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何說房價等大類資產配置都圍繞一個重要的核心變數
2018年,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曾被市場認為「水土不服」的「美林投資時鍾」模型能否發揮效用,指導投資者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有券商人士結合國情對「美林時鍾」加以改進,加入「利率」這一變數以提升「美林時鍾」對資產配置指導的准確率。當利率上行、通脹溫和上行疊加經濟下行時,改進版「美林時鍾」指向的是現金為王。如果經濟企穩回升,則大宗商品將是最好的配置品,其次是股票。
需結合政策調整
不過,2018年還有新的變數,那就是監管層面的因素。考慮到中小銀行存款增長緩慢並對同業存單依賴較重,負債端壓力仍將制約銀行發展。同時,資管新規顯示金融去杠桿已擴大到資產端,資管機構或主動或被動地縮表。
在海通證券2018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上,上海六禾投資副總裁陳震表示,以控制宏觀杠桿率為例,需要關注細節,即到底控制什麼杠桿率。如果重在金融去杠桿,就是壓縮流動性,對所有的市場構成壓制因素;如果是企業去杠桿、政府平台去杠桿,這就是利好,從源頭上減少融資需求。
陳震認為,2018年大類資產的排序依次是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商品和債券的排序存在一定的變數,核心要看監管的情況。如果監管嚴格,則債券的表現將不及商品。同時,關注環保政策的力度,如果力度進一步加大,商品可能還是牛市,特別是供求關系改善的一些新品種、小品種。
『貳』 經濟學!簡單的,100分!
1,聯儲提高利息,一般是用來抑制經濟過熱的。
產生的後果是信貸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下降,
這一階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會處於觀望期:等待物價下降
2,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則源於美國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聯儲在很長時期內實施了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國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間上漲了1.24倍。[1] 在低利率與房價持續上漲背景下,由於美國政府金融監管缺位,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過度發展。不過,上述繁榮建立在假定美國房地產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的脆弱基礎上。 當美聯儲在通貨膨脹壓力下從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後,房地產價格從2006年6月起開始下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繁榮的基礎不復存在。2007年8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對沖基金停止贖回,引發投資者撤資行為,從而觸發了流動性危機。這被視為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的標志。2008年2月,英國北岩銀行被英國政府國有化,這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第一家被國有化的金融機構,也標志著次貸危機已經傳遞至歐洲。2008年3月,貝爾斯登申請破產倒閉,在美聯儲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購。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的救援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強化了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 2008年9月是美國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的轉折點。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意味著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爆發系統性危機。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沒有實施救援。美國政府聽任雷曼兄弟破產倒閉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場關於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直接造成美國短期貨幣市場崩盤。由於短期貨幣市場是美國影子銀行體系最重要的融資來源,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美國投資銀行的覆滅變得不可逆轉。在雷曼兄弟破產的同一周內,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銀行收購,美國前兩大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上煊赫一時的五大投行集體消失。此外,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被美聯儲注資850億美元並實施國有化,這標志著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開始崩潰。在2008年9月,危機也由美國金融市場全面蔓延至歐洲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正式由國別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市場危機。
金融市場的危機也通過財富效應、信貸緊縮、切斷企業融資來源等渠道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2008年第2季度起,歐元區與日本經濟進入負增長;從2008年第3季度起,美國經濟進入負增長。三大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下半年集體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實現1.3%的負增長,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以來的首度萎縮。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萎縮3.8%,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也僅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種危機重疊發生:一是以花旗銀行、美洲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爆出巨額資產減記(不過09年第1季度財報顯示相關銀行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二是美國對沖基金行業從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規模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三是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仍在不斷下滑;四是中東歐國家很可能爆發因為外資抽逃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稱為「金融海嘯第二波」,以對應雷曼兄弟破產所引發的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不過,由於投資者預期已經顯著調低,目前已經很難有打破投資者預期的意外事件發生,金融市場重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仍處於深化與擴展的過程中。 以上我們簡要回顧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我們很難清晰劃分金融危機的發展階段,原因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危機往往交疊在一起。例如,房價下跌從2006年6月起延續至今(美國房價指數迄今為止已經下跌了30%[3]),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從2007年8月起延續至今,股市下跌從2007年10月起延續至今,實體經濟衰退從2008年第3季度起延續至今。因此,我們只能用標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機構破產)的發生來大致描述金融危機的演進。
二、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要判斷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就離不開對美國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與評價。下面我們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個層面來分析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表1總結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出台的財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億美元的減稅、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奧巴馬政府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營的壞賬銀行等。簡單計算,美國政府財政救市方案的金額已經高達1.66萬億美元,約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幫助金融機構紓困的具體措施(包括注資、剝離問題資產、為金融機構負債提供擔保等),也包括提振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包括減稅和增加社會公共支出等)。現在要全面評價財政救市方案的效力為時尚早,但相關政策的出台至少緩解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下滑。 美國政府巨額財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後果,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飆升,以及為財政融資的壓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平均為4270億美元。根據奧巴馬政府的預算,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7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12%。發行國債是美國政府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圖1所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歷年的國債凈發行額與財政赤字水平大體相符,這表明美國政府主要用增發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自1996年以來,每年國債凈發行額均高於財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一直穩定在5000億美元左右,2008年則飆升至1.47萬億美元。市場預計,要為巨額財政赤字募集足夠資金,2009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將至少達到2萬億美元。 2008年年底美國國債市場未清償余額約為10.7萬億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萬億美元的國債發行,相當於市場上新增20%的供給。如果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增長跟不上國債供給的增長,美國政府必須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而這會壓低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外國投資者將遭受嚴重損失。[5] 然而現實情況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總體而言仍處於不斷下降趨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而3個月國債收益率低於0.20%。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主要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國際資本在危機時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應有關。一旦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配置風險資產,大量的資金將從美國國債市場撤出,這可能顯著推高國債市場收益率並壓低國債市場價值。 表2歸納了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的應對方案。美聯儲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降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一年半時間內,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過各種信貸創新機制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包括針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期限拍賣貸款(TAF)、針對交易商(投資銀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貸款(PDCF)、針對商業票據發行者的商業票據貸款(CPFF),以及針對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者的期限資產支持證券貸款(TALF);三是所謂的定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聯儲通過直接購買證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相關證券包括國債、機構債與MBS。 美聯儲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無論是反映短期貨幣市場融資成本的TED息差,還是美國居民中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與危機爆發初期相比都顯著下降。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也造成了兩個明顯後果:後果之一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斷上升。如圖2所示,從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總規模由900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2.2萬億美元左右。總資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通過各種創新機制提供的流動性貸款顯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機制以來,美聯儲流動性貸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萬億美元。自美聯儲實施定量寬松政策以來,美聯儲直接持有的證券數量也有所上升;後果之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超額准備金大幅飆升。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沒有發生變動,因此資產負債表總體規模的上升實際上意味著美聯儲負債的上升。如圖3所示,在美聯儲各項主要負債中,流通中現金的規模大致穩定在9000億美元左右,而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則由2008年9月初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億美元。 盡管美聯儲對金融機構流動性貸款的增加目前主要體現為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的增加,但這主要與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尚未結束、風險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貸現象有關。一旦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開始放貸,貨幣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內顯著上升,從而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一旦在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開始反彈後,美聯儲不能及時抽迴流動性,那麼美國很可能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可能大幅貶值。事實上,盡管美聯儲賬面上有大量證券,但其中國債數量有限,故而通過出售國債能夠收回的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創新信貸機制積累的其他種類債券很可能短期內無人問津,這意味著短期內美聯儲抽迴流動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內美國爆發通脹與美元貶值的可能性較大。
三、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
要准確預測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財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營壞賬銀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資者的參與,從而為壞賬銀行的運營提供足夠資金?美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何時結束?美國金融市場何時開始反彈?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何時結束,新興市場國家中央銀行是否會持續追捧美國國債?美元匯率是否以及何時會反轉?一旦市場反彈,美聯儲能否及時抽迴流動性,從而避免惡性通脹的爆發?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何時止跌反彈?
盡管我們尚不能對以上問題作出滿意回答,但我們相信,危機演進的某些中長期方向是比較確定的。以下我們將就全球金融市場、全球實體經濟增長與全球通貨膨脹狀況等方面作出預測。 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尚未見底。盡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高盛等金融機構的盈利狀況超出市場預期,但這些金融機構在2009年的業績可能有所反復。金融機構將會繼續披露壞賬,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仍會繼續,金融機構也會繼續尋求政府或私人部門的股權投資。如果大型商業銀行情況惡化,不排除美國政府進一步實施國有化的可能性。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並未顯著減弱,如果短期貨幣市場仍不能恢復正常運轉,則2009年春季可能出現對沖基金大面積解散清算的現象。隨著實體經濟增長前景的惡化,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爆發新的危機。歐洲金融機構對問題資產的披露遠沒有美國同行充分,這意味著歐洲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下行空間。[6] 一旦中東歐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在中東歐國家擁有大量信貸頭寸的西歐商業銀行將出現更多壞賬。然而,盡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場很難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系統性危機,這是因為投資者的預期已經顯著下調,很難發生打破投資者預期從而引發恐慌性拋售的惡性事件。我們預計,美國金融市場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觸底,逐步恢復正常的投融資功能。 實體經濟的恢復則要緩慢的多。從目前世界各國出台的救市方案來看,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進一步惡化。美國居民並沒有顯著壓縮消費,而中國居民並沒有顯著擴大消費,這意味著美國當前經常賬戶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7] 一旦實體經濟反彈、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也是如此。從短期來看,美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復正增長。但要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反彈將會晚於美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進口需求是否重新強勁。受4萬億人民幣投資方案(重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投資)與銀行信貸飆升刺激,中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強勁反彈。但由於居民消費持續疲弱、刺激投資可能進一步形成過剩產能、信貸飆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續疲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中期內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如果全球范圍內刺激政策運用不當,各國政府缺乏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魄力以及協調各國宏觀政策的遠見,整個世界經濟都可能呈現出W型走勢,即短期內顯著復甦,中期內不容樂觀。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通貨緊縮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當然,如果世界經濟重返通脹,其根源可能不在於全球需求的強勁復甦,而在於美元大幅貶值引發的全球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如前所述,我們很難說服自己,「直升飛機上的伯南克」能夠在市場反彈之際迅速抽迴流動性,因此當前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來通貨膨脹的種子。一旦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結束、機構投資者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銀行重新開始放貸,這意味著貨幣乘數短期內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礎貨幣沒有相應削減的情況下,這將加劇經濟體中的通脹壓力。隨著大量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並重新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美元可能大幅貶值,從而推動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伴隨著總需求的持續不振,我們就不能排除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
『叄』 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被收購,AIG面臨融資危機,這張的危機給全球經濟和中國帶來多大影響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而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則被美國銀行收購。上述消息引發了投資者的強烈擔憂,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劇烈動盪。
期市:空頭製造暴風雪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的噩耗使得全球期市空頭氛圍濃重。9月16日,國內期貨市場10個品種主力合約跌停,分別是滬銅、滬鋁、滬鋅、橡膠、燃料油、豆油、棕櫚油、菜籽油、塑料、甲酸。
9月15日,國際商品期貨市場在原油期貨的帶領下,大幅跳水。9月16日,國內期貨市場10個品種跌停,期貨市場颳起暴風雪。9月15日,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10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收挫5.47美元至每桶95.71美元,跌幅達5.41%。這是原油期貨近月合約時隔半年後又一次收在100美元之下。9月15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工業金屬也一片凄慘,LME 3個月期銅收報6930美元,跌2.7%,近8個月低點,期鋁下挫約4%至1月底來最低,期鋅暴跌9.3%,期鎳也跌至逾一個月低點。
海證期貨高級分析師倪成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天市場雖然有10多個品種持倉減少,但是幅度均不大。對於前期積累下跌幅度較大的品種可以減倉。」
倪成群表示:「期貨市場的普跌是個共振,雷曼破產等事件對市場的影響是間接的,主要打擊了市場信心,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預期更悲觀。」鑫國聯期貨的分析師朱鳴元表示:「雷曼兄弟主攻債券市場,但是雷曼也是期貨市場的多頭之一,但頭寸並不太多,對於期貨市場的直接影響不大。」目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洲際交易所(ICE)等期貨交易暫時取消雷曼兄弟會員資格。
但是朱鳴元指出,雷曼兄弟在LME被暫時停止電子盤交易資格,這無疑對銅市場的多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說:「全球期貨市場上的產品定價主要通過現貨定價和金融定價,銅價和油價中金融定價佔比較大,容易吹起泡沫,雷曼破產讓定價朝現貨定價回歸。而雷曼的離場也考驗著期貨市場的資金面。(記者 張競怡)
基金:華安QDII很受傷
剛剛進入破產程序的雷曼兄弟波及到了中國的QDII 基金。根據華安基金發布的信息顯示,他們已經對雷曼兄弟破產所帶來的影響給出了相關解釋。
華安基金公司稱,雷曼兄弟控股集團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由於受到次貸危機影響,可能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由於雷曼兄弟下屬之雷曼兄弟金融公司為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所持結構性保本票據(簡稱「保本票據」)的保本責任人,同時,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為保本票據之基礎資產之一的零息票據(簡稱「零息票據」)的發行人,因此,在極端情形下,即雷曼兄弟及其關聯公司在無人接手而進入破產程序的情形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將無法開放正常贖回業務。
此外,公告中還稱,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對雷曼兄弟及其關聯公司的債權(包括要求雷曼兄弟金融公司履行保本義務的權利)有可能需參與破產清算從而無法全額收回,導致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的本金受到損失。如果雷曼兄弟金融公司無法再履行對保本票據的保本義務,這對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的存續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從華安國際配置基金的半年報中可以看出,該只QDII基金的股票組合中,股票投資組合中雷曼兄弟 anti-benchmark euro equity fund占其資產實體凈值比例為 13.05%; 雷曼兄弟Alpha Fund占其資產實體凈值比例為14.06%;此外,該只基金的固定收益組合中,雷曼兄弟的global bond fund 占收益資產實體凈值比例達到46.24%。
「總體而言,目前還不知道具體哪塊會具體損失多少,但是對於華安配置來說,將會給這個基金帶來流動性風險。」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這樣對記者表示。
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里,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一家破產,一家被賣,正像有人說的,華爾街度過了一個「流血的周末」,而國內的金融市場這兩天也不平靜,央行決定從今天起下調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從25日起,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六年來首次下調貸款利率,九年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多年只見往上升的二率這次齊刷刷下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先來看看股市的反應。
記者:「在昨天減息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的消息公布以後,很多人覺得這對股市將形成一個立竿見影的利好效果,然而今天開盤以後,在不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上證指數就跌破了2000點整數關口,這樣的走勢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第一創業證券公司分析師郭樹華:「大家可以看到跌幅榜上,跌幅前幾名基本上都是銀行,整個銀行板塊基本佔大盤權重的33%,所以說金融板塊一跌,肯定大盤也是出現下跌的行情。」
截至今天收盤,銀行板塊跌幅高達9.61%,絕大部分銀行股以跌停板報收,銀國宏認為,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受到華爾街金融風暴得沖擊。
東興證券公司研究所所長銀國宏:「我們預期中的利好催化劑和這種不利的影響實現了對沖,在對沖的角度下,市場實際上顯然更擔心這種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所以市場表現出來還是下跌。」
與銀行股大幅下跌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今天滬深兩市中的房地產股票全線飄紅,不過在郭樹華看來,銀行股和房地產股這樣的表現都是明顯的過激反應。
郭樹華:「現在的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弱,那麼對於這種消息的釋放,或者說大家心理上的表現,可能都會有極端化的表現,所以說可能是芝麻的效應放大到西瓜的效果。」
在東興證券研究所所長銀國宏看來,減息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實際上是一個積極的政策信號,從中長期看,會對銀行產生正面的影響。
銀國宏:「貨幣政策松動以後,銀行貸款規模可能的增長,帶來的經營收入的擴大,實際上都在中長期對銀行形成一個好的正面的影響。」
而對於今天房地產股票的大幅度上漲,市場人士則普遍認為,在美國次貸風波持續蔓延得情況下,應該持謹慎態度。
銀國宏:「我覺得這種貨幣政策的變化對房地產的影響一定是短暫的影響,因為首先決定房地產真正的走向,我覺得還是它自身的供求,目前來講並沒有積極的顯著的變化。」
郭樹華:「不足以真正改變樓市的低迷,所以說如果針對股市上的一些房地產公司來說,我認為相反可能反彈是一個比較好的減倉時機。」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眼下這一輪宏觀調控一直在不斷上調基準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這次央行首次下調兩率,有專家認為,央行的舉動發出了強烈的政策信號,意味著貨幣緊縮周期已經結束,延續近4年的加息周期將戛然而止,金融主管部門為什麼會選擇眼下這個時機,作出這種選擇?再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記者:「為什麼在上個月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而短期之內這個政策就調頭,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宏觀經濟政策從來都是一個短期政策,那它的特點,它的本質是短期政策,短期政策什麼意思呢,他就要根據總供求關系不斷變化而不斷調整,當我們總供求關系的基本趨勢是經濟過熱的時候,那就是防過熱、防通脹,如果現在是經濟衰退,經濟簫條了,我們進入通貨緊縮了,那這時候就擴大內需,就要調過來。」
上周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了8月份經濟數據,這一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已經回落到4.9%,這是自去年7月份以來的最低值,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這個數據的持續回落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前一階段的控通脹措施已經開始顯示其效果,而且這一數字的下調,為降息措施的出台提供了前提條件。
記者:「為什麼會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候出台降息的措施,這其中考慮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樊綱:「宏觀經濟從來要考慮兩個方面問題,一個是增長速度,一個是通貨膨脹率,任何的一個中央政府它都要考慮這兩方面的平衡問題,那麼我們在目前這個情況下,考慮這兩者的關系,在這兩者關系的平衡當中來制定宏觀政策。」
樊綱認為,在過去的兩年間,我國採取的一直是緊縮的貨幣政策,2007年6次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最頻繁的時候曾經在14個月之內連續10次提高存款准備率,現在看來,這些政策的作用已經明顯顯現出來,而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的經濟增速下滑,這一政策必須做出調整。
樊綱:「但是現在要看到一個趨勢,就是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形成,這個經過多年的,也是經過多年政策的調整,然後我們終於從過熱高速增長,去年11%將近12%的增長速度還是降下來了,但是這個降下來一旦趨勢形成,就開始需要所謂的逆風調節或者是反周期調節,就要開始起作用了。」
樊綱認為盡管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在10%左右,但是對GDP貢獻佔到20%的外貿行業目前正面臨著嚴重的停產萎縮局面,中國經濟也面臨向下調整的壓力,因此宏觀經濟政策中勢必要同時考慮保證經濟增長的任務。
樊綱:「要採取一些反周期政策來使它下行的趨勢不走得太遠,不走得太深,那麼不至於形成一種衰退。」
樊綱同時強調,目前的宏觀背景決定了我國不具備大規模通貨膨脹的條件,但是對於通貨膨脹的問題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因此今後的宏觀政策在調整方向上將會根據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平衡關系來採取實時的微調措施。
『肆』 如何理解美林的投資時鍾
『伍』 什麼是股票指數,股票指數越高,收益率越高嗎
上證綜合指數與深證成份股指數,上證股價指數最初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外股價指標的生成方法編制而成。 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1991年7月15日開始公布。上證股價指數以上海股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對象,計算公式如下:股票指數=(當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由於採取全部股票進行計算,因此,上證指數可以較為貼切地反映上海股價的變化情況
深證成份股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
股票指數越高,並不是收益率越高,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陸』 積極配置性基金是什麼意思
友邦華泰積極成長是友邦華泰基金公司的第四隻基金,也是該公司的第一支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叫秦嶺松,是友邦華泰盛世中國的基金經理助理,該基金的總體表現略高於大盤和平均水平,今年以來收益61%,而友邦華泰積極成長作為一支混合型基金,其風險和收益應該相對股票型基金還是低一些。關於新基金以後的表現,還是有一定的期待的,但業績和收益,可能跟該公司的盛世中國或者上證紅利比還是會差一些。
這里是一篇對於友邦華泰積極成長混合型基金的分析報告及投資價值分析,你可以參考一下。 雖然你不喜歡看復制來的東西,但券商的研究報告是很有價值的,絕對是值得參考的。
友邦華泰積極成長混合型基金的分析報告
第一部分 產品簡介
基金名稱:友邦華泰積極成長混合型基金
銷售網點:中國銀河證券等
託管銀行:中國銀行
發行時間:2007年5月22日到6月21日
基金代碼:460002
募集上限:本基金採用「全額預繳、比例配售、余額退回」的發售機制,募集規模上限(即在募集期內最終確認的有效認購金額[(不包括利息)])為100億元。在本基金正常認購日日間內不停止銷售,但如當日認購結束後發現累計認購申請超過募集規模上限,本基金管理人將於次日在指定媒體上公告提前結束認購受理,並自公告日起不再接受認購。
認購費率:
認購金額(元) 認購費率
認購金額< 50 萬 1.00%
50 萬≤認購金額< 100 萬 0.80%
100 萬≤認購金額< 200 萬 0.60%
200 萬≤認購金額< 500 萬 0.40%
認購金額≥500 萬 1000 元/筆
贖回費率:
持有期限 贖回費率
持有期< 一年 0.50%
一年≤持有期<兩年 0.25%
持有期≥ 兩年 0
投資目標:本基金以長期投資為基本原則。通過嚴格的投資紀律約束和風險管理手段,投資於具備持續突出增長能力的優秀企業,輔以特定市場狀況下的大類資產配置調整,追求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投資理念:中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其發展的不均衡性使某些行業和企業出現極高的成長性。這種成長性來自於技術的變革,來自於消費方式的變化,來自於企業管理及經營模式的轉型,或者來自於政府政策的變化。本基金將致力於發掘並投資於高成長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為投資者創造超額收益。
資產配置比例: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30%-95%;現金、債券資產、權證以及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證券品種占基金資產的5%-70%,其中,基金持有全部股改權證的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3%,基金保留的現金以及投資於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的比例合計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5%。
投資策略:本基金以股票類資產為主要投資工具,通過精選個股獲取資產的長期增值;通過適度的大類資產配置來降低組合的系統性風險。本基金將「自上而下」的趨勢投資和「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相結合。投資決策的重點在於尋找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趨勢,發現並投資於有能力把握趨勢並在競爭中處於優勢的公司。
股票投資策略:本基金借鑒AIGGlobalInvestmentCorp.(以下簡稱「AIGGIC」)的源於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全球股票分類標准,根據企業成長的階段特性,將股票進行分類,主要投資於其中的突出成長(A類)、高速穩定成長(B類)和高速周期成長(C類)的公司。本基金將重點關注A、B、C三類企業經營狀況中出現的新變化因素,判斷這些因素是否會驅動行業或企業發展趨勢出現良性的變化;依據企業近期銷售收入、利潤、現金流和經營利潤率的變化去識別增長加速的企業;同時根據各個行業的經營特徵和具體指標再加以橫向比較,以進一步確認行業或企業基本面的變化趨勢。
建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六個月內。
風險收益特徵:本基金屬主動管理的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為證券投資基金中的較高風險較高收益品種,其預期風險收益水平低於股票型基金,高於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本基金力爭通過主動投資追求適度風險水平下的較高收益。
業績比較基準:滬深300指數×60%+中信標普國債指數×40%
基金經理:秦嶺松先生:注冊金融分析師,美國南加州大學會計學碩士、霍夫斯塔大學MBA(金融投資專業),西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專業學士。具有多年海內外金融從業經驗,曾在美林證券、交通銀行工作。2002年9月至2005年10月在海通證券公司擔任交易員及產品開發工作。2005年11月加入本公司,歷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友邦華泰盛世中國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助理。
收益分配政策:在符合有關基金分紅條件的前提下,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6次。全年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於年度基金已實現凈收益的25%。
第二部分 綜合分析
一、公司背景分析
友邦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18日,注冊資本為2億元人民幣,辦公地點為上海市。該公司的股東及其持股比例分別為: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AIGGIC)49%、華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49%、蘇州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外方股東AIG實力雄厚,是有著較為豐富資產管理經驗的國際金融行業領先者。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得到了外方股東的大力支持,AIG從投資哲學、投資理念、投研工具等方面給予了友邦華泰全力支持。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管理公司股票投資管理能力評價體系》的統計,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資管理能力2006年度在4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1位。(見《中國證券報》2007年4月18日)作為一家次新公司能夠有如此的市場排名確實不易。
參看下錶,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資管理能力在2007年有了全面的進步,無論是在主動型產品方面,還是在被動型產品方面,各只基金的業績排名均有明顯的上升。友邦華泰盛世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排名已經在同類基金中上升到第17位,一年期的銀河星級評價結果為四星級基金;友邦華泰上證紅利ETF的績效表現更是犀利,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到了88.02%,雖然限於排名規則暫時不能夠參加排名,但其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其實是在指數型基金當中名列第一位。這兩只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以它們較好的業績,充分地展示出了該公司的股票投資管理能力有了顯著的進步,近六個月的凈值增長率均為翻番,為投資者在牛市行情中創造出了豐厚的收益。
表一: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業績一覽表
(圖表見http://www.foo.com/DocView.aspx?ID=59206)
數據來源:(1)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基金研究中心;(2)統計截止日期:2007年5月11日;(3)見報日期:《中國證券報》2007年5月14日。
二、新產品分析
按照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分類體系規則,我們設定友邦華泰積極成長混合型基金的一級分類屬於混合型基金,二級分類屬於偏股型基金,三級分類屬於偏股型基金。此基金產生設計上的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30%-95%;現金、債券資產、權證以及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證券品種占基金資產的5%-70%,其中,基金持有全部股改權證的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3%,基金保留的現金以及投資於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的比例合計不低於基金資產凈值的5%。
對於這只新基金,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予以關注。第一,偏股型基金正在成為當前開放式基金市場上新產品發行的主流。2006年,股票市場行情走牛,基金公司大量發行股票型基金。該年共成立了9個類別、90隻基金(含2005年度發行的5隻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一類獨大,有39隻,占市場總量的比例為43%。但是2007年以來,市場上新發行的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新基金里,股票型與偏股型基金平分秋色,出現偏股型新基金所佔比例相對上升這種情況有著深厚的市場背景。因為這么多的基金公司共同選擇發行偏股型基金,與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有著緊密的關聯。此輪牛市行情自2005年底起步,到了今年「五一節」之後滬市綜指已經漲過了4000點,是以前歷史高點記錄的近兩倍。由於一年多來股票市場已經累積了較大的升幅,使得大盤的上漲動力相對減弱,市場逐漸步入調整是有關各方預料之中的事情。雖然各類支持股市上行的正面因素並沒有發生改變,但市場中存在著的大量非理性因素、較為過度的投機成份、無視投資風險等情況也是十分顯著的。在這樣的基礎市場行情背景下,後市的整體風險正在日益加大。因此,一方面為了積極參與股票市場投資,贏取難得的牛市行情收益;另一方面為了充分控制風險,預防市場調整,偏股型基金便較為適合現在的行情特點,即「95%」的高比例股票投資倉位可以使此基金在必要的時候像股票型基金一樣贏利,「30%」的低比例股票投資倉位可以使此基金在市場大調整的過程中面對比股票型基金更小的風險。
第二,就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現有基金的分布情況來看,該公司旗下的基金目前主要集中在產品線上風險/收益的高低兩端,中間部分是個空白,此基金的問世恰好填補的該公司產品線上的空白,這是任何志向遠大、發展狀況良好的基金管理公司所必須做的事情。作為一隻混合類偏股型基金,此基金屬於具有較高風險較、高收益的品種,其預期風險收益水平低於股票型基金,高於債券型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較為適合在牛市行情已經積累了很大的上漲幅度、投資者較為擔心股票市場後市風險的基礎市場背景特徵。此基金的推出將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較低風險類產品選擇,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基金產品來構建自己穩健的基金理財組合。
第三,此基金的設計理念極為符合當前的基礎市場行情狀況。隨著股票市場近一年來指數迭創新高,新增資金蜂擁入市,各種概念、題材不斷盛行。在一片樂觀的喧囂聲中,很多投資者普遍感到困惑:在當前如火如荼的市場環境下,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找到真正理想的投資對象?通過對市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該公司認為只有注重企業的成長性,才能獲得持續穩健的回報。也正是在這種投資理念的指引下,該公司研發設計了此基金。該公司認為,中國經濟和證券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而其發展的不均衡性使某些行業和企業出現極高的成長性。這種成長性來自於技術的變革、消費方式的變化、企業管理及經營模式的轉型,也來自於政府政策的變化。及時發現這些新的趨勢,並投資於在這些趨勢演變過程中具備競爭優勢和持續增長潛力的企業,長期而言可以為投資者帶來遠遠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豐厚回報。未來,此基金將以長期投資為基本原則,通過嚴格的投資紀律約束和風險管理手段,精心選擇具備明顯、持續增長能力的成長性企業,採用積極主動的投資策略,輔以適度的大類資產配置調整,追求管理資產的長期資本增值。
第四,由於此基金是一隻以股票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在具體選股方面,此基金將充分借鑒其外方股東較為成熟的、源於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全球股票分類標准,根據企業成長的階段特性,將股票進行分類,主要投資於其中的突出成長(A類)、高速穩定成長(B類)和高速周期成長(C類)的公司。此基金將重點關注A、B、C三類企業經營狀況中出現的新變化因素,判斷這些因素是否會驅動行業或企業發展趨勢出現良性的變化;依據企業近期銷售收入、利潤、現金流和經營利潤率的變化去識別增長加速的企業;同時根據各個行業的經營特徵和具體指標再加以橫向比較,以進一步確認行業或企業基本面的變化趨勢。針對出現增長加速的行業或企業,在分析增長背後的驅動力量(這些力量包括技術的變革、消費者消費方式的變化、企業管理及經營模式的轉型、或者政府政策的變化)的基礎上,此基金將深入分析行業的競爭狀況、企業的行業地位、產品的特性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等因素來判斷這些驅動力量所帶來的增長是否具備持續性,從企業的基本面趨勢、估值以及企業基本面趨勢的認同度三方面對備選公司進行量化綜合評級,按照一定的權重加總得出對該股票的綜合評級。
第五,基金經理秦嶺松先生基本素質良好,具有較為豐富的從業經歷,2005年11月加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之後歷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友邦華泰盛世中國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助理,積累了一定的實戰經驗,加之其目前置身於一個處於正業績具有較為明顯上升階段的管理團隊之中,為其後市能夠有效運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該公司的投研團隊擁有較為先進的國際投資研究理念和較為豐富的中國本土投資研究經驗,其中50%的人員擁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50%的人員獲得了CFA資格。整個團隊在投資決策流程始終秉持「注重研究、分散投資、嚴控風險」的三大原則。在投資運作中,該團隊注重價值投資和基本面分析,透過深入的行業研究、與上市公司溝通,及時發現市場潛在的機會,同時通過精選個股,實現理性投資。
三、風險提示
1、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新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2、此基金在發行時採用「全額預繳、比例配售、余額退回」的發售機制,「募集規模上限(即在募集期內最終確認的有效認購金額[(不包括利息)])為100億元。在本基金正常認購日日間內不停止銷售,但如當日認購結束後發現累計認購申請超過募集規模上限,本基金管理人將於次日在指定媒體上公告提前結束認購受理,並自公告日起不再接受認購。」因此說,有意認購此基金的投資者需要及時認購。
3、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前,請仔細閱讀此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及《基金合同》。
第三部分 綜合星級評價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基金研究中心《基金新產品綜合評價體系》的統計,對於友邦華泰積極成長基金的綜合評價結果如下:
表二:新產品星級評價表
(圖表見http://www.foo.com/DocView.aspx?ID=59206)
附註:(1)統計數據來源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基金研究中心;(2)統計截止日期:2007 年5 月11 日;(3)見報日期:《中國證券報》2007 年5 月14 日。
『柒』 你了解宏觀經濟運轉嗎 對應美林時鍾的經濟走勢,分別分析各類金融資產的表現
摘要 個人覺得現在美國在衰退和恢復之間搖擺。公司債(LQD/HYG)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捌』 上證指數今年年底能漲到6000點嗎大神們幫幫忙
不好說,這個還得看後續與沒有影響指數走勢的情況出現了。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股市指數的問題!
股市指數是指,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其實還是比較難懂的,學姐在這兒就說這么多吧,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有針對性的分類,股票指數可以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規模指數,譬如大家都知道的「滬深300」指數,反映的是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交易活躍度很好,且在滬深市場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動性。
再次,「上證50 」指數從本質來說也是規模指數,指的是上海證券市場機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所象徵的就是某一行業目前的整體情況。譬如「滬深300醫葯」的本質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所構成,同時也是在反映了這個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主題指數反映了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類似人工智慧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這是有關聯的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前文告訴我們,指數一般是選起了市場中可以起明顯作用的股票,因此,指數能夠幫助我們比較快速的了解到市場的整體漲跌情況,這也是對市場的熱度做一個簡單的了解,甚至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勢是怎麼樣的。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玖』 [緊急求助]關於2007中國股市【200分獎勵】
回顧2007中國股市盤點
今年,中國股市讓世界有了新的發現。
中國投資者以前所未有之勢將錢投入股市,讓股市創下了令人瞠目的狂飆大潮。
整個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股市今年2月出現的大幅下挫有史以來第一次引發了全球股市全面拋售,充分顯示了這個此前一向被忽視的市場所具備的巨大潛在影響力。
中國股市迅速從2月的大跌中回升,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隨即一路狂飆,全年累計漲幅達到了97%,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重要股票指數。
但分析師說,接下來的一年該指數不會有同樣驚人的業績,當前的市場動盪局面料會繼續下去。
瑞士銀行(UBS)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今年的漲勢著實喜人,2008年這個市場可能就不會如此令人激動了。
雖然許多中國人相信政府會在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之前竭力保持市場的穩定,但其他一些風險卻隱約可見。北京目前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控制通貨膨脹,因而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利率。此外,美國次貸危機增加了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風險,進而可能削弱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Jason Zhou是在今年中國股市大起大落中飽受磨練的眾多國內散戶投資者中的一位。
中國石油(PetroChina)今年11月在上海證交所正式掛牌之後,在上海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Jason Zhou即以相當於每股5.90美元的價格買進了一些該公司的股票。
廣告通常情況下,像中國石油這樣的重點國有企業在國內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後,股價都會持續走高。依照某些計算方法,中石油在國內IPO後的市值一度短暫突破了1萬億美元,但此後該股股價即回落至略高於4.10美元的水平,雖然這較其IPO價格上漲了將近一倍,但跌幅已足以讓許多投資者損失慘重。
當該股跌至5.20美元上下時,Jason Zhou斬倉將股票脫手了。
Jason Zhou說,損失不大,但令人難忘;這可不是什麼愉快的經歷。
2月27日上證綜合指數重挫8.8個百分點的一幕亦是如此,那次嚇壞了全球投資者,是07年令人心驚膽戰的幾次下跌之一。
作為中國市場力量日益增強的另一個標志,上海成了繼紐約之後又一個進行公開募股的熱門地點。據世界證券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統計,截止11月,在上海進行IPO的公司共籌資486.2億美元。
該聯合會的數據顯示,這一規模超過了今年前11個月香港IPO籌集的318.1億美元,以及倫敦市場434.7億美元的IPO規模。只有紐約證券交易所的520.6億美元高於此數。
不過,雖然中國的上海和深圳兩大股市地位日漸上升,但中國政府依然嚴格限制外資進入,並在很大程度上把它們與世界其他地方隔離了起來。外國公司不得在深滬上市,外國散戶投資者也只能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購買數量有限的A股。中國監管機構於12月初宣布將QFII投資額度從100億美元擴大至300億美元。
中國股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替國有公司籌資——這也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誕生的原因所在。2007年,中國石油、煤炭企業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enhua Energy Co.)和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響應政府號召,回歸本土市場進行籌資,從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水準。
中國最大的移動服務提供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計劃在未來幾個月進行IPO,該公司擬議籌資100億美元,超過這一水平也有可能。
中國股市的成功並非完全因為經濟的繁榮發展——中國政府必須要重建投資者的信心,因為此前幾年,種種嚴重的問題讓投資者對股市敬而遠之,股價也因此一直低迷不振。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打擊猖獗的操縱股價行為以及其他違規活動,改進股權安排,並加強對信息披露的要求等。
但在Zhou看來,這些措施還不夠。
他說,在披露什麼、不披露什麼這一點上,中國的上市企業似乎比其他地方的公司擁有更多自由,這樣對投資者很不公平,尤其是像他這樣的散戶投資者。
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依然看好中國。雖然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遏制投資、平抑通脹,但預計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將接近11個百分點。
南京華泰證券(Huatai Securities)的分析師陳慧琴表示,不用因中國石油的經歷而驚慌失措,大型國有企業的IPO還是大有潛力可挖。
10月中旬以來,監管機構擔心價格上漲太快而要求共同基金暫停接受新投資者的認購,市場因而有所緊縮。
這一禁令於12月底終止,市場隨之小幅反彈,但迄今為止股價還沒有飆升的跡象。上證綜合指數在10月16日創下6124.04點的最高紀錄後已經下跌了14%。在上周五的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該指數收於.56點。
回顧2007年十大股市新聞
1、「中國證券民事賠償第一案」全部執結,該案主角大慶聯誼被上證所終止上市。
2、證券印花稅上調至千分之三。
3、「牛市內幕交易第一案」——杭蕭鋼構案暴發。
4、全球最大IPO的N石油強勢登陸A股市場,並一舉超過埃克森公司成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5、上證綜指一舉突破6000點大關,並於次日創下6124點歷史新高。
6、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至14.5%,該標准創20餘年歷史新高。
7、權證再現賺錢神話。南京一股民以1厘錢的價格買到82萬份海爾認沽權證,一天得到了700倍的收益。
8、中國證監會終結對包括「帶頭大哥777」在內的11起案件調查,集中取締了這些利用互聯網非法經營證券業務。
9、《合資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開始實施,標志著市場矚目的QDII方案正式啟動。
10、滬深總市值首次超過GDP,此舉意味著我國的證券率超過了100%。
2007年全球股市回顧
今年美國股市不僅在道瓊斯指數連破13000點、14000點整數關口的過程中盡顯「牛」氣,同時也數次遭遇道指單個交易日暴跌數百點的重創。
從年初至12月21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均實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納斯達克指數漲幅最大,累計達到11.46%,道瓊斯指數和標准普爾指數漲幅分別為7.92%和4.66%。更令投資者欣慰的是,今年道指首度突破並站穩13000點大關,其後又兩度突破14000點,並於10月9日創出14164.53點的歷史最高收盤紀錄。
不過,今年紐約股市也遭受了「9·11」以來最大單日跌幅。2月27日,受新興市場暴跌等因素影響,紐約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道指盤中一度深跌546點,終盤跌幅仍達416.02點。
3月13日,次貸危機首次波及美國股市。當天,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企業——新世紀金融公司因瀕臨破產被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致使道指重挫242.66點。6月22日,道指再次出現超過180點的下挫,原因是有消息稱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的兩個對沖基金出現巨額次貸投資損失。
7月19日,道指首度站上14000點整數關口。但在隨後一個月內,由於美國信貸市場危機愈演愈烈,不斷有抵押貸款公司停業、倒閉以及金融企業涉足抵押貸款業務敗績累累的消息公布,紐約股市跌聲一片。8月16日,由於投資者恐慌情緒,道指一度暴跌343點,至12455.92點。從14000點至此,道指一路下跌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每天動輒幾百點的跌幅使投資者驚慌失措,市場悲觀情緒蔓延。
8月17日是紐約股市下半年的一個轉折點。當天美聯儲宣布將貼現率降低0.5個百分點,以幫助恢復金融市場穩定。受到這一利好消息的影響,紐約股市當天大幅反彈,道指上漲超過230點。由於發達國家央行紛紛介入金融市場,投資者信心得到鼓舞,紐約股市大漲小回一路攀升,並在10月9日創出歷史新高。但是隨著花旗、美林等華爾街巨頭相繼公布虧損的財務報告,加上房地產持續不景氣,美國消費開支受到影響,從10月下旬開始紐約股市再次下探,金融類股票領跌。
高盛和美林證券預測,美國經濟明年衰退的概率大約在30%到50%。但對於號稱經濟「晴雨表」的股市,高盛和美林證券都認為不會隨美國經濟一道下滑。目前,房地產、信貸市場以及居高不下的油價是影響美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也是困擾美國股市的問題。不過,由於新興市場發展迅速,與之有商業往來的美國企業會從中受益。即使美國經濟走緩,美國股市也不一定不好,因為道瓊斯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的很多企業都在新興市場有投資與合作。
『拾』 誰能詳細給我講解一下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概述 指數基金就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同樣的收益水平,實現與市場同步成長。 指數基金採用被動式投資,選取某個指數作為模仿對象,按照該指數構成的標准,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市場中全部或部分的證券,目的在於獲得與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 [編輯]指數基金的特點 指數基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費用低廉 由於採用被動投資,基金管理費一般較低,美國市場的指數基金平均管理費率約為0.18%—0.30%;同時由於指數基金採取持有策略,不經常換股,交易傭金等費用遠遠低於積極管理型基金,這個差異有時達到了1%—3%,雖然從絕對額上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是由於復利效應的存在,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累積的結果將對基金收益產生巨大影響。 (2)分散和防範風險 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廣泛地分散投資,任何單個股票的波動都不會對指數基金的整體表現構成影響,從而分散風險。另一方面,由於指數基金所盯住的指數一般都具有較長的歷史可以追蹤,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指數基金的風險是可以預測的。此外,由於採取被動跟蹤指數成分股的投資策略,也能有效降低非系統風險和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 (3)延遲納稅 由於指數基金採取了一種購買並持有的策略,所持有股票的換手率很低,只有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剔除的時候,或者投資者要求贖回投資的時候,指數基金才會出售持有的股票,實現部分資本利得,這樣,每年所交納的資本利得稅很少,再加上復利效應,延遲納稅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多好處,尤其在累積多年以後,這種效應就會愈加突出。 (4)監控較少 由於運作指數基金不用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所以基金管理人基本上不需要對基金的表現進行監控。指數基金管理人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對應指數的變化,以保證指數基金的組合構成與之相適應,以實現"賺了指數就賺錢"的目的。 [編輯]指數基金的優勢 和其它積極管理類型的基金相比,指數型基金具有以下優勢: (1)跟蹤基準指數,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可以實現「賺了指數就賺錢」; (2)能有效降低非系統風險和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風險; (3)基金收益的可預測性強,基金業績表現相對穩定,適合個人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 (4)是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的有效工具,特別是合格的境外投資者(QFII)政策的推出,指數基金將成為合格的境外投資者(QFII)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首選投資工具。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曾在其致股東的信中談及指數基金。他說,對大部分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於費用低廉的指數基金是擁有普通股的最佳方式。 1971年,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推出全球首隻指數基金。目前美國市場上的指數基金已超過160支,其中,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為先鋒500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凈資產規模約為822億美元。相比之下,國內的指數基金數量還比較少,例如天同180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博時裕富基金、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等。 [編輯]定投指數基金的四個理由 自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推動基金定投業務以來,有「懶人理財法」之稱的基金定投,被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所接受。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在各家銀行參加定投的基金有60多隻,包括主動型股票基金、指數基金、配置型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類型。對於著眼於長期的投資者,究竟適合選擇何種類型的基金參加定投?答案是:指數基金!理由有四。 指數基金長期表現更佳 選擇基金定投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將風險拉平、降低平均成本,而無需擔心當時市場的漲跌。配置型基金由於其有一定的債券倉位進行平衡,所以波動性較股票型為低;而債券型基金的波動幅度通常比配置型基金的還要小,所以,這兩類基金都算不上最好的定投對象。因此,選擇彈性較大的股票型基金更適合做定投。 由於基金定投通常都著眼於長期投資,因此在股票型基金中必須選擇長跑健將,而不應只滿足於三五年的較短表現。 就股票型基金來看,被動性投資的指數基金更適合定投。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4年度報告中寫道:「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也許是過去35年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卻經歷著從高峰到谷底的心理路程,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既省力又省錢的指數基金,其投資業績要麼是非常普通,要麼是非常糟糕。」美國第二大基金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鮑格爾曾做過統計,截至1997年為止的35年裡,3/4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績效不如標准普爾500指數。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能夠取得優於70%主動型股票基金的業績,是長期定投的良好選擇。 指數基金品質更值得信賴 如同選擇自己的另一半一樣,對於長期定投的基金,當然希望它能夠堪托終身。但是令人沮喪的是,國內基金經理更換頻繁,投資者選擇主動型股票基金定投,無異於牽手「花心大少」。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歷任基金經理平均任期只有14.59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做一份15年的基金定投,你得做好它換10個基金經理的思想准備。眾所周知,對於主動型股票基金來說,基金經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風格迥異的基金經理「你方唱罷我登台」,投資者可能就不得不經常忍受自己的基金「移情別戀」。 而指數基金由於是跟蹤指數被動投資,基金經理的個人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其風格執著如一,投資者可以安心持有。此外,指數基金由於是跟蹤指數,被動投資,不存在規模控制問題,因此也不會像一些主動型股票基金那樣因為暫停申購把投資者的定投也給停了的情況。 牛市更要買指數基金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和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已經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長牛格局已經確認。牛市更要買指數基金,道理極為簡單:因為主動投資的基金對市場熱點的把握很難做到次次准確,反而是以指數為投資標的的被動型基金更具優勢。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06年各類基金中,指數型基金整體表現最好,平均凈值增長率達125.87%,而主動投資型股票基金年凈值增長率為121.41%,偏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12.48%;平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08.89%。 截至8月3日,指數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110.66%。同期主動型股票基金凈值增長率為97.33%,偏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92.93%,平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為84.26%。 目前,國內主流研究機構認為,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升值、奧運會、人口紅利等多種因素,A股市場主要指數未來兩年內的走勢將會繼續走高。當前正是投資指數基金的良好時機。 指數基金定投的實證 2005年1月,中國工商銀行首批推出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華安中國A股、廣發聚富、南方穩健成長基金、申萬巴黎盛利精選、國聯安德盛穩健6隻基金的定投業務。如果投資者從那時起,對這6隻基金進行定投,到今年8月,收益最高的是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達244.44%。 據悉,與融通深證100指數基金同門的融通巨潮100指數基金也被列入中國工商銀行的第三批基金定投名單,投資者定投指數基金時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而且,9月30日前辦理還將獲得最低8折的費率優惠。 [編輯]指數基金的發展歷史 指數基金起源於美國,並且主要在美國獲得發展。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於1971年出現於美國,是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當時所引起的反對遠遠多於支持和擁護。到了70年代後期,才有一些年金基金,包括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 & T)在內,部分地改變了對指數投資的看法。進入8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日漸繁榮,指數基金開始逐漸吸引一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九十年代以後,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發展。1994年-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據統計,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在1980年為100億美元,到了1996年底達到了10,000億美元。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也從1990年的40億增加到了580億美元。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美國的指數基金已發展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豐富的基金業分支。現在美國最成功的指數基金管理人為先鋒(Vanguard)和 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先鋒管理的指數基金逾1,000億美元,其旗下的先鋒標准普爾500指數基金在1997年全球基金排行榜中,以690億的規模名列第二位。現在美國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富達(FIDELITY)、美林(MERRILL LYNCH)、追發(DUEYFUS)等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都管理著一隻或多隻指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