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進行注冊的優勢是什麼
1、公司進行海外投資,投資聲譽高,為企業間接帶來高效率
2、成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以美國亞南卡羅來納州司名義可與世界知名銀行開設銀行賬戶,資金進出自由,沒有任何的外匯管制
3、成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企業可以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場
4、可以進行合理的避稅,降低財務、稅務負擔低
5、可以進行反向投資,成立美國公司可以在大陸投資,成為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享受外資的待遇
6、海外公司可以不需要每年召開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即使召開,其地點也可任意選擇,管理程序簡單,即可輕裝上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經營的管理中。
㈡ 注冊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優勢
1、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進行海外投資,投資聲譽高,為企業間接帶來高效率;
2、成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公司, 公司的名義可與世界知名銀行開設銀行賬戶,資金進出自由,沒有任何的外匯管制;
3、企業可以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場;
4、可以進行合理的避稅,降低財務、稅務負擔低;
5、可以進行反向投資,成立美國公司可以在大陸投資,成為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享受外資的待遇;
6、海外公司可以不需要每年召開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即使召開,其地點也可任意選擇,管理程序簡單,即可輕裝上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經營的管理中。
㈢ 【求助】想了解一些關於美國的發展歷史。
美國
America,United States of
北美洲大陸中南部的國家。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 夏 威夷 群島 。全稱美利堅合眾國 。面積 952.91 萬平方千米。人口 2.59 億 (1994) 。白人占 80 .3 % ,黑人占 12 .1% ,墨西哥人占 5.4 % ,印第安人187.8萬,華人165.3萬。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次信奉天主教、猶太教、東正教等。首都華盛頓。
北美洲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606年英國在北美建起第一個城市 —— 詹姆斯 , 後發展為弗吉尼亞殖民地。17世紀和 18 世紀上半葉 ,英國殖民者先後在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建立了 13 個殖民地 , 殘暴屠殺當地印第安人,並從非洲掠來大批黑人充當奴隸。1775年,波士頓人民武裝起義,打響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的第一槍。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會議決定組成大陸軍,由G.華盛頓任總司令,並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1787年通過聯邦憲法,次年底舉行第一次選舉,華盛頓當選第一任總統。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1812~1814年第二次美、英戰爭後,美國完全擺脫了英國的統治。從此,美國北部的資本主義獲得迅速發展,但南部仍保持著使用黑人奴隸勞動的農業經濟。19世紀30年代初興起美國廢奴運動。1860年反對黑奴制度的共和黨人A.林肯當選總統 。次年南 部 奴隸 主發動 叛 亂 ,南北戰爭 爆發。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奴宣言》。1865 年戰爭以北方獲勝結束,為資本主義在全美國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美國統治階級開始對外擴張。1803年美國利用拿破崙在海地戰敗之機,購買了法國在北美的殖 民 地 路易斯安那。1812 年美國向西擴展,侵佔印第安人土地。1818 年和 1819 年,美國分別向英國和西班牙購買了北達科他州的部分土地和佛羅里達。1845年侵佔了墨西哥的得克薩斯。翌年,美國以邊界事件為借口,向墨西哥宣戰,墨西哥被迫於1848年將其北部230 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即今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內華達、猶他 、新墨西哥、科羅拉多等州)"出售"給美國。19世紀中後期 ,美國又將其侵略擴張伸向海外。1867年美國用720 萬美元向沙俄購買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 。1898 年兼並夏威夷 ,又通過對西班牙的戰爭控制了古巴,並奪取了西屬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 。 1903 年佔領了中途島,霸佔了巴拿馬運河 。1917年迫使丹麥「出讓」維爾京群島。在1776年後的100 余年內,美國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 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國無產階級的力量也逐步壯大。馬克思、恩格斯的戰友J.魏德邁於1852年創立了美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無產者聯盟。1858年國共產主義俱樂部加入第一國際 。1869 年 美國工人 創立了第 一個全國性組織——勞動騎士團 。1886 年 5月 1日芝加哥工人的罷工斗爭和1909年3月8日芝加哥女工的罷工示威,使這兩個日子成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三八國際婦女節。
19 世紀末 ~ 20世紀初,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宣布「中立」,後期才對德國宣戰 ,戰爭結束後以戰勝國身分參加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會 。1929 年,美國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1933年F.羅斯福出任總統,提出「新政」,以擺脫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仍是先「中立」後參戰,壟斷資產階級乘機大發戰爭橫財,美國經濟、軍事力量得以快速發展,戰後上升到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50年代初發動侵朝戰爭,60年代又侵略印度支那,使美國實力嚴重削弱,1973~1975 年美國又經歷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1981 年裡根就任美國總統。
1988 年 11 月共和黨人G.布希當選為美國總統。布希執政期間,美國經歷了戰後持續時間最長、復甦最乏力的經濟衰退。1992 年 11月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W.J.柯林頓當選為美國第四十二任總統。1996年11月,柯林頓競選連任。
1787年5月制訂、1789年3月宣布生效的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兩個世紀以來,美國共制訂了26條憲法修正案,對政治制度和公民權利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如1791 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憲 法前 10 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規定,保證信仰 、言論 、出版自由和和平集會權利;1865 年和1870 年通過的第13條和15條的修正案,規定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 ;1920 年通過的第 19條修正案 ,承認婦女享有選舉權 ;1951 年 通過的 第 22 條修正案,規定總統只能任期兩屆 ;1967年通過的第 25 條修正案,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美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離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
美國的議會稱為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 年,每 2 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2年,期滿全部改選 。兩院議員均可連任 ,任期不限 。參 、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參議院設有16個常設委員會及 4 個專門和特別委員會。眾議院設有 22 個常設委員會及5個專門和特別委員會。此外,還設有4個參、眾聯合委員會。第103屆國會於1992年11月產生。1994年中期選舉後,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國會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共和黨在參 、眾兩院均佔多數席位。 美國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有權召開國會緊急會議。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大選間接選舉產生,即由各州選民選出的選舉人選舉產生 ;任期 4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官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1997年1月,柯林頓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其主要內閣成員有: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國防部長 W.科恩 ,貿易代表 C.巴爾舍夫斯基。美國有大小黨派約15個,但在國內政治及社會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民主黨和共和黨。① 民主黨。1791 年成立,當時稱共和黨 。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 。1828 年改稱民主黨 。該黨 沒有固定政綱,只有每4 年提出一次的競選綱領 。其黨員是大選中投其候選人票的選民。②共和黨。成立於1854年。主張「自由經濟」,盡量減少政府(特別是聯邦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該黨沒有固定的政綱,只有每 4 年提出一次的、反映其傳統思想的競選綱領。該黨也沒有固定的黨員人數,一般在總統大選中投共和黨候選人票者就成為其黨員
㈣ 國際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
金融危機產生有多個層面。
第一,從世界經濟制度看,以美元為國際單一貨幣的時代結束,美元或者說美國喪失了霸主地位。何謂國際貨幣?就是貿易、國家間支付貨幣,美國由於二戰及其強大的國力,使得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當時美元採取跟住美金的政策,美元很堅挺,所以才有了美金一詞,但是由於新型經濟體與貨幣開始與美元競爭市場,主要是歐盟的歐元和亞洲的日元,以及金磚四國的崛起對世界經濟秩序產生深遠影響。美元在上個世界70年代宣布放棄金本位,美元與黃金脫鉤,導致美國可以光印美元僅能夠過活的現象,其他國家在結算的時候開始使用其他貨幣,例如歐洲開始放棄美元使用自己的歐元,歐佩克產油國也有的國家開始使用歐元,而金磚四國也開始積累大量財富,與美國競爭市場,美國疲態顯現,在次貸危機的爆發下,整個系統性崩潰。
第二,從美國的長期經濟政策考量,長期的低息刺激經濟政策導致銀行不得不大量放貸款,因為利息低,錢毛呀,所以變相的刺激了房地產業。華爾街的無恥之徒,自以為自己是金手指,把信用等級差的房地產債券以優良資產售到全世界各地,金融杠桿多達數十倍,也就是說10萬元的債務最後能夠變現300萬以上,大量泡沫堆積,最後哦泡沫破裂,導致金融危機。
第三,從美國人口的層次來說一時出現問題。嬰兒潮一代的美國人是美國經濟騰飛的主要貢獻者,但是這代人已經開始退休,美國社會面對大規模的退休人員出現難以為繼的現象,導致財政捉襟見肘。
第四,美國政府的長期雙赤字政策,必然會彈盡糧絕,導致危機。
第五,過度的提前消費和超低的儲蓄率,這種觀念也是危機爆發的一個因素。提前消費固然好,但是無節制就是危機的開始。
至於資本主義的壟斷,其實簡單的說,在沒有或是很少宏觀調控的市場競爭下,必然效率高的成本低的會戰勝效率低的成本高的企業,但是企業一旦達到控制整個或是部分市場的時候,他就可以隨意的控制產量從而控制價格,來獲取暴利。而全球的經濟鏈條,美國控制這主要的行業利潤高的環節,世界上任何大的行業基本都有美國或者說美元的背景,因為世界經濟是以美國為中心建立的,只不過正在改變,而且美國過於透支未來,導致危機。
和中國有關,而且不小。中國是外向型經濟,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將近50%,我們生產的大量產品基本都是出口,國內的消費市場只能消費30%得產[品,所以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現在政府的10萬億刺激經濟的政策和鼓勵消費以及減稅等措施,都是在使國內市場的30%來承擔原來出口的部分。
至於次貸,不是他們向我們貸款,而是中國向美國貸了款。中國政府的聲稱只是購買了幾百億美元的次貸,但是手中的美國債券多達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的債券規模是十萬億,中國就佔了20%,是美國的第一大債主,我們是債權人,但是現在的是欠債的還不起錢,於是中國也不安穩,這才有了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新聞,有私援助呀,生怕美國陷入更大的危機,從而使咱們國家積累30年的財富泡湯。
懂否?我說的基本都是白話,應該能看明白。
㈤ 國家寶藏總 尼古拉斯凱奇 介紹 華爾街的來歷是什麼
還介紹的是百老匯
華爾街的由來
華爾街起源於17世紀,當時那裡隸屬於荷蘭新移民。那塊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於曼哈頓島前端,夾在兩條航運方便的河流之間,是易於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業發達的荷蘭看中了這一地點。
十年後,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柵欄「牆」所取代,它延續了910米,為的是防範新的敵人——英國人。
1664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海上爭奪戰,英國人成功地佔領了新阿姆斯特丹,「牆」沒有起到多大的防禦作用。1685年,英國人把這條街命名為「華爾街」(WallStreet)。英文單詞「Wall」是「牆」的意思。
華爾街臨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對於紐約商業金融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在英國人統治時期,紐約迅速發展成為港口城市,並逐漸展現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把華爾街作為市中心,是英國任命的紐約總督托馬斯·唐干做出的決定。他事先偷偷購買了臨近的大片土地,然後分成許多小塊待價而沽。1686年,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建設開發,他便順勢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門道,分別趕在華爾街區域地價飆升之前購入大量地產。在17世紀的最後十年裡,華爾街經過擴建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原來老的木柵欄被拆除,基石用於建造市政廳,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來,從而拉開了華爾街空前但不絕後的序幕。
漢密爾頓計劃
華爾街居民當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最為著名。在合眾國早期歷史上,一些設計者們,不僅從無到有創建了美國,而且為未來發展指明了道路,漢密爾頓就是其中之一。漢密爾頓堅信,新誕生的國家不僅應該制定明確的憲法,而且還要相應地建立起制定和實施商業法規的有效運作系統。一位觀察家認為,漢密爾頓把自己看做喬治·華盛頓總統任期的聯邦總理,而不僅僅是一位財政部長。
當時,由於獨立戰爭的影響,美國的內、外債總額高達5400萬美元,其中包括嚴重貶值的面值4000萬美元的大陸幣,以及各州政府未償還的2500萬美元債務等。單債務利息一項就高達400萬美元,聯邦政府的年度稅收根本無力償付。
為擺脫困境,漢密爾頓實施了集資和還債計劃。他認為,應該將資金集中於商人、經紀人階層,並由他們對國家的未來進行風險投資。為贏得這些新生資產階級的信任,國家必須預先投資,而自己的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漢密爾頓首先開始發行新紙幣,用以取代大陸幣。其次,漢密爾頓又發行聯邦債券,募集了8000萬美元資金。債券買賣主要面向沿海商業中心地帶的券商和經紀人。
對於大陸幣面值可能重新恢復,華爾街經紀人早有預料。他們以十分優惠的折扣大量購進,用舊幣換新幣,再用新幣買政府債券。當曼哈頓南區普通投資者猶豫不決時,華爾街的經紀人不僅購入大批國債,還從南方各州買進了大批大陸幣,幾乎相當於美國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二。
這樣,政府有錢了,經紀人持有了國家債券,不值錢的大陸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可是,對於經紀人可以按極低的價格買進舊幣,然後等額兌換新幣,眾多舊幣持有者一無所知,做夢也想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遭受重大損失。正是這種投機,導致了華爾街第一次金融丑聞的發生。
操縱市場的報應
1789年財政部成立的時候,漢密爾頓任命杜爾為助理部長。但杜爾只在這一職位上幹了七個月就提出辭職。
1790年12月,杜爾委託倫納德·布利克作為代理,去南卡羅來納州購買舊大陸幣。有證據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羅來納州之前,杜爾已經開始投機交易了,當時他還在財政部任職。與他關系密切的商業合作夥伴,事先從他口中得知漢密爾頓計劃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價格吃進大量大陸幣進行囤積。
杜爾不滿足於僅投機大陸幣,還與別人聯手在市場上秘密收購紐約銀行的股票,試圖取得控股權。紐約銀行是一家州立商業銀行,在漢密爾頓醞釀的金融大餐里,它是一道重要的基礎原料。因為合眾國銀行不屬於商業銀行,不能夠吸納儲蓄或開展借貸業務,所以漢密爾頓需要將一家信譽良好的商業銀行納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穩定,進行必要的政府資金周轉。
杜爾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便與華爾街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秘密開始股票收購的壟斷操作。杜爾的企圖開創了華爾街歷史上進行市場操縱的先河,其具體運作策略是:當股價低落時,盡可能地全部買進,然後消除壓低股價的負面因素,促使價格回升,再拋售手中的股票。問題在於,隨著壟斷者不斷買進,市場力量自然推動股價上漲,而這恰恰是壟斷者滿倉之前所極力避免的事情。為達到這一目的,杜爾在運作中巧妙地設計圈套,誘騙投資者相信一家新的銀行正在建立,將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致使紐約銀行股票價格大幅滑落。此後,杜爾竭盡所能吃進紐約銀行的股票。當用盡了所有資金和抵押的時候,他開始以2%-4%的月利率從紐約中央大街的廣大民眾中集資借錢。
1791年8月,漢密爾頓開始對杜爾產生了懷疑,提醒他不要進行與身份不符的投機生意,後來得知杜爾計劃拼湊一家新銀行,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時,漢密爾頓勃然大怒,為避免其將整個國家建立商業信譽的宏偉計劃置於險境,漢密爾頓和紐約銀行合作,採取拒絕抵押的方式,阻止杜爾及其同謀染指紐約銀行。
紐約銀行不再為杜爾及其同夥提供進一步的貸款,杜爾的集資由於必須支付2%-4%的月利息,現金流一旦受阻,將產生致命的影響。這樣,杜爾的壓力驟然增大,災難發生了。
杜爾不得不被迫宣布無法履約付息。消息一經泄露,他們隨即遭到投資者的圍攻,但為時已晚,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混亂情況:晚上人聲嘈雜、喧鬧紛亂,城市裡出現了暴民,聲討投機之父杜爾掠奪了所有財產,使他們血本無歸。暴怒的民眾試圖將他從監獄里揪出來,但被市長和行政官員制止了。由於令人詛咒的投機,這個城市一半人傾家盪產了。
梧桐樹協議
金融丑聞是導致《梧桐樹協議》簽署的重要事件之一。經紀人希望制定公共管理條例,規範金融市場,以便平息公眾的憤怒,同時將約束機制掌握於自我手中。
據說,在杜爾被捕一星期後,在《梧桐樹協議》簽署大約兩個月之前,一批經紀人於3月21日在克里賓館集會。根據《美國政府公報》報道:「商人和股票經紀人……任命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報告與商業交易運作模式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並研究他們的意見是否合適。」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樹木大多用來生火,曼哈頓街道上樹木貧乏,因而華爾街68號院這棵尚存的梧桐樹就格外引人注目,樹陰下成了良好的集會場所。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樹下召開會議,達成一項協定,協議具有中世紀行業協議的性質,它規定24個簽約者進行債券買賣時,彼此間享有優惠,以統一、固定的比率提取傭金:
我們,簽約者,作為買賣公共證券的經紀人,特此庄嚴承諾並彼此保證:在從今往後的交易中,無論對任何人,無論買賣任何證券,都將以不低於交易額0.25%的比率提取傭金,而我們之間彼此交易時,則相互磋商,給予優惠。
從此,會員專屬和固定最低傭金成為傳統和定製,延續並影響到以後的交易活動,直到 20世紀。《梧桐樹協議》簽約者的行為,也正是所有市場開拓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設置壁壘,將自己和其他人隔離開來,以便實現市場壟斷;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況下,才允許其他人進入同一市場。
《梧桐樹協議》的簽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阻止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干涉。
「莊家」的出現
華爾街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兩年裡建章定製,為以後兩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華爾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們既是證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擔負著責任和義務。
無論如何,早期的華爾街迅速繁榮起來,並且很快出現了許多重要場所,容納商人們從事金融活動。其中第一場所當屬唐提飯店,唐提飯店由唐提投資機構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僅是一家飯店,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招商引資載體。對於經紀人來說,集資的方式已經不算新奇。從販運皮毛,到買賣奴隸,他們曾經一度無所不為。經紀人作為中間人,從供貨商手裡購買商品。
在1790-1792年劇烈動盪時期過後,華爾街的證券交易停頓了近20年。 1812年對英戰爭爆發,政府又開始通過大量發行債券募集資金,華爾街隨即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戰爭結束後發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將華爾街繼續推向前進: 1816年美國第二合眾銀行重新開張,注冊資金3500萬美元,其中2800萬美元向公眾出售;為造伊利運河,首批債券開始發行,總額達7000萬美元;成立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梧桐樹協議》簽約者聯盟一樣,都是會員制,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成為一個行業協會,可以憑幾個經濟人的實力和影響,為華爾街確定證券價格。普賴姆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並且成為現代華爾街的偉大規劃者。
最早,普賴姆以銀行間的票據買賣積累財富,他以頻繁交易成為第一個「莊家」,並通過銀行控股,成為第一個私人銀行家。他放貸的利率,被稱為「普賴姆利率」。當時,由於受杜爾丑聞影響,證券交易行業十分蕭條。普賴姆是個革新家,通過對傳統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場所營造了安全、穩妥、賓至如歸的氛圍。
此後十年裡,競爭出現了,一方自詡為「官方」交易者,採取各種限制措施;另一方為外來者,認為證券交易不能包辦代替,不時發起挑戰,並聚集在馬路上開出了「路邊市場」。雙方爭來斗去,在法庭內外打起了官司,最終導致了法律、經濟等領域的新觀念的形成——即在一個自由市場體系中,自由應普遍存在,不應僅由一部分人享有這種特權。
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金融大都會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夜晚火勢驟起,烈焰兇猛,以致連商業貿易大廈的大理石建築都毀於一旦。當大火終於熄滅的時候,原來的華爾街所剩無幾,一片廢墟。火災發生前,紐約共有26家火災保險公司,火災後,其中23家宣布破產。
盡管如此,華爾街的樂觀精神和無窮活力並沒有被摧垮。火災後僅四天,商業貿易就恢復正常營業。一年後,500幢新建築拔地而起或正在興建,一個更新、更好的華爾街如鳳凰再生般展現出來。
火災發生後的一段時間里,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失去了棲身之地,只好四處游動辦公,直到新商業交易大廈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廈位於華爾街和交易場所、漢諾威街和威廉街之間,占據了整片城區。設計者艾賽亞·羅傑斯採用了當時普遍流行的希臘新古典風格,在面對華爾街一面,豎立了12根巨大的愛奧尼亞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噸,來自馬薩諸塞州昆西市的一個採石場,都是由整塊的岩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製的木筏通過河流向南漂浮運輸,抵達紐約後,用了40組牛群從港口運抵施工現場。新大廈的圓形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0個交易員來回走動,從事各式各樣的商業貿易活動。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辦公地點設在「鮑德廳」,羅傑斯匠心獨具,把它設計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商業中心,採光、供熱、通風設施一應俱全,還帶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室作為金庫,擺放著鐵皮保險櫃,儲存各式各樣的股票、債券及商業票據。
「賣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爾街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從「路邊市場」開始職業生涯、發家致富的。他們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創造,發展了許多專業技巧。「不間斷交易」就是從「路邊市場」開始的。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每天只進行兩次交易,刻板不變,而「路邊市場」則不同,隨時可以進行交易。這樣,市場交易得以與瞬息變動的證券價格相適應,更趨活躍,市場交易額遠遠高於證券交易委員會。另外,在 「路邊市場」里,對某些特定企業或行業頗有研究的專家們,每天經常站在同一個地方,逐漸固定成習慣。長此以往,並經過發展演變,就產生了20世紀證券交易中具有顯著特點的「交易席位」和「專家」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盤手是雅各布·利特爾,將證券交易中的賣空、買多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賣空意味著以特定價格賣出他並不擁有的股票,約定30天或60天後交割。他賭定屆時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約定價格低的價格買進,從而保證個人只賺不賠。
利特爾並非完全憑借預感、對市場趨勢的精確分析或者胡亂碰運氣,而是通過壟斷市場、散布虛假消息、利用他人幫助等手段,操縱特定品種的證券價格,使之向著自己的預期價位靠攏,以達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一次成功操盤,是在19世紀 30年代中期。他通過囤積「莫里斯運河及銀行公司」的股票,隨即將股價從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從而賺了個缽滿盆盈。
利特爾一夜暴富,又一貧如洗,一生至少經歷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終使他傾家盪產,甚至剝奪了他從事金融交易的權利。據一位認識他的經紀人所記錄,利特爾本人結束操盤生涯後,在曾經享受國王般的待遇、備受尊崇的鮑德廳里,像鬼一樣出沒,進行五股這樣小份額的買賣,而恰恰同一隻股票,他曾經一度可以翻雲覆雨。
脆弱的金融體系
國家經濟造就了國家金融體系,信用票據毫無阻隔地從一個大洋流向另一個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眾的支持下,華爾街成了美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國家金融市場平衡所依賴的杠桿。這一金融機構的頂層是華爾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資銀行,它徹底改變了華爾街力量的對比,一躍成為19世紀最後25年中華爾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興投資銀行中最強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廈就在華爾街和百老匯大街交匯處,摩根戰略性地把辦公大樓建在財政部大樓及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對面,暗示摩根最終掌控的國有及私有經濟領地——正如他既經營華爾街的鐵路債券,又經營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政府債券那樣。摩根秉承了維多利亞時代銀行家的風范,他把誠信、聲譽和自律作為推進事業的核心准則。
穿著舊式的套裝和樣式古板的襯衫,摩根在華爾街總部里一張大書桌後面發號施令,管理由自己一手締造的金融帝國,經營鐵路運輸、黃金、石油和鋼鐵,這是美國新工業經濟的核心——這也是摩根的首選。
但是,這個國家忽視了一個警告:「用公眾的錢漫無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國鐵路里程增長了一倍;運輸能力的增大導致了價格戰,新興集團公司的運輸優惠也由此產生——鋼鐵業巨頭卡內基和石油業巨頭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戶。危機的伏筆是托拉斯合並和兼並的過分泛濫,幾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並而消失。在頂峰的1899年,資本總額達22.7億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業托拉斯吞並,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紀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標准石油、卡內基鋼鐵公司、聯合水果公司、全國餅乾和聯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國沒有管理流動資本擴張活動的中央銀行,貨幣供應的增長受到限制貨幣供應擴張的金本位制的控制。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即經濟擴張繼續而貨幣擴張停滯的局面,在繁榮的遮羞布褪下時最終爆發。
風向標是不斷累積而無法兌付的國債,由此產生的第二輪投機使情況愈發加劇。結果,投資回報如同一個隊列,每一份獲取的收益都在遞減。華爾街大買家最先到達,中央大街的投資者永遠遲到,只揀到內部交易者盛宴後的殘羹剩飯,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這種模式每次都要重復,從1792年第一次危機到最近20世紀末的網路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氣泡的事件是聯合銅業公司的垮台,該企業背後有摩根的支持,其領導人是信託公司的查爾斯·巴尼。當摩根拒絕巴尼的援助請求時,他舉槍自殺了,隨之出現其他自殺事件。市場的信心馬上崩潰,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廈相當脆弱的根基。在之後很短時間,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從他心愛的圖書館出來,主持對美國的金融援救行動。
1907年l0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萬美元以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平息外國投資者中對欠款延付的擔心。兩天後,為了避免迫近的國內金融動亂,紐約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馬斯造訪摩根,告知他,經紀行的大面積破產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萬美元堵住華爾街虧損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銀行家步入他的辦公窒,到當天下午,趕在市場閉市的三點鍾之前,他集資2500萬美元向經紀行放貸,這就實現了中央銀行「最後援助貸款方」的功能。
但他們並沒能立刻結束危機,在這期間,儲戶們排隊從銀行取錢,人數之多迫使城裡的警察像今天的麵包店一樣分發編號的紙條以維持秩序。10月28日,紐約市長請求摩根給予3000萬美元的緊急融資並獲得同意,這是摩根財團牽頭進行的四次金援,在僅僅一周之內聚集了總額達8000萬美元的資金,摩根拯救了華爾街、紐約和美國財政部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
構築「防火牆」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國取得了兩個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進展。國會當年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從而解決了關於成立一家合眾國銀行的論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華爾街從1914年負債超過30億美元的凈債務人,變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貸50億美元的凈債權人。在其後的20年代,牛市吞沒了華爾街,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活動方式,電話在家庭和工廠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美國似乎走上了一條持久繁榮的大路。當氣泡在1929年10月24日這個周四又一次破碎的時候,美利堅銀行倒閉了,這在象徵意義上成為大蕭條的導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證券交易所,拋售的浪潮打擊了股價,股價暴跌的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大蕭條。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當選,對普通美國人預示了一場新政,而對華爾街則是新一輪監管約束。1933年3月,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他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其法理基礎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經營銀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錢財的機構是代表他人利益的託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3年)為普通銀行儲戶提供了協調保護。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於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從中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第一部管理華爾街證券市場的法律經國會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法》,該法的實質是透明度,憑借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執法權的要求注冊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現有權力擴大到管理新發行的證券。
1934年,羅斯福任命埃克爾斯擔任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他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4年。作為一個遠離華爾街地理和意識形態圈子的人,埃克爾斯正是民主主義者夢寐以求的人物:一個來自西北的堅定正直的銀行家,他改革了聯邦儲備銀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貨幣政策。
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監管制度一直執行到20世紀80年代,這半個世紀中美國經濟要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時期的增長更快,同樣,這也是華爾街惟一一個沒有發生重大或甚至輕微金融危機的50年。
㈥ 求2月24日奧巴馬國會首次演講演講稿
樓上的是競選勝利演講,不對啊。
[size]My fellow citizens:
各位同胞: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
今天我站在這里,為眼前的重責大任感到謙卑,對各位的信任心懷感激,對先賢的犧牲銘記在心。我要謝謝布希總統為這個國家的服務,也感 謝他在政權轉移期間的寬厚和配合。
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
四十四位美國人發表過總統就職誓言,這些誓詞或是在繁榮富強及和平寧靜之際發表,或是在烏雲密布,時局動盪之時。在艱困的時候,美國 能箕裘相繼,不僅因為居高位者有能力或願景,也因為人民持續對先人的抱負有信心,也忠於創建我國的法統。
So it has been. So it must be with this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因此,美國才能承繼下來。因此,這一代美國人必須承繼下去。
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 Our health care is too costly; 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 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正置身危機核心,我國正處於對抗深遠暴力和憎恨的戰爭。我們的經濟元氣大傷,是某些人貪婪且不負責任的後果,也是 大眾未能做出艱難的選擇,為國家進入新時代做淮備所致。許多人失去房子,丟了工作,生意垮了。我們的醫療照護太昂貴,學校教育辜負了 許多人。每天都有更多證據顯示,我們利用能源的方式壯大我們的對敵,威脅我們的星球。
These are the indicators of crisis, subject to data and statistics. 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 - 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這些都是得自資料和統計數據的危機指標。比較無法測量但同樣深沉的,是舉國信心盡失—持續擔心美國將無可避免地衰退,也害怕下一代一 定會眼界變低。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 they will be met.
今天我要告訴各位,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真的,挑戰非常嚴重,且不在少數。它們不是可以輕易,或在短時間內解決。但是,美國要了解,這些 挑戰會被解決。
On this day, 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 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在這一天,我們聚在一起,因為我們選擇希望而非恐懼,有意義的團結而非紛爭和不合。
On this day, 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 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 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在這一天,我們來此宣示,那些無用的抱怨和虛偽的承諾已終結,那些扭曲我們政治已久的相互指控和陳舊教條已終結。
We remain a young nation, 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ring spirit; 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 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God-given p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 all are free, 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 measure of happiness.
我們仍是個年輕的國家,但借用聖經的話,擺脫幼稚事物的時刻到來了,重申我們堅忍精神的時刻到來了,選擇我們更好的歷史,實踐那種代 代傳承的珍貴權利,那種高貴的理念:就是上帝的應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追求全然的幸福。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 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 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hearted - for those who prefer leisure over work, or seek only the pleasures of riches and fame.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 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rosperity and freedom.
再次肯定我們國家的偉大,我們了解偉大絕非賜予而來,必須努力達成。我們的旅程從來就不是抄捷徑或很容易就滿足。這條路一直都不是給 不勇敢的人走的,那些偏好逸樂勝過工作,或者只想追求名利就滿足的人。恰恰相反,走這條路的始終是勇於冒險的人,做事的人,成事的人 ,其中有些人很出名,但更常見的是在各自崗位上的男男女女無名英雄,在這條漫長崎區的道路上支撐我們,邁向繁榮與自由。
For us, 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
為了我們,他們攜帶很少的家當,遠渡重洋,追尋新生活。
For us, 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 en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
為了我們,他們胼手胝足,在西部安頓下來;忍受風吹雨打,篳路藍縷。
For us, they fought and died, 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 Normandy and Khe Sanh.
為了我們,他們奮斗不懈,在康科特和蓋茨堡,諾曼地和溪山等地葬身。
Time and again these men and women struggled and sacrificed and worked till their hands were raw so that we might live a better life. They saw America as bigg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al ambitions; greater than all the differences of birth or wealth or faction.
前人不斷的奮斗與犧牲,直到雙手皮開肉綻,我們才能享有比較好的生活。他們將美國視為大於所有個人企圖心總和的整體,超越出身、財富 或小圈圈的差異。
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e remain the most prosperous, powerful nation on Earth.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 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 But our time of standing pat, of protecting narrow interests and putting off unpleasant decisions - that time has surely passed. Starting today,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這是我們今天繼續前進的旅程。我們仍舊是全球最繁榮強盛的國家。這場危機爆發時,我們的勞工生產力並未減弱。我們的心智一樣創新,我 們的產品和勞務和上周或上個月或去年相比,一樣是必需品。我們的能力並未減損。但是我們墨守成規、維護狹小利益、推遲引人不悅的決定 ,這段時期肯定已經過去。從今天起,我們必須重新出發、再次展開再造美國的工程。
For everywhere we look, there is work to be done.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alls for action, bold and swift, and we will act - 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 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 We will build the roads and bridges, the electric gri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feed our commerce and bind us together. We will resto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lace, and wield technology』s wonders to raise health care』s quality and lower its cost. We will harness the sun and the winds and the soil to fuel our cars and run our factories. And we will transform our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age. All this we can do. And all this we will do.
我們無論朝何處望去,都有工作必須完成。經濟情勢需要大膽、迅速的行動,我們將有所行動,不光是創造新工作,更要奠定成長的新基礎。 我們將造橋鋪路,為企業興建電力網格與數位線路,將我們聯系在一起。我們將讓科學回歸合適的用途,運用科技的奇跡來提高醫療品質並降 低費用。我們將利用太陽能、風力和土壤作為汽車的燃料和工廠的能源。我們將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轉型,因應新時代的需要。這些我們可以 作到。我們也將會作到。[/
㈦ 伯納德·巴魯克的投資大師
華爾街投資大師伯納德·巴魯克1870年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的坎登鎮,1889年進入華爾街股票經紀行當學徒工,開始學習風險投資,周薪3美元,但很快就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投資人。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1896年5月26日以40.94點創立,到了同年8月8日一下子跌到了24.48點,是歷史記載的最低點,但三年以後,即1899年夏天又上升兩倍到了77點。所以,華爾街上每一筆財富的獲取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預測股票的走勢很容易出差錯。有時你過早地購進了,有時又太晚地售出;有時盡管你作出了正確的判斷,但很可能趕上背運而錯失良機。
巴魯克早年做的是倫敦和紐約市場之間的套利。由於當時戰事頻繁,利用戰爭間隙股票市場的波動來賺取利益,鍛煉了年輕巴魯克的判斷力和迅速反應能力,同時也顯示出他極強的預見性和有勇有謀的一面。 1898年,巴魯克的投資才華再次讓華爾街感到了震驚。1898年7月3日,正在新澤西州朗布蘭奇陪妻子和家人共度周末的巴魯克從老闆豪斯曼處得知西班牙艦隊在聖地亞哥已經被美國海軍殲滅,美軍已經取得了美西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巴魯克立刻意識到,這一勝利意味著,戰爭即將結束,美國的金融市場將隨之快速反彈,甚至有可能出現強勁勢頭。第二天是7月4日國慶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按照慣例將停業一天,但是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應該和往常一樣正常營業。此時如果在倫敦低價購進股票,然後在紐約高價拋出,中間的差額利潤將是可觀的。
可難題是,巴魯克如何在第二天倫敦證券交易所敲鍾開盤之前,趕到位於紐約的辦公室。由於時差,倫敦證券交易所開盤時,紐約才剛凌晨5點鍾。由於國慶日前一天已沒有到紐約的火車,巴魯克急中生智租了一列專車連夜向紐約狂奔,最終在天亮時趕回辦公室,向倫敦發出了大量吃進股票的電傳。第二天,因為相信和平將帶來好運,證券交易所的股票開始紛紛上漲,巴魯克讓老闆和自己都穩穩地賺了一大筆。
從1897年到1900年短短三年的時間里,巴魯克的個人資產上升到了100萬美元,而他剛入行時還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他就賺取了上百萬美元的資產,這真是一個奇跡。而與此相關的卻是,為獲得這些財富,巴魯克表現出了他兼容並蓄、不拘一格的投資手段。如今在華爾街打拚的投資者,幾乎每一個人都是某一領域的高手,或是經紀專家,或是風險投資家,或是場內交易人、投資銀行家,而巴魯克卻能在短短的時間里將所有這些角色集於一身,成為投資的「多面手」。
㈧ 關於美國的歷史
亨里克·房龍:《美國的故事》,是一本好書。
㈨ 注冊南卡羅來納州公司對於企業有什麼優勢呢
1、以南卡羅來公司的名義在國外置業、投資可以更好的拓展國際品牌,樹立公司國際形象;
2、在南卡羅來當地銀行開戶,利用支票收支,調動、周轉資金,以直接面對美國客戶,了解美國客戶的需求使產品適銷對路;
3、直接以美國資本名義全資控股國內自己公司的產權,還可以與美國公司之間進行貿易,減少貿易風險;
4、美國南卡羅來公司注冊好後可與美國當地開設銀行賬戶,資金進出方便,無外匯管制;
5、可投資中國享受外商投資優惠稅收政策;
6、在南卡投資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南卡大學商學院「摩爾商學院」,該學院為來南卡投資的企業提供大量的優秀商業人才。 注冊美國公司的優勢是眾多周知的,但是在美國完成注冊後,後期的維護是十分的重要的,比如年審報稅、公司變更以及銀行開戶
㈩ 你身邊有沒有買彩票改變一生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你相信運氣嗎?
我曾經不信,因為我只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但是一則國外新聞,讓我對運氣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進而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群幸運的人,還有一群,似乎被厄運纏身的人。
正如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所說: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在生活中承受著同樣的風暴。但他們能更好地經受住考驗,並從中受益。
運氣也是如此,你可能無法控制經濟、天氣、股市或宇宙,但研究表明,你可以創造自己的好運。幸運的人通過看到隱藏的機會、信任自己和採取大膽的行動,來度過生活的風暴。
這就是他們一直幸運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