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股票號
擴展閱讀
周一比亞迪股票行情 2025-08-28 14:54:32
一點以前能買股票嗎 2025-08-28 14:54:30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股票號

發布時間: 2022-05-27 14:24:59

『壹』 現在開始,造車這事全歸恆大自己幹了!

在恆大健康以3.795億美元收購NEVS剩餘股權一個月後,7月16日,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內部已經證實創始人蔣大龍已卸任董事長職位,同時有消息稱,蔣大龍將轉任恆大新能源汽車板塊顧問。

此外,恆大汽車的組織架構也有新的調整,今年5月將原本獨立的研究總院並入到了新能源汽車集團旗下,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接任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旗下整車研究院院長。

蔣大龍卸任董事長、劉永灼接任恆大新能源整車研究院院長向外界釋放了恆大全面接手恆大國能汽車集團的信號。兩年的時間,NEVS已經實現向恆大健康的自然過渡,蔣大龍也逐漸從台前隱退幕後。

1

NEVS用兩年時間實現自然落地

梳理資料可知,NEVS在2019年引入恆大健康作為股東,作價9.3億美元出售51%股權,這之後,恆大健康又對NEVS進行了增資。對於恆大健康來說,收購擁有汽車生產資質的國能汽車後,又先後入主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全資入股Protean、收購廣匯,先期完成汽車生產資質、工廠、三電技術、銷售渠道等新能源汽車基礎布局。

與全資入股輪轂電機企業Protean不同的是,NEVS是一家位於瑞典的附屬公司,從事電動智能汽車整車製造、電機電控、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為恆大健康的汽車自主品牌「恆馳」電動汽車進行研發工作,一位接近恆大國能的知情人士表示:「和輪轂電機需要長期合作投入不同,NEVS是對技術、產品、資質等方面的一次性交接。」

就在今年6月10日,MiniMinor與NationalModern訂立股權買賣協議。根據股權買賣協議,MiniMinor已同意購買NationalModern所持有的NEVS的17.6%股份,總代價為3.795億美元。汽車預言家梳理後發現,NationalModern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最終實益擁有人為蔣大龍。這意味著,在完成股份出讓後,蔣大龍將不再持有NEVS任何股份。

雖然簽署股權買賣協議後恆大健康總市值直線突破2000億,但在業內看來,恆大健康內部甚至說恆大新能源汽車內部的人事體系依然動盪。近兩月,相繼曝出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旗下整車研究院院長黃向東與恆大動力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呂超離職的消息。

2

恆大全面接手電筒動汽車版塊

恆大國能內部證實蔣大龍卸任董事長後,雖未透露誰將接任下任董事長,與此同時,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接任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旗下整車研究院院長。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預言家通過梳理恆大健康相關信息發現,恆大健康最大的股東是ChinaEvergrande,即中國恆大,持股74.99%,可以發現,恆大造車至此並未引入外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中國鋰電池企業有哪些

1、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擁有深圳、梅州、珠海三大生產基地,是專業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綠色環保充電電池的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現有廠房面積20000平米,鎳氫電池日生產能力超過45萬只。鋰電池日生產能力超過6萬Ah。



『叄』 光伏和新能源汽車有哪些股票

最全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一覽
一、光伏產業鏈
光伏玻璃:信義玻璃、 福萊特、亞瑪頓、南玻A、安彩高科、旗濱集團
光伏封裝材料:福斯特(膠膜)
逆變器:陽光電源、錦浪科技、上能電氣、固德威、科士達、禾望電氣
光伏製造設備:晶盛機電、京運通、邁為股份、捷佳偉創
硅料:保利協鑫、新特能源、 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源、亞洲硅業、鄂爾多斯
矽片:隆基股份、中環股份、京運通、向日葵
電池:隆基股份、愛旭股份、福斯特、協鑫集成、東方日升、賽伍技術、愛康科技、航天機電、中來股份、中利集團、拓日新能、英傑電氣、億晶光電、向日葵
組件: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協鑫集成、晶澳科技、東方日升、賽伍技術、愛康科技、京運通、航天機電、中來股份、中利集團、拓日新能、芯能科技、億晶光電、向日葵、ST天龍
正銀:帝科股份
電站:中國光核、中國核電、晶科科技、寶新能源、節能風電、太陽能、林洋能源、京運通、吉電股份、江蘇新能、川能動力

整理過往數據,再結合當下市場熱點題材和板塊,也整理了3隻金股,這幾只票經過幾個月的震盪吸籌,目前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已經有主力資金開始布局介入,上升通道已經打開,趨勢很不錯,今天也是給大家帶來了三隻十月份有望翻倍的潛力股。因為平台審核不能直接在這里公布。

如果你不吝嗇你關注列表裡多一個人的話可以找到我。你將會多一個可以為你實時分析行情的人,何樂而不為呢?還是老規矩某 信添 家 wak0 。英文加數字總共七位,有我圈子的朋友都是有實實在在的收獲的,可以看到把握任何一支都是一筆大的收獲,如果想對接下來的趨勢一目瞭然,或者操作強勢黑馬,相信我的實力,不會讓你失望。投資理念:不做多選題,不開超市,力求精準!尊重技術!重視市場!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1.鋰電池
中國知名鋰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孚能、億緯鋰能、中航鋰電、比克、多氟多、卡耐新能源等。
2.電機
中國知名電機企業包括:比亞迪、精進電動、北汽新能源、華域電動、方正電機、上海電驅動、奇瑞新能源、長安、合肥巨一等。
3.電控
中國知名電控企業包括:比亞迪、聯合電子、北汽新能源、上海電驅動、奇瑞新能源、合肥巨一、深圳大地和、長安、匯川、卧龍電驅等。
4.熱管理系統
中國知名熱管理系統企業包括:三花智控、銀輪股份、中鼎股份等。
5.IGBT(能源變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
中國知名IGBT企業包括: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等。
打開QQ瀏覽器,查看高清大圖
6.三元正極材料
中國知名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包括:長遠鋰科、容百鋰電、振華新材料、廈門鎢業、當升科技等。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中國知名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包括:貝特瑞、德方納米、貴州安達、湖北萬潤、湖南裕能等。
7.負極材料
中國知名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包括:璞泰來、貝特瑞、寧波杉杉、東莞凱金、中科星城等。
8.電解液
中國知名鋰電池電解液生產企業包括:天賜材料、新宙邦、國泰華榮、寧波杉杉、天津金牛等。
9.濕法隔膜
中國知名鋰電池濕法隔膜生產企業包括:上海恩捷、蘇州捷力、中材中鋰、星源材質、河北金力等。
10.干法隔膜
中國知名鋰電池干法隔膜生產企業包括:星源材質、惠強能源、中興新材、滄州明珠、中科科技等。
11.鋰電設備
中國知名鋰電設備企業包括:先導智能、贏合科技、杭可科技、璞泰來、科恆股份、星雲股份、智慧松德、大族激光、諾力股份

『肆』 哪家企業有在研發動力鋰離子電池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總量為62.2GWh,相較去年增長了9.3%,從電池類型來看,2019年三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40.5GWh,一共有64家企業提供配套,據榜單顯示,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的累計裝機量為31714.44MWh,位列榜單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亞迪電池,在2019年的累計裝機量為10757.85MWh,與第一拉開了一定的差距,以下是前三甲企業的簡介和完整榜單。
1.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國內有著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該公司始終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有著核心技術,是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商。
2.比亞迪電池

比亞迪是中國知名的汽車品牌,創立於1995年,主要是生產商務轎車和電池,在成立不久後的2003年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該汽車品牌遵循著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在2007年入選時代影響力·中國商業案例TOP30。並在2019年的中國品牌發展指數百強榜中位列24位。
3.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是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6年5月,作為一家專注於能源存儲與應用的技術型公司,公司的經營理念是「產品為王」,旗下有著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電芯、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及儲能型電池組等多款產品。
2019年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三元電池裝機量排名
排名 企業名稱 2019年累計裝機量 (MWh) 2019年市場佔比(%) 同比增長(%)
1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714.44 51.02 35. 48
2 比亞迪電池 10757.85 17.31 -5.87
3 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 3314.81 5.33 7.58
4 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1943.83 3.13 -5.29
5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 1736.54 2.79 36.71
6 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 1489.28 2.4 105. 75
7 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 1214.48 1.95 -36.39
8 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 1143.72 1.84 -
9 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 687.51 1.11 -60. 55
10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645.01 1.04 580. 02
11 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37.89 1.03 2.85
12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631.42 1.02 -0. 41
13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13.24 0.99 135.95
14 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 556.71 0.9 27.95
15 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56.04 0.89 2.71
16 河南鋰動電源有限公司 384.87 0.62 93.2
17 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82.27 0.61 -26. 81
18 塔菲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80.94 0.61 40.35
19 江西安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53.03 0.57 157. 15.
20 聯動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337.97 0.54 17217. 36

『伍』 許家印豪擲300億|恆大汽車何時能造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瑞典NEVS之後,恆大還是沒有一分汽車整車銷售收入。去年,在那場很受矚目的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恆大高調「量產下線」了「國能93」(「NEVS93」),但這款車卻意外消失在了恆大的產品規劃序列中。

在業績交流會上,恆大健康高管們談到產品上市規劃時,並沒有提及這款「量產下線」的「國能93」以及生產這款車的天津基地。

彭建軍表示,通過設立在奧地利格拉茨的AEPMT(歐洲項目聯合指揮中心),對分布在德國與奧地利的3個車型項目組,分布在歐洲、日本、美國的造型設計團隊等團隊進行統籌管理,確保新車型如期於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潘大榮在提及新能源汽車業務報表數據時也表示,「到2021年恆馳全系列產品陸續實現全面量產後,我們的報表數據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問及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情況時,彭建軍特別「拎出」了廣東南沙、上海松江兩個生產基地,表示它們將於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但沒有提及已經建設完畢、已經具備量產功能的天津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恆大方面並未表示恆馳系列產品將率先在哪個基地展開生產,而「國能93」及其背後的薩博平台似乎不再是恆大的重點。彭建軍在介紹正在同步研發的14款車型時候表示,已「基於本特勒底盤,開發出恆大3.0架構下的大、中、小三大平台」。

國能和天津基地似乎被「邊緣化」了。有接近恆大的人士對智庫君表示,公司內部甚至已經在傳天津基地要被出售的信息,但從其資源和地位來看不太可能。

天津基地是國能汽車及其創始人蔣大龍在國內的首個整車項目,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是恆大在建的生產基地能夠正常運轉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如嚴格遵從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也只有天津基地達產後,其他基地才能進行生產。

繼續「買買買」?

新能源汽車耗資巨大,不過,恆大對這種狀態也頗有心理准備。

此前,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便表示,恆大在新能源汽車的三年投資預算是450億,其中,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盡管近兩年投資額度將逐漸減小,但從絕對量上看仍是相當大的規模。

恆大將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持續投入,恆大健康的高管也在業績發布會上重申了這一點,並表示會繼續投入研發和製造。按照規劃,恆大將研發14款新能源車型,並在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值得關注的是,恆大還會繼續進行並購嗎?在過去一年中,恆大健康先後入股了瑞典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等新能源整車、電池、電機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更早的2018年,恆大還斥資145億元成為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集團的第二大股東,大手筆並購是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特色路徑,許家印也將「買買買」視為恆大的策略之一。

此外,恆大有計劃進一步加強在控股公司中的地位。去年11月,恆大健康曾發布公告稱,將通過全資子公司MiniMinor向NEVS增資30億美元,增資完成後,恆大將持有NEVS的82.4%股權,NEVS創始人蔣大龍控制的NationalModern將持有NEVS的17.6%股權。

據悉,上述增資並未完成,具體交易將「在一年內作出」。而在此之前,恆大健康也曾增資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2019年7月,恆大健康子公司恆大新能源科技集團與深圳市邦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前者出資1.7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9.5890%股權,而之前恆大已經收購了卡耐新能源70.27%股權。

顯然,恆大並購的步伐並不會戛然而止。不過,在財大氣粗地收購產業鏈上下游公司時,恆大內部也開始出現變化,「土豪」如恆大,也面臨著疫情之下經營壓力增加的情況。

3月17日,恆大集團發布了一則關於在集團系統海選恆大寶集團人才的通知,要求各單位結合業務開展情況進行推薦。各單位上報調崗人員名單後,恆大這一內部變動迅速在社交網路發酵。

啟信寶的數據顯示,恆大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2月28日,注冊資金30億元,由深圳市盈貿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銷售、汽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

這輪調整中,恆大新能源汽車也不能排除在外。一位恆大新能源汽車內部人士對智庫君表示,恆大集團旗下所有業務均有波及,新能源汽車也不例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恆大新能源汽車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恆大新能源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於2019年1月28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劉俊,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不含汽車發動機製造);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汽車充電模塊銷售;汽車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環保技術咨詢、交流服務;企業自有資金投資;節能技術咨詢、交流服務;汽車零配件零售;工程技術咨詢服務等等。

基本信息

9月9日,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啟動全球招聘,計劃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尖專家和技術精英,工作地點遍布在中國、瑞典、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義大利、日本、韓國等九個國家。

秉持「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的發展定位,已構建覆蓋整車製造、電機電控、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智慧充電、共享出行等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在各關鍵環節擁有領先的核心技術。

實施全球一體化研發模式,在全球九大國家協同研發。擁有瑞典和中國廣州、上海、天津、沈陽等多個高端製造基地,打造高品質的「恆馳」全系列產品。

『柒』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理念

CENAT是由最初創建公司時的三家股東的英文名稱組合而成,最初的三家股東為中國汽車研究中心(CATARC)、日本英耐時株式會社(ENAX)、阿爾特(中國)汽車技術有限公司(IAT),體現了三家股東強強聯合,精誠合作,共同為新能源產業奉獻力量,為人類文明奉獻力量的理念。
LOGO中綠色代表新能源,藍色代表科技。字母「E」上面的樹葉向征著卡耐的產品和服務是綠色新能源,並不斷創新,向上發展。
「愛國愛社會,愛家愛卡耐」是我們每個卡耐人的核心價值觀。
「開發、製造世界上最好的動力電池,回報我們的員工、客戶、股東和社會」是我們卡耐人畢生的追求。

『捌』 應收賬款占銷售的比重多少算合理

營業收入43.76億元,同比增長38.4%,凈利潤4.59億元,同比增長68.75%……在科陸電子2017年報靚麗業績背後,卻藏有不少隱憂:應收賬款占營收比重超七成、扣非凈利潤出現虧損等。近日,圍繞年報中的這些問題,深交所向其下發問詢函。

4月26日晚間,科陸電子(002121,SZ)回復深交所問詢稱,公司客戶主要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各省電力公司,盈利能力較為穩定,償債能力較強,應收賬款質量較好,壞賬的可能性較小。針對扣非凈利潤出現虧損的情況,科陸電子回應稱,主要原因系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出現較大增幅,影響公司主業盈利能力。

應收賬款占營收75.2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度,科陸電子應收賬款余額為32.92億元,同比增長25.23%,應收賬款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5.23%。

「最近三年來的營業收入都是在增長的,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營收增長,應收賬款也會相應增長,而且也是有一定行業特點。」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科陸電子回復深交所問詢函稱,客戶為了確保采購設備的性能安全,部分產品需要掛網安裝運行一段時間才能驗收。同時,電力客戶一般按「181」或「361」付款方式付款,即合同簽訂後電力公司客戶支付10%或30%的預付款,產品交付驗收合格後一定時間內再付貨款的80%或60%,剩餘10%的貨款(質保金)在產品安全運行滿1~2年後付清。

此外,科陸電子方面表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公司招標特點為集中中標、單包合同數量和金額較大,同時生產需根據電網公司需求分批排產,造成生產排產交付時間較長,對部分客戶採取分批銷售、集中結算的方式,集中結算延長了付款期,從而導致期末應收賬款余額較大。

對於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情況,科陸電子回復稱,近三年應收賬款賬齡2年以內的佔比90%以上,應收賬款的質量狀況良好。同時表示會加大應收賬款的管理和賬款催收力度,加強對銷售人員回款的考核和激勵,確保銷售貨款的及時回籠。

公司稱現金流不存在斷裂風險
數據顯示,科陸電子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3.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0.5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2.79%;期內實現非經營性損益5.14億元,其中主要為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及政府補助。

對此,科陸電子方面表示,主要原因系:2017年度新增投資型項目的前期投入約13億元,融資需求增加,導致報告期內財務費用發生額3.26億元,增幅32.52%;2017年度公司經營管理活動以及研發項目增加,管理費用支出增加,導致報告期內管理費用發生額5.71億元,增幅39.33%,從而影響公司主業盈利能力。

記者梳理發現,科陸電子2017年新增投資型項目包括: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廣東省順德開關廠有限公司、廣東順意電工絕緣器材有限公司、EGYPTIAN SMART METERSCOMPANY(S.A.E)。此外,截至2017年末,科陸電子短期借款余額為25.77億元,較年初余額增長112.98%,速動比例為0.85。

在2017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科陸電子董秘黃幼平曾表示對於目前公司持有的光伏電站資產,會考慮逐步剝離。此前,科陸電子相關人士也向記者稱,此舉就是希望能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及資產負債率,優化債務結構,改善現金流,轉型做輕資產服務商。

「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及現金流不存在斷裂風險。」科陸電子在問詢函中也進一步回應道,旗下南昌御景華庭公寓建設項目預計2018年能實現現金回收3.5億元以上。此外,目前正在進行不超過10億公司債券及不超過12億元超短融的申請事宜,為後續的資金需求提供備選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科陸電子於2015年底出資3.888億元收購百年金海100%的股權,交易對方上海太務承諾百年金海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3600萬元、5000萬元和7000萬元,但僅在2015年完成了業績承諾,其中2016年業績補償款784.63萬已於去年12月收到並同時計入「營業外收入」,但2017年1億元補償款則尚未收到。

對此,科陸電子方面表示,上海太務實控人陳長寶家庭財產包括銀行存款、房產、股票、多輛汽車及其他資產,可以覆補償款,具備一定的履約能力,將繼續督促陳長寶嚴格履行承諾,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必要時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及廣大投資者權益。同時,已委派分管智慧城市業務的副總裁擔任百年金海執行董事兼法定代表人,加強百年金海的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以促進業務健康發展。

『玖』 企業如何提高整體競爭力

為實現公司發展的戰略,通過並購取得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經營網路,專業人才等各類資源並購活動收購的不僅是企業的資產,而且獲得了被收購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資源,銷售資源等。這些都有助於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根本提高,對公司發展戰略的實現有很大幫助。

陳湛勻從案例中指出: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新能源汽車前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恆大目前還處於前期投資階段,例如研發投入和製造工廠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未來恆大新能源汽車的估值巨大。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2019年1月24日,恆大又以10.6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58.07%股權,掌握動力電池核心技術。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專業從事三元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家動力電池和電池系統系列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至此,恆大在整車生產製造、動力電池供應、充電樁以及汽車經銷環節皆有布局。

2019年1月29日,恆大與世界巔峰跑車品牌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

2019年3月15日,恆大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而泰特機電100%持有荷蘭e-Traction公司股份,這就意味著恆大成功擁有國際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e-Traction公司創建於1981年,總部位於荷蘭,擁有6大組合超200項專利技術,覆蓋電驅動動力系統的所有關鍵要素,是國際領先的輪轂電機及電動汽車傳動系統的研發生產企業,其產品自2009年起就已經在歐洲8個國家14個城市的公交線上廣泛應用,是全球首傢具備商品化條件的輪轂電機企業。

至此,恆大已經完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已具備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能力。

未來潛力:2019年3月16日,恆大國能新能源汽車集團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在天津召開,許家印表示,恆大未來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恆大的首款電動汽車將於今年6月份全面投產,位於鄭州航空港區黃海路與孫武路交叉口的恆大新能源汽車項目工作組已於3月2日落地,包含恆大汽車組裝廠和鋰電池廠,預計佔地2000餘畝,項目將於4月奠基、6月開始動工,恆大的新能源汽車很快就會向全球發售。

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新能源汽車前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恆大目前還處於前期投資階段,例如研發投入和製造工廠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未來恆大新能源汽車的估值巨大。以全球最大的電動車企業特斯拉為例,目前其市值已經高達565億美元,即4437億港元,而恆大健康的估值僅為546億港元,其未來估值的上漲空間不可估量。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