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公司要想收購B股份公司,可以通過直接向B公司注入資金,B公司向A公司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的方式嗎,
你說的這種情況就屬於定向增發,B公司向A公司定向增發股票,定向增發不是什麼網上網下,直接定了向,所以叫定向增發.要B公司的股東大會批准,上市公司的話還要證監會批准後才能實施.
2. 請問,哪位有自考00207高級財務管理安徽真題,1677216464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高級財務管理試題
課程代碼:00207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准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某公司目前有投資資本2500萬元,投資資本回報率為15%,該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10%,則該公司的經濟利潤為
A.-125萬元 B.125萬元
C.250萬元 D.375萬元
2.處於成熟期企業的財務分配戰略應是
A.高股利支付率的分配戰略
B.低股利支付率的分配戰略
C.固定股利支付率的分配戰略
D.靈活多樣的股利支付率分配戰略
3.產品開發期的預算管理重點是
A.現金流量 B.成本控制
C.資本預算 D.銷售預算
4.在預算管理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且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
A.預算編制 B.預算執行
C.預算調控 D.預算考評
5.假設甲企業固定成本為9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80%,預計銷售額為180000萬元。則甲企業的安全邊際率為
A.25% B.75%
C.80% D.85%
6.下列哪項屬於業績評價的兩個層次
A.靜態評價和綜合評價 B.動態評價和靜態評價
C.動態評價和綜合評價 D.綜合評價和詳細評價
7.我國目前的報酬分為幾部分內容
A.兩部分 B.三部分
C.四部分 D.五部分
8.收購的實質是取得被收購企業的
A.經營權 B.產權
C.控制權 D.使用權
9.下列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財務機構是
A.母公司財務部 B.內部銀行或結算中心
C.子公司財務部 D.財務公司
10.中小企業策略聯盟的最大特點是強調
A.合作 B.合資
C.合夥 D.合並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11.企業價值的主要形式有
A.重置價值 B.清算價值
C.市場價值
D.內涵價值 E.賬面價值
12.高負債率的籌資戰略一般適用於企業發展過程中的
A.初創期 B.發展期
C.成長期
D.成熟期 E.再生期
13.預算管理成本一般包括
A.預算全面設計成本 B.預算編製成本
C.預算執行成本
D.預算風險成本 E.預算咨詢成本
14.預算責任網路可歸結為的層次
A.核算中心 B.成本費用中心
C.控制中心
D.投資中心 E.利潤中心
15.下列哪些屬於日本開發銀行「利用經營指標進行企業風險評價的新嘗試」中使用的指標
A.固定比率 B.銷售利潤率
C.利息率
D.凈資產收益率 E.粗附加值生產率
16.我國國有企業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分為若干層次,它們為
A.修正指標 B.專項指標
C.綜合指標
D.評議指標 E.基本指標
17.下列哪些屬於企業業績評價的基礎功能
A.激勵與約束功能 B.項目再評估功能
C.資源再配置功能
D.分析與考核功能 E.反映與監督功能
18.按並購的實現方式劃分,企業並購可分為
A.購買式並購 B.承擔債務式並購
C.混合式並購
D.交叉式並購 E.股份交易式並購
19.下列關於控股式企業集團優點說法正確的是
A.收益高
B.稅收減免上的優越性
C.風險獨立
D.能保持對附屬子公司的控制權
E.用較小的資本控制著較大的資源
20.我國的中小企業,按照企業組織形式分類,可以分為
A.獨資企業 B.合夥企業
C.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D.有限責任公司 E.股份合作制企業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1.托賓的Q模型
22.集團公司戰略管理結構
23.要約收購
24.內部銀行
25.有限責任公司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6小題8分,第27小題7分,共15分)
26.某公司投資資本為14000萬元,加權資本成本為10%,預計未來3年的稅後營業利潤分別為1250萬元、1750萬元、2250萬元。
要求:(1)分別計算該公司未來3年每年的經濟增加值;
(2)計算該公司市場增加值。(附:i=10%,n=1、2、3的復利現值系數分別為0.909、0.826、0.751)
27.假設A公司計劃以發行股票方式收購B公司,並購前雙方相關財務資料如下:A公司的每股收益1.5元、每股市價30元、市盈率20倍;B公司的每股收益1.2元、每股市價15元、市盈率12.5倍。若A公司提議將其1股交換B公司2股,假設兩公司並購後收益能力不變。要求:
(1)計算其股票市價的交換比率;
(2)若A公司提議將其0.667股交換B公司1股,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計算此時股票市價的交換比率;此時並購對B公司股東是否有利?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8.簡述實現價值型財務管理的途徑。
29.簡述影響企業財務戰略制定的重要因素。
30.簡述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特徵。
31.簡述股份合作制企業與合夥制企業的區別。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2.論述預算管理組織構建的原則。
33.論述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主要內容。
3. A公司收購B公司,會計分錄怎麼做
分兩種情況。AB同屬相同母公司或股東,AB分屬不同的母公司或股東。
前一種情況:
借:長期股權投資
資本公積
貸:銀行存款
後一種情況: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
無論何種情況,B公司都只是股東變更,只需調整實收資本的明細項目,金額不變。
拓展資料:
會計分錄亦稱「記賬公式」。簡稱「分錄」。它根據復式記賬原理的要求,對每筆經濟業務列出相對應的雙方賬戶及其金額的一種記錄。在登記賬戶前,通過記賬憑證編制會計分錄,能夠清楚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歸類情況,有利於保證賬戶記錄的正確和便於事後檢查。每項會計分錄主要包括記賬符號,有關賬戶名稱、摘要和金額。會計分錄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簡單分錄也稱「單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一個賬戶的貸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復合分錄亦稱「多項分錄」。是指以一個賬戶的借方與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者以一個賬戶的貸方與幾個賬戶的借方相對應的會計分錄。"子公司"的對稱。指一個在國內或國外擁有其他公司的大部分股票的公司。受其控制的公司就稱子公司。子公司也可能有自己的子公司,也就是母公司的孫公司。母公司一般擁有較多的資本,經濟實力雄厚,可對子公司實行高度集中管理,享有對子公司生產銷售、資本籌集、人事安排、利潤分配等重大經營活動的決策權。母公司多為壟斷組織,一般為控股公司。
根據公司在控制與被控制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母公司和子公司。實際控制其他公司的公司是母公司,受其他公司實際控制的公司是子公司。它們都具有法人資格。
母公司理論認為合並會計報表是母公司會計報表的擴展,其編報的基本目的是從母公司的角度出發,為母公司股東的利益服務。
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把企業集團假設為單一的會計主體。界定這種主體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該主體的信息向誰提供?
(2)提供這種信息的目的何在?
傳統上認為,合並會計報表主要是為現有的和潛在的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指有法定支配權,以下同)普通股股東編制的,強調母公司或控股公司的股東利益。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和合並損益表中的凈收益僅指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擁有和所得部分,而少數股權股東權益則被看成負債,當數股權所享有的凈收益則被視作費用。合並會計報表不過是母公司會計報表的延伸和擴展。這就是母公司理論的主要觀點。
母公司理論是以法定控制為基礎的,這通常是以持有多數股份和表決權(通常是50%以上)而取得的,但也可以通過使一家公司處於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的控制協議而實現。當一定公司處於另一家公司的法定支配下時,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可以完全控制子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所以母公司理論與現行實務中的法規較協調,或者說,現行實務中有關合並報表的法規正體現母公司理論的主要思想。
4. A公司100%收購B公司股權後,請問賬務如何處理,謝謝
對於a公司來說,收購一個公司是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的是:
借:長期股權投資
3200萬
貸:銀行存款
3200萬
b公司是已經存在的公司,其股份持有人的變更不影響其公司的情況,所以如果沒有追加投資一類的情況,且股本科目有明細核算的話,它只是需要做一個股本的明細賬的變化就是了,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本科目沒有明細核算,則不需要做處理。
拓展資料:
收購(Acquisition)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收購是企業資本經營的一種形式,既有經濟意義,又有法律意義。收購的經濟意義是指一家企業的經營控制權易手,原來的投資者喪失了對該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實質是取得控制權。
行業蕭條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可以在對方公司的二級市場進行低價股票收購。從法律意義上講,中國《證券法》的規定,收購是指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份的30%時發出要約收購該公司股票的行為,其實質是購買被收購企業的股權。
關聯性:
1.橫向收購。橫向收購是指同屬於一個產業或行業,生產或銷售同類產品的企業之間發生的收購行為。實質上,橫向收購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產或銷售相同、相似產品的公司間的收購,其目的在於消除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收購公司的壟斷實力或形成規模效應。
2.縱向收購。縱向收購是指生產過程或經營環節緊密相關的公司之間的收購行為。實質上,縱向收購是處於生產同一產品、不同生產階段的公司間的收購,收購雙方往往是原材料供應者或產成品購買者,所以,對彼此的生產狀況比較熟悉,有利於收購後的相互融合。
3.混合收購。混合收購又稱復合收購,是指生產和經營彼此沒有關聯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之間的收購行為。
抵制劃分:
1.善意收購。善意收購,又稱友好收購,是收購者事先與目標公司經營者商議,徵得同意後,目標公司主動向收購者提供必要的資料等,並且目標公司經營者還勸其股東接受公開收購要約,出售股票,從而完成收購行動的公開收購。
2.敵意收購。敵意收購,又稱惡意收購,是指收購者在收購目標公司股時,雖然該收購行動遭到目標公司的反對,而收購者仍要強行收購,或者購者事先未與目標公司協商,而突然提出收購要約。
按支付方式劃分:
1.用現金購買資產。用現金購買資產是指收購公司使用現款購買目標公司資產,以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控制。
2.用現金購買股票。用現金購買股票是指收購公司以現金購買目標公司股票,以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控制。
3.用股票購買資產。用股票購買資產是指收購公司向目標公司發行收購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換目標公司的資產。通常來說,收購公司同意承擔目標公司的債務責任,但在某些情況下,收購公司只在有選擇的基礎上承擔目標公司的一部分債務責任。
4.用股票交換股票。這種收購方式又叫「換股」。一般是收購公司可直接向目標公司的股東發行股票,以交換目標公司的股票。通常來說,至少要到收購公司能控制目標公司所需的足夠多的股票。
5.用資產收購股份或資產。用資產收購股份或資產是指收購公司使用資產購買目標公司的資產或股票,以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控制。
5. 求~企業並購的財務問題研究~提綱
摘 要 企業並購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行為,是實現企業擴張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是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的手段,企業並購有著深刻的經濟動機和驅動力。對企業並購財務風險成因進行了分析,針對財務風險的成因提出防範措施,力爭使並購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關鍵詞 企業並購 財務風險 成因 措施
企業並購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活動,無論是企業在並購准備階段,還是在並購運營階段,或並購後的管理階段,都會伴隨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給企業並購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1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成因
1.1 並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價值評估風險
企業間的並購活動是一項復雜而又對企業發展影響重大的經營活動。企業在並購前對目標企業進行調查並充分了解目標企業信息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對目標企業的選擇還是對並購企業價值評估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確定目標企業後,並購雙方關注的是如何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作為並購價格制訂的基礎,目標企業價值評估大小是並購談判的焦點,它是並購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目標企業估價取決於並購企業對目標企業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目標企業預期收益的大小取決於並購企業所用信息的質量。而信息質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目標企業是否是上市公司。如果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則並購方相對比較容易取得其信息資料進行分析;目標企業若不是上市公司,則並購方要獲得其高質量的信息資料的難度要大一些,容易形成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另一方面,並購雙方是敵意的,還是友好的。在並購中,企業價值評估一般比較信賴會計報表,根據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對目標企業價值進行評估。然而,會計報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會計政策的選擇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不同的影響。另外,目標企業財務報表如果蓄意被目標企業管理當局舞弊,一般也很難發現。
並購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還取決於價值評估方法。目前我國企業並購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在並購過程中,人的主觀性因素對企業價值評估影響較大。
1.2 並購動機帶來的戰略選擇風險
企業在實施混合並購時,如果盲目地進行經營領域的拓展,特別是進入一些非相關性新領域,就有可能導致范圍不經濟。這種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進入新行業的成本較高,當企業向不熟悉、與現有業務無關的新領域擴展時,要承受技術、業務、管理、市場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企業通過混合並購將過多的資金投入到非相關業務中,會削弱原主營業務的發展、競爭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果當主營業務遇到風險,而此時新的業務未能發展成熟,或其規模太小,就有可能危及企業的生存。
1.3 並購帶來的融資風險
企業並購方式的選擇,一方面取決於企業對並購成本與預期收益的比較,另一方面受制於外部市場環境。在並購支付上我國主要有承擔債務式、現金購買式和股票交易式,每種支付方式都有它特有的風險程度。企業並購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所以並購決策會對企業資金規模產生重大影響。在實踐中,並購動機以及目標企業並購資本結構的不同,會造成企業並購所需的長期資金與短期資金、自有資金與債務資金投入比率的種種差異。與並購相關的融資風險還包括是否可以保證資金需要,融資方式是否適應並購動機,現金支付是否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杠桿收購的償債鳳險等。正因為每種支付方式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及對未來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不盡相同,因而如果企業不能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選擇並購方式和支付方式,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財務風險。
1.4 並購後的營運風險
營運風險是指並購方在並購完成後,可能無法使整個企業集團產生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市場份額效應,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和經驗共享互補。企業的並購固然是企業擴大規模、進入其他行業或擴大市場佔有率的一條捷經,但是在企業並購活動中,由於並購企業與目標企業之間經營理念、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和財務運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磨擦,或通過並購形成的新企業因規模過於龐大而產生規模不經濟,甚至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業績都被並購進來的新企業所拖累。
1.5 反收購風險
在通常情況下,被收購的企業對收購行為往往持不歡迎和不合作的態度,尤其在面臨敵意收購時,他們可能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惜一切代價布置反收購戰役,這些反收購措施盡管各種各樣,但卻會對收購方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2 並購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2.1 明確企業並購動機,合理制定並購戰略
一般而言,並購動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獲取市場力量。通過並購活動來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企業通過並購活動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使其在不斷增加總體生產能力的情況下佔領部分市場,迅速獲得新的市場機會,提高競爭實力。第二,獲取技術優勢。加強研發力度,獲取技術優勢往往是企業爭奪市場、提高競爭力的一種主要手段。一般來說,技術上有優勢的企業,為利用技術優勢進行並購,其並購對象往往會選擇一個技術上佔劣勢的目標企業,特別是當這種劣勢使得目標企業不斷丟失市場份額及其市場價值的時候,因為技術上占優勢的企業會通過先進的技術收購目標企業,從而提高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和贏利能力。第三,獲取規模經濟效應。並購是擴大規模的有效手段,通過並購使企業規模擴大,因而具有了規模經濟的優勢,擁有較低的成本,產生並購協同效應,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由於並購的動機多種多樣,企業在進行並購決策前要對自己企業和目標企業進行充分的估價和評價,而不是盲目追求並購活動的轟動效應,使並購活動真正符合市場規律,這樣不僅會使通過並購活動之後企業的整體財務實力得到擴展和鞏固,也會降低並購的財務風險。
2.2 充分獲得目標企業財務信息,降低並購財務風險
在並購活動中,信息的透明度、真實性是並購企業的關鍵問題,特別是敵意收購企業。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也是降低並購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通過詳細的調查分析,才能發現許多公開信息之外的對企業經營有著重大潛在影響的信息。
2.3 合理選擇價值評估方法,提高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公正性
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相對價值法、貼現現金流量法、賬面價值法等,每一種方法所依賴的會計信息不相同,都帶有人為主觀因素的判斷,因此,並購方應結合所掌握的會計信息選擇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使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接近實際,提高並購交易的成功率。
2.4 增強管理層並購的風險意識,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測和監控體系
提高企業管理層的風險意識可以從源頭上防範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並購企業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充分分析企業並購所依賴的各種支撐條件。並購行為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要想通過並購實現規模效益,必須分析和把握影響企業並購的各種內外部因素或條件。二是積極做好企業並購的財務審核調查。選擇合理的並購對象並了解其財務狀況,對並購企業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確保並購的成功,並購企業必須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和分析,特別是從財務角度進行審查,確保目標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表和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並購是一種投資行為,並購方應關注自身與目標企業是否擁有互補優勢,在審慎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和並購財務目標,制定包括並購價格範圍、並購成本和風險、財務狀況、資本結構、並購預期應達到的財務效應等並購財務標准,從而准確選擇並購方式。另外,在企業內部建立健全企業自身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加強企業對並購風險的預測預警也是建立風險防禦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並購作為企業擴大規模、迅速佔領市場的戰略手段,作為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的較佳方式的獨特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由之而帶來的企業並購財務風險也是一個值得廣泛深入探討的領域。隨著市場的不斷成熟,相信人們對並購活動的研究會更加透徹,對並購的財務風險問題的研究也會更加深入,真正達到理論指導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谷祺,劉淑蓮.財務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 謝亞濤.企業並購的績效分析[J].會計研究,2003(12)
3 謝霄亭.中美企業並購動因的比較分析[J].財貿經濟,2004(6)
4 魏成龍.中國企業並購績效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4(6)
6. 簡答題a企業准備並購b企業,請問從財務的角度a企業應做哪些工作
三大塊 主營業務的構成 債務的分析 應收賬款收回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的收購純商業模式的操作的話,除了看凈資產(最好再減去一部分應收賬款),然後分析被收購企業的主營業務情況 財務人員光從報表上是不可能判定能否收購的
7. 假設甲企業計劃以發行股票方式收購乙企業,並購前雙方相關資料如下: (跪求高人解答,急用,期末考試題
這個很簡單的啊
找會計就行
記住你是老闆
8. 假設A公司計劃以發行股票方式收購B公司,並購前雙方相關財務資料如下:A公司的每股收益1.5元、每股
有人炒作就有利,沒人炒作,市盈率哪怕只有4-5倍,凈資產8元,股價只有5元也漲不起來。
9. A股票(上市公司)收購B(上市公司)股票,我是B股票的小股東。
只要你的股票不賣,A公司就不能完全收購B公司,你依舊持有的是B公司的股票,形成僵局,你也轉讓不了。從現實情況上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A公司肯定會主動和你協商以達成一致(你是B公司的大股東)。如果是小散戶要麼給你現金選擇權,要麼換成A公司的股票。你只能2選1。
既然A公司已經是上市公司,不存在「再上市」及你後面的那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