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股票惡意收購公司的做法
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股票多少可以買 2025-07-27 21:45:12

股票惡意收購公司的做法

發布時間: 2022-05-10 18:01:15

⑴ "惡意收購"是如何進行的

惡意收購是指在目標公司不願意的情
況下,當事人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
惡意收購是指在目標公司不願意的情況下,當事人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強烈的對抗性為其基本特徵。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
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收購也層出不窮,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至今,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
惡意收購是現代企業公司治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你公司業績不佳,經營不善,市值下降,別人就可以來收購你。這有利於企業管理層必須改善管理,提高業績,股東也可以借公司有沒有被收購的危險來考核管理層的經營能力,怎麼用惡意收購這個說法來指責外部公司呢?完全是混淆視聽么。

⑵ 股票交易中的惡意收購是違法的嗎

上市公司是有可能會被其他公司收購,但收購上市公司的行為應該要按照合理的法律。規定進行,要是存在惡意收購公司的情況,收購者也會因此而承擔法律責任。

⑶ 怎麼進行惡意收購

惡意收購一般是通過較隱秘的交易手段買入目標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最重要前提是目標上市公司並不願意被這公司。要用隱秘的手段主要是防止目標上市公司使用毒丸計劃這一個專門針對惡意收購的反收購方案。隱秘的交易手段一般是通過多個交易關聯方的帳戶買入目標上市公司的股票來達到目的,且在達到收購成功前都不會到處張揚此事的。
註:你可以在網路里搜索一下「毒丸計劃」的相關解釋。

⑷ 什麼是股市惡意收購

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又稱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敵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敵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

狗熊式擁抱,是一種主動的、公開的要約。收購方允諾以高價收購目標公司的股票,董事會出於義務必須要把該要約向全體股東公布,而部分股東往往為其利益所吸引而向董事會施壓要求其接受報價。在協議收購失敗後,狗熊式擁抱的方法往往會被採用。而事實上,對於一家其管理部門並不願意公司被收購的目標公司來說,狗熊式擁抱不失為最有效的一種收購方法。一個CEO可以輕而易舉得回絕收購公司的要約,但是狗熊式擁抱迫使公司的董事會對此進行權衡,因為董事有義務給股東最豐厚的回報,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所要求的。所以,與其說狗熊式擁抱是一種惡意收購,不如說它更可以作為一種股東利益的保障並能有效促成該收購行為。但是,股東接受惡意收購也不排除其短期行為的可能性,其意志很可能與公司的長期發展相違背。目標公司在發展中,其既得的人力資源、供銷系統以及信用能力等在正常軌道上的運營一旦為股東短期獲利動機打破,企業的業績勢必會有所影響。
狙擊式公開購買,一般指在目標公司經營不善而出現問題或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收購方與目標公司既不做事先的溝通,也沒有警示,而直接在市場上展開收購行為。狙擊式公開購買包括標購、股票收購及投票委託書收購等形式。所謂標購就是指收購方不直接向目標公司董事會發出收購要約,而是直接以高於該股票市價的報價,向目標公司股東進行招標的收購行為。而股票收購則指收購方先購買目標公司的一定額度內的股票,(通常是在國家要求的公告起點內,我國為5%)然後再考慮是否增持股份以繼續收購行為。投票委託書收購系收購目標公司中小股東的投票委託書,以獲得公司的控制權以完成收購的目的。狙擊式公開購買最初通常是隱蔽的,在准備得當後才開始向目標公司發難。一般來說,採用這種手段針對的是公司股權相對分散或公司股價被明顯低估的目標公司。

類似第二種吧?

⑸ 惡意收購會不會判刑坐牢

要看惡意收購的目的,要看法律認定是否無效收購來判斷是否違法。

認定的是:是否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實、全面。有無隱瞞主要數據的情況,是否惡意收購,是否以造市為目的進行的收購,在購買被收購公司股票的過程中是否有違法行為等等。

如果有上述情況發生,則此收購為無效收購,違法所得應予以追繳,如果非上述原因,僅僅只是操作不規范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則只需要損失的舉證確實便可給予支持。

(5)股票惡意收購公司的做法擴展閱讀:

如果惡意收購的目的不在於收購本身,而是通過收購手段牟取暴利,客觀上擾亂了證券交易市場,須嚴厲禁止,觸犯刑法的要依法予以嚴懲。

一般惡意收購所採用的方式主要是散布虛假消息,使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或使用多個帳戶購買某公司股票,等到披露信息時再進行虛假的買賣行為,實際上此時已經完全控制了該公司股票;或打著收購的幌子,目的是使股價上漲而使自己手中所持有的低價股票在高位拋出,牟取暴利等等。

⑹ 惡意收購公司是怎麼回事

惡意收購很好理解,就是不通過談判,直接進行收購。這你就要首先理解什麼叫股權,股權就是一個人手裡的股票的數量對於一家公司能行使的權力的大小。比如你有一家公司總股份的百分之十,那你在這家公司的發言的份量就只能有百分之十。所以惡意收購就是通過收購股份也就是拿到或得到足夠的份量的股權,從而對一家公司行使控制權。 而不是通過雙方友好協商最後達成的收購行為,叫做惡意收購。 如果是一家獨資公司,是很難被惡意收購的。除非控制人同意,當然如果同意就不叫惡意收購了。如果誰能擁有一家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那他就是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換句話說也就是說人家就是絕對的控股股東。 問題2,雖然一家公司實力很大,但是它可以通過股票集資訊速的發展壯大起來,因為通過股票集資速度和成本以既效率是最高的。 另外通過股票集資還可以作為公司的廣告。還有就是通過股票集資可以很好的流通股東手裡的股票。也就是說股東手裡的股票可以隨時都變成現金。 當然也有收回自己股票的,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控制人對這家公司的未來相當看好。所以他想獨自承擔風險和收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股票集資可以很好的分散和防範風險。

⑺ 怎樣算是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方式手段有哪些

首先惡意收購(「黑衣騎士」)的雙方不一定是上市公司,因為收購可以在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之間進行。

惡意收購時,收購方會秘密的收購目標公司在外分散的股票,從而使目標公司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條件把公司出售。

在惡意收購的時候,一般收購方會以高於目標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會高出20%-50%)來收購。而一家公司的股票不可能只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你可以堅持不買,但其他人可能會因為利益傾向,而選擇高價賣出自己的股票。

如果你擁有60%的股份,那麼你應該會成為惡意收購方主要目標,他們會主動向你發出要約,提出收購你的全部或部分股票,如果你拒絕,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估計對方會採取一些措施,使你的股票不斷下跌來迫使你賣出股票。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可能用其他手段影響你的市場,從而迫使你賣出股份。(當然,這些手段都可以在不違法的情況,得以實現,因為惡意收購方一般的都是財大、勢大的公司)

但如果你就是死抗,再找來「白衣騎士」幫忙,惡意收購的計劃很可能破產,比如摩根公司就是惡意收購的愛好者,但並不是每次收購都會成功。

⑻ 有哪些經典的敵意收購 案例和手法

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又稱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敵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敵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

就惡意收購來看,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狗熊式擁抱(Bear Hug),第二種則是狙擊式公開購買。
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
歐洲企
敵意收購准備
業界最大敵意收購戰,當法國制葯巨頭塞諾菲宣布斥資480億歐元收購競爭對手安萬特,在全球制葯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時候,卻有另外兩家看似與此無關的公司從中受益。它們就是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SA)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ealSA)這兩家大型法國公司都持有塞諾菲的大量股權。不管收購結果如何,它們都能最終獲利。如果塞諾菲能夠成功地以480億歐元出價收購安萬特,道達爾和歐萊雅就會更容易兌現它們所持新制葯巨頭的股票。如果塞諾菲落敗,自己就會一夜之間成為被收購的目標,那麼道達爾和歐萊雅所持的塞諾菲股票就會增值。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
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收購也層出不窮,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 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
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⑼ 如何惡意並購企業

惡意收購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惡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惡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

惡意收購者高價購買被收購對象公司的股票,然後重組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改變公司經營方針,並解僱大量工人。由於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可以高價將股票賣給收購者,他們往往同意「惡意收購者」的計劃;如果按照傳統的公司法,經理必須並且僅僅對股東股票價值最大化負責,那麼經理就有義務接受「惡意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