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80年代漲幅最大的美國銀行股票
擴展閱讀
雲朵網路 2025-09-15 02:47:46
股票配資平台c久聯優配 2025-09-15 02:32:49

80年代漲幅最大的美國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6-04 09:33:45

『壹』 美國波動大的股票

現在波動大的金融股最大。。。。。。。而且MS,JPM都屬於上下頻率快~幅度大的,你自己有這樣的股票拉。
如果還要有銀行股BK~~~~很變態的哦
最近CVS很好做,還有CNX。。。。還有我非常喜歡的POT。。。不過已經超過你的30美圓了,500,800股那個進去high啊。
股票每個階段的特性都不一樣的,所以你要是想要長久的這樣股票~我么有~~~~

『貳』 美國歷史上漲幅1000倍的股票

90年代以互聯網為主題,思科以10年1000倍漲幅成為美股歷史佳話。

『叄』 美國庫爾斯公司70~80年代的背景資料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逐步由價格目標向數量目標過渡。但是,受到凱恩斯主義的影響,美聯儲在實際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為貨幣政策體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轉變階段,貨幣政策不穩定,再加上,高通貨膨脹背景下,利率波動較大,最終導致了貨幣供應量過大。
具體而言,雖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後就宣布以貨幣總量為供給目標,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聯邦基金利率為最終目標。每隔六個星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會重新制定各種貨幣總量的目標區間,以及與該目標區間所匹配的聯邦基金利率。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高於或低於目標區間,就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手法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區間內。因此,貨幣供應量往往會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極不穩定。
另外,選擇利率作為調控目標,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雖然關於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響總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預期的長期真實利率。所謂預測的長期真實利率,就是市場參與者通過在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來推測的真實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紀70 年代,美國出現了比較高的通貨膨脹。在這樣高的通貨膨脹時期,名義長期利率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既不穩定,也不能預測。
因此,在滯脹期間,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幫助經濟增長,反而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大,被認為是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
銀行信貸業務擴張也對通貨膨脹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使通貨膨脹直接上升至兩位數
世人常常把上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滯脹」歸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與其後的經濟衰退的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3-1974 年。十月戰爭爆發,歐佩克為制裁西方,聯手削減石油出口量。國際油價從每桶3 美元漲到12 美元。而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開始衰退。從1973 年到1975 年美國實際GDP 增長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9-1980 年。伊朗爆發革命,隨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日產量銳減油價驟升,從每桶14 美元飛漲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價格從每桶14 美元上漲至40 美元。從1990 年到1991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17%。
為什麼油價上漲會引起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呢?首先,生產率與石油價格關系密切,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生產率下降。美國工業部門在19 世紀70 年代對石油的使用量達到高峰,

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使用石油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產部門。
其次,石油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率。石油以最終消費品和中間產品這兩種形式影響物價的走勢
除此之外,不僅是油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也由於糧食緊缺而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貨膨脹壓力。1972 年,自然災害席捲全球,世界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9%,許多國家發生嚴重的飢荒。前蘇聯在這一年到處搶購,大量進口,造成戰後前所未有的糧食短缺。1974 年世界糧食再次減產,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第二次石油危機出現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現世界糧食短缺。
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國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幅度分別達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漲幅度分別達到9.7%和10.7%。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美元貶值
石油價格的上漲從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機所引發,但實際上也與美元持續貶值不無關系。1975 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這些國家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石油價格由美元標注,這造成原油價格與美元匯率反向運動的邏輯關系。1970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持續貶值,為油價上漲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滯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滯脹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美國工業經歷了長時間的生產下降。1973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5.3%,持續時間為18 個月;197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時間約44 個月。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到戰後歷次危機的最高值。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近1.5 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最高時達9.2%,失業人數約836 萬。在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中,企業倒閉、銀行破產數和失業率都創出戰後最高紀錄。企業破產數量達25 300 家,失業率最高時達10.8%。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物價嚴重上漲都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發展。「滯脹」階段是美國「二戰」結束後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從 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復甦為止,美國約有13 年的時間停留在滯脹的陰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實際GDP 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9%,而其它時期的經濟增幅平均為3.87%至5.69%。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前所未有地高漲,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0.46%,而美國戰後各經濟階段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3%至3.54%。 「滯脹」時期美國各產業的表現
70 年代美國「滯脹」時期,各行業的表現不一。我們統計發現,大多數行業,特別是製造

業表現較差;但是,具有定價權的上游資源行業和下游服務業,以及出現新的盈利模式的行業,增速明顯能超越CPI 的漲幅。70 年代,美國增長最強勁的行業分別是採掘業、農林牧漁、金融服務業、公用事業,平均年增速超過10%,遠遠超過CPI 的上漲。其中,採掘、農林牧漁的年增長幾次超過50%,主要是受益於石油價格暴漲和全球性糧食漲價。金融服務業的年增長也曾經接近20%,則是因為70 年代美國的銀行業了出現新的盈利模式——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中東「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的銀行,再加上美元持續貶值刺激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國的銀行業處於信貸擴張、高杠桿、高盈利的豐厚時期,直至80 年代初債務危機爆發。
70 年代,美國溫和增長的行業,包括,信息服務業、教育醫療業、房地產、住宿食品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後,基本實現正增長。信息服務業的增長主要是受到當時美國電信行業的壟斷格局被打破,行業競爭機制刺激了居民對通信的消費增長。
70 年代,美國增長呈現停滯狀態的行業涉及面較廣,包括,製造業、交運倉儲、建築業、零售業、批發貿易等,主要是受到經濟停滯、失業率高的影響。
滯脹翹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導致了固定收益類資產貶值,經濟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漲,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開始湧入大宗商品市場。黃金作為規避通貨膨脹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創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點。 滯脹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經濟的衰退通常伴隨著股市的下跌。我們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發現這期間總共有8 次經濟衰退,每次都伴隨著股票市場走熊。股票市場走勢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8 次經濟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經提前下跌已經提前下跌,而經濟開始復甦前,股市一般會提前4 個月左右起穩。當然並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與經濟周期有關,14 次股市調整隻有8 次與經濟周期有關。信貸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時左右著股票市場的走勢。 整個滯脹時期,股票市場經過了 6 次調整,約有一半的時間處於熊市之中。也就是說,1946-1995 年美國股市的14 次調整有一半是發生在滯脹時期的。滯脹嚴重影響了美國股市的發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調整中,美國S&P500 下跌了近43.3%,為歷次調整中最大跌幅。從個股的表現看,在70 年代股市調整時期,仍有部分行業的股票出現了一定的漲幅。比如,金融股、國防股、採掘股和服務類股。總體來說,板塊的走勢還是與當時的行業景氣度密切相關。
西方國家「滯脹」對全球影響——資金向欠發達國家巨額轉移

雖然 20 世紀70 年代,西方國家都陷入了滯脹的局面,但是,美國信貸規模的持續擴張,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和世界貿易的擴張。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機,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資金。1973 年,加速的通貨膨脹與利率上調的不利影響無法支持美國銀行正常的融資活動,導致了銀行系統的演進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當時石油漲價帶來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產油國,這些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銀行。缺乏正常融資渠道的銀行一下子擁有了巨額的資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產生與70 年代寬松的貨幣政策、過低的實際利率相關。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負利率降低了還本付息的費用,也間接增強了借款國的信用度。下跌的實際利率、擴張的世界貿易、不斷提高的商品價格、再加上貶值的美元,這一切都鼓勵了債務國,並給與他們增加負債額的機會。國際上,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需要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而產油國家則需要貸款來支持經濟擴張計劃。適逢東西方關系緩和,美國銀行成為信貸的源泉。
其三、利潤。當時,歐洲美元市場不受管制,美國銀行不必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債務保持最低的准備金。國際貸款的利潤相當的豐厚。
國際貸款業務成為整個銀行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加上各家銀行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對貸款條件的要求就相應寬松很多。借債國為獲得貸款而提供的必要資料少得可憐,一些貸款銀行甚至不知道貸款對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數額。就這樣整個國際信貸市場迅速的發展起來。1982 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後,國際信貸市場的發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紀90年代開始,私人資本才開始顯著流入新興市場。 美國如何走出「滯脹」?
以往當發生經濟衰退時,在生產下降、失業率增加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實際情況作後盾,以通貨膨脹率為代價換取失業率下降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滯脹時期,異常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發生,使得美國政府進退兩難。 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兩任政府都實行了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1976 年1 月,失業率為7.9%,福特政府設置了一條將失業率壓制到1980 年時5.2%的經濟路徑。也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失業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總統在任職期間,也將這一目標路徑沿襲下來。其具體措施是:一是減稅以刺激經濟上升;二是撥款舉辦公共服務事業;以增加臨時工作位置。

前一項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預算赤字,從而加劇了美國依然存在的通貨膨脹,以至於1978 年又出現「雙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後一項措施則因撥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貨膨脹的上升導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重點重新轉移到治理通貨膨脹上,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聯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過了10%。由於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上搖擺不定,貨幣政策時緊時松,也沒有執行前後一至的戰略。最終,卡特政府也在「滯脹」的陰影中下台。 穩定貨幣供給量和結構性財政政策
1979 年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強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將美國推入強勢美元時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宮,里根政府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為了對付"滯脹",里根政府改弦易轍,採用了四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最為有效的兩條是穩定貨幣供應量和減少政府幹預。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觸發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雖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穩定的貨幣供應量抑制了通貨膨脹,使得通貨膨脹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經降到3.8%。其次,里根對企業實行的加速折舊政策和原來的投資課稅扣除等優惠,使得企業手中的現金流量增加,對刺激傳統產業更新設備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於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低於前期,也鼓勵了企業投資。除此以外,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引起了油價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工會為保證工人就業而放棄提高工資的要求等客觀原因也使得通貨膨漲出現了下降的態勢。經過里根政府的持續努力,美國終於1983 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此輪經濟滯脹一共經歷了13 年的時間。

『肆』 1995年至2008年國際期貨每年的大事件(漲幅較大的各股)

道瓊斯指數崩盤 (1989年),蘇聯新政權的軍事襲擊 (1991年),美伊沙漠風暴 (1991年),全球金融牛市上升 (1992-1995年),英國霸克菱銀行倒閉事件 (1995年),亞洲貨幣慘遭狙擊面臨貶值 (1997年),美國911襲擊事件 (2001年),美伊戰爭 (2002年)2003年H股上漲4倍,是由於國際資金看好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競相投資,H股從區域性被冷落的市場成為國際巨額資金投資的最佳場所;3)為何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克都沒有讓石油價格大幅上漲? 2004年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卻暴漲,石油、重金屬價格翻翻。因為中國2003年、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增長,使得中國乃至世界整體供需短期失衡 (2004年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佔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50%),造就了期市大牛和2003年底的股市1300點---1700點大牛市(中國本輪針對固定資產的宏觀經濟調控源於此)2006年1月2日,國際金價為每盎司514美元。隨後,金價展開了跳躍式上漲,一天之內上漲20美元都不是新鮮事。到5月12日,國際金價終於創下每盎司730美元的歷史紀錄。2007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演變為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大事件,讓投資者始料不及,但隨後美國實體經濟陷入低迷之中,確實給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以很大沖擊。今年已有11家銀行關門, 始於去年8月的美國金融動盪,在14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被低價收購等一連串重磅炸彈同時引爆後,其嚴重性儼然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僅今年,迄今為止,美國就已有11家銀行倒閉。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期間那場驚天動地的銀行倒閉潮。相關資料顯示,在那短短4年間,美國共有9755家銀行破產,占當時銀行總數的1/3。

雖然從數量上來看,此次美國銀行業危機遠不能和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但在市場環境已發生巨變的時代背景下,仍出現如此規模的銀行倒閉潮,實屬觸目驚心。

9月5日,Silver State成為今年以來第11家破產的美國地方銀行。而此前的8個月,已分別有Douglass National、Hume、ANB Financial、First Integrity、Indy Mac、First Heritage、First National、First Priority、The Columbian Bank and Trust Company和Integrity等10家銀行先後倒閉。其中最大的銀行是7月11日宣布破產的IndyMac,該行擁有320億美元資產和190億美元存款,它也是美國歷史上破產的第三大銀行。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不久前曾透露,截至第二季度末,其黑名單上的「問題銀行」已增至117家之多,比首季度增加30%,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創下了自2003年中期以來的最高紀錄。

自2000年10月以來,FDIC已關閉了37家銀行,其中2002年關閉了12家,為歷年之最,2005年和2006年均無銀行倒閉,2007年為3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11家銀行先後破產,僅7月以來的短短兩個多月就有7家。

FDIC董事長謝拉·布萊爾上月表示,她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銀行「難逃厄運」。

「我認為這場危機才剛過半,甚至可以說最壞的時候還未到來。未來幾個月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中小銀行倒閉,我們還將看到一家大投行或商業銀行倒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說。

僅僅過了一個月,羅格夫的話就已應驗,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諸多分析人士認為,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才是銀行信貸損失的高峰。如果真是這樣,美國銀行的倒閉潮也許才剛剛開始。

『伍』 百年美國股市漲幅最大的行業

估計是銀行業,因為其受經濟周期波動相對較小,不像鋼鐵、石油、鐵路、汽車、電子、網路等行業只是各領風騷一段時間。當然07年以來美國的銀行業因為杠桿率太高,導致經營風險過度放大,出現業績下滑。 你問此估計是參考在A股市場選股,當前中國的銀行股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屬於發展初期,杠桿率保守,經營較穩健。關鍵是估值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低。目前普遍低於巴菲特大幅建倉富國銀行時其接近5倍市盈率的估值。 如你是理智的投資者現在投資銀行股是穩賺不舍的

『陸』 美國歷史上十大牛股的特徵是什麼

顧大牛股的歷史特徵總結如下:
1 根據中美的歷史經驗看,大牛股一般產生在消費品,醫葯,連鎖零售行業里,因為他們同時具有大牛股的二個特點:
既可以保持高成長,同時有足夠深的護城河。
2 高成長的企業一般有這些特質:面對消費者,市場空間巨大,消費頻次高,有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很強勁,而且沒有盡頭。
3 具有護城河的企業一般具有品牌效應,是行業龍頭,行業的核心驅動是非技術驅動的,而且優勢可以通過時間可以累積,如果是互聯網公司,網路效應加壟斷效應可以在相對長的時間內抵消掉技術創新帶來的顛覆。
中國天然的巨大市場,繁榮的經濟發展,而且現在連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都沒有達到,所以未來中國股市一定會出現非常多的大牛股,比過去的20多年要多的多,這些大牛股大部分就出現在消費品,醫葯,零售連鎖,互聯網等行業。巴菲特說:「投資如同滾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統計A股市場過去廿年漲幅最大的100隻股票,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上市時間足夠長。統計顯示,這100隻牛股平均上市時長達14年,漲幅榜前20名的股票中18隻上市時間超過10年。其中上市滿20年的「老八股」有5個出線,「老八股」取得如此成績,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中國股市20年的財富積累效應。

特徵二:高增長%2B股本擴張。

牛股除了上市時間長之外,還有業績的高增長以及高分紅送轉特徵。在20年大牛股中,就有一批上市時間雖不足10年但漲幅驚人的個股,其中煙台萬華 (600309(萬華化學) )、曾經的 美的電器 (000527 )等多隻股票也是A股年化分紅價值榜前列的成員。

600795(國電電力)(行情,問診) 是股本擴張的代表。該公司1997年上市來經過9次送轉股,總股本擴大97倍,股價也累計上漲26倍。此外央企整體上市是「股市金元寶」。中航精機(行情,問診)上市6年股價上漲9倍是央企整體上市的威力。未來3年央企整合且將注入3萬億的資產,給證券市場帶來眾多機會。

特徵三:獨有的競爭力和資源優勢。

在20年大牛股中,600547(山東黃金) 、600489(中金黃金)(行情,問診) 和包鋼稀土(行情,問診) 600111(北方稀土)、鹽湖鉀肥 (000792(鹽湖股份) )等都屬於資源股;000538(雲南白葯) 、000423(東阿阿膠)(行情,問診) 、600085(同仁堂)(行情,問診) 等都擁有中國特色資源。

特徵四:主營契合經濟發展熱點。

從行業分布上看,過去廿年機械設備與生物醫葯行業涌現的牛股最多。如機械設備行業大牛股中的

『柒』 08年次貸危機至今美國花旗股票上漲了多少巨鹿縣醫院趙志騫 問

花旗銀行(citi),漲幅已經漲了五六倍

『捌』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8)80年代漲幅最大的美國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玖』 歷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是誰,漲了多少倍,最高股價是多少

答:分四個階段:

87.1-93.2:(90年以前沒有交易所)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豫園商城(600655)為代表的上海老八股。漲幅就不好算,因為這些股票都是從原始股轉入股市的,據說買原始股的人如果在最高點賣,能賺上千倍

96.1-97.5: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深科技(000021)、四川長虹(600839)、發展銀行(000001)為代表的優質股票,當年這些股票業績很好,現在除了發展,其它兩是垃圾了。深科技在一年多時間里漲幅達2300%。

99.5-01.6: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上海梅林(600073)為代表的網路概念股,上海梅林是導火索,但漲幅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綜藝股份(600770),漲幅930%。

05.6-07.11:這波行情漲幅最大是以貴州茅台(600519)為代表的藍籌股,漲幅最大的是中國船舶(600150),漲幅達到5000%(50倍)。

『拾』 美國有什麼好股票

那很多。我們熟悉的有特斯拉、微軟、雅虎、沃爾瑪、花旗銀行、通用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