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公司股票發行老闆留多少
擴展閱讀
點股成金怎麼買股票 2025-07-14 19:26:54
所有基金股票全部跌 2025-07-14 19:14:11
華寶證券股票交易 2025-07-14 19:09:41

公司股票發行老闆留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7 00:58:12

A. 我想問關於公司上市後原股東在公司股份比例有什麼變化

公開募集並上市後,因為股份數量增長,都邑導致原股東持股比例相對降低降低若干要看股份增長了若干。具體計算辦法是用新增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乘上原股東發行前的持股比例。你舉的例子因為沒有給出發行前股份數量所以只能按照比例計算了。彌補你的例子:假定原總股本也是1億新增1億則願大年夜股東的新持股比例=80%*50%=40%原其餘2位各佔新持股比例=10%*50%=0.5%
解釋上市後原股東股份比例相對上市前降低了。

B. 公司上市後持股如何股份變化

公開募集並上市後,由於股份數量增加,都會導致原股東持股比例相對降低
具體計算方法是用新增股份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乘上原股東發行前的持股比例。

1.假定原總股本也是1億,新增1億
2.原大股東的新持股比例=80%*50%=40%
3.原其餘2位各佔新持股比例=10%*50%=0.5%
說明上市後原股東股份比例相對上市前降低了。

C. 公司如何劃分股份發行的股票佔全部股份的多少

你所指的公司股份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沒有股份概念。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按面值計帳,假如公司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股份面值為1元/股,則股份數就是1000萬股,如果面值為10元/股,則股份數為100萬股。在我國證券市場只有一個特別案例,面值為0.1元/股,他的股份數就是注冊資本的10倍。
如果公司不上市,所謂發行股份就是指增資擴股,沒有額度限制,隨便發,只要有人買。如果公司只坐在家裡發股票不經營,理論上也行(就是你的想法),不過你會給這樣公司去投資嗎?!
如果公司上市,發行股份就需要中國證監會審核,那不是一般企業能通過的,全中國每年也不過100家左右,另外發行數量約為10-25%,也不是隨便想發多少就發多少。你把問題想的真是太天真了。
如果一家公司發行了1億股,你全買了,你就成了這家公司的股東,至於是不是當家人,還得看原來的股份有多少,也就是你佔多少。如果超過51%,你能當董事會主席,如果只有1%,你就是蝦米。
一家公司的股票發行價格是市場說了算,你賣1萬美元1股,只要有人買就是成功滴,你只賣1美元,沒人買,這個價格就是個屁。
你對公司法的理解和公司的治理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一定要多多學習。

D. 公司上市後原始股東該怎麼分配股份呢跪求大俠解答!。。。。。

上市之後會吸納公開投資者,原有的股權比例當然會變動。

E. 股票發行量到底占公司股份的多少

1、如果公司的總股本是10萬股,在市面上流通的10萬股就是公司的所有股本。
2、一個公司本身有100萬股,ipo時只選擇發行其中的一部分,而這部分就是市面上流通的全部股票:很多上市公司在IPO 時只選擇發行總股本的一部分,20%-90%不等。但是你所說的「這部分就是市面上流通的全部股票」觀點不是很准確,
IPO之後的一年時間之內,你的理解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年之後,發行時金融機構中簽的股票會上市流通;IPO 三年之後,所有的股票都會上市流通,這是2005年實行股改之後中國股市的現狀。但是三年之後雖然全流通了,部分公司並不代表其總股本會真正在市場流通。例如中國石化等國有大型企業的股票,絕大部分股份仍控制在國資委的手中,這一部分股本根本就沒有上市流通。
3、一股股票所佔有的公司所有權,到底是多少:正與你所說:假如公司發行10萬股,一股股票佔10萬分之一。如果公司發行10億股,則一股股票佔10億分之一的所有權。

F. 公司上市IPO首次發行3000萬股票讓散戶去打新認購,上市之後那原先公司的老闆持有多少股數呢

IPO的一般流程(一)網上競價發行的申購程序新股網上競價發行的具體程序如下:1、新股競價發行,須由主乘銷商持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文件向證券交易所提出申請,經審核後組織實施。發行人至少應在競價實施前2—5個工作日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報刊及當地報刊上按規定要求公布招股說明書及發行公告。2、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買賣股票者外,凡持有證券交易所股票賬戶的個人或者機構投資者,均可參與新股競買。尚未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可通過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及各地登記代理機構預先登記,開立股票賬戶,並在委託競價申購前在經批准開股票交易業務的證券營業部存入足夠的申購資金。3、投資者在規定的競價發行日的營業時間新股競價申購的委託買入,其法類似普通的股票委託買入法。申購價格不得低於公司確定的發行底價,申購量不得超過發行公告中規定的限額,且每一股票賬戶只能申報一次。4、新股競價發行申報時,主承銷商為唯一的賣方,其申報數為新股實際發行數,賣出價格為發行底價。5、新股競價發行的成交(即認購確定)原則為集合競價方式。即對買入申報按價格優先、同價位時間優先原則排列,當某申報買入價位以上的累計有效申購量達到申報賣出數量(即新股實際發行數)時,此價位即為發行價。當該申報價位的買入申報不能全部滿足時,按時間優先原則成交。累計有效申報數量未達到新股實際發行數量時,則所有有效申報均按發行底價成交。申報認購的余數,按主承銷商與發行人訂立的承銷協議中的規定處理。6、電腦主機撮合成交產生實際發行價格後,即刻通過行情傳輸系統向社會公布,並即時向各證券營業部發送成交(認購)回報數據。7、新股競價發行結束後的資金交收,納入日常清算交割系統,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將認購款項從各證券公司的清算賬戶中劃入主承銷商的清算賬戶;同時,各證券營業部根據成交回報列印「成交過戶交割憑單」同投資者(認購者)交割手續。8、競價發行完成後的新股股權登記由電腦主機在競價結束後自動完成,並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以軟盤形式交與主承銷商和發行人。投資者如有疑義,可持有效證件及有關單據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及其代理機構查詢。9、採用新股競價發行,投資人僅按規定交付委託手續費,不必支付傭金、過戶費、印花稅等其他任何費用。10、參與新股競價發行的證券營業部,可按實際成交(認購額)的3.5‰的比例向主承銷商收取承銷手續費,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每日負責撥付。(二)網上定價發行的申購程序一、目前網上定價發行的具體處理原則為:1、有效申購總量等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投資者按其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2、當有效申購總量小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投資者按其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後,余額部分按承銷協議。3、當有效申購總量大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由證券交易所主機自動按每1000股確定一個申報號,連序排號,然後通過搖號抽簽,每一中簽號認購1000股。二、新股網上定價發行具體程序如下:1、投資者應在申購委託前把申購款全額存入與該次發行的證券交易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指定的帳戶。2、申購當日(T+0日),投資者申購,並由證券交易所反饋受理。上網申購期內,投資者按委託買入股票的方式,以發行價格填寫委託單,一經申報,不得撤單。投資者多次申購的,除第一次申購外均視作無效申購。每一帳戶申購委託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每一股票帳戶申購股票數量上限為當次社會公眾股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3、申購資金應在(T+1日)入帳,由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將申購資金凍結在申購專戶中,確因銀行結算制度而造成申購資金不能及時入帳的,須在T+1日提供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電子聯行系統匯劃的劃款憑證,並確保T+2日上午申購資金入帳。所有申購的資金一律集中凍結在指定清算銀行的申購專戶中。4、申購日後的第二天(T+2日),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應配合主承銷商和會計師事務所對申購資金進行驗資,並由會計師事務所楚劇驗資報告,以實際到位資金(包括按規定提供中國人民銀行已劃款憑證部分)作為有效申購進行連續配號。證券交易所將配號傳送至各證券交易所,並通過交易網路公布中簽號。5、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由主承銷商負責組織搖號抽簽,並於當日公布中簽結果。證券交易所根據抽簽結果進行清算交割和股東登記。6、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

G. 公司要上市了,老員工一般能分到多少原始股

最多分到1-2萬,可能還會沒有,一般公司股改前進公司的員工才會有原始股,股改後進公司的除非是高層才會獲得原始股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

H. 在公司股權設計中,老闆到底該拿出多少股份分配

確定股權激勵數量,需考慮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總量,二是個體數量。前者解決的是股東與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後者解決的是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

先談公司股權設計總量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應當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1、資本戰略

如果考慮未來要引入戰略投資者,一般創始人經過3-4輪的融資,個人股份持有比例降低到個位數是很正常的。

2、控制權

如果只是虛擬股份的小夥伴可以無視這一條,但如果是涉及到注冊股,也就是要去工商局進行注冊變更的話,那就可要慎重了,公司股份的幾條生死線是每個企業家要時刻牢記的:67%-51%-34%-10%。

3、薪酬組成

這一點說白了就是看激勵對象當前拿多少,如果本身就已經是高薪了,那麼再給予高額的股權激勵,實在是有錢任性的做法;但筆者估計大部分情況應該是之所以股權激勵,實際上很多時候激勵對象的薪酬並不是非常的令人愉快,因此,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激勵對象預期創造的價值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那麼就要常規薪酬+股權激勵收入的總和來進行計算。

4、未來的人才預留

隨著公司發展,勢必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進來,因此,很多企業在進行股權激勵的時候,實際上是首先預估了未來3-5年大致的企業發展思路,預計可能會有多少精英的加入,然後從總體上進行股權的規劃,再從這裡面拿出一部分,作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

5、人力資本依賴性

意思就是你這個企業的發展,是因為人才,還是因為占據了某些資源(前些年的山西煤老闆),如果是前者的話,相應的激勵總量也會大一些(少了人家不來啊)。

最後,對於激勵對象來講,關心的是分紅收益,而並非是控制權,因此,與其強調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計算股份數量,因為如果從ROE的角度(凈資產回報率)的角度,激勵對象更容易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手上的這些股份(虛擬股份)能換來多少真金白銀。

再看公司股權設計個量

1、崗位

大家要始終記得一件事情,進行股權激勵(儲蓄-股票參與計劃之類的除外),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希望激勵對象在拿到股份之後,能夠想股東之所想、急股東之所急,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贏。別忘了,很多時候,這個人能夠做出多大的貢獻,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處於相應的崗位之上,因為崗位代表了職責、代表了許可權、代表了資源,就好比廚師要做出好的菜,首先你要讓他當廚師的道理一樣。這就意味著,如果激勵對象的崗位出現了調整,相應的持股數據也應有所調整。(具體要看激勵方式和相應的持股約定)。

2、個人不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在的時候,我們並不去珍惜,直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能夠再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一定回去挽留,不是么?身為老闆,可以在腦海里盤點一下,有哪些崗位,一旦人員流失,至少在三個月之內無法找到合適頂替的人員,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對本企業的了解,或者是在企業內的威望,那麼這些人一定是要被納入到股權激勵的范圍當中的。

3、個人破壞性

對,你沒看錯,就是個人破壞性。擔心客戶資源流失、擔心核心秘方泄露、擔心核心技術被山寨、擔心公司的黑幕被曝光(最好沒有黑幕,或者不那麼黑),在股權方案中都應該考慮到有可能「點火」的人,並不是說股權激勵是萬金油,但如果股權計劃處理不好,有可能會成為「導火線」。

4、競爭對手給出的條件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很多情況下,產品的市場定價,其實是由競爭對手給制定出來的。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講,他有的是需求,而在可以選擇的條件之下,自然是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和服務了,這個時候,你想定高價也不可能——除非是兩桶油。因此,如果你企業的幾名關鍵性人才,在市面上有著公認的價格,那你就要給予或者至少許諾在未來有相應的價值回報(大家可以看看馬雲「忽悠」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案例)。

5、工齡

俗話說,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其實,對於這部分激勵來說,與其說是發放給激勵對象的,不如說是發給老闆自己良心的和給其他員工看的。

6、個人職稱與學歷

大多數人都理解的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但對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很多時候,學歷、職稱從概率上來講,還是能夠代表著一定的個人水平的,特別是當企業內部組織、薪酬、評價機制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國家給出的這個「評價標准」可以作為參考。

7、老闆的視野和格局

一個股權激勵計劃實行的成功與否,其源頭來自於大股東,也就是老闆的初心。如果是本著利益分享,將蛋糕做大的初衷,那麼在整個方案的設計過程中,一定會站在激勵雙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的效果一定不差,如果出現問題,也只能是技術上,但如果一開始就動機不良,或者勉為其難,那麼最後的結局很可能不歡而散或者是對簿公堂。因為,股權激勵只是第一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尤其是非上市公司來說,激勵對象真正能拿到多少分紅,還要看賬目是否清晰、透明,稅後利潤中拿出來分紅的比例有多少,因此,股權激勵方案的執行只是第一步!

內容很多,望細看,也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