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拉里埃里森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商譽大的股票不能買 2025-08-18 01:23:54
怎麼看機構給股票的估值 2025-08-18 01:20:57
愛在春天收視率 2025-08-18 01:11:42

拉里埃里森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5-18 10:37:42

㈠ 世界首富排名榜!

世界首富排名榜:傑夫·貝索斯、比爾·蓋茨、伯納德·阿爾諾、沃倫·巴菲特、拉里·埃里森。

1、傑夫·貝索斯

身家:1,130億美元

傑夫·貝索斯是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身家過千億美元。1994年,他在自家位於西雅圖的車庫里成立了亞馬遜。如今,亞馬遜已經成為電商巨頭。貝索斯還是《華盛頓郵報》和航天公司BlueOrigin的所有者。2019年,貝索斯與妻子麥肯齊離婚。麥肯齊也登上了2020年全球億萬富豪榜。

5、拉里·埃里森

身家:675億美元

拉里·埃里森是甲骨文公司董事長、首席技術官。他還在夏威夷購買島嶼,用於實驗環保和健康技術。1977年,埃里森與同伴共同成立甲骨文,抓住了客戶關系管理資料庫需求越來越大所帶來的機遇。

㈡ 拉里·埃里森的人物生平

拉里·埃里森被稱為」矽谷花花公子」,美國猶太人,俄羅斯移民,1944年出生在曼哈頓,他的未婚媽媽只有19歲。埃里森由舅舅一家撫養,在芝加哥猶太區中下階層長大,那時貧富的差別巨大。學生時代的埃里森並沒有顯示出超常的素質和成績,在學校他性格非常膽小孤僻,獨來獨往,不過卻十分注重打扮和享受,在別的孩子還是由父母來理發時,他卻請專業理發師打理。
埃里森喜歡享受和揮霍,狂妄自大,喜歡和眾多漂亮女性交往,這也直接導致了外界對這個商業奇才的評價毀譽參半。 1966年埃里森離開家鄉,來到加州的伯克萊,准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賺錢。他學習了電腦編程,主要是為IBM大型電腦開發,他並不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他的工作是給一些大公司開發應用程序,那時的軟體開發意味著:掛上磁帶,備份數據,工作單調也沒有挑戰性。
關於學位,埃里森認為:「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但我卻成了程序員。我完全是從書本上自學編程的。」 在伯克萊·埃里森認識了主修中國歷史的Adda Quinn,他們很快就結婚了。60年代的美國是動盪和巨變的時代,中東戰爭,越南戰爭……。埃里森不停地更換工作,雖然掙錢不多(夫婦倆月收入合計1600美元),花錢卻十分大方,他甚至借了3000美元購買一條34英尺的帆船。同時還在分期付款購買另一條小帆船。埃里森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從來不操心賬單,Quinn卻受夠了,1974年他們離婚了。埃里森勸她說:「我會成為百萬富翁的,如果你和我在一起,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但Quinn最後也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1973年埃里森在Amdahl工作,Amdahl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埃里森所以有機會去日本出差,他被京都東方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里森深刻的影響,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離開Amdahl,埃里森加入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設備的公司,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他們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儲讀取海量的數字信息,埃里森轉向了市場和銷售工作,他們的項目最終失敗了,埃里森將這歸咎於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頭兒們懂技術,也比他們懂市場,如果他們能經營公司,我也能。」
就在他們打算成立公司時,另外兩個傳奇式的公司也產生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公司產品、理想、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成功的模式:創立者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和一個技術天才,比爾蓋茨有保羅艾倫,史蒂夫喬布斯有史蒂夫·沃茲尼亞克,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初創
1977年(丁巳年)6月埃里森他們3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佔有這么多股份是因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於埃里森的鼓動,而且他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好在經營軟體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用點小錢就可以創業。所有偉大的軟體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也許不是所有的,但微軟和我們是的,我們比微軟資金更少,幾乎一無所有。」
埃里森終於成功
IBM犯了上千億美元的錯誤 埃里森終於成功了。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系理論」,介紹了關系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被其內容震驚,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Ted Codd10年前就發表了關系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10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後,敏銳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抓住機遇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Oracle,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的項目名。不過也不是只有他們獨家在行動,Berkeley大學也開始開發關系資料庫系統Ingres?
IBM卻沒有計劃開發,為什麼藍色巨人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為什麼不呢?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還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和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Ellision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合作共贏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而且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而且直接威脅微軟的龍頭地位,此時開始甲骨文公司和微軟公司的競爭由此打響。
「光是我們贏得勝利還不夠,必須打敗其他的所有人才算數。」這句成吉思汗的名言足以反映出埃里森頑強的人生態度。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Oracle 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系查詢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Oracle有用,維持公司運轉主要靠承接一些資料庫管理項目和做顧問咨詢工作。
Oracle資料庫的頭兩個用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用VAX機,而埃里森和Miner開發Oracle用的是Digital的PDP機,這迫使他們作出了重要而關鍵的決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語言開發,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而且C編譯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戶宣稱Oracle能運行在所有的機器上,事實上當然不可能,但這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大型公司和機構都擁有各種類型的電腦和操作系統,他們願意購買一種能通用的資料庫。
Oracle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幫助外,還要記上Digital的一份功勞。IBM向埃里森提供了關系資料庫理論,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電腦,VAX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機。
埃里森和Miner都十分好戰,「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所有其他人都必須失敗。」雖然埃里森後來否認了他對新聞周刊記者說過的這段話,但這是他的一貫作風,即使是在工作之餘的體育比賽中他也總要爭取勝利,他是相當不錯的網球和棒球選手。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誇大其詞和撒謊是家常便飯,Oracle的規模還很小,如果客戶知道他們的實情——只有四五個程序員,根本就不會購買他們的產品。埃里森波瀾萬丈的創業經歷已成為矽谷最驚心動魄的傳奇,營銷策略是:沖,沖,沖「,雇員的策略是:聰明有個性。埃里森的知人善任及破格提拔,也讓技術人員無不視甲骨文公司為夢想之地。 2007年美國500強企業CEO薪酬排行榜。盡管2007年基本年薪只有100萬美元,但得益於通過行使期權獲得的1.82億美元收益,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J. Ellison)在此次排行榜上躍升榜首。
《福布斯》統計的總薪酬包括基本年薪、獎金、股權收益、以及其它收益。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500強企業CEO的總薪酬為64億美元,比2006年的75億美元下滑15%,自2002年以來首度出現大幅下滑;每名CEO的平均薪酬為1280萬美元,低於2006年的1520萬美元。期權收益在美國500強企業CEO的總薪酬中佔到很大的比例,成為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以不擇手段的經營方式和強力的市場競爭手段,埃里森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他要打倒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軟體帝國之王——微軟。他說:「擊敗微軟,成為世界最大的軟體企業是我的一大目標。成功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敗了,那時我才是真正的成功。」 北京時間2013年6月23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可能有興趣收購另一家夏威夷航空公司「go!」。
2012年,埃里森從億萬富翁大衛·默多克(David Murdock)手中買下了夏威夷第六大島嶼拉奈島(Lanai)98%的產權。
2013年2月份,埃里森收購了小型航空公司Island Air。該公司專門從事夏威夷島與島之間的航班,其中包括每日飛往夏威夷拉奈島的航班。
擔任執行董事長
2014年9月19日,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周四宣布將卸任甲骨文CEO,擔任執行董事長。將由馬克·赫德(Mark Hurd)和薩弗拉·卡茨(Safra Catz)共同出任聯席CEO。

㈢ 拉里·埃里森是怎麼成為矽谷首富的

里森在32歲以前還一事無成。讀了三個大學,沒得到一個學位文憑,換了十幾家公司,老婆也離他而去。開始創業時只有1200美元,卻使得Oracle公司連續12年銷售額每年翻一番,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公司,他自己也成為矽谷首富。但世人知道,這期間他經歷了多麼漫長的人生奮斗歷程。

埃里森被《財富》雜志列為世界上第五富的人,2004年《福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他的個人凈資產為187億美元,排名第十二位。他擁有的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Oracle公司也許並不為大眾所知,但當你從自動提款機上取錢,或者在航空公司預定航班,或者將家中電視連上Internet網,你就在和Oracle打交道,Oracle的客戶大多是赫赫有名,名列財富500強的大型公司。埃里森以樂於享受、好勇鬥狠、傲慢自大還有和漂亮女人交往而出名。在32歲以前他一事無成。

1973年埃里森在Amdahl工作,Amdahl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埃里森所以有機會去日本出差,他被東京的東方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里森深刻的影響,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離開Amdahl,埃里森加入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設備的公司,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BobMiner和EdwardOates。他們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儲讀取海量的數字信息,埃里森轉向了市場和銷售工作,他們的項目最終失敗了,埃里森將這歸咎於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頭兒們懂技術,也比他們懂市場,如果他們能經營公司,我也能。」

就在他們打算成立公司時,另外兩個傳奇式的公司也產生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公司產品、理想、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成功的模式:創立者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和一個技術天才,BillGates有PaulAl-len,SteveJobs有SteveWozniak,Larry埃里森有BobMiner。

1977年6月埃里森他們3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佔有這么多股份是因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於埃里森的鼓動,而且他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好在經營軟體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資金,用點小錢就可以創業。所有偉大的軟體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也許不是所有的,但Microsoft和我們是的,我們比Microsoft資金更少,幾乎一無所有。」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系理論》,介紹了關系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被其內容震驚,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TedCodd10年前就發表了關系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10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後,敏銳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Oracle,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的項目名。不過也不是只有他們獨家在行動,Berkeley大學也開始開發關系資料庫系統Ingres.

IBM卻沒有計劃開發,為什麼藍色巨人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為什麼不呢?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還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和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Ellision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視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而且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Oracle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系查詢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Oracle有用,維持公司運轉主要靠承接一些資料庫管理項目和做顧問咨詢工作。

Oracle資料庫的頭兩個用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用VAX機,而埃里森和Miner開發Oracle用的是Digital的PDP機,這迫使他們作出了重要而關鍵的決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語言開發,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而且C編譯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戶宣稱Oracle能運行在所有的機器上,事實上當然不可能,但這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大型公司和機構都擁有各種類型的電腦和操作系統,他們願意購買一種能通用的資料庫。

Oracle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幫助外,還要記上Digital的一份功勞。IBM向埃里森提供了關系資料庫理論,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電腦,VAX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機。

埃里森和Miner都十分好戰,「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所有其他人都必須失敗。」雖然埃里森後來否認了他對新聞周刊記者說過的這段話,但這是他的一貫作風,既使是在工作之餘的體育比賽中他也總要爭取勝利,他是相當不錯的網球和棒球選手。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誇大其詞和撒謊是家常便飯。

㈣ 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里森的簡歷

拉里-埃里森簡介

出生年月:1944年 籍貫:美國
甲骨文公司 職位:CEO
畢業院校:芝加哥大學(伊利諾斯大學、西北大學)肄業

「讀了三個大學,沒得到一個學位文憑」

埃里森是從俄羅斯移民的美國猶太人後裔,出生在1944年的曼哈頓。埃里森從小由舅舅一家撫養,在芝加哥猶太區的中下層長大,當時的貧富差別沒有現在這么大。學生時代的埃里森並沒有顯示出優秀的素質和成績,在學校他有些孤僻,喜歡獨來獨往。

1962年埃里森高中畢業,進入伊利諾斯大學就讀,二年級時離開學校。後來《商業周刊》曾報導過他離開的原因,說是因為平均成績不及格,埃里森不置可否。過了一個夏天他又進入芝加哥大學,同時還在西北大學學習。歷經三個大學,最終埃里森卻沒得到任何一張大學文憑。

1966年埃里森離開家鄉,來到加州的伯克萊,准備就讀研究生,同時開始工作。他學習了電腦編程,主要是為IBM開發大型電腦。他並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過想賺點生活費。他給一些大公司開發應用程序,那時的軟體開發意味著:掛上磁帶,備份數據,工作單調,也沒什麼挑戰性,遠不能和現在的程序員相比。

關於學位埃里森認為:「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遺憾的是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雖然我還是成了程序員,我完全是從書本自學編程的。」

「換了十幾家公司,還是一事無成」

幾年間埃里森陸陸續續換了許多公司,1973年埃里森在阿姆達爾公司工作,阿姆達爾公司是和IBM競爭的生產大型電腦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所以埃里森有機會去日本出差。在日本,他被京都典型的異國情調給迷住了,日本的禪學和文化給埃里森以深刻的影響,從此他成了一個日本文化藝術的終身愛好者。

離開阿姆達爾公司公司後,埃里森加入Ampex,這是矽谷一家生產影像設備的公司,在那裡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當時他倆在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儲讀取海量的數字信息,埃里森轉向了市場銷售工作。他倆的項目最終還是失敗了,埃里森將這歸咎於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頭兒們懂技術,也比他們懂市場,如果他們能經營公司,我也能。」就這樣他動了自己辦公司的念頭。

創立甲骨文

就在他們打算成立公司時,另外兩個傳奇式的公司誕生了,一個是蘋果,一個是微軟。雖然這三個公司的產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卻有著同樣的模式:創立者的構成都是一個有夢想精神的技術企業家加一個技術天才:比爾蓋茨有Paul Allen,斯蒂夫·喬布斯有Steve Wozniak,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1977年6月,埃里森他們三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埃里森之所以占這么多股份,是因為公司完全是由埃里森鼓動成立的,而且他當時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當我創立甲骨文時,我想建立一個讓我喜愛的工作環境,這是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我也要通過公司養家糊口,但沒想到會像現在這么富有。錢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歡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甲骨文招聘有一個原則:如果這個人你不喜歡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讓他加入。」

「上百億美元的錯誤」 1976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R系統:資料庫關系理論》,介紹關系資料庫理論和查詢語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細地閱讀了這篇文章,並為之深深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數據信息。作者Ted Codd十年前就發表了關系資料庫理論,並在IBM研究機構開發原型,這個項目就是R系統,存取數據表的語言就是SQL。文章詳細描述了他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實現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後,敏銳地意識到在這個研究基礎上可以開發商用軟體系統。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卻就此看到了他們的機會:他們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甲骨文,這個名字來源於他們曾給中央情報局做過的一個項目。不過也不是只有他們獨家在行動,Berkeley大學也開始開發關系資料庫系統Ingres。

IBM自己卻沒有計劃開發。為什麼「藍色巨人」放棄了這個價值上百億的產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學術出身,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理論,而不是推向市場的產品;從學術上看,研究成果應該公開,因為發表論文和演講能使他們成名,何樂而不為呢?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當時有一個銷售得還不錯的層次資料庫產品IMS,推出一個競爭性的產品會影響IMS的銷售人員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而埃里森那時已經成了千萬富翁。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流失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卻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甲骨文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美元。

「聰明的市場策略」

幾個月後,他們就開發了甲骨文1.0,但這只不過是個玩具,除了完成簡單關系查詢外不能做任何事情。他們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使甲骨文有用,維持公司運轉主要靠承接一些資料庫管理項目和做顧問咨詢工作。

甲骨文資料庫的頭兩個用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海軍情報所,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硬體和軟體。中央情報局用的是IBM大型機,海軍用VAX機,而埃里森和Miner開發甲骨文用的是Digital的PDP機。這迫使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語言開發,因為C語言是所有機器支持的,而且C編譯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戶宣稱甲骨文能運行在所有的機器上,事實上當然不可能,但這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策略。大型公司和機構都擁有各種類型的電腦和操作系統,他們願意購買一種能通用的資料庫。

甲骨文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幫助外,還要記上Digital的一份功勞。IBM向埃里森提供了關系資料庫理論,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電腦。VAX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機。

「出色的市場推銷員」

早期的甲骨文版本無法正常工作,程序充滿了錯誤,用戶抱怨不斷,但埃里森堅信較早佔領大塊市場份額是最主要的。「當市場已建立好,你知道百事可樂要花多少錢才能奪得可口可樂1%的市場?非常非常昂貴。」IBM的作風則大相徑庭,如果用戶不滿意就不會推出新產品。甲骨文直到1986年的5.0版本才算得上是基本可靠的運轉系統,不過有趣的是早期的用戶並不在意損失金錢和數據,即使是中央情報局,也沒有不高興,他們需要的是技術的發展,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埃里森為他們描述了產品將能達到的美好功能,雖然現在沒有達到,但他們願意支付費用。

埃里森的工作不只是推銷產品,他還到處宣傳關系資料庫觀念。他經常作的演講標准題目是「關系數據技術的缺陷」,講述關系資料庫會出現的問題,然後介紹甲骨文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他的另外一個與眾不同的推銷技巧是:別人只是講述產品功能,他則當場就做演示,在電腦上輸入一個關系查詢,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雖然實際應用時情況可能會不同,但現場聽眾都印象深刻。埃里森不僅是在做演示,而且是在培訓用戶使用關系查詢語言SQL。埃里森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不是作為一個技術專家而是市場推銷專家。

「甲骨文生逢其時,埃里森將市場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都靠後,擁有普通技術和一流市場能力的公司總是打敗了擁有一流技術和只有普通市場能力的公司",一位矽谷資深人士評論道。

「你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我確信!」

埃里森經常對他的員工說,只要採用他的市場策略,他們都會成為百萬富翁。事實上早期的員工基本上都達到了這一目標。他的策略是銷售產品時強調甲骨文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和其他資料庫產品特別是IBM的兼容性以及支持廣泛網路連接。這滿足了用戶的需要,雖然他們實際得到的比期望的要少。埃里森的對手攻擊他總是銷售氣泡軟體。氣泡軟體指的是功能還未完成的軟體產品。

埃里森的主要對手是Ingres。1984年甲骨文的銷售額是1270萬美元,Ingres是900萬美元;1985年兩者銷售額都翻了一倍以上,不過Ingres增長得更快。如果照此發展,Ingres將會超越對手,但這時藍色巨人IBM又幫了埃里森一把。

1985年IBM發布了關系資料庫DB2,採用了和Ingres不同的數據查詢語言SQL,Ingres用的是QUEL。埃里森抓住了市場機會,到處宣傳甲骨文和IBM的兼容性,結果從1985年到1990年雖然Ingres的銷售額每年增長高於50%,但甲骨文跑在了前面,每年增長率超過100%。SQL在1986年成為了正式工業標准,Ingres的老闆簡直無法相信埃里森的運氣,但這正是埃里森的精明之處,「跟著藍色巨人,永遠不會錯。」

IBM確立SQL的標準是甲骨文成功的關鍵,但資料庫的戰爭遠未結束。Sybase和Informix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我的目標是克敵制勝」

Ingres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很晚才開發PC機上的版本,而埃里森和比爾-蓋茨一樣看到了PC的巨大潛力。甲骨文很快就有了一個PC機上的廉價版本,雖然它幾乎沒有任何用處,可是埃里森和銷售人員卻有了有力的宣傳武器:甲骨文能運行在PC機上。

埃里森聽說Ingres發明了一種新技術———分布式查詢,十天後甲骨文就刊登廣告宣布了SQL之星:第一個分布式查詢資料庫,事實上還沒有任何這樣的產品。埃里森就是這樣,想像產品應該怎樣,然後再去實現。如果成功了,他就是成功的預言家。

甲骨文的上市給埃里森帶來了9300萬美元的身價,Microsoft在第二天也公開上市。Microsoft和甲骨文在同一年成立,Bill Gates擁有的股票價值超過了3億美元,埃里森這時發現了他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

1988年甲骨文推出了6.0版本,這是當時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不過它的匆忙上市對公司簡直是一場災難,使用6.0的最初用戶都遭遇了頻繁死機和資料庫毀壞,直到6.0.27版本,產品質量才基本穩定。尾數27表示6.0版本經過了27次大的修改。

既然這樣,用戶為什麼不選擇其他的產品呢?主要原因是:如果用戶選擇其他廠商的產品,他們就得重寫所有應用程序,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所以一旦選用了某種資料庫平台進行開發,你就得依賴它。

「遭遇危機」

甲骨文從1977年創立到1990年,銷售額都保持了每年高於100%的增長。高增長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隱患:公司的財務和銷售管理十分混亂,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得到提成,大量簽訂無法收款的合同,甚至有人弄虛作假,合同執行情況也無人過問,現金流量是負值。埃里森高薪聘請了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開始整頓公司,1990年第三財政季度有1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無法執行,結果季度銷售額雖然達到創記錄的2.36億美元,但利潤只增長了1%。

消息公布第二天,甲骨文的股票從25.38美元跌到了17.5美元,損失了30%的市值。為度過危機,甲骨文解僱了10%的員工,在以後的兩個季度情況變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盤價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里森擁有價值近10億美元的股票到11月份就只剩下1.6億美元了。

埃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他沒有賣掉自己的股票。公司開始改進銷售和財務管理,保持足夠的現金流量,銷售合同必須得到確認。這些普通公司的做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公司的增長率減慢了,這也是埃里森原來不願採用這些做法的真正原因。1991年和1992年公司的銷售額增長率只有12%和15%。

埃里森將希望寄託於甲骨文7.0,這是公司已經談論了好幾年的新版本,直到1992年6月才終於登場。這次他吸取6.0匆忙上市的教訓,在10個月前就發布了Alpha測試版,甲骨文7.0是極為出色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里森的銷售隊伍有了真正的王牌,銷售額從1992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42億。

公司也開始有了成熟的管理方式,耐心聽取用戶意見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甲骨文以前從來沒這么做過,原來甲骨文對待客戶很不經意,一個客戶打電話抱怨甲骨文資料庫死機並毀壞了他的數據,技術支持工程師的回答是:「無賴,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情況現在再也不會出現了,客戶必須得到一流的服務。

「改變世界的網路計算機」

埃里森現在不再負責日常工作,只是規劃甲骨文未來的發展方向。閑暇之餘他就駕駛長達78英尺的「莎揚娜那」號出海兜風,在1995年他曾經奪得悉尼帆船比賽的冠軍。

信息高速公路吸引了埃里森的注意,他是柯林頓總統最大的贊助商之一。他曾極力推動互動式電視和頂置盒的發展,不久他就發現了更迷人的機會:WWW環球網,Netscape的瀏覽器將WWW網推向了全世界,PC機的性能將不再是主角,連上Internet網才是價值所在。

埃里森在1995年巴黎舉行的歐洲信息技術論壇會議上,介紹了網路計算機NetworkComputer的觀念。所謂NC指的是配置簡單卻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低價電腦,不需要不斷更新的硬體設備和越來越復雜、龐大的操作系統,沒有軟盤和硬碟,只要打開電源用瀏覽器連上網路,就可以獲得信息和存儲文件,售價將不高於500美元。埃里森這一次將他的標靶瞄上了軟體帝國微軟,「甲骨文將只會做一件事情,我們管理海量的數據並通過網路提供這些數據。」

網路計算機的背後就是強大的網路伺服器,所有數據和應用程序都存儲在伺服器的資料庫中,甲骨文的資料庫技術將使網路計算機非常容易操作管理。Gates緊接著埃里森發言,他認為網路計算機沒有任何價值,只是大型機亞終端的翻版。但這一天的勝利是屬於埃里森的,網路計算機的報道出現在所有報刊的主要版面上。

「日本文化非常有趣,對我影響非常巨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鬥的民族同時又是最有禮貌的,極度傲慢自大和極度謙卑混合,一種美妙的平衡。在創立甲骨文時,我們想在公司盡可能地創造這種文化,一方面很好鬥另一方面很謙虛。如果你能平衡這兩者,你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這對個人和集體都一樣。"

媒體對網路計算機評價不一。CNET的記者認為沒有硬碟網路計算機需要依賴伺服器,這將是完全不可靠的;《商業周刊》專欄記者則認為網路計算機會帶來一種完全不同的個人電腦工業。Microsoft負責技術的副總裁認為:「人們想要電腦提供更多的能力,而不是更少,網路計算機根本不值一提。」但大型公司和機構對網路計算機大加贊賞,每隔兩年就要更新電腦和升級軟體的成本實在太高,1996年一台標准PC機成本是2000美元,但維護的費用每台要接近13200美元,網路計算機的管理成本相對應該低很多。

雖然甲骨文集合了IBM、Sun、Apple和Netscape在1996年制定網路計算機的標准,但事實上沒有一台網路計算機生產出來。蓋茨雖然對網路計算機嗤之以鼻,但也發表了一種簡單個人電腦SIPC的標准進行反擊。SIPC基本上和NC一樣,只有一點不同:它需要用Windows操作系統。

不過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隨著AMD和Intel的競爭,1997年800美元以下的電腦成為電腦行業新的增長點,500美元以下的Basic Computer不久也將會出現。微軟仍然是市場的主導者,但埃里森從來不會放棄。他說:「觀念的戰爭已經結束,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㈤ 這家美國企業敗走中國,曾壟斷中國全部市場,為何不願意聘請中國人

中國有一些企業在美國失敗,不過美國也有一些企業同樣也敗在中國。繼亞馬遜之後,美國甲骨文公司也敗走中國。我們知道,在美國的科技企業中,軟體領域的老大當屬微軟公司,而甲骨文公司則在資料庫領域內處於霸主地位。

甲骨文公司目前占據全球資料庫市場一半的份額,而在中國資料庫市場中,甲骨文曾經達到100%份額,壟斷了中國全部市場。我們知道,資料庫對於任何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它是整個企業運行的骨架。不過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的資料庫,是需要有非常過硬技術的,所以縱觀全球,也只有甲骨文和微軟等幾個公司做得好。

這家美國企業敗走中國,曾壟斷中國全部市場,卻不願意聘請中國人。雖然甲骨文每年在全球斬獲上百億,但是卻逐漸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市場,如果甲骨文仍然繼續走自己的老路,那麼很難保證它在全球會一直站穩腳跟。

㈥ 全球十大富豪公布,馬斯克為首富,其他九名分別是誰呢

2021全球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全球十大富豪的身價均超過了1000億美元。2021年,前十大富豪的凈資產增長共計約4000億美元,其中領銜的是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其凈資產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118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

2021年,前十大富豪的凈資產增長共計約4000億美元,其中領銜的是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其凈資產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118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


10- 拉里-埃里森:1080億美元(+284億美元)

不得不說,馬斯克無疑是宇宙第一富豪啊,馬斯克同志真的是實力幻想家,從造火箭到造汽車,再到今年初大舉買進比特幣,首富果然還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今年超越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世界首富。

㈦ 拉里·埃里森的資產有多少

埃里森被《財富》雜志列為世界上第五富的人,2004年《福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他的個人凈資產為187億美元,排名第十二位。他擁有的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

㈧ 世界富翁前十排名

最新福布斯世界首富排行榜數據顯示,目前世界首富排名前十的分別是傑夫·貝佐斯、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伯納德·阿諾特、馬克·扎克伯格、阿曼西奧·奧爾特加、卡洛斯·斯利姆·埃盧、拉里·埃里森、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

第一名、傑夫·貝佐斯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1497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亞馬遜

傑夫·貝佐斯,1964年1月12日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布奎克;1986年,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95年7月16日創立了全球最大的網上書店Amazon,並擔任亞馬遜的CEO至今。

截止2018年3月7日,亞馬遜市值為7480.09億美元,每股價格為1545.13美元,而傑夫·貝佐斯持有16.4%的亞馬遜股份。他的身價也因此突破了1200億美元,是繼比爾·蓋茨後,第二位身價超過1千億美元的富豪。而且眾多投資機構都看好亞馬遜的未來,亞馬遜的市值和傑夫·貝佐斯身價還將繼續上漲,不僅將繼續穩坐世界首富,還可能打破世界富豪個人身價記錄。

第二名、比爾·蓋茨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936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微軟

比爾·蓋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18歲從考入哈弗,19歲退學創辦了微軟公司,擔任微軟公司董事長、CEO和首席軟體設計師。2008年6月27日,比爾·蓋茨正式退休,但仍作微軟董事長保證公司的運營,2014年辭去董事長一職。

比爾·蓋茨已經退休多年,直到去年才被傑夫·貝佐斯奪走了世界首富的位置。目前比爾·蓋茨僅持有3%不到的微軟股票,截止2018年3月7日,微軟市值為7227.03億美元,每股價格為93.86億美元。除此外比爾·蓋茨的各種投資回報是其財富的能長期排名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做慈善捐款和放棄7億股微軟股票,蓋茨目前的財富將達到1500億美元,依然無人能及。

第三名、沃倫·巴菲特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826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1951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57年開始進入投資界,他獨到的眼光幫助他一次又一次的投資成功,因此被人們稱為「股神」。

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也是股界中的傳奇,1963年收購這家公司時每股價格為8美元,2017年到達了近30萬美元一股,創造了歷史紀錄.

第四名、伯納德·阿諾特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799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LVMH

伯納德·阿諾特是法國首富,他被譽為奢侈品教父,是LVMH集團的掌門人,旗下包括了Dior、LV等世界著名的奢侈品牌。

第五名、馬克·扎克伯格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785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Facebook

馬克·扎克伯格1984年05月14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白原市,是Facebook的創始人以及CEO,這個網站是他在哈佛大學二年級時創建的,他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豪,隨後輟學專心經營公司。

目前他持有約17%的Facebook股票,截止2018年1月8日,Facebook市值為5429.48億美元,每股價格為186.85美元。

第六名、阿曼西奧·奧爾特加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732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Inditex

阿曼西奧·奧特加是西班牙服裝公司Inditex的創始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旗下包括了Zara、Massimo Dutti、Pull&Bear等世界著名品牌。

第七名、卡洛斯·斯利姆·埃盧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667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電信

卡洛斯·斯利姆·埃盧,1940年1月28日出生於墨西哥城。他擁有臘梅最大移動電信公司America Movil,此外他還擁有消費品、礦業、房地產等公司以及紐約時報17%的股份。

第八名、拉里·埃里森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592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甲骨文公司

拉里埃里森在1977年成立了甲骨文公司,他領導甲骨文公司每年銷售額連續12成倍增長,將甲骨文打造了成立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同時拉里·埃里森也成為了矽谷首富。

第九名、拉里·佩奇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547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谷歌公司

拉里·佩奇在1996年與謝爾蓋·布林(財富榜第13位)一同創建了谷歌搜索引擎,曾獲得美國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ceo。

第十名、謝爾蓋·布林

身價:532億美元

財富主要來源:谷歌

Google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目前是子公司Alphabet的總裁。

2018世界首富十大排行最新 世界十大首富2018名單

身價:527億美元

㈨ 拉里·埃里森為什麼會在公司佔有這么多股份

1977年6月埃里森他們3人合夥出資2000美元成立了軟體開發研究公司,埃里森擁有60%的股份,佔有這么多股份是因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於埃里森的鼓動,而且他有一個4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這一年他32歲。

㈩ 曾是輟學生的拉里·埃里森,他究竟是如何成為超級富豪的

說到拉里·埃里森我們都知道他背後有著一個帝國企業——甲骨文(Oracle),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軟體公司,是僅次於微軟的世界第二大軟體製造商。

那時大多數人認為關系資料庫不會有商業價值,因為速度太慢,不可能滿足處理大規模數據或者大量用戶存取數據,關系資料庫理論上很漂亮而且易於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簡單實現,速度太慢。埃里森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決定開發通用商用資料庫系統Oracle 。埃里森曾將IBM選擇Microsoft的MS-DOS作為IBM-PC機的操作系統比為"世界企業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價值超過了上千億美元。"IBM發表R系統論文,而且沒有很快推出關系資料庫產品的錯誤可能僅僅次之,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達到了280億。而且直接威脅微軟的龍頭地位,此時開始甲骨文公司和微軟公司的競爭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