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國有哪些著名的公司
英國著名的公司有:
英國石油(BP),主要經營煉油業務。
匯豐銀行(HSBC),主要經營銀行業務。
阿維瓦(商聯保險)(Aviva),主要經營人壽健康保險業務。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主要經營銀行業務。
特易購(Tesco),主要經營食品及葯品店業務。
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HBOS),主要經營抵押貸款等銀行業務。
保誠保險集團(Prudential),主要經營人壽健康保險業務。
沃達豐(Vodafone),主要經營電信業務。
勞埃德TSB集團(Lloyds TSB Group),主要經營銀行業務。
聯合利華(Unilever),英國和荷蘭聯合公司,主要經營個人護理產品和食品業務。
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主要經營制葯業務。
法通保險集團(Legal & General),主要經營保險業務。
英國電信公司(BT),主要經營電信業務。
還有其他公司等等。
⑵ 石油行業前10名(中文名+股票代碼)
601808中海油服
601857中國石油
000609綿世股份
000819岳陽興長
002192路翔股份
600028中國石化
000554泰山石油
002221東華能源
600179黑化股份
⑶ 美石油股有哪些
美石油股較多,以下幾家是比較大型的石油公司:
代碼 簡稱
PNG PAA Natura
COP 康菲石油
XOM 埃克森美孚
CVX 雪佛龍
ECA 加拿大能源
TOT 道達爾
BP 英國石油
REP 西班牙雷普索爾YPF
E 埃尼石油
PZE 巴西石油
香港大型本土上市券商,港股美股開戶或咨詢請加好友交流,謝謝。
⑷ 世界六大石油企業巨頭是哪幾個
一、皇家荷蘭集團;
二、埃克森公司;
三、英國石油公司;
四、德士古公司;
五、菲利普斯石油公司;
六、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
⑸ 英國石油股票市值大跌能否從中獲利
漏油時是60美元,跌至30美元左右,安基數100,現在是50。在英國可以用杠桿(保證金),最大杠桿好像是25倍。
⑹ 外盤期貨中的英國富時100指數的成份股有哪些
可以在這里查詢,外盤期貨中的英國富時100指數的成分股
⑺ 國外有哪些石油上市公司
1.皇家殼牌石油: 荷蘭
2.埃克森美孚: 美國
3.英國石油: 英國 煉油
4.雪佛龍: 美國 煉油
5.道達爾: 法國 煉油
6.康菲: 美國 煉油
7.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8.中國石油天然氣: 中國 煉油
9.埃尼: 義大利 煉油
10.委內瑞拉石油: 委內瑞拉 煉油
11.瓦萊羅能源: 美國 煉油
12.巴西石油: 巴西 煉油
13.國家石油: 挪威 煉油
14.盧克石油: 俄羅斯 煉油
15.鮮京: 韓國 煉油
16.雷普索爾YPF: 西班牙 煉油
17.馬石油: 馬來西亞 煉油
18.馬拉松石油: 美國 煉油
19.新日本石油: 日本 煉油
20.印度石油: 印度 煉油
21.泰國國家石油: 泰國 煉油
22.太陽石油: 美國 煉油
23.俄羅斯石油公司: 俄羅斯 煉油
24.赫斯: 美國 煉油
25.新日礦: 日本 煉油
26.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 奧地利 煉油
27.GS控股: 韓國 煉油
28.秋明-英國石油: 俄羅斯 煉油
29.出光興產: 日本 煉油
30.西班牙石油公司: 西班牙 煉油
31.奧倫石油: 波蘭 煉油
32.信誠工業集團(瑞來斯實業): 印度 煉油
33.昭和殼牌石油: 日本 煉油
34.布哈拉特石油: 印度 煉油
35.克斯莫石油: 日本 煉油
36.中油公司: 中國台灣 煉油
37.印度斯坦石油: 印度 煉油
38.Petroplus Holdings: 瑞士 煉油
39.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 原油生產
40.台塑石化: 中國台灣 煉油
41.森科爾能源: 加拿大 煉油
42.墨菲石油: 美國 煉油
⑻ 跪求英國石油公司和英國經濟關系
1909-1955 1908年,英國人William Knox D'Arcy 獲得伊朗國王批准,開始商業性地開發他在1901年於波斯灣發現的石油資源。1909年4月14日,新組建的「昂格魯-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APOC)投入此項開發。初時業務進展不大,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府認識到了石油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收購該公司股權,該公司也開始向皇家海軍提供燃油。戰後,英國政府已經擁有達51%之股份,並開展在歐洲各地的業務。但公司關注焦點仍然放在波斯灣。 1931年,該公司購並了當時與其合作從事行銷的殼牌公司,改組出一家「殼牌麥克斯英國石油公司」(Shell-Mex and BP Ltd),但負責在伊朗(當時仍稱波斯)的業務的仍是APOC。殼牌公司在1975年與英國石油分家。 出於對帝國主義不滿情緒的高漲,伊朗曾在1932年戰時撤回對APOC的特許,經過一年談判,雙方協議給予伊朗更多股份和收益,該公司在灣區的業務才恢復。1936年波斯改稱伊朗,該公司亦改稱「昂格魯-伊朗石油公司」("Anglo-Iranian Oil Company",AIOC)。 二戰以後區域內的民族情緒高漲。親西方的伊朗政府在1949年曾短暫與該公司達成新協議。但1951年3月,親西方的伊朗首相 Ali Razmara 被刺殺,一個月後,伊朗國會通過議案將AIOC國有化,並推舉民族主義政治家穆沙德(Mohammed Mossadeq)為新首相。穆沙德認為,該公司是帝國主義剝削伊朗的代表,唯有國有化政策才能使伊朗人民享有應有權益。但英國政府成功地說服美國共同出面維護西方在海灣的利益,以抵制可能逐漸增加的蘇聯的影響,並聲稱穆沙德政權是親共政府。1953年8月在美國中情局協助下,一場政變推翻穆沙德,「昂格魯-伊朗石油公司」重回海灣,以40%外資股權方式在伊朗恢復業務,並正式改稱「英國石油公司」( BP )。新方案雖使該公司稍受打擊,但世界銀行協助了BP 在海灣其他國家的投資計劃,使其利潤不墜。 有英國石油公司早期商標的加油站 1960年代起,英國石油公司開始關注美國阿拉斯加和歐洲北海的油源開發。這一新創舉在1970年代實現量產,使英國石油公司能抗擊後來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但阿拉斯加的原住民聲稱,該公司在當地的開發是非法的掠奪。英國石油公司為拓展美國業務,1970年代又購並了美國「俄亥俄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Ohio)。1971年開始,在中東國家石油公司的股權已部分或全部被當地政府收歸國有,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英國石油在伊朗的霸權地位才告結束。
⑼ 席捲全球的石油公司兼並浪潮是發生在什麼時間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末,全球石油業曾掀起過兩次大的並購浪潮。這兩次並購浪潮對現代世界石油工業的格局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
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尤其是從80年代開始,國際石油市場的重大變化之一就是國際大石油公司掀起了兼並重組浪潮。石油公司通過兼並來維持和加強自己的地位。這其中規模較大的兼並收購事件如下:
1979年12月,西方世界第二大工業公司和石油公司——皇家荷蘭/殼牌集團在美國的子公司殼牌石油公司以16.8億英鎊(當時合36.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另一家規模也不算小的石油公司貝爾里奇公司的全部財產。
1980年,太陽公司以23億美元兼並了得克薩斯太平洋石油公司,格蒂公司以6.3億美元兼並了儲備和天然氣公司。
1981年,杜邦化學公司以78億美元兼並了康納科石油公司。
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以40.9億美元兼並了城市服務石油公司,鋼鐵公司以59.3億美元兼並了馬拉松石油公司。
1984年,美孚石油公司以57億美元兼並了蘇比利爾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以101.3億美元兼並了格蒂石油公司,雪佛龍公司以134億美元兼並了海灣石油公司。
1985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以56.7億美元購回了美國殼牌31%的股票。
1987年,BP以78.2億美元回購了俄亥俄標准石油公司45%的股權。
1983—1990年間,埃克森公司花了160億美元回購了全部股票,以避免被兼並。
一時間,兼並和收購成為各西方主要石油公司取得新的油氣資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1987年至1989年初,埃克森公司通過收購所得原油儲量達8.9億桶,耗資59億美元;1984—1988年,皇家荷蘭/殼牌集團購入的原油儲量達10.2億桶。1987年和1988年,BP石油公司通過收購它的美國子公司標准油公司內的非母公司股權和兼並英國的大不列顛公司,使自己掌握了美國全國已探明原油儲量的10%和英國北海已租出勘探區面積的30%,一躍成為實力同埃克森和皇家荷蘭/殼牌十分接近的西方世界第三家最大的石油公司。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各國對外開放形成廣闊市場,世界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新的重大變化,這些都使世界石油工業面臨一場跨世紀的歷史性變革。世界市場空前擴大,各種矛盾大大加劇,使各國和各種社會力量既面臨著巨大機遇又面臨尖銳挑戰。在這次新的調整中,跨國石油公司通過兼並方式進行業務重組,既可以從裁減人員、調整交叉重復的業務、共享最佳技術和市場、協同運輸與采購等方面大大降低成本,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加強產品開發,從而在地域、業務規模、市場份額等方面進一步鞏固並加強其在世界石油工業中的地位。
新一輪石油業重組的規模之大、涉及范圍及領域之廣及其對石油業產生的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主要並購案例有:1998年8月11日,BP公司以563億美元收購阿莫科公司;1998年12月1日,埃克森公司以866億美元收購美孚公司;1998年12月1日,道達爾公司以466億美元收購了菲納公司;1999年4月1日,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以303億美元收購了阿科公司;1999年4月30日,雷普索爾公司以159億美元收購了YPE公司;1999年7月15日,道達爾菲納公司以511億美元收購了埃爾夫公司。
經過上述重組活動,徹底改變了石油工業原有格局,在原來世界上十幾個大型石油公司的基礎上形成了三四個超級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荷皇家殼牌、BP阿莫科阿科和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它們無論是從資產規模、市場份額,還是從技術實力、管理水平上說,都遠遠超出世界上其他私營石油公司,成為全球石油業中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他們在未來世界石油業發展中占據著優勢地位,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縱觀世界石油工業發展歷史,石油不僅是一種利潤巨大的重要商品,而且還是一種關繫到各國軍事、經濟和戰略安全的重要物資,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爭奪的對象。西方石油工業出現的這輪兼並浪潮帶有西方各主要國家爭奪和分割世界石油資源、銷售市場和爭奪霸權地位的性質。伴隨著這場舉世矚目的石油業大並購,西方大石油石化公司全面調整了各自的發展戰略,實施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資源戰略、可持續戰略、低成本戰略、技術創新戰略以及營銷戰略等,以全新的姿態步入新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