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斯奈克瑪新藝葉片鑄造公司怎麼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9
⑵ 誰是GE中國的增長引擎
誰是GE中國的增長引擎?
GE公司副總裁孫禮達對記者描述他的未來中國增長策略:第一,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當地生產力,為當地的市場和客戶服務;第二,利用當地的生產資源加大出口;第三,從中國的市場和企業進行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為通用電氣在全球的業務服務。中國入世和2008年奧運會為GE的所有業務部門提供了廣闊的增長前景。屆時,擁有金融、家電、照明、醫療、塑料等12個業務部門的通用電氣公司,將為中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後韋爾奇時代的GE會怎樣?不僅華爾街的分析家和投資者帶著這樣的疑問,就連普通大眾對伊梅爾特是否能延續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的增長神話,也充滿了疑竇。就在通用電氣董事會宣布傑夫伊梅爾特接棒執掌通用電氣前一周,傑夫伊梅爾特即發出了中國換帥的信息:原GE塑料集團大中國區總裁孫禮達(Steve Schneider),將從今年9月1日起成為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而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先生則撤回總部,任職GE新設立的中國戰略發展總監,負責評估通用電氣在中國未來的業務增長機會。人們注意到,孫禮達不僅被委以GE(中國)董事長和CEO的重任,同時一躍成為GE公司副總裁。很顯然,中國換帥並沒有因GE高層的權力交接而受絲毫影響,相反布局中國亦是GE尋求業務增長機會的又一佐證。
沒有「塑料幫」只有人才通用
41歲的德裔美籍人孫禮達,自1984年加盟GE塑料集團長達16年的工作歷程中,有8年時間是在GE塑料集團亞太區市場營銷的位置上度過的。媒體在打量這位GE中國的新領導人時,很自然地將他的部門出身與GE新任CEO伊梅爾特聯系在一起。比孫禮達早兩年進入GE的傑夫·伊梅爾特,在擔任GE醫療系統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之前,一直都在GE塑料集團干著銷售、市場和全球產品管理的領導工作。1989年伊梅爾特入主GE家電集團,擔任副總裁,負責消費者服務。在嘗到了電器工業殘酷競爭的味道後,1992年,伊梅爾特又揮師回巢繼續干起了老本行,而時任GE塑料集團美國東南區營運總監的孫禮達,正是伊梅爾特的手下。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升任通用電氣副董事長的加里·羅傑斯此前的身份是GE塑料集團總裁。因此,當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孫禮達、加里·羅傑斯和伊梅爾特的部門出身聯系在一起,並由此產生GE內部是否有「塑料幫」的困惑時,孫禮達對此的解釋是,這純屬巧合。人員調動在GE內部是家常便飯,GE的任命原則是按照當前的業務機會和公司的業績需求,進行合理的人力調配。就連GE大中華區公關經理劉波也表示,這正是GE全球化戰略的有力佐證,即素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韋爾奇所說的,GE不僅能使全球各地的企業實現本地化(使用當地人才),他們能夠融入到GE文化當中,而且這些本地人才成長起來後,就沒有必要一定呆在本地,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去工作,以適應全球發展的需要。反觀孫禮達和王建民的「換防」,我們不難發現,通用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被共享的智力資源,已被GE搶先抓住。
如今,GE每年一次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議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了非美籍人的面孔,而一個非美國人管理團隊正在GE內部發展壯大。伊梅爾特以前的醫療系統部21個直接下屬中有10個來自國外。擁有2.3萬名員工的國際消費貸款分部,美國人不到200人。正如韋爾奇曾在一封致股東的信中所說的那樣,「不斷分享全世界的經營經驗和文化精髓,將促使企業無論從經營上還是思維上都真正實現全球化。」GE中國現有的8000名員工中,美國人只有20多個。如今「換防」一詞對GE各部門的負責人猶如家常便飯,而從事自己並不熟悉的業務更是GE歷來考核未來接班人的必經過程。
謀求增長是就任中國的重點
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和副董事長加里羅傑斯的先後來華,將孫禮達上任9周的時間填得滿滿當當。就連GE中國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人士也表示,兩位頂級人物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同訪一地,這在其他跨國公司也是不多見的。而將孫禮達布局中國也彰顯出在尋求新的增長機會這一核心問題上,GE早已將目標定格在中國這個焦點上。9月11日,GE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醫療系統工業園奠基開工,翌日GE東芝有機硅上海外高橋工廠鳴鑼開張。10月初,老上級GE新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的到訪,讓孫禮達借機將GE中國所有重要的客戶細心梳理了一遍。10月中旬,在通用電氣公司副總裁以上人員會議上,孫禮達於「GE在中國發展報告會」上介紹了GE在中國業務的發展狀況。謀求GE中國的新增長機會在此次會議上達成共識並做了相應部署。10月22日,孫禮達將位於香港的家遷往北京,由此開始了他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尋求GE中國新的增長策略的實施。11月上旬,孫禮達開始走訪廈門、深圳、廣州、青島、無錫等地,拜會政府要員,與媒體溝通以及召開員工交流會,拉開了他在各項對外事務中代表通用電氣公司開展對外聯絡工作的序幕。孫禮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止一次表示,中國是GE的主要增長區域,也是GE謀求新的增長點的重要市場,而生產業、出口和采購將是他在未來中國尋求增長機會的三大策略。目前,GE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年銷售收入近15億美元,並在華建立了20多家辦事處和30家合資、獨資企業,員工達8000名。
如果說GE(中國)有限公司的前任王建民與現任孫禮達在中國策略上有所不同的話,那麼,孫禮達扮演的更多的則是拉動GE中國驟然提速、擴大GE增長份額的角色。在過去的10年裡,王建民從最初的GE(中國)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干起,逐步打開了GE醫療系統在中國市場一統天下的局面。迄今為止,GE醫療系統集團在中國擁有三個工廠,生產X光機、CT機、核磁共振、核醫學、醫學影像網路系統、超聲波成像系統等系列產品,其中每年有超過600台普及型CT機走向中國和世界的各大醫院,從而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CT生產國之一,其銷量佔全球總銷量的十分之一。孫禮達現在所面臨的是如何將GE醫療設備中國市場,由目前的全球排名第三發展到數一數二的位置。「最近兩年中,我們會將CT掃描儀的全球製造中心和技術搬到北京。」
醫療和塑料系統是GE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兩大業務集團,孫禮達在香港管理中國的塑料業務時,韋爾奇曾因為他將在上海開辦塑料工廠的時間規劃過長而不指名大加斥責,這使得孫禮達在通用電氣公司內部面臨巨大壓力。結果,孫禮達只用了9個月便將新工廠建好等待韋爾奇去剪綵。今天的GE塑料集團在華也有三家生產企業,包括摩托羅拉、佳能在內的許多跨國公司都在使用由GE生產的高級塑料製品。今年6月,GE塑料集團亞太區客戶創意中心和在線服務中心同時落戶上海,標志著GE中國市場的塑料業務已超越了洲際概念,把甩開歐洲,成為亞洲最大的市場作為孫禮達推動GE中國快速增長的下一張王牌。
不少人忽略了GE在擁有發動機業務的同時,其飛機租賃業務也做得如火如荼。今天,先後有90架GE金融集團的飛機服役於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其中GE發動機服務(廈門)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通用電氣CFM系列發動機在中國的最大用戶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就擁有13架飛機。1999年,GE一口氣買下了東航13架MD82飛機,並將10架空客A320和3架MD82新機出租給對方。今天,共有價值超過15億美元的大型商用客機服務於國內各大航空公司,20多家航空公司使用著占總數80%的GE發動機。除了飛機租賃,GE還將發動機修理和服務納入自己拼搶航空市場的旗艦業務。6月28日,GE發動機服務(廈門)有限公司的鳴鑼開張,標志著以德國漢莎公司和法國斯奈克瑪公司平分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北京、成都、廈門三雄爭霸之勢已在華夏大地凸顯。而東航和海航的最後加盟,預示了GE在切分未來中國航空市場蛋糕時已提前沖刺。
「增長業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機』的方式,通過擴大現有生產和發展技術來做。另一種是『無機』的方式,通過購並,增加產品品種、擴大銷售地區等方式實現。只要能幫助業務增長,我們就會去做。購並也會是其中一種。如果要訂一個五年計劃,GE中國將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GE中國的銷售收入將達到40億至50億美元。」孫禮達這樣為他的中國任職勾畫了一幅引爆增長裂變的藍圖。
鋪就入世引橋贏取奧運商機
如果說入世帶來關稅降低、開放飛機、機務維修和地面服務市場及分銷、貿易權的放開等利好消息,那麼GE在這些利好消息爆出前就啟動了長線投資計劃。如今,GE工程塑料集團在廣州和上海的生產廠,用生意興隆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孫禮達認為,盡管關稅降低會讓跨國公司在進口產品和就地引進之間做一番比較,但GE工程塑料的本地化生產和快速回復的「時間差」,最終會讓他們選擇後者。另外,構成GE中國未來增長策略之一的采購業務,入世後會加快在家用電器、工業、動力和照明等方面的采購速度。「別為WTO而等待,中國入世談了15年,而我們的合資、獨資項目在市場上已做了許多WTO的事情。我認為並不一定要等到入世後才想到去做,許多事情在發生以前就必須做好准備。」孫禮達如此這般道出了GE人的長線投資計劃。
很少有人關注2008年奧運會將為GE在中國的業務帶來什麼。有資料表明,包括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在內,北京的初步投資計劃是360億美元。31個場館的建設涉及照明、動力和工程塑料,另外北京向全世界承諾的「環保奧運」也讓清潔能源大施拳腳。通用電氣的多元化業務為其接單奧運大開方便之門。GE的動力系統為提供各種發電設備做好了准備;工業系統集團旗下8家合資企業將隨時為奧運提供自動化控制系統產品;100多年來始終居世界照明業領先地位的GE照明工程集團,也為備戰奧運上好了發條;甚至GE的金融服務和NBC電視轉播也已萬事俱備。
翹首7年後的世界盛會,孫禮達現在已開始通盤考慮和北京市政府,美國政府,美國使館,美國商會,奧委會,各業務集團等,共同探討如何用GE的產品為北京奧運會做好服務。正像韋爾奇用六年多的時間才選定了伊梅爾特為最終接班人,而伊梅爾特稱過去15年GE在中國的發展還只是初步了解一樣,GE人在做決策前總是保持有備而來,謹慎衡量,快速出擊,直搗要害的風范。這一心態使通用電氣書寫了一個20年持續增長,市值擴大30倍的神話。通用電氣的一位副董事長對GE進軍中國的看法頗能代表GE15年來的投資心態。他認為,開拓中國業務將是長期而艱巨的,因此在中國必須十分小心,反映在投資上宜穩不宜多,但必須採取堅決的進入策略,耐心等待時機。
從GE在中國的30家合資、獨資企業的投資上不難看出,除了上海嘉寶照明投資1.8億美元外,其它的都不超過3000萬美元。當不少媒體對GE為何不將為其帶來60%利潤的金融業務移師中國市場心存困惑時,孫禮達對此的解釋是:「我們不會因為WTO敞開了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而貿然跑步進入,我們會很謹慎。」
不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一旦窺見機會即絕地反擊。自189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設立至今仍在榜上的通用電氣公司,用109年長盛不衰的業績,贏得了全球同行對它的仰視。現在,通用電氣正為贏得中國全力打造一個高速運轉的增長引擎。而孫禮達和他的團隊是否就是引爆這一增長狂潮的推進器呢?「未來20-25年,我們可以關注6件事:中國未來可能成為一:巨大的消費者市場,二:第二或第三大的工業市場,三:最大的航空市場,四:隨著中產階級出現,成為醫療保健業的大市場,五:隨著工業從沿海到內陸轉移,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會增大,六:可能變為很大的消費者融資市場。我們的飛機發動機集團、醫療系統、動力系統、金融服務系統和工業系統等等都會有很多機會。而我的目的是讓總公司更好地支持各業務集團在中國的增長。」孫禮達最後說。文/楊青
GE中國歷史
1910年開始發展在華業務
1929年投資第一個,也是當時最大的項目(上海電力公司)
1981年重建在華業務、開設辦事處
1989年仍繼續發展業務,1990年簽訂第一個合資協議(1991年運營)
1994年組建GE(中國)有限公司以拓展業務和增加投資
GE在華經營概況
從中國采購原材料和成品每年增長50%-70
%有近200台採用GE技術的輪機在中國的電廠運行或被訂購
有40台以上裝機容量達900萬千瓦以上採用GE技術的水電機組在運行或已被訂購
飛機發動機(CFM型)在中國具有安全可靠最佳記錄
擁有中國最大的技術照明合資企業
有二座技術最前衛的工程塑料合成廠為當地客戶服務
在北京生產開發世界水平的CT掃描機為全球服務
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
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采購和出口公司
今日GE中國
所有業務集團在中國都有經營活動
8000名員工分布於技術、生產和服務領域
30個投資項目(合資和獨資企業),包括技術生產和出口、技術培訓、消費產品開發、製造、營銷和出口
⑶ 跟中國太空探測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太空探測概念股及簡介
航天通信 :航天通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業兼信息技術業的公司。主要產品或提供的勞務:輕紡產品生產、銷售,進出口貿易,手機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銷售,通信終端設施的維護、電信業務的代理服務,電信設備的維護服務,汽車租賃,航天產品的開發、研製、生產,電站設備及輔機製造,機械電子設備、電腦加油計量設備、製冷設備、家用電器、航天配套產品、汽車零部件製造,批發、電子充值券(繳費券)銷售,物業管理等。公司在2010年內共申請專利57 項,獲得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20項,公司擁有諸多控股企業,業務遍及全國,曾經位列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
龍溪股份: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軸承和汽車配件的製造業企業。其主要產品有軸承、汽車配件、齒輪與變速箱和冶金材料等。公司目前已發展成國內關節軸承的最大供應商和最大出口商,在我國關節軸承領域處於主導地位,創立了全國唯一的關節軸承研究所和關節軸承檢測實驗中心,公司已研製開發出2600多種關節軸承,其中多種產品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或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
航空動力: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大型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出口轉包生產等,曾研製生產了我國第一台大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第一台渦輪風扇發動機、第一台艦用燃氣輪機燃氣發生器,承擔過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多項尖端科研試制任務。參與國內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製造任務如「秦嶺」發動機和「太行」發動機等。與美國GE公司、PW公司、英國RR公司、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等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與合作關系.2010 年獲得多項榮譽,其中國家級榮譽有:「中國企業文化典範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年度優秀單位」、「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全國婦女健身活動示範點」等多項榮譽稱號;獲得行業榮譽表彰的有:「中航工業企業文化示範單位」、中航工業「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中航工業「優秀四好領導班子」、「陝西省A 級納稅人信用等級」、「陝西省精神文明標兵單位」、「西安市環境管理先進單位」等。
軸研科技: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業務的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等三大類,具體有航天特種軸承、精密機床軸承、磨用電主軸、數控電主軸、磨超自動生產線、精密冷碾機等等。公司在航天特種軸承生產方面擁有壟斷地位,國內火箭、衛星、飛船用軸承市場佔有接近100%份額,曾完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軸承配套任務,並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種軸承,公司其他高端產品精密機床軸承、陶瓷軸承和數控電主軸也處於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公司主發起人洛陽軸承研究所是我國軸承行業唯一國家一類科研機構,先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658項,公司完整繼承軸研所原有研發隊伍,是唯一在軸承配對核心技術方面可與國外知名廠商抗衡的國內廠家。
⑷ 航空發動機概念股票有哪些
中航動力(600893)目前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整機業務的龍頭,成為中航工業發動機整合平台的預期最強烈。公司曾參與國內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製造任務,如「秦嶺」發動機和「太行」發動機等。2014年6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增加了黎明、南方、黎陽動力三家擁有發動機整機業務的公司,產品范圍從大型發動機擴展為大中小型發動機,從渦噴、渦扇發動機擴展到渦噴、渦扇、渦軸、渦槳、航模發動機,集成了我國航空動力裝置主機業務的幾乎全部型譜。
中航動控(000738)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唯一供應商,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業務占公司收入60%以上。已與通用、羅羅、賽峰、霍尼韋爾、漢勝等國外航空工業巨頭建立合作關系,在航空發動機燃油泵、滑油泵、輔助動力裝置的研製中深入合作,不斷提升產品國際核心競爭力。公司體外發動機板塊下尚有中航工業集團下屬國內唯一航空動力控制系統專業研究所(614所),承擔各類軍、民用飛機、艦船、導彈以及燃氣輪機發電等動力裝置控制系統和其它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研製和生產任務,未來有資產注入預期。
成發科技(600391)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品體系包括軍品和非軍用航空發動機衍生產品兩大部分。成發科技在長期的軍品型號研製以及與國際知名航空企業合作過程中,建立了機匣、鈑金、葉片、軸承等四個專業化優勢平台,形成了技術、熱表、裝試等三個能力中心,初步掌握了國際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
⑸ 羅羅公司發動機都有哪些
(1) 民用發動機:羅羅公司最主要的民用發動機是RB211系列渦扇發動機,其中包括應用於波音747/767飛機上的RB211-524(推力范圍258.0~266.9千牛)、應用於波音757飛機和圖204飛機上的RB211-535E4(推力范圍166.4~191.7千牛);在RB211三轉子發動機基礎上研製的遄達系列發動機,主要包括應用於波音777飛機上「遄達」800、應用於波音747、767飛機上的「遄達」600、應用於空中客車A330飛機上的「遄達」700、作為A340唯一動力裝置的 「遄達」500,以及即將用於A380飛機上的 「遄達」900大推力改型。其他的民用發動機包括應用於福克100/70飛機、波音727飛機和「灣流」Ⅳ/Ⅳ-SP飛機上的「泰」渦扇發動機(推力范圍61.6~68.5千牛);國際合作研製的應用於「空中客車」A320/A321/A319飛機和MD-90飛機上的V2500低污染渦扇發動機(推力范圍97.9~155.7千牛);應用於「灣流」Ⅴ飛機、「環球快車」飛機和波音717飛機上的BR700發動機(推力范圍53.4~102.3千牛);艾利遜公司研製的應用於L-100飛機、N-250飛機和薩伯2000飛機上的AE2100發動機(功率范圍3130~4470千瓦);應用於EMB-145飛機和「錦標」X飛機上的AE3007發動機(推力范圍26.7~31.1千牛)以及應用於輕型渦槳機和輕型直升機上的250型發動機(功率范圍310~530千瓦);威廉姆斯·羅羅公司研製的應用於「錦標」和SJ30小型噴氣飛機上的FJ44渦扇發動機(推力范圍8.4千牛)。
(2) 軍用發動機:應用於「鷂」及「海鷂」垂直/短距起降飛機上的「飛馬」(Pegasus)系列可轉噴口渦扇發動機;應用於「狂風」戰斗機上的RB199發動機;應用於「鷹」200多用途戰斗機上的英、法合作研製的阿杜爾(Adour)雙軸渦扇發動機;應用於AMX戰斗機上的斯貝(Spey)發動機;歐洲「台風」戰斗機選用的國際合作研製的EJ200渦扇發動機;應用於C-130以及C-27運輸機上的艾利遜AE2100渦槳發動機(單台推力4475千瓦);應用於E-2C預警機上的艾利遜T56渦槳發動機(單台推力3803千瓦);應用於MB339和IAR-99「鷹」高級噴氣教練機上的「毒蛇」系列渦噴發動機(推力范圍11.1~19.4千牛)。
(3) 直升機發動機:應用於貝爾407以及波音MD600N直升機上的艾利遜Model 250渦輪軸發動機(推力范圍313~533千牛);應用於RAH-66直升機上的T800渦軸發動機;諾姆(Gnome)和吉姆(Gem)渦輪軸發動機;國際合作的RTM322和MTR390渦輪軸發動機。
組織機構目前,羅羅公司按業務分成5大部門進行運作,這5大部門是:民用航空航天部門(civil aerospace)、防務部門(defence)、海上系統部門(marine systems)、能源部門(energy)、以及產品保障部門(services)。
羅羅公司下轄7個主要子公司,即羅羅商用航空發動機公司、羅羅軍用航空發動機公司、羅羅艾利遜發動機公司(原先的艾利遜發動機公司)、羅羅德國公司(原先的德國·寶馬公司,1990年成立,德國寶馬公司擁有其50.5%的股份,羅羅公司擁有其49.5%的股份,1999年羅羅公司獲得其全部股權)、羅羅北美公司、維克斯防務系統公司、維克斯渦輪部件公司。此外還與國際、國內的其他航空企業合資成立了十幾家合資公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為V2500項目而成立的由5國參與的IAE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和由羅羅公司與斯奈克瑪發動機公司合資成立的羅羅/斯奈克瑪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軍用發動機技術(AMET)項目,並進一步就未來進攻性空中系統(FOAS)的推力裝置展開合作研究。
規模能力2001年,羅羅公司擁有雇員43300人,銷售額為63.28億英鎊,比2000年增加8%。羅羅公司的民用發動機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3年以後平均每年產量約400台,而2000年一年就生產了1091台民用發動機,僅AE3007的年需求量就達400台。在世界上,羅羅公司的民用發動機在寬體飛機上的份額已達52%。BR700系列發動機的產量也在不斷增加,BR710用在121架「灣流」V和35架「環球快車」上,BR715也裝在68架波音717上。現在,羅羅公司考慮將BR700的渦槳型用於A400M軍用運輸機,並把BR715用於龐巴迪公司的BRJ-X支線噴氣機上。在軍用發動機方面,由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被選定為聯合攻擊機(JSF)的主包商,羅羅公司在世界戰斗機發動機市場上的地位將得以增強。在 JSF項目的概念驗證階段,羅羅公司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提供了關鍵的STOVL部件——獨特的軸驅動升力風扇、三軸承轉向噴管和轉動控制系統——保證飛機能在極小或無跑道的空間起飛和降落。JSF將使羅羅公司獲得10億美元以上的研製收入。再加上羅羅公司正為歐洲戰斗機「台風」研製EJ 200發動機,使該公司目前成為世界第二大發動機製造商。
⑹ 航空發動機概念股有哪些龍頭股票
中航動控(000738)、成發科技(600391)、山東礦機(002526)和鋼研高納(300034)。
1.中航動控(000738):公司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的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的研製、生產和試驗基地,主營業務定位為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的研製與生產,同時不同程度地從事公司產品的維修業務,在本專業領域中的地位、經驗和知名度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此外,由於航空市場的特殊性,公司產品的技術發展基本取決於發動機整機廠家的需求,基於長期與國內航空發動機整機生產廠家形成的定點配套合作關系。2012年1-6月,公司發動機控制系統及部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1429.90萬元,同比增長4.55%。
2.成發科技(600391):公司主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主要零部件,堅定「做世界級航空發動機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目標。合作夥伴除GE、RR、P&W等國際主要航空發動機公司外,又新開發了斯奈克瑪、霍尼韋爾、西門子、斯倫貝謝等新客戶。通過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公司2011年度外貿航空產品收入再創新高,是公司外貿產業繼金融危機後首次突破一億美元大關。外貿轉包生產從單一的低端航空零部件製造逐步向產業鏈高端的單元體交付過渡,正向成為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零部件世界級供應商的目標邁進。2012年期間,公司現已成為霍尼韋爾中國區戰略發展供應商、GE能源壓氣機葉片免檢供應商。
3.山東礦機(002526):2012年11月,公司對無人機發動機相關技術及產品進行了初步的研發和試制,現已經完成了一款小型渦噴發動機實驗樣機的試產;此項目現僅處於前期技術、生產、工藝的試制階段,截止到目前尚未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且該項目的投資規劃也未制定;公司現已經掌握但僅限實驗樣機機型的發動機製造的相關技術。
4.鋼研高納(300034):公司主要產品高溫合金是製造航空航天發動機熱端部件的關鍵材料,能夠應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地面燃機、發電機組等動力裝置的核心部件。公司的變形高溫合金產品主要為批量小、結構復雜,公司生產的一些變形高溫合金產品,是部分合作夥伴不具備生產技術的產品,同時生產線柔性強,很容易滿足客戶的訂制需求。在新型高溫合金材料系列產品上,公司粉末高溫合金製品、ODS合金和Ti-Al系金屬間化合物等產品多為國內最早開發和生產,部分產品獨家供貨,在該領域技術儲備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⑺ c919飛機受益最大上市公司
1.博雲新材公司。
2.研製背景
(中國飛機史上)大飛機重大專項是黨中央、國務院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8年,總部設在上海,是實施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員工8300多人,確定了"一個總部,六大中心"的布局。設計研發中心承擔了我國首次自主研製的C919中型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的工程設計任務和技術抓總責任。
拓展資料:
一 基本原則
1. 堅持中國特色。一切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2. 體現技術進步。要確保我們研製出來的大客機在未來的同類產品中具有競爭性。
3. 深化戰略合作。要按照"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
4. 創新體制機制。要樹立系統工程的理念和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
5. 自主知識產權。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全面按照國際民航規章和適航標准,綜合考慮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要求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二 發動機
2011年6月20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及其所屬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在巴黎航展開幕當天與CFM國際公司正式簽署C919大型客機項目推進系統合同,選擇CFM國際公司作為C919項目國外唯一的推進系統供應商,選定CFM國際公司研發的LEAP-X1C發動機為C919大型客機唯一啟動動力裝置。
CFM國際公司總裁兼CEO讓·保羅·班格和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金壯龍出席合同簽署儀式。這是中國商飛公司正在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簽署的第一份機載系統供應商合同。按照計劃,中國商飛公司將於今年完成C919大型客機機體結構、主要機載系統供應商合同的簽署工作。
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商飛公司正在研製的150座級單通道中短程商用干線飛機,計劃於2014年首飛、2016年首架交付用戶運營。LEAP-X1C發動機是CFM國際公司研發的新一代發動機。該發動機是在CFM56系列發動機的架構基礎上,針對下一代飛機進行改進的產品,對提高飛機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環保性有著積極的作用。
CFM國際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商用飛機發動機製造商之一,是法國賽峰集團下屬的斯奈克瑪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合資公司。CFM國際公司已向全球500多家飛機運營商提供了20,000多個發動機。
2009年12月21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共同見證下,中國商飛公司與CFM國際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
今天,C919大型客機項目推進系統合同的簽署,預示著雙方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⑻ 飛機發動機公司CFM來自哪幾個字母的縮寫
CFM公司是由法國斯奈克瑪(現屬於賽峰集團)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以50:50比例組建的合資公司。cfm這個名字來自兩個非常成功的發動機型號:GE的CF6發動機和snecma的M56發動機,cfm研發的第一個發動機型號命名為cfm56。全稱為CFM International。
⑼ c9l9飛機發動機是中國產的嗎
不是。
C919採用的發動機是cfm(國際發動機公司)的雙發渦扇中型CFM LEAP-1C。
CFM國際公司於2015年7月22日將首台LEAP-1C發動機交付中國商飛公司。首架C919飛機將安裝第一台發動機,從而為年內下線及此後的首飛做准備。
中國商飛於2009年12月選擇了LEAP-1C發動機作為其150座級C919飛機的唯一西方產發動機。C919將安裝兩台同樣型號的發動機。第二台初步預計今年8月交付。
(9)斯奈克瑪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C919三大技術亮點:
一、首次自主設計超臨界機翼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C919的機翼設計採用了超臨界機翼。與傳統機翼相比,超臨界機翼可使飛機的巡航氣動效率提高20%以上,進而使其巡航速度提高將近100多千米/小時。
與此同時,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標准來設計傳統機翼和超臨界機翼,超臨界機翼的整體阻力比傳統機翼要小8%左右。採用超臨界機翼還可以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增大結構空間及燃油容積。
二、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
在新材料方面,C919採用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等先進材料實現飛機減重、增加使用壽命的目標。C919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用量達到8.8%,先進復合材料用量達到12%。
中國商飛還開展了復合材料結構總體優化設計、主承力結構強度分析及試驗、主承力結構適航驗證技術、復合材料大尺寸和大厚度零件設計技術、鋁鋰合金焊接整體壁板結構的耐久性/損傷容限分析與評估方法研究、鋁鋰合金的相關參數試驗等關鍵技術攻關。
三、C919裝配先進的機載系統和發動機
C919採用了先進的機載系統和發動機,比如高度模塊化和綜合化的航電系統、帶包線保護功能的全數字電傳飛控系統等,全新的LEAP-1C高涵道比發動機採用了一體化推進系統設計方式,經濟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