數字媒體、物流、心理咨詢等,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汽車服務人才全面緊缺
汽車產業是「十一五」規劃重點產業之一。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秘書處副主任湯海山提供的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研發人才缺口50萬,維修人才缺口80萬。湯海山說,未來5年汽車人才全面緊缺,包括汽車研發人才、汽車營銷人才、維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幾類人才培養在高校中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而汽車服務人才卻還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湯海山說,目前,全國只有幾所高校設置汽車服務專業,規模也不大。但從國際標准來看,這類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據了解,目前在高校中開設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院校有:同濟大學、武漢 理工大學、上海 師范大學、西南石油學院、西華大學、吉林大學、遼寧工學院等。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汽車技術服務及市場營銷的應用型人才。經過4年學習,學生應掌握機械和車輛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解決從新車使用到汽車報廢回收全過程中各種技術問題和因汽車帶來的能源消耗、有害物排放、廢棄物等環境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後汽車時代,汽車文化人才也非常緊缺。
民航業人才缺口24萬
伴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民航人才的需求規模也開始同步擴大。目前國際民航平均人機比是100∶1,而我國民航業平均人機比是200∶1,這意味著,僅以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24萬人。
事實上,民航人才的緊缺已成為各航空公司高速發展的瓶頸。近年來,國內各航空公司相繼展開大規模招聘活動,攬才范圍從飛行員、空乘到維修、地勤人員都有,涉及范圍極廣。其中,飛行員成為各大航空公司的招聘重點,薪酬一般都設在每月2萬元。
中國民航學院教授都業富說,由於允許民營資本投資經營航空公司,參與航空運輸市場的競爭,也使得國內民航業對民航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擴大。近年來,以奧凱、春秋、鷹聯為代表的民營航空公司已經展開了一場人才爭奪大戰。
都業富認為,在未來幾年內,飛行員、空勤人員、航空運輸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維修專業人才在我國最為吃緊。
機電一體化需要復合型人才
由於微電子高新技術迅速發展,使工業自動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機電一體化已是當今世界及未來機械工業技術和產品發展的主要趨向,也是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智聯招聘網日前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北京 市對該專業的需求比較旺盛,從職位看,每月需求量有200多個。可以說,機電一體化類專業屬於人才缺口比較大的專業之一。
在上述需求職位中,技術類佔到了40%,銷售類佔到了30%,客服類佔到了20%,管理類佔到了10%。而從行業來看,該專業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生物制葯業、環保業以及快速消費品業。
業內專家分析,這個行業的人才比較強調技術性。用人方都希望招聘到既有專業知識,又會管理、懂開發、有銷售知識和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所以,那些希望到外企工作的,除了專業知識要掌握好之外,外語能力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精算師「錢」程無憂
精算師,是一個公認為「鑽石領」、國外年薪過百萬、國內月薪上萬元的職業。目前,精算師是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爭奪的焦點。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精算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僅有百餘名精算師,隨著國外保險公司進入中國,我國未來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
精算師是運用精算方法和技術解決經濟問題的專業人士。其傳統的工作領域為商業保險業,主要從事產品開發、責任准備金核算、利源分析及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等重要工作。隨著精算科學的發展和應用,精算師的工作領域逐步擴展到社會保險、投資、人口分析、經濟預測等領域。
目前,每年高校精算專業的畢業生僅僅幾十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精算師是保險業的精英,是集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和投資學等各類知識於一身的保險業高級人才,在保險企業中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一個合格的精算師不僅應具有扎實的精算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熟悉所處保險市場的保險法規以及與保險相關的稅務、會計、投資等領域的知識。
據了解,我國開設精算專業的高校有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護理學就業前景看好
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凈增加1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同時,護理人才又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注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紮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麼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材料類研發人才成為焦點
「十一五」期間,國家產業政策明顯向以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傾斜,這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無疑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國內支柱產業及高技術產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研發此類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為企業的注目焦點。
目前我國材料行業的人才缺失問題已經成了眾多企業發展的桎梏。據一家科技產業公司的技術總監介紹,該公司主要從事碳化硼、碳化硅等產品的研發,但這方面的人才很少,因為高校相關的專業不是很多。「目前,我們的人才主要來自當地的化工研究所,都是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還有就是引進外國專家。但兩者的成本都很高,並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才匱乏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很大,我們急需大量的人才支持。」這位先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整個材料行業都缺少高精尖人才」。
據了解,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設有材料類專業的高校有420餘所,占本科學位學校的66%;「211」工程高校中設有與材料相關專業的有80餘所,占總數的88%。由此可見,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是比較重視的,人才的數量也應該是比較充足的。但材料學專業涉及國民經濟發展的多個領域,因此人才市場對材料學人才的需求也是持續增加的。
中國材料網理事會有關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在新材料研發上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未來在材料學領域自主創新的空間非常大。因此材料學人才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拓展創造性思維。
未來中國市場最賺錢的十大行業
www.eastday.com.cn 東方網
東方網4月7日消息:據經濟專家預測,未來中國市場最有發展前途的十大行業依次是:
耐用消費品銷售行業。隨著國民收入的上升,未來的消費格局將向多元化發展。消費者對照相機、電腦、電視、VCD等產品的消費每年將以10%的速度遞增。從事這些產品的銷售,估計會有10%-35%的投資回報。
家用汽車行業。據預測,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在今後10年內將會高速發展。與汽車行業相關的配件、維修、洗車業也同樣會有利可圖。
室內裝飾業。近幾年來,國內城市的居民大都熱衷於裝修自己的住房。而隨著國家一系列房改措施的出台,個人買房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室內裝飾市場還會越來越火。據統計,現階段城市居民為自己裝飾房屋付出的金錢每戶平均達2萬元左右。
房地產業。隨著個人買房熱的興起,單位再也不會無償分房給職工居住,所以房地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與此相關的房產地經紀、咨詢、供樓業務也會大有可為。
郵電通訊業。目前中國的電話裝機率達4%,與世界10%的平均水平還相差很遠。可以預見這是未來中國最有利可圖的行業之一。
快餐業。快餐業在現代中國都市已逐步受到上班族的青睞。還有與此相關的速食食品、食物半成品加工等行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
「銀色」行業。到「九五」末,我國老年人口將達1.3億,逐步進入老齡社會。因此,開發適合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葯品、服裝、眼鏡、助聽器等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旅遊休閑文化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雙休日的推行,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力去旅行和進行文體休閑活動。運動產品、體育場所、娛樂場所、旅行社等行業將會更加繁榮。
女性用品。「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錢最好賺」。因此,凡是對女性容顏、身段有改善和保護作用的產品,一定會受到她們的歡迎。
保險業。隨著保險業的興盛,國外許多保險公司紛紛投資中國保險市場,這樣就會使保險業更好地向規范化方向發展,可以預言,未來保險業會成為年輕人「白手起家」的最好選擇之一。
如何選擇未來趨勢行業:
需求量大;市場大;競爭對手少;產品行業被復制難;所代理產品是領導品牌;投資金額小,可以以小博大;有成功模式
不錯的利潤空間;不需要管理,行政模式,或越少越好;不需要太多的售後服務;不論喜歡不喜歡的產品,未來一定會擁有,就是趨勢!
成功的鐵率:成功的人一定懂得比較多
懂領導力,懂策略(超越對手方法和步驟),懂行銷,懂推銷,懂得設立目標的方法,懂時間管理,懂情緒管理,懂激勵他人和自己,懂學習增強行動力和自信心.
或許有關房地產的消息你都比較關注。也或者你對鋼鐵行業很感興趣。再或者食品業和風險投資業的相關報導你一個字也不會放過。但是你能什麼都看嗎?不可能。
所以《華爾街日報》一年一度的「趨勢」報告就非常有用——也很受歡迎。快速、簡便、輕松的閱讀中你便抓住了你或許錯過了的東西。
證券業-跟著利率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就像太陽月亮的運動主宰著地球上的潮漲潮落一樣,金融市場的動向也決定了華爾街的趨勢。以下就是對華爾街未來趨勢的一些分析。
1.債券將強於股票
自從2000年3月互聯網泡沫破滅、並拖累整個股市陷入低迷以來,金融市場就一直被固定收入證券所主宰,簡而言之就是被債券所統治。規模最大的一隻股票指數共同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平均每年下跌了2.1%,而與之相應的債券市場基金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的年平均回報率卻達到了6.4%。
在頂級證券公司中,債券部門的管理人士平步青雲、步步高升,而股票市場部門的一些元老卻不得不卷鋪蓋走人。同時那些在債券市場優勢最強的公司表現也會好於其他同行。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為保護經濟少受沖擊而採取了一系列的降息措施,由此點燃了債券市場的火爆行情。然而現在的Fed早已改弦更張,舉起了加息的大旗,自2004年6月份以來,Fed已經連續12次調高目標利率,前景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
2.出現更多的私人資本交易
投資者(主要是公共退休基金和公司退休基金)向私人資本投入了更多的資金,用它來取代傳統的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希望能由此獲得更多的回報。雖然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從投資者那裡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資金,但這些公司用於收購的資金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現金,其他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借貸。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公司能否繼續完成大規模的收購交易,取決於他們能否承受借貸成本的壓力。如果利率上升至過高的水平,並購交易的強勁勢頭恐怕就要隨之消散了。
3.並購的熱浪
今年截至10月底,全球市場的並購金額超過2萬億美元,達到了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明年預計也將會是並購活動頗為活躍的一年,雖然經濟的整體滑坡有可能會抑制企業的大規模支出行為,不過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當收購方無法管理好自己的債務負擔時,高杠桿效應的私人資本交易將難以達成,借貸方和公司管理層由此將會對收購交易持更為謹慎的態度。
4.股票交易所通力合作
為了盡量滿足客戶對快速、經濟地交易各類股票和期權等衍生品的要求,全球各地的股票交易所正在醞釀著新一輪的並購活動。客戶們對於組建大型交易所的想法表示歡迎,因為這樣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成本。不過讓他們擔心的是,新的交易所巨頭可能會減少創新,並且獲得壟斷性的定價優勢。近來許多交易所都變成了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在增大公司規模、增加盈利方面的壓力隨之增大。一些股票交易所和股票期權交易所相互進行了合並,行業觀察人士預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此類合並。
5.監管問題
在一連串金融欺詐案催生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的三年之後,企業方面正促使監管者減少採取激進的措施。雖然沒有跡象表明嚴格監管的氛圍會消失,但監管者開始傾聽企業的意見,並且出現了一些監管環境正在放鬆的信號。
6.ETF起飛
如今ETF持有的資金總量達到2,590億美元,其中許多資金還是來自於小投資者。近期ETF的增速更是迅猛:今年ETF持有的資產已經增長了15%,增幅是傳統基金的兩倍多。ETF和股票一樣在交易所進行全天交易,而傳統的共同基金每天只報價一次。不過,真正吸引投資者的是ETF成本較低,持有ETF的成本只有持有傳統共同基金的幾分之一。即便是那些不發行ETF的基金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趨勢。Fidelity Investments近期削減了其指數基金的費用,原因之一就是要更有效地與ETF展開競爭。
7.火熱的商品市場
由於股票市場止步不前,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公司增加了自然資源方面的交易業務,三年多來,自然資源的價格一直在普遍上揚。比如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就在原油和其他能源市場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而且收益頗豐。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及其競爭對手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均股價猛漲。
8.對沖基金增長放緩
投資者對於對沖基金的熱愛可能正在降溫。
目前對沖基金維持了不錯的業績。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對沖基金的表現僅僅略微好於股市大盤,而去年它們的平均回報為9.6%,也低於標准普爾500接近11%的回報率水平。它們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由於近來股市和債市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特別是股價既不是特別高也不是特別低,這讓最擅長從市場波動和股價異動中獲利的對沖基金束手無策。
9.交易傭金下跌
市場交易正日益變得自動化和大宗化,交易傭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往,研究報告成本都是納入交易傭金中,而此次Fidelity將兩者的費用分開計算,由此降低了交易傭金成本,這也表明華爾街的傭金收入正在受到擠壓。而在Fidelity之前,一些公司已經退出了經紀業務。今年8月份,富國銀行(Wells Fargo Co.)取消了針對機構投資者的股票交易業務,「華爾街的機構股票業務正面臨困境」,Sanford Bernstein Co.分析師欣茨(Brad Hintz)在8月份曾這樣寫道。
10.用自己的錢冒險
營交易員(proprietary trader)為公司賺回了大筆的鈔票,他們利用公司自有的資金在股票、債券、商品以及貨幣市場上進行交易。眼下證券公司這方面的境況還算不錯,部分原因就是它們的風險控制水平有所提高。這其中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風險:一旦出現了有關利率或美元的負面消息,就有可能帶來巨額的虧損。持懷疑意見的人士擔心,華爾街可能在這種危險的業務上正越陷越深。
地產業-繁榮的背後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幾年,地產業的發展環境真可以用「完美」二字來形容。住宅價格較5年前平均上漲了53%。大家都認為如此迅猛的價格漲勢難以持久。但分歧在於這場繁榮是會緩慢溫和地、以價格增幅逐漸收縮的方式結束,還是某些市場的價格率先暴跌、令買方經受夢想破滅之痛,然後再慢慢恢復信心呢?無論結局如何,具有長期影響力的種種因素正在重塑地產業的格局,在此我們略作分析。
1.空地有限
廣袤的美國國土上仍有大量空曠的領地,但很多地方並不能吸引人們前去居住。而在某些經濟活力充沛的都市地區,尤其是東海岸和西海岸市場,建房企業卻發現獲得新屋建築許可越來越難了。住房供應受到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政府條例,而非地理局限。另外業主們越來越精明,紛紛組織起來阻撓那些將在自家周圍新增更緊湊住房的規劃,擔心這會讓他們現有房屋的價值下降。在某些擁擠的地產市場上,房屋價值已經與建房成本關系不大了。在舊金山,一套住宅的結構本身往往只佔住宅價值的不到30%;其餘部分則是購地和獲得政府審批的成本。
2.預算有限
地產業的繁榮興旺讓很多美國人富裕起來,他們的房產不斷升值。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分享到這塊蛋糕。哈佛大學住房研究聯合中心(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的數據顯示,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將收入的逾30%用於房產,八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這項開支超過了50%。對某些地區的中等收入人群來說,房屋價格的上漲已經令他們力所不及。
3.人均住房面積有望減少
但有些專家和業內人士相信,美國人會喜歡更小、更接近市區的住房,避免長途通勤之累。位於加州聖拉斐爾的Hearthstone Inc.為住宅開發項目提供融資,公司首席執行長普加什(JamesZ.Pugash)預測,美國各大城市會逐漸向歐洲城市靠攏,興建更多中層樓宇,人均住房成本上升,住房面積下降。人們對綜合了住宅、娛樂及辦公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環境的期盼有所增加。對市區居住環境的渴望——預計還會不斷升級——已經推動了分戶出售的公寓的蓬勃發展。
4.風險重重
面對房價有增無減的上漲勢頭,貸款人一直在積極放貸,幫助人們購買他們不貸款就無力承擔的住房。這些「量力而為」的貸款安排可以壓低最初幾年的月供,但後期月供會高出很多。銀行監管機構已經對所有這些行為提出了質疑。他們擔心有些申請人誇大了自己的收入水平,或者等到該償付高額月供時無力償付。他們還擔心,這些「量力而為」的貸款使得人們可以購買長期來看超出其支付能力的房產,已經人為抬高了房價。
5.房產好比存錢罐
購房者通常的目的都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盡早在退休前償清貸款。但現在,很多美國人似乎早就忘了這一點。
為了乘上低利率的東風,美國人定期將貸款進行再融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往往拆借更多——實際上是將房產變換成現金,用於其它支出。看來這一代人相信房產價格會永遠持續上漲,所以根本用不著償還本金。這種樂觀態度推動了消費者支出的不斷增長。
6.外資狂熱
在這種風險偏高的抵押貸款方式日漸流行之際,外國投資者在美國住房市場融資領域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外國人對美國抵押證券的投資總額一直沒有可靠數據,因為很多購買行為都是通過美國的實體間接完成的。但是,資金流向很明確。外國人持有的不經房利美或Freddie擔保的抵押債券激增至400億美元,此前6個月的總額為300億美元。
7.地產經紀商壓低費率
在住宅地產交易領域,互聯網未能像在機票預訂等領域那樣成功削減交易成本。業內人士估算,房產中介的平均傭金仍然能超過5%,有時還高達7%。一些傳統的經紀機構雖然通過對制定最低服務費標準的州法律的大力支持來力求保住全額傭金的業務,但也紛紛嘗試著成立了自己的折扣服務機構。美國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反壟斷執法機構都在向地產行業施加強大壓力,要求他們給新的業務模式提供嘗試的機會。
8.大者愈大
一直以來,房建項目大多數都是由本地公司承接的,目前全美國仍有大約80,000家房建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小型公司。但規模最大的那幾家正在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大型公司之所以能夠占據上風,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資金雄厚,能夠獲得黃金地段。
9.需求更多
美國人已經在房產上賺了這么多錢,因此忍不住想買更多房產。Fed表示,投資性物業和度假屋已經佔到去年新增按揭的14%,而2000年只有7%。在這些購房交易助長了近期房產市場強勁升勢的同時,它們也可能帶來更大的動盪。因為第二套房產和以出租為目的的物業與第一套住宅大有不同,如果房主失去信心,或者找不到合適的租戶,馬上就會把房子賣掉。
10.關注評分
以汽車質量調查而著稱的咨詢和研究機構J.D.Power Associates也對新屋購買群體展開調查。這項調查始於1997年,現在已經涵蓋了30個大都會地區。在調查中表現不錯的公司,例如Pulte Homes Inc.和Centex Corp.等,都以此自誇。這也迫使其他同行競相爭取評分。但是,地產行業的一大難題是,完成一個地產開發項目要依靠一系列的分包商,從地基澆築、供熱管道安裝,直到屋頂射釘,都是由分包商完成的。這就很難保證一個項目各方面都能達標。
零售業:提升品位降低價格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零售商們正在爭相打造高尚品位的形象——或者至少希望顧客們感覺是這樣。他們將越來越多的精力傾注在吸引中產和富裕消費者方面。其舉措包括提升形象、改裝店面、調整貨品以及放棄大賣場改建更時尚的購物環境等。但難題在於,購物環境可能變得越來越舒適,但消費者們對低價品的偏好卻絲毫未減。
下面來看看這一趨勢的方方面面和零售業的其他趨勢:
1.形象至上:零售商正在針對希望在更豪華場所購物的消費者量身定製它們的廣告、商品和店鋪模式。因為「這種提升品位的現象背後存在情感和社會驅動力,」Bath Body Works首席執行長尼爾•菲斯奇表示。
2.強者更強:許多大零售商已經紛紛展開並購活動。
理由很簡單,許多公司遭受競爭打擊,需要一個夥伴來擴大廣告影響,並幫助它們增強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一些專家認為,這股並購風還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該行業將出現進一步重組。
3.構築更美好生活:戶外步行街、幾十個小店、沒有大型的主力店。地產商正在用這種「生活時尚中心」的模式替代傳統的封閉的購物中心。
4.提供增值服務:為了不斷追求更高的單位面積銷售額和利潤,零售商們開始在出售商品的同時提供更多附加服務。
5.面向所有人群:由於購物者越來越沒有耐心,而且對某一店鋪或服裝潮流的忠誠度下降,更多零售商開始推出一系列多樣化的店鋪和商品。「如果你迎合各種購物類型的人群,至少你的其中一種風格會在某一時間贏得青睞。」
6.開辟自營品牌:零售商的自營品牌商品將會繼續占據更大的市場。
這部分商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是零售商整合的產物,另外也因為其能夠對自營品牌商品制定低價同時保證高額利潤。此外,還可以在與其供應商的價格談判中有更多的籌碼。
7.寓購物於樂:人們逛商店不僅為了購物,這也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如今,這種娛樂方式的品質和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8.進軍媒體:零售商們正在通過資助、發起和擁有各種媒體渠道來拓展它們的營銷范圍。其中一些公司已經推出了自己的雜志。
9.開設獨立店鋪:隨著零售商們逐漸發現它們離開大賣場也能很好地生存,它們開始爭相進駐生活時尚中心或者規模更小的戶外購物場所,甚至完全開設獨立店鋪。
10.充分利用顧客信息:許多零售商,尤其是食品雜貨零售商,正在改進追蹤顧客購買紀錄以及如何回饋他們的方式。
食品業-新食品新面貌
食品零售店紛紛舊貌換新顏。
幾十年來,年銷售額高達6,240億美元的食品銷售業一直由傳統的超級市場佔領。但是,自從沃爾瑪在2001年登上美國第一大食品銷售商的寶座,其他零售商也紛紛新增食品櫃台以來,食品零售業出現了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改觀。
但是,現在還很難說這些做法能否提振食品零售業走出低谷。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食品零售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吧。
1.放棄中端市場
超級市場有些瞄準高端,有些放低身段,目的都是將自己與那些盡力爭取中層顧客的同行區分開來。
2.食品隨處可見
葯店、批發折扣店,甚至五金店都先後增加了食品櫃台,尤其是生鮮食品。傳統的食品零售企業保住自己領地的壓力與日俱增。食品的利潤率較低,但零售商們都喜歡增添食品種類,因為這會吸引顧客更頻繁地光顧。公司希望他們能順帶買些高價格的商品。
3.離開中心貨架
近幾年來,零售食品的銷售額一直是店鋪中心貨架商品中表現最差的一類。這些貨架上往往堆滿了洗滌劑、牙膏、垃圾袋和烹調用品。導致食品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