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waymo公司能上市嗎
沒聽說過這樣一個公司,有可能你遭遇了股權詐騙,如果不清楚的公司千萬不要隨意投資。
② 證監會對華晨汽車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1,證監會對華晨汽車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
近期,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有關債券違約,引起市場關注。證監會已依法對其開展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今日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
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同時,將繼續維護和發揮好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下一步,證監會將依法做好監管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嚴格監管,促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2,華晨寶馬持續輸血於事無補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終落地
新浪財經訊11月2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重整申請,標志著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此前,華晨汽車集團曾表示,由於公司資金緊張,65億元債務已構成違約,1.44億元利息出現逾期。今年10月,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僅支付了利息,本金未能兌付。
11月13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被債權人申請對其進行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總部位於沈陽市,旗下參控股申華控股和金杯汽車兩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華晨中國和新晨動力兩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華晨中國是華晨集團最重要的資產。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華晨中國凈利潤分別為34.95億元、36.82億元、43.76億元、58.21億元和67.63億元,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是集團利潤的主要來源。
而「華晨寶馬」則是華晨中國幾乎唯一的「現金奶牛」。
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華晨寶馬仍然為華晨中國貢獻約44億元的凈利,剔除該部分利潤後,華晨中國虧損3.4億元。2019年,華晨寶馬則為華晨中國貢獻了76億元的凈利,剔除該部分利潤後,華晨中國虧損約10億元。
實際上,華晨中國的自主業務近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況,2015年-2019年分別虧損5.4億元、6億元、8.6億元、4.2億元和10.64億元。
盡管依靠華晨寶馬這一現金奶牛,華晨中國盈利得以連年上升,不過受大環境下行影響,華晨中國收入規模在2017年見頂後卻一路下滑。
2018年和2019年,華晨中國營收為45.19億元和40.27億元,同比分別為-16.56%和-10.30%。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上半年營收降至14.92億元,同比下滑25.31%。
除了從華晨中國輸血以外,為擺脫困境,華晨集團還頻頻大筆減持華晨中國股份。
今年6月,華晨集團在二級市場出售2億股華晨中國股票,8月再次減持4億股,合計金額約達42億元港幣。同時,華晨還與寶馬達成協議,以36億歐元的價格轉讓華晨寶馬25%的股份給寶馬集團。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消息落地後,華晨中國股價一度大漲超過10%。丟掉了華晨集團這一包袱後,華晨中國能否「輕裝上陣」,市場似乎有所期待。(來源:新浪財經)
3,通用電動和自動駕駛投資增加35%在華40%新車將是電動車
【蓋世汽車】11月20日,通用汽車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將全力以赴,加速電氣化戰略,旨在挑戰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領域占據領導地位。
通用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Barra)在巴克萊銀行舉辦的全球氣候大會上表示,到2023年,通用計劃將對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支出增加35%,達到270億美元。此外,通用計劃逐步推出各種類型的電動汽車,售價從3萬元以下到10萬元以上不等,目的是讓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電動汽車。
通用還證實,將加快新款電動汽車的推出,並將在2025年之前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汽車(此前通用的目標是在2023年之前推出20款電動汽車),覆蓋包括凱迪拉克、GMC、別克、雪佛蘭在內的所有全球品牌,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和使用場景。其中,通用汽車在中國推出的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40%。博拉透露,通用希望到2025年能超越其此前設定的在美國和中國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通用還將提高其與韓國LG化學在俄亥俄州北部的電池合資工廠的產能,並將增加生產電動汽車的工廠數量。博拉認為,通過銷售電動汽車,可以將該公司在美國沿海地區的銷量每年增加28萬輛,博拉表示,「我們想成為北美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
此前,一些投資者向博拉施壓,要求通用將電動汽車業務與盈利的傳統內燃機業務分開,當被問及是否計劃剝離電池業務時,博拉表示,「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將其剝離。」相反,博拉強調了將內燃機和電動汽車業務整合的優勢,指出電動汽車可以共享傳統內燃機汽車使用的70%的零部件。
特斯拉柏林工廠效果圖(圖片來源:特斯拉)
目前,特斯拉柏林工廠正在順利建設中,主體建築已經即將完工,該是特斯拉開始為該廠招聘員工、准備在歐洲大規模量產電動車的時候了。
特斯拉可能將為柏林工廠發起一系列招聘潮。該公司計劃在柏林工廠明年夏季投產前首次招聘7,000名員工。據法蘭克福就業機構(FrankfurtEmploymentAgency)表示,此次招聘將於2020年12月開始,起始月薪為2,700歐元(約3,200美元)。
另外,雖然大部分就業機會都是與製造或生產相關的工作,但特斯拉正計劃聘用一支由25個專業工程師組成的隊伍來解決柏林工廠面臨的一些最難、最具有挑戰性的生產問題。
該機構稱,特斯拉已招聘200人,在柏林工廠倉庫任職,其他已經招滿的崗位則是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Musk)曾表示要親自招聘的工程師職位。(來源:蓋世汽車?谷姣姣)
9,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Mustang(瑪斯丹)汽車
日前,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12月14日起,召回2019年3月4日至2020年8月13日期間生產的進口2020款Mustang(瑪斯丹)汽車,共計2627輛。
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的制動踏板因工程規范和設計驗證程序中未考慮足夠的設計餘量,將制動踏板支架的材料從尼龍更改為聚丙烯,導致制動踏板支架的峰值制動力荷載強度降低。在緊急制動時,制動踏板支架可能會在踏板樞軸位置斷裂,造成車輛失去制動性能,增加發生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將對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後的制動踏板支架總成,以消除安全隱患。
應急處置措施:召回維修前,用戶應謹慎駕駛車輛,避免緊急制動。如發現制動踏板松動、異響或制動異常,請及時聯系經銷商進行車輛相關檢查。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將以掛號信等形式通知用戶。福特品牌授權經銷商也會主動聯系相關用戶安排免費維修。用戶可通過撥打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福特客戶中心熱線:400-690-1886,獲取此次召回的相關信息。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10,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召回部分6米系列客車
日前,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即日起,召回2013年8月20日至2016年12月14日期間生產的衡山牌HSZ6601B型客車,共計405輛。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座椅安裝過程中由於燃油箱、儲氣筒等部位不便於安裝緊固螺母,將除正副司機座、後五人座以外的其它座椅固定方式採用了內攻絲螺栓帶彈簧墊圈、平墊圈連接方式進行固定,不符合設計要求採用螺栓加彈簧墊圈、平墊圈、螺母緊固連接的方式。採用內攻絲螺栓帶彈簧墊圈固定的座椅,在遭受異常強大外力沖擊時會造成座椅倒伏,加大事故傷害程度,存在安全隱患。
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免費為召回范圍內車輛除正、副司機座、後五人座外的採用內攻絲螺栓固定的乘客座椅加裝8.8級M8配套螺母擰緊固定,另對整車座椅螺栓檢查,對松動或脫落的螺栓全部更換螺栓螺母,以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受調查影響,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決定採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湖南衡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將通過掛號信等形式,通知有關用戶此次召回事宜。用戶可致電服務熱線:0734-5823932,登錄公司網站http://www.hnhsqc.cn/、獲取此次召回的相關信息。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11,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擴大召回部分歐藍德、勁炫汽車
日前,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11月26日起,召回2019年5月6日至2019年9月1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歐藍德、勁炫汽車,共計6339台。
本次召回范圍內的車輛由於燃油泵總成的泵芯葉輪材料密度低等原因,燃油侵入可能造成葉輪膨潤變形(翹曲),與泵殼和泵蓋發生干涉。造成燃油泵不能正常工作,無法給發動機正常供油,極端情況下可能出現車輛行駛中發動機熄火,存在安全隱患。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將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更換改善後的燃油泵芯,以消除安全隱患。
本次召回活動屬於2020年4月10日發布的《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奕歌、歐藍德、勁炫汽車》召回活動的擴大召回。擴大召回原因為通過進一步深入調查,確認到更多車輛可能由於搭載了不合格的燃油泵芯,存在導致車輛無法正常供油等的安全隱患。
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將通過經銷商以掛號信、簡訊、電話等方式通知相關車主。用戶可直接與就近的經銷商聯系或撥打客服熱線:400-977-3030進行咨詢。此外,也可登錄網站dpac.samr.gov.cn、www.recall.org.cn,關注微信公眾號(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線索。(來源:質檢總局網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大家認為2021年的股票市場會不會走牛
我認為2021年的A股市場一定會走牛,明年的股市行情一定會比今年會更好。
為什麼明年2021年A股市場一定會走牛呢?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來看一份當前A股市場的具體數據,也就是整個A股市場的估值,看看估值就能證明現在的A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是否具有走牛的條件。
截止當前A股市場的各大指數平均市盈率情況如下:
上證指數市盈率為16.43倍;
深證指數市盈率為33.89倍;
中小板指數市盈率為35.89倍;
創業板市指數市盈率為61.89倍;第二,通過上面對於當前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得到,當前的A股市場處於低估狀態,具有投資價值。
理由:A股已經具有牛市條件,明年必然走牛。
第三,全球股市都還在牛氣沖天的階段,歐美股市還在不斷地創歷史新高,外圍股市走牛,必然會帶動A股走牛。
理由:藉助外力走牛市。
以上這三個方面就是我個人認為2021年的A股行情一定會走牛的真正原因。
而且明年的牛市行情一定會比今年的牛市行情會更好,今年是牛市初期,明年就是牛市中期,行情只會越來越好。
④ Waymo自動駕駛技術走在最前端,為何不造車
Waymo自動駕駛技術走在最前端,為何不造車?Googlewaymo和通用Cruise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兩家自動駕駛公司,兩家公司都計劃在未來幾年提供基於團隊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但各自的實現方式完全不同。
Waymo不自己造車,今年3月底,這家公認技術最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宣布與捷克合作,購買20,000萬輛I-PACE純電動豪華汽車,用於自動駕駛隊伍的建設。
所有企業的戰略都與他們的優勢有關。 通用和Cruise可以迅速造車,Waymo在硬體和軟體方面有更多的積累。 在這項技術變革中,最大的贏家可能是用戶。
⑤ 滴滴開放自動駕駛,真的只是為了保市值嗎
在自動駕駛的角斗場中,有一個核心資源是數據。理論上,滴滴近水樓台,每天有千萬輛級的運營車輛在路上行駛,可以搜集海量的實際路況數據。有米之炊,方可在感知、決策、演算法等領域搭起上層建築。
滴滴很久沒有新聞了。
之前,網約車安全事件的影響,仍會時不時撓動公眾的神經。App優化更新之後,再回歸,滴滴仍然低調了很多。
不過,6月末,滴滴在上海嘉定舉行了一場網約車自動駕駛的央視直播,算是這一段時間以來最大的新聞之一了。
從目前看,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從實際場景中採集海量的數據,然後放入模擬引擎中,讓機器進行自我學習,也就是「先修煉內功,在書本中閱盡各種復雜場景」,再「分階段畢業」,慢慢開放真實的道路測試。
很顯然,數據會成為自動駕駛的一處金礦。礦越大,挖的價值越大,挖礦技術更強,挖出的金子也會更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Waymo和沃爾沃在一起了,自動駕駛量產時代真來了
Waymo CEO John Krafcik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一輛沃爾沃的汽車,只是後車窗位置貼上了Waymo的logo,Krafcik的配詞很簡單「#Waymo#Volvo」。
這幾乎就是官宣Waymo和沃爾沃在一起了,雖然具體合作細節雙方並沒有公布。但這可能是一個讓全球自動駕駛從業者都激動無比的合作:
全球自動駕駛技術最領先的企業Waymo+全球范圍內下線首款量產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硬體的車企沃爾沃,雙方的化學反應將會帶來量產L4級別自動駕駛時代。
Waymo+沃爾沃的合作,可以認為是量產自動駕駛時代的真正到來。從Waymo最近開啟外部融資、沃爾沃宣布量產車標配激光雷達等自動駕駛硬體來看,雙方的合作,就是瞄準了量產自動駕駛車型。
對於Waymo來說,一直缺乏一個穩定的自動駕駛車型供應商,此前采購的FCA Pacifica和捷豹I-PACE,都不是為自動駕駛而生的車輛。對於沃爾沃來說,L4自動駕駛能力是亟需的。
Waymo+沃爾沃的合作,是自動駕駛公司和車企一次非常互補的合作,Waymo提供的是自動駕駛的能力,而沃爾沃提供的是車輛本身的能力,另外,沃爾沃自身對安全的思考和積累,也能提供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才是第一位的。
01?Waymo、沃爾沃尋求自動駕駛量產
要想實現自動駕駛,首先,得有具備自動駕駛硬體能力的車型。不管是Waymo,還是沃爾沃,都各自在自動駕駛量產的車型上,有各自的探索。
2019年1月,Waymo宣布在底特律建設了全球首個L4級別自動駕駛量產工廠,但是,這個工廠更多的是一個標准化的改裝廠。因為,改裝的是Waymo此前訂購的FCA Pacifica和捷豹的I-PACE。
是的,在2018年6月,Waymo向FCS預定了6.2萬輛混合動力的Pacifica,而更早些的2018年3月,Waymo向捷豹預定2萬輛純電動的I-PACE。實際上,Pacifica和I-PACE都不是為自動駕駛而生的,所以,Waymo需要建設一個工廠來改裝。
在2019年6月,沃爾沃和Uber合作的自動駕駛車輛XC90正式下線,這款專門為Uber ATG打造的自動駕駛車型,線下就安裝了感測器,並且更重要的是,在制動、轉向和動力等部件採用了冗餘設計,以保證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
但這款車並不是一輛徹底的量產自動駕駛車輛,甚至其激光雷達還是很突兀的在車體外。在2019年5月,沃爾沃宣布在2022年推出的基於SPA 2模塊的車型,將會標配自動駕駛硬體,並且將Luminar的激光雷達,無縫集成到了車頂。
沃爾沃將會採用OTA的方式,逐步提供新車型的自動駕駛能力,並且將自動駕駛功能逐漸從高速公路往其他區域拓展。為了保障激光雷達的供應,沃爾沃還計劃增持Luminar的股權。在Krafcik的Twitter附上的照片中,用一輛自行車將沃爾沃車型的型號標志給擋住了,徒增了懸念感。
但是,熟悉沃爾沃車型的人,都能夠知道這是沃爾沃哪款車,顯然不是和Uber合作量產用於自動駕駛的那款XC90,而是更便宜的XC60。目前沒有消息顯示這款沃爾沃車型,做了哪些自動駕駛改裝,但是,最終肯定是奔著量產去的,而售價更低的車型,有利於降低Waymo大規模推廣RoboTaxi服務車型的成本,雖然剛完成了首輪外部30億美元的融資,但是,要規模化買車需要的資金是海量的。
02?量產自動駕駛車型的優勢
目前,全球沒有一款真正為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而生的量產車型,即便是Waymo使用的Pacifica和I-PACE,都是經過大量的改裝。改裝和量產,在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還是有差別,這會造成後期維護成本極高。
此外,對於Waymo來說,無論是Pacifica還是I-PACE,都是老款車型了,改裝成本更高。尤其是I-PACE,其380公里左右的實際續航能力在現在的純電動汽車裡面,已經是不夠看的了。這對於RoboTaxi服務來說,充電的時間成本會過高。
所以,Waymo有動力去尋求更好的量產自動駕駛車型。沃爾沃一直有和Uber ATG合作,去探索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並且下線了一款具備一定自動駕駛硬體能力的XC90,提供給Uber進行自動駕駛的測試。這也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這么做的車企。
對於Waymo來說,沃爾沃有了和Uber的合作經驗,自身對安全也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沃爾沃將合資的自動駕駛公司Zenuity拆分,將ADAS歸集到合作夥伴維寧爾,自己全力做L4級別自動駕駛,更是宣布要在2022年量產標配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車型。
這樣的車企合作夥伴,對於Waymo來說,成本是最低的、產品也可能是最可靠的。實際上,在Uber和沃爾沃合作之後,Waymo也一直與沃爾沃有接觸,此番的合作,也是順理成章,更重要的是,Waymo剛從一些財務投資人拿到了30億美元,對車企的投資訴求在降低。
當有了量產級別的L4自動駕駛車型,Waymo就有了底氣去進行大規模的推廣。這可能也是側面驗證了,Waymo位於底特律的L4級別自動駕駛量產工廠的改裝效果,可能是不及預期的。否則,Waymo也不會與沃爾沃合作,從沃爾沃獲得車輛。
Waymo+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最領先的科技公司,與車企圈對自動駕駛和安全理解和積累最深刻的車企,兩者的合作細節將會是什麼,並且會帶來哪些驚喜,讓我們靜候官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盤點知名自動駕駛模擬平台,Waymo、騰訊榜上有名
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發出這個問題前,首先要知道,自動駕駛汽車想要真正上路,必須經歷多重安全考驗,而路測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據美國蘭德智庫的估算,一套自動駕駛的系統至少需要經過110英里(約170-180億公里)的驗證才能達到量產條件。這就意味著,即便是一支擁有100輛測試車的自動駕駛車隊,以25英里(40公里)每小時的平均時速全天24小時一刻不停歇地測試,也需要花費大約500年的時間。
當前,國內的自動駕駛模擬系統還處於起步階段。即使是國際上模擬模擬技術比較成熟的公司,在中國道路場景的開發與中國駕駛員行為模擬方面仍不夠成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給中國本土研發自動駕駛模擬模擬技術的公司釋放了良好的機會。期待越來越多的像騰訊這樣的本土科技企業加入自動駕駛模擬系統的建設中來,搭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模擬測試環境,助力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早日實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無人駕駛汽車何時可以上市並普及
無人駕駛技術距離我們還有多遠?消費者和投資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無人駕駛汽車面世?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所謂的「無人駕駛」、「消費者」和「面市」究竟是什麼意思。
「無人駕駛」是什麼意思——要看級別。
在跟無人駕駛有關的文章里,經常可以看到「L4」或「L5」這樣的說法。這些級別由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制定,已經獲得全球廣泛接受。簡單來說:
L2系統是一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可以在特定環境下控制方向盤和剎車,但算不上無人駕駛。
L3系統確實可以駕駛汽車,但只能在有限的情況下發揮作用,需要有司機隨時接過汽車的控制權。
L4系統是「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在實踐中,它可以完成人類司機能夠完成的多數任務,但只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有效——即地圖繪制完善的區域。
L5系統是成熟的無人駕駛系統,可以自動開到任何地方,駕駛技術堪比經驗豐富的老司機。
需要主要的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級別是由系統廠商設定的,還沒有第三方機構對其進行評估。
那麼,這些不同級別的汽車將於何時面市?以何種姿態面市?
L2和L3:已經出現
通用汽車的Super Cruise和特斯拉最新的Autopilot都是臨界的L3系統。
Super Cruise這套系統由前端攝像機、後台地圖資料庫和Trimble研發的高精度GPS組成,能夠在誤差兩米內確定汽車位置。特斯拉的Autopilot 2.0系統擁有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感測器和增強版的前向毫米波雷達,能在雨、雪、大霧、揚塵等惡劣天氣下工作。
此外,特斯拉還會為車輛配置車載電腦處理感測器中收集的數據,計算能力是Autopilot 1.0的40倍。
L5:重大挑戰
Bryan Salesky是福特參股的無人駕駛軟體公司Argo AI的CEO,已經是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老兵了(現在是Alphabet旗下子公司Waymo)。
他最近發表在Medium的一篇帖子里發表了一些清醒的思考,希望能夠盡快看到全自動汽車廣泛普及:
「在把無人駕駛汽車變成現實的過程中,我們仍處於初期。那些認為無人駕駛汽車現在或幾年內就能全面普及的人,並沒有充分了解技術現狀,或者沒有全面考慮這項技術部署時的安全性。對於那些長期從事這項技術開發的人來說,我們會告訴你這個問題仍然很困難,因為系統非常復雜。」
目前,大眾等在開發L5無人駕駛技術,計劃在2021年實現L5級無人車。英偉達也開放的自動駕駛端到端平台NVIDIA DRIVE,想幫助車廠10年內實現L5級自動駕駛。
但無論我們何時與專家溝通,他們的答案都與Salesky相同:L4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天氣良好的時候,在擁有完善地圖數據的地方自動駕駛,這可以在短期內實現。但除非有人取得重大突破,否則L5自動駕駛汽車仍然很遙遠。
無人駕駛離我們有多遠?將上面的內容總結,我們可以梳理出以下時間線:
2018年:L3的奧迪A8在車速60km/h以內實現自動駕駛,可以通過Lyft等專車服務在大城市乘坐L4無人駕駛汽車。
2020年:豐田投放L4的量產車,特斯拉在此之前將推出L4系統。
2021年:L4的通用、福特、沃爾沃開始投放量產車,起初可能是僅限於豪華車的昂貴選裝件。
2024年左右:L4無人駕駛汽車可能廣泛普及,至少可以作為很多主流汽車的選裝件。到那時,L4車的區域局限或許不再值得擔憂,因為3D地圖已經覆蓋了多數發達地區。但該系統可能仍然無法在極端天氣中有上佳表現。
N年後:第一輛真正的L5無人駕駛汽車將會出現。
長話短說:L4無人駕駛汽車的確很快就會出現,但一段時間內還要面臨局限,而能像人類司機一樣隨意駕駛的汽車可能還很遙遠。
L4:近在咫尺
目前,通用、福特、豐田、沃爾沃都在開發L4系統,豐田計劃在2020年投放L4量產車,通用、福特、沃爾沃表示2021年量產。值得注意的是,德爾福與Mobileye、英特爾聯手,將合作開發L4中「中央感測定位與規劃(CSLP)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將於2019年投產。使用該系統的汽車可能在一兩年內上路。
有的可能還會更快上路。通用汽車的首輛L4自動駕駛汽車即將做好投產准備,但通用汽車不準備向消費者銷售。相反,他們將服役於Lyft這樣的專車公司。你或許可以率先通過專車服務乘坐L4無人駕駛汽車,幾年後才能自己買到一輛。
其他可能率先投入市場的包括特斯拉和戴姆勒,前者將在2020年底之前推出L4系統,後者擁有賓士品牌和重型卡車。但多數消費者可能都要等到2021或2022年才能買到L4無人駕駛汽車,屆時,這類系統將以選裝件的形式出現在普通的汽車和卡車上。
⑨ 快評吉利沃爾沃合並:打造市值3000億元的中國汽車一哥
文|JackieLXX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2020,自動駕駛帶我們去往遠方
No.102020年12月,Uber宣布出售自動駕駛業務
當地時間12月8日,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Uber在公司官網的投資者關系欄目下發表了一篇文章,正式宣布將該公司的自動駕駛部門ATG(AdvancedTechnologiesGroup)出售給另一家自動駕駛創企Aurora。
按照雙方協議,ATG的技術、團隊會被並入Aurora。同時,兩家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1、未來幾年Aurora的自動駕駛汽車會接入Uber的打車平台。
2、Uber向Aurora投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
3、UberCEODaraKhosrowshahi加入Aurora的董事會。
2015年,Uber正式成立自己的自動駕駛業務部門——ATG。當時,擔任Uber首席執行官的TravisLalanick預計,到2018年時,Uber的自動駕駛車輛就會大規模取代人類駕駛員。
但事實沒有按他預想的發展。自2017年之後,Uber的自動駕駛業務就接二連三迎來挑戰。2018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發生的自動駕駛車輛致死事件,更讓Uber一度陷入沉寂(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只在封閉場地內測試)。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壓死Uber自動駕駛業務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科技媒體CNBC報道,Aurora收購ATG前,對其估值大約為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1億元),看起來是筆巨款,但相比於2019年4月份的約7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4億元)估值,已經縮水45%左右。
2020年,自動駕駛夢碎的不只Uber一家。這背後的原因除了疫情,還有自動駕駛行業新一輪洗牌的影響。比如,這廂是Uber被迫出售ATG,而那廂據媒體報道,Aurora已至少籌集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資金。「冰火兩重天」是自動駕駛在2020年的又一個關鍵詞。
結語:自動駕駛迎著風雨向前
十個瞬間,無法講完自動駕駛這一年發生的所有故事。例如,自動駕駛卡車、礦區和港口的自動駕駛汽車,它們和它們背後的企業都有值得被記錄與講述的事情。
2021,期待自動駕駛迎著風雨繼續向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