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東公告減持次日股票一定要跌么
不一定。一般來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利空,但也不一定都會導致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一定會跌。原因很簡單:
一、減持的時間是之前的事了;
二、如果股票已經被控盤,那麼減持消息往往會促使主力借機吸籌;
三、如果減持的時候股價在低位,而目前股價處於上漲過程中,則很難再跌。
上交所規定:即當買入股份比例首次達到5%時,必須暫停買入行為,並及時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
在上述報告、公告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份;對於持股比例已達5%以上的投資者,股份每增加或減少5%,均應及時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在報告期及報告後兩日內不得再進行買賣。
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
上市公司主要流通股股東符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的股票賣出行為,並及時做出信息披露。普通投資者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或中國股市一般指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的股市,有時包含香港聯交所的股市。
操作流程
一、堅決迴避基金重倉的高價股。
股價越高,大小非減持慾望越強。譬如減持壓力較大的浦發等銀行股遭基金瘋狂「空襲」,中小散戶應躲進「防空洞」,買入一季報大幅預增的低價股。這類股票業績剛剛走出低谷,大小非不僅不會拋,可能還會逢低買入,所以有可能走出獨立行情。
二、買入已經全流通的股票。
譬如像股改第一批的三一重工等,全流通,大小非想減持的早已在6000點高位拋光了,更多的是考慮在低位回補。當然,前提是上市公司業績呈增長勢態。
三、買入脫胎換骨的重組股或更名摘帽的ST股
ST股沒有大小非減持之虞,重組時,股權剛剛經過了置換,大股東不會再去減持;ST公司股改較晚,離減持時日尚早;ST股價低,大多跌破了發行價、配股價和增發價,在大股東成本之下,大股東想減持都下不了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持
② 基金減持股背後有什麼原因
基金買入股票時,是基於股票的特定信息進行買入。而一旦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或者股價短期內漲幅偏高,都會造成基金減持。
上證和創業板指數日線及以上的大周期保持多頭趨勢,基本上每個牛市的特徵都是行業輪動式上漲。
當一個大板塊短期漲幅過高以後,另一個板塊會接力,輪動上漲會充分緩沖下跌板塊導致的指數回落,所以我們會經常會發現牛市中的調整大多是盤中完成,本質上是大趨勢向上的環境中,資金逐利的體現。
(2)公告基金減持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市場大多數人沒有快速切換的能力,對於沒有進場的籌碼來說,當一個剛啟動的板塊快速回落的時間,其實是進場時機,熊市每一個壓力位都是高拋位,牛市每一個支撐位都是進場點。
市場成交量放大之後,可以容納更多的板塊上漲,不是單一板塊做主導,階段性會有領漲板塊,長期看最終漲幅基本差不多,所以也不要因為短期持有的板塊沒有漲而焦急。
③ 基金減持股票對股票的影響是什麼
那麼基金減持股票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嗎?
1.基金減持意味著拋售股票,導致二級市場承壓,從而對股價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短期內可能下跌。
2.基金減持可能會在二級市場造成「羊群效應」,導致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拋售股票,進而股價也會下跌。
3.當A基金減持,B基金或新機構進入時,股價短期會下跌,但長期仍有上漲趨勢。
在a股市場,基金經理可能會被迫減持,這對股價的負面影響很大。例如,當一隻基金有巨額贖回時,基金經理只能被迫賣出股票,但基金的持倉比率很大,因此賣出股票會導致大量拋售,股價會下跌。當股價下跌時,基金凈值下跌,投資者會繼續贖回基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基金減持意味著出售該基金在持倉的股份,並將其換成現金。但是,大基金的持倉比例通常比較高,所以當基金宣布減持時,短期內股價下跌的概率很高。
一般來說,國家大基金減持時,上市公司的股份不會完全減持。因此,即使大資金減持股票,也不意味著股價會持續下跌,但期間仍會有反彈。一些優質公司被基金減持後,股價下跌。增加了其他機構和投資者的投資機會,因為給了他們在低位開倉的機會。
④ 公告 減持完成屬於利好還是利空
在A股市場中,減持是指上市公司股東減少持有股票的數量,基本都是解禁後出現的減持。股市市場中出現上市公司高於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解禁減持都會出現公告(不包括中小投資者減持手中股票),非流通股減持的股東分為「大非」和「小非」,「小非」表示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的股東,「大非」表示持股高於5%的非流通股的股東。
通常說來,非流通股解禁減持如果是盤面較小的上市公司股票,減持的都是市公司的自然人或者是小股東,通常這些自然人或者小股東都獲利已經幾倍以上,解禁之後大部分會進行股票減持套現。主力也很有可能通過減持消息進行洗盤。因為減持消息有部分投資者會因為恐慌而拋售,這樣市場空方力量較大,個股股價大概率會出現調整跌幅。
如果是盤面較大的上市公司,減持的是大股東、大型投資機構或者國資股,股價下跌調整幅度概率較小,部分的個股甚至可能出現上漲,因為對於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大型機構或者國有股解禁後出現減持也就只有股份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因為盤面較大,減持小部分影響較小,市場也有可能有較多資金接盤。
總體來說,減持對於盤面較小,股價前期上漲力度較大的股票,出現減持公告對股票的利空效益偏高。若是減持的是盤面較大或是大股東、大型投資機構或者國資股減持,股價前期上漲力度較小,出現利空效益的影響較小。具體也需要結合市場情況和其他股票信息情況而定。
溫馨提示:
①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持股多少減持需要公告
根據相關規定,減持比例達到5%的,應當在三個交易日內公告,並在公告後的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5%以上大股東因減持股份導致其持股比例低於5%的,應當在二個交易日內公告;已實施股改公司的股票,持股5%以上股東每增減1%時必須公告。因此,基金減持公司股票達到上述條件時,需要進行公布。
拓展資料:
國家大基金減持意味著什麼?
基金減持意味著要將基金持倉中的股票賣出,而基金持倉的佔比通常比較高,因此當大基金宣布減持的時候,股價中短期內下跌的概率大。
比如說:在2021年1月份的時候,國家大基金宣布減持兆易創新、安集科技、晶方科技等股票,雖然每隻股票減持的比例不超過2%,但宣布減持至今幾乎都處於震盪下跌模式。
一般來說,國家大基金減持上市公司股票不會全部減持,如:安集科技公告稱,國際大基金計劃自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之後的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06.22萬股。
因此即便被大基金減持並不代表股價會一直跌跌不休,期間依然有反彈的時候。一些優質的公司被基金減持後,股價下跌,對其他機構和投資者來說,增加了投資機會,因為給了他們一個低位建倉的機會。
對於一些創投基金來說,進行減持還存在以下的規定:
1、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投資期限不滿36個月,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投資期限在36個月以上但不滿48個月的,在任意連續6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投資期限在48個月以上但不滿60個月的,在任意連續3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投資期限在60個月以上的,減持股份總數不受比例限制。
2、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投資期限不滿36個月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投資期限在36個月以上但不滿48個月的,在任意連續6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投資期限在48個月以上但不滿60個月的,在任意連續3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投資期限在60個月以上的,減持股份總數不受比例限制。
⑥ 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後,一般第二天的股價會怎麼走
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是會發行股票的,因為這是為了進一步的擴大上市公司的名聲,當然也是為了積累相應的資金,從而讓企業能夠進行正常的運轉。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之後,一般第二天的股價會怎麼走呢?
三、結語
但是小編在上面的分析,其實也只是一般的情況,有可能上市公司發表減持公告之後,反而會導致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熱情高漲,所以這個時候第二天的股票價格反而會上漲。
⑦ 證券公司研究報告推薦股票後,相關持倉基金公司卻集體減持,算不算內幕交易,這種發布利好欺騙散戶購買股
這個嚴格意義上算。但是券商的研究報告只是給投資者參考用的,並非是基金公司在上市公司正式公告之前集中減倉,且表面上券商沒有直接獲得利益,很難取證。
⑧ 有減持公告的股票一定會跌嗎
公司股票遇到減持,一般來說是一個利空消息,股價下跌的概率大。但是在二級市場中,有上市公司公布減持的時候,股價也有上漲的情形,比如說:
1、公司股價在低位的時候,剛好減持到期,此時若股東減持,利益就會減少,因此就會選擇不減持反而增持,所以股價就會上漲。
2、減持分為大小非減持,一般小非減持對市場的影響不大,因此可能不會下跌。
3、減持到期,但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股東不減持,一般這種都會提前公告,因此不會引起股價下跌。
減持下跌的情形:減持前股價已經拉升至高位,此時股東減持代表獲取的收益更多,因此股價就會下跌。
拓展資料:
股市利空是股市用語。利空是指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利空往往會導致股市大盤的整體下跌,不斷的利空消息會造成股市價格不斷下跌,形成「熊市」。
例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利空往往會導致股市大盤的整體下跌 。
意義
利空就是給股市帶來不好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下跌。
利多就是給股市帶來好的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上漲。
而加息就是典型的緊縮宏觀調控政策,所以會導致利空。
分類
實質性利空
重大虧損,主營業務失敗,通常這樣的股票無葯可救。
階段性虧損
原材料漲價,季節更迭,導致的虧損,利空,一般此類影響的時間短暫。
政策性虧損
像油價倒掛的中石油、中石化,房價下跌的房地產股票。
政策性利空
加息,提高准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發行國債,限制新基金發行,加快新股發行,加快紅籌回歸,等等。
突發事件利空
08年春節前後的雪災,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對一些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