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年投入450億,現已集結4000人,恆大不差錢,但造車靠譜嗎
8月3日,恆大汽車在上海、廣州兩地同時召開發布會,一口氣發布了恆馳系列的6款車型,6款車型覆蓋從A級到D級,從轎車、SUV、MPV到跨界車的各大乘用車品類。
他的目標是,用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恆大計劃在未來3-5年實現每年產銷100萬輛的規模。
去年11月,許家印曾在恆大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夥伴合作峰會上表示,計劃三年內投資共450億元用於造車——2019年投資200億元,2020年投資150億元,2021年投資100億元。
450億的資金砸進去,當然可以造出來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已經給出了證明。
藉助恆大集團的資本後盾,恆大汽車已經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取生產資質、動力電池技術和銷售渠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資源打通,生產出車輛即可。
問題在於,恆大造車正以一種不遵循汽車製造規律的節奏在進行,而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汽車的車型研發和測試、品牌積淀等都需要多年時間來驗證。
特斯拉的品牌認知之所以如此深刻,是歷時十多年,從0到1,逐步實現了業界領先的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三電、自動駕駛研發等技術傍身。
蔚來從創立走到今天,能夠在高端品牌市場取得月銷量三千多台的穩定成績,也是用了五年時間,以優質的客戶服務和扎實的產品力攻佔了用戶心智。
再看國內的汽車自主品牌,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些車企,無一例外是在經歷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布局,才取得了年銷量最高不超過200萬台的成績。
恆大要將這個成長時間縮短到三到五年,讓恆大的車像恆大的房一樣「人人見、人人哇」,真的會心想事成嗎?
所以,在資本的加持下,恆馳系列的概念車大概率可以進入量產車階段。但挑戰就在於,這些車是否會有用戶買單。
這個問題,就要等恆馳系列的更多產品參數和技術的曝光,觀察其是否能讓市場真正信服。從現有情況看,這種土豪造車的路子恐怕很難征服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恆大押寶輪轂電機,它的未來前景到底如何
作為豐田在中國設立的合資公司,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主要採用豐田的研發技術,但廣汽豐田的生產線人數規模和汽車銷量相較一汽豐田略低。以2017年的銷量數據對比,一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70.6萬輛,超額完成了67萬輛的銷售目標。而廣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達到44.03萬輛,同樣完成了年初制定的43.5萬輛的銷售目標。
截至目前,尚未見到恆大更多關於造車高管的信息,這對於一切靠買搭建而成的造車隊伍來說,或許也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
C. 2019「燒錢」不止,2020「財」在何方
而在傳統車企方面,對於"錢"則又是另一番理解。在現如今的傳統車企領域,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叫"讓利不讓市場",企業即使減少利潤甚至虧損也絕對不放棄市場,而長城就是帶著這樣的理念,在今年做著"基建狂魔"之事業。
魏建軍曾說:"我們堅持『讓利不讓市場』的原則",因而長城深知車市越是動盪就越要穩住,越應加大營銷力度、推廣力度、服務力度,魏建軍直言,現如今利潤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消費者體驗。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25.7%,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28.65%的情況下,長城還是堅持500億"基建"、14.74億研發了。
就如魏建軍所說:"只要市場在,就有未來,市場沒有了談什麼未來?"
頭條說:
2019年錢都去哪了?"新人"造車新勢力拚盡全力想在汽車行業中摸索出一條道路,傳統車企也在新四化的背景之下做著各自的自我升華。
同時,為了節約成本,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結合。比如寶馬和戴姆勒這一對淵源頗深的宿敵聯合研發起了共享出行業務;小鵬和蔚來也不賭不相識,牽手做起了充電服務;同為《財富》500強的上汽和廣汽也迅速確定了結盟……
而據流通協會預測,2018年只是寒冬"初現",2019年才是寒冬的"開始",2020年寒冬將會更寒,面對如此變幻莫測的車市,2020年我們又將看到什麼呢?汽車圈"財路"又在哪裡?
當新年的鍾聲敲響,一切答案也就在揭曉的路上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新勢力2020:一種叫許氏,一種叫其他
許大佬還放話將來的3-5年內要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集團。產能規劃上,此前恆大將首期規劃定在了100萬輛產能,力爭10年內達到產能500萬輛,與科尼賽克合作年生產100輛超跑。超跑暫且不說,100萬輛的產能是個什麼概念,前幾天特斯拉的第100萬台汽車剛剛下線。這個數字,它們整整用了12年。
寫到這,我又想到了當時恆大進軍礦泉水市場的場景,恆大也是給自己制定了第一年即達100億,3年達到300億的「膨脹」目標。為什麼說它膨脹,因為在當時,整個礦泉水行業也就300多億的銷售額,恆大卻計劃在用3年在中高端市場催活超過整個行業大佬們的總量。
這像極了新年伊始給自己立flag的我們,立不立是一個躊躇滿志的儀式感,能不能成就另說了。商業市場也一樣,過於龐大的flag、扯著襠邁開的步子,必然引發決策上的偏誤。
如今,恆大在新能源造車上的調子打得也挺高,但能不能在新能源市場退坡以及新勢力競爭激烈、特斯拉又在中國試產站穩腳跟的局面下實現目標,這我不好說。
但我知道,雖說一系列的「合作貼牌」大大降低了恆大造車的技術難度,但汽車畢竟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年也有不少「外行」企業想涉足卻落敗,比如三星,比如富力地產。要量產出安全性、可靠性兼高性價比的汽車,需要整車廠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沉澱,這點對於新勢力車企來說已經是個不小難度。
而且恆大作為跨界選手,跨界困境也是隨之存在的。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領域,打開突破口、打出知名度和空間往往比高調進擊,重要的多。
恆大應該吸取以往做市場的經驗教訓,縱使砸錢砸出了具備引爆市場的條件,在之後的操作上也切莫太急,太忽略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既然選擇了入局,那就要好好尊重那個市場的運行規律和規則。
不然,就算有再厚實的資金儲備、再優秀的技術支持,拿不出好作品也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消費者可不會為國能93那樣的產品來買單。
2020年,是特殊也是關鍵的一年。恆大離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車「恆馳1」的量產僅剩1年;離許家印提出的「年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只剩1-2年。恆大究竟能不能靠「砸錢」來實現「跳級」?或許,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恆大操作」真有可能。
不要融資,自己開干;有商業套路,有造車天團;有鮮明性格的許家印式的打法,還真是獨一無二。縱觀新勢力造車2020,這種許氏打法不可復制。但這種打法會開創一種新的模式嗎?
或許,只有成功了的打法才能叫模式,許氏有這個機會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汽車投入超整體營收2.6倍 恆大健康「配得上」改名恆大汽車嗎
7月27日,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恆大健康/恆大集團」)對外發布公告,公告內容顯示,恆大健康董事會建議公司名稱更改為中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恆大汽車。董事會表示,建議更改名稱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受集團更名影響,截至7月30日16:00收盤,恆大健康股價為34.45港元,與7月27日最低點相比股價上漲32%。市值達2976.48億,與今年市值最低407.8億元時相比,恆大健康市值暴漲2568.68億元。
相比於2019年年初恆大健康高調進軍汽車領域,進入2020年恆大的汽車業務卻更顯低調,今年5月份傳出恆大高管團隊生變,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董事長、NEVS創始人蔣大龍離職,使得恆大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同時,關於恆大造車的不確定性猜想增多,恆大集團在造車方面的投入多少?落地執行情況如何?此次恆大改名到底能否支撐起恆大造車的業務,這些問題成為外界重點關心所在。
1
恆大新能源投資147億元占集團營收2.6倍
根據恆大集團官網顯示,恆大集團旗下業務主要有地產、新能源汽車、旅遊、健康及其他(恆大人壽、恆騰網路)等板塊。
在汽車業務板塊方面,按照恆大健康發布的更名建議公告顯示,恆大健康汽車業務已構建覆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先進整車製造、汽車銷售及智慧充電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在各關鍵環節擁有世界頂尖的核心技術,並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協同研發,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預言家通過梳理恆大健康相關信息發現,恆大健康最大的股東是ChinaEvergrande,即中國恆大,持股74.99%,可以發現,恆大造車至此並未引入外資。如今受世界經濟大環境因素影響,中國車市經歷下行,對於恆大更名一事,外界輿論認為還是讓「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靠買買買,恆大為什麼能在造車競賽中彎道超車
大概幾年前,有好事者做過這樣的實驗:在美女眾多的地方搭訕,開著普通車,屢屢遭白眼;但開著豪車則屢屢成功。那些天真或『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美女們,對於自己輕易接受陌生人邀請的解釋是:開這么好的車,應該不是壞人吧。
看到近期恆大與沈陽市政府簽約的消息後,壹姐覺得,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路公司和地方政府公司之間的博弈關系,和上述實驗有那麼幾分相似。原因同上:都這么有錢了,造車項目應該比較靠譜!
和賈躍亭分手之後,恆大集團一路買買買不停,布局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就在外界以為出手闊綽的恆大集團在買到『核心科技』後加速產品落地,成為地產商認真造車的『典範』時,恆大集團卻轉頭和地方政府敲定千億投資的造車項目。
在外界看來,恆大近期這一番操作,和同樣有房地產背景的寶能集團
3月26日,恆大集團在香港召開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許家印再次強調了造車的決心和信心:『未來五年內,恆大不會再涉足其他大產業』、『我們對汽車產業還是很有信心的,你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我幹了十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製造業基本功的。』
但實際行動往往比口頭承諾更具說服力,恆大今年3月初的峰會上宣布將於6月在天津基地下線的首款車,至今還沒動靜。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你追我趕的行業環境中,晚發力的恆大確實要加快速度。
但恆大加碼的重點顯然和外界預期的不太一樣,在四處出擊完成新能源去汽車產業鏈布局後,恆大轉頭就與地方政府簽訂大項目去了,而且投資規模一出手都是令人乍舌的千億級。
6月15日,恆大與沈陽市政府簽訂協議,宣布要在地投資1200億,建設整車製造、輪轂電機、動力電池三大生產基地。6月11日,恆大與廣州政府簽訂協議,計劃投資1600億元,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電機研發生產三大基地等項目。
G. 六度出手,許家印離自己的「造車夢」更近一步
長安十二時辰」的大火讓我們知道不是拍不出好國產片,而是沒有好的導演,文章馬伊琍的離婚讓我們知道,明星們的生活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世間上一切人們很難想像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比如,誰能想到恆大如今也來「插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流行著一句話,「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近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與德國hofer動力總成集團簽訂協議,雙方將在德國成立恆大德國hofer合資公司,用於開發應用全球最領先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核心技術,並在中國打造全球最先進的研發生產基地。
當然對於許家印的「造車夢」最後我們也不能過多過多評價也不好評價,畢竟雖然目前恆大造車所擁有這一切都是買來的,本身對汽車行業並不了解,但是後期造車體系的逐漸完整以及完善,能有什麼樣的表現我們也不能斷定,當然作為「門外漢」,恆大也有可能如同寶能一般,到最後還是難以玩轉汽車行業,不過最後結果如何,還需要時間和市場來驗證。
H. 恆大新能源汽車更名恆馳,首期規劃年產100萬輛,你覺得可能嗎
可能
大造車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牽手賈躍亭入股FF,但雙方就公司經營權等問題進行了數論對峙和交鋒後最終不了了之,而財大氣粗的恆大就此決定放棄FF這個爛攤子,另起爐灶。
也有消息稱,恆大新能源全新品牌即恆馳汽車的首款車型最快將於2020年正式亮相。
比這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買買買」和「建建建」,「恆馳」這一品牌名稱似乎顯得有些常規和低調,不過我們也希望恆馳能像其含義中所表述的在造車上做到「恆久遠」,未來真的能讓恆馳牌汽車「馳天下」。
I. 科尼賽克Gemera只是開始 恆大造車依舊任重而道遠
去年靠著收購與合作一路殺入造車領域的恆大在今年的動靜卻似乎小了很多,反倒是在疫情期間以全國樓盤7.5折再度登上頭版頭條回歸老本行。但就在這時,沉寂已久的恆大造車卻放了波大招,由其控股的科尼賽克在近日推出了合資後的首款車型——Gemera。
註: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若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需註明來自一號汽車。如發現非法轉載,我們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日產否認尋求出售三菱汽車股份
1,日產否認尋求出售三菱汽車股份
【蓋世汽車】據外媒報道,11月16日,日產首席執行官AshwaniGupta表示,日產汽車「絕對沒有」就出售所持三菱汽車股份進行談判,澄清了此前的不實傳聞。
Enrance(圖片來源:LordstownMotors)
這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因為在與DiamondPeak控股公司合並後,LordstownMotors已經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最初的計劃是在2020年12月開始交付車輛,後來交付時間曾先後推遲到2021年1月、2021年夏天,最後定於2021年下半年。該公司發布的新聞稿顯示,車輛「預計將於2021年9月開始交付」。
該公司表示,截至到目前,他們已經收到了來自商業車隊的大約5萬輛非約束性生產預訂。不過該公司稱:「這個數字並未體現出公司從聯邦、州和市政府以及軍方車隊等不具備預購條件的組織那裡獲得的采購興趣。」
該公司表示,他們當前正在生產和測試Enrance的Alpha2原型車,新的原型車「結合了從Alpha0原型車中獲得的經驗」。新的Beta車型將在2021年初生產完畢,大約40-50輛,將用於碰撞、工程和驗證測試。Beta車型將在俄亥俄州Lordstown工廠的生產線上製造。
當前LordstownMotors擁有員工逾250人,以及大約150名合同工。預計截至今年底,該公司員工數量將提升至500人,2021年底時提升到1500人。
該公司已經開始建設其電池組以及輪轂電機的生產設施:「LordstownMotors位於俄亥俄州的總部佔地面積為620萬平方英尺(約57.5萬平方米),其中面積為70萬平方英尺(約6.5萬平方米)的電池組和輪轂電機的生產設施已經開始建設。該設施的第一階段預計將在2021年完工,隨後開始生產Enrance車型。在建設完成之後,LordstownMotors預計它將成為美國同類設施中最大的之一。」(來源:蓋世汽車?星雲)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