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中國銀行股票論文
擴展閱讀
手機股票軟體vip破解版 2025-05-20 19:20:07
中信證券股票行情分析 2025-05-20 18:59:50
股票軟體用語言 2025-05-20 18:47:03

中國銀行股票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5-27 02:00:43

Ⅰ 求論文金融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及啟示

樂觀估計,至少要在2至3年後才可能恢復。我剛從美國回來,美國許多企業由於業務萎縮而凍結招聘,波音公司要進一步裁員。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嚴峻形勢,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和外包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及其凍結招聘;其次國內為國外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製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會影響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業影響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台,會刺激建築業的需求,從而帶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恢復,但是見效果有一個滯後時間,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還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2009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的高達600多萬,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受影響較大的是財經類專業,因為企業業務萎縮,首先減少的是財經類管理人員的需求,其次是技術人員的需求 。其次是建築、能源、機械、 IT類專業會受影響

Ⅱ 要求選一隻股票寫一篇論文 誰能給點意見 哪個股票比較好寫

寶勝股份 600973
該股同時具備:核電、高鐵、新農村電網、超導、定向增發破發、風能等一系列概念。私募和投資機構大舉介入,57億營業額,僅2億的盤子。電纜上市公司中的絕對龍頭。
震撼!!!!絕對的吸引眼球!!!
值得一寫!!!!

Ⅲ 求一篇有關中國銀行的論文題目 我是國際商務專業的,要有關國際。有提綱更好,謝謝~

國際商務的,有提綱完整

Ⅳ 寫一篇題為「世界金融危機下,中國股市基本面分析」的論文,應該怎樣寫

金融危機是由一部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製造的,這幫人都是具有很強的理科背景,數學功夫、想像力都相當的了得,吃飽了整天沒事就開始搗鼓怎麼樣製造出復雜的、讓人很難以理解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從博弈論的角度上來說,這些產品很多都是零和博弈產品,但是在金融分析師的改造下具備了存在的價值,有近幾年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Warrant,還有最近因為巨虧事件浮出水面的Zero Cost Collar以及Accumulator(音譯:I kill you later),從一個哲學的角度分析,存在即合理,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存在經過金融工程的改進在某個角度上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正如巴菲特在本世紀初語言的「大規模殺傷性的金融武器」,市場需要它們,但只是在它們正確發揮本來的設計原則的前提下需要,比如期貨的功能主要是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

應對危機,中國面臨四大問題:

第一,中國雖然出台了四萬億計劃,有「國十條」、「金融九條」、「國三十條」一系列的措施,現在的關鍵是2009年特別是上半年,以總需求拉動和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從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來看,GDP增長率6.1%,主要是因為四萬億投資的刺激。由於一季度投資額已經很多,如果要想保8%下半年投資額必須加大,全年投資額必將超過四萬億。

第二,結構調整能不能切實融於這次反危機行動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總需求的拉動可能不困難,能拉上去,但是最後還是重復過去的故事,還在干粗活,中國的製造業還在大量的生產過去那些低附加值的產品。中國的結構調整能否像奧巴馬那樣出台明確的東西,以結構調整作為拉動內需的主要推動力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第三,中國危機可能碰到的問題。中國在反危機措施下面臨的形勢與美國正好相反。美國是經濟體系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中國是由於外需問題,由於新《勞動合同法》問題,甚至可能也由於我們2008年9月之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中國是實體經濟部門先出問題,金融部門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門情況都很好。所以中國碰到的問題與美國相反,實體經濟可能影響金融體系。

第四,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問題。多年前,中國搞西部大開發,後來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兩次大戰略的成效很不理想,其實責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積極性,地方政府也有積極性,但是這兩次大開發背後的東西要看到。掌握全國絕大多數貨幣金融資源的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系統,在內部評級中把西部地區劃在末尾,把東北好多地區劃為信用的D類和E類地區,有錢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國擴張內需的關鍵在於怎樣讓掌握大部分貨幣資源的銀行行動起來。隨著中央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勢必會有大量資金投向東北,有了資金的刺激股市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漲幅。

目前全球金融體系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2007年4月爆發以來的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會進入收縮狀態。金融行業調整與恢復的深度、范圍和速度仍然是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即使到2009年下半年,經濟收縮的速度有可能放緩,在2010年經濟如預期恢復之後,經濟增長率可能仍會在低位徘徊。」

顯然,花旗對於全球經濟的態勢較悲觀。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的預測,花旗認為2009年全球GDP增長率在0.5%,到2010年恢復到2.6%;2009年的全球通脹率在2.5%、2010年的通脹率為2.6%。其中,2009年GDP出現負增長的地區為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

2009年GDP增長率保持領先地位的依然是中國,花旗投資研究部認為不僅保八沒問題,而且會略高,達8.2%。

花旗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實現其目標增長」,他表示,「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在GDP中所佔比重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資產仍由國家控制,可見,盡管經濟改革已有數十年,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並未削弱。」

盡管中國GDP能夠保八,但是企業利潤下滑無法避免,也就是說GDP可能軟著陸,但企業盈利只有硬著陸。中國在1998-1999年間和2002年遭遇了兩次通縮問題,通縮的原因在於出口疲軟、生產過剩。而現在外需的疲軟態勢比過去10年中任何時候更為嚴重,所以出口減少造成的產能過剩和通縮問題在當前的經濟低迷時期,挑戰更為嚴峻。而通縮對企業盈利而言是利空消息。對於中國股市的判斷,股價漲跌的因素更為復雜。盡管肯定會受收入不佳等負面影響,但流動性相對充足、經濟增長超出預期、估值便宜及風險偏好趨穩等將可能是重大利好因素,市場或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復甦。

盡管受到宏觀經濟調控和次貸危機的雙重影響,2008年中國A股市場延續了2007年末的下行走勢,但依然保持相對活躍並從11月份開始回暖。隨著各項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其效果的顯現,投資者信心逐步恢復,市場有望在2009年展開震盪上行走勢。

2008年A股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

縱觀2008年中國A股市場走勢,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股指大幅下調並於年末企穩。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達到創紀錄的6124點以後,中國股市即進入下行階段,2008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延伸。但這一時期影響市場下行的因素更加復雜,除了市場自身調整要求之外,政府為防止經濟過熱而採取的適度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使投資者產生了未來經濟降溫的預期,同時,監管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走高的措施。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2008年A股市場總體下行。上證指數從2007年底的點跌至2008年底的1820.81點,跌幅達到65.39%。此間,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曾探底到1625點的年度最低點。2008年在全球主要股市的跌幅排位中,上證指數跌幅僅次於俄羅斯的MICEX指數,位於第二,遠高於金融危機震盪中的美國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英、法、德、日等國,因此,此輪A股市場的下跌,僅僅用國際金融危機是不能完全解釋的。如果以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的幅度29.42%為據來估算,假定2008年上證指數在點的基礎上也下跌同等幅度,那麼,其下跌的絕對數為1547.79點,上證指數的年末收盤點應當在3700點以上。因此,可以說,2008年的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范疇。

受A股市場下跌影響,與2007年相比,中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和交易也跌幅下落。2008年境內融資減少了4386.58億元,跌幅高達56.80%;其中,A股IPO的融資額從2007年的4590.62億元減少到2008年的1036.52億元,減少了3554.1億元,降幅高達77.42%。與2007年相比,2008年的交易日增加了2天,但股票成交金額卻從460556.2億元下落到267112.6億元(降幅達到42%),股票成交數量從36403.76億股減少到24131.38億股(跌幅達到33.71%),這些下落幅度都超過了2000年以來的任何1年。

2008年總體下行的市場行情給投資者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投資損失,但此輪的市場走勢與2001-2004年的持續陰跌行情有較大不同。首先,2008年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對2006-2007年將爆發性行情的理性修正色彩。2007年前10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26%,最高超過6000點,這種上漲速度在全球股市都非常罕見,在中國股市歷史上也不多見。雖然當年國內外經濟景氣狀況較佳,股權分置改革基本結束,市場流動性充裕,但無論基本面發生如何重大變化,都不足以支撐股市以如此速度上升,更難以支撐股指繼續上漲,股市向下調整是必然的。其次,2008年市場下行並沒有引致成交量的歷史新低,市場仍然保持一定活躍度。2008年上交所周均成交量351.6億股,低於2007年的526.1億股,但高於2005年(190.5億股)和2006年(230.1億股),是中國股市歷史上周均成交量第二高的年份。交投活躍表明市場調整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投資者信心,場內仍然存在大量買盤承接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的拋售,這是日後股市回暖的重要原因。第三,2008年股市調整的低點接近於2006年年末的水平,並沒有嚴重損失掉2006年股市上漲的成果。如果捨去2007年股市爆發性行情所造成的指數虛高,那麼2008年11月市場調整結束後,可以看作是承接2006年牛市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A股市場的走勢受到歐美股市的明顯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股市動盪在2008年下半年對於中國股市的影響日益明顯。2008年歐美股市的走勢對中國A股市場走勢的影響有著加大的效應(這種影響的內在機理和機制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隨著次貸危機的深化和歐美各國政府救市措施陸續出台,歐美股市的波動幅度加大。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經濟衰退的預期對於股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逐步加強。自2008年9月份起,A股市場緊跟歐美股市的趨勢逐漸形成,這成為A股自年初以來股指跌去60%以後繼續下探的重要原因。跟隨走勢持續到年末後才逐步發生改變。事實上在A股市場提前進行了幅度遠大於歐美市場的調整以後,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經偏低,這個時候市場繼續跟隨歐美股市下探,缺乏基本面依據。

第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008年中國股市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股本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市公司從2007年的1530家增加到1604家,市場總股本從1.42萬億股增長至1.89萬億股,其中,已上市流通股從4946億股增加至7000億股。年末股市總市值12.4萬億元,流通市值4.7萬億元。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高於2006年水平,這是繼2007年之後中國股市第二大融資年份。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所產生的限售股解禁和2007年新股上市鎖定的逐步解除,使市場中的上市流通股本總量有所增加。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到2008年年末股改產生的限售股份共4682億股,其中1364億股已經解禁,佔比達29.1%。未來限售股份還會逐步解禁,從而增加上市流通股數量。股本結構的變化不僅擴大股市流通盤規模,而且將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進一步影響。

第四,市場平均市盈率下探至歷史低點。

股指迅速回調擠除了2007年市場大漲的虛高成分,股票平均市盈率在2008年10月末降至12.86倍,是1996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後,隨著市場回暖,市盈率有所回升,到2009年2月16日,市場平均市盈率達到了17.74倍。市盈率不是股票估值的惟一可靠依據,但從這一指標可以發現,股市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預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認真審視和對比分析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很難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全面陷入極度惡化的結論。暴跌之後,股價有可能被低估了。市場平均市盈率從66倍跌到13倍,只用了1年的時間,這種非同尋常的變化原因何在?難道在這1年中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至於投資者必須大幅調低全部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嗎?通過分析最近3年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我們發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並沒有發生普遍惡化的現象。2006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5.1萬億元,同比增長19%。2007年由於大盤股集中上市的原因,這一指標迅速達到7.8萬億元,同比增長52.9%。2008年各季度上市公司主營收入保持基本穩定,表明市場總量指標受新股發行影響較小,各季度主營收入介於2.6-2.9萬億元之間。營業利潤逐季有所下降,從一季度的3028億元降至三季度的2440億元,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出現了下降趨勢,但上市公司利潤的下降幅度有限,而且總體來看各項財務指標相較2007年仍有一定增長。2008年前三季度的主營收入、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已經超過或者接近於2007年全年水平,可以肯定2008年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將超過2007年,只不過增長幅度有所收窄。因此,可以說,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並不支持市盈率大幅調降,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股價可能處於被嚴重低估狀態。

第五,投資者信心保持穩定。

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盡管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較大沖擊,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作出了離場的選擇,但與前一輪熊市不同的是,此次市場回落並沒有完全抑制新投資者的進場熱情。2008年新開A股、B股和基金賬戶數合計達到1664萬戶,雖然低於2007年水平,但仍相當於2006年的3倍。從歷史上看,新開賬戶數量與股指的變化存在跟隨關系。在股指回落年份,新開賬戶數量會減少,在股指上漲的年份,新賬戶會增加,這一跟隨效應在2007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該年度上證指數上漲96.7%,新開賬戶數也從2006年的538萬戶,暴漲至6057萬戶。可見,新賬戶數量與股指之間的這種跟隨關系在2008年依然存在。隨著股指的逐步回落,新開賬戶數量也穩步減少,但仍然維持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絕對水平。11月份股市啟穩之後,12月新開賬戶數量又迅速從11月份的77.7萬戶增加到108.7萬戶。

當然,投資者新開賬戶數量並不一定意味著進入股市的資金總量凈增長。在股市回落階段,新投資者進場的同時,可能會有大量老投資者離場。雖然缺少直接數據說明2008年股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真實情況,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月度投資者持倉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走勢。從圖7中可見,根據該公司統計,A股持倉賬戶從2007年6月的3432萬戶,穩步增長至2008年7月的4789萬戶,此後持倉賬戶數量有所回落,但一直維持在4700萬戶以上,持倉賬戶佔全部賬戶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持倉賬戶數量的增加雖然不能說明進場資金量絕對增加,但至少可以說明進入股市的投資者數量是增長的,而且持倉投資者仍然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2008年11月和12月的股市回暖之際,持倉投資者總量沒有明顯增加,表明本輪反彈行情主要是現有投資者繼續增加投資而形成的,行情初期基本可以界定為「自我解圍」式反彈行情。投資者的損失承受力和再生能力是考察一個市場成熟度的重要指標,而下半年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人數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出現市場回暖的事實說明,A股市場現有投資者群體的投資能力已經可以支撐市場在回落期穩定運行,投資者群體正日益走向成熟。

2009年股票市場走勢展望

2009年是中國經濟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一年。發達經濟體短期內不太可能從危機中恢復,面對不利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有力舉措,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今年的宏觀經濟走勢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同時,尚存的制度性缺陷和新的改革措施也將繼續從不同著力點影響市場運行。

宏觀經濟因素。國際經濟方面,金融危機對於發達經濟體的實體經濟已經產生深遠影響,2008年美國GDP累計值同比下降0.2%;3季度歐盟GDP同比增長0.6%,日本GDP同比下降2.1%。12月,美國工業產值同比下降7.8%,歐盟下降12.7%,代表發達經濟體經濟景氣度的OECD綜合領先指標延續了年初以來的持續下跌走勢,降至92.9,較上月回落1.1,較上年同期回落8.2。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截至2009年2月13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已降至每桶34.44美元,銅、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也在低位徘徊。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為-0.1%,2010年可恢復至2%;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則分別為4.5%和6.1%,其中,中國為7.5%和8.5%。

中國經濟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到四季度經濟增長率低至6.8%,全年經濟同比增長9.0%。工業全年增長12.9%,其中11月和12月份僅增長了5.4%和5.7%。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萬億元,同比僅增長4.9%。2009年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3.3%,顯示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出現萎縮跡象。宏觀經濟增速回落態勢將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預計2008年四季度將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從而拖累全年盈利水平。2008年年末開始,國家刺激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陸續啟動,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業等支柱行業的國家振興計劃出台,為2009年保持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助於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但總體上應適當調低2009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預期。

關於資金面因素。由於對中國來說,國際金融危機和宏觀緊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體經濟上,對銀行體系的沖擊比較小,因此,2008年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表現出較強的信貸投放能力。2008年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余額從年初的27.8萬億元增長至年末的32萬億元。與此同時,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也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年末企業存款余額16.4萬億元,增長13.1%,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2億元,增長26.1%。在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大規模去杠桿化和收縮信貸的形勢下,中國銀行體系能夠保證信貸規模具有一定幅度增長,緩解企業在不利條件下的財務困難,體現了中國銀行體系長期穩健經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實際效果,同時,企業和居民存款的增長,為二者順利度過經濟調整期儲備了資金。當然,一般來說過於寬松的資金面有可能催生資產價格泡沫,但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已經預先進入調整期的情況下,今年國內資產價格再次飆升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政策因素。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全力擴內需、保增長是2009年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就資本市場而言,保證市場穩定運行應是2009年管理層的主要目標,各種改革措施和新金融產品的推出都必須與此目標保持一致。在這一大背景下,管理層對於創業板、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制度的推出將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從而使得2009年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出現重大調整的可能性降低。

2009年A股市場的可能走勢。2008年的中國股市跌幅遠遠超過了歐美等嚴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同時,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此,可以判斷,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狀態。在2008年9月以後,隨著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調,在A股市場中存在的幾百隻市盈率5倍左右的股票,其年收益率大致是1年期存款的8-10倍。這意味著,A股市場已具有重要的投資價值。曾幾何時,在2006年(尤其是2007年)股市大幅上揚以後,一些人後悔不已地感嘆,2005年入市的好時機已今生不再,但面對2008年後期的行情,可以發現,在最好的投資時機來臨之時,許多投資者還在觀望,等待著所謂底部的出現。實際上,所謂的股市下跌底部,常常只能在股市上行之後、回過頭來看才能發現;即便在股市運行中底部形成,在此底部能夠成交的股票也極為有限,並非人人可以買到,因此,希冀於底部購股,即便是機構投資者也往往不能如願,更不要說,個人投資者了。既然A股市場屬於「嚴重超跌」,在宏觀政策放鬆和股市政策從松的背景下,2009年它就有著超跌「補漲」的內在要求。如果在2009年下半年,實體經濟走勢能夠比較回升,那麼,這種「補漲」還可能繼續展開新一輪的上行行情。因此,2009年A股市場總體走勢是上行的。

Ⅳ 《中國銀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論文

金融類畢業論文常用題目\r\n\r\n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r\n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r\n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r\n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r\n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r\n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r\n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r\n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r\n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r\n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r\n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r\n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r\n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r\n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r\n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r\n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r\n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r\n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r\n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r\n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r\n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r\n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r\n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r\n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r\n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r\n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r\n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r\n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r\n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r\n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r\n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r\n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r\n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r\n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r\n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r\n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r\n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r\n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r\n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r\n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r\n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r\n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r\n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r\n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r\n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r\n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r\n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r\n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r\n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r\n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r\n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r\n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r\n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r\n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r\n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r\n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r\n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r\n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r\n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r\n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r\n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r\n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r\n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r\n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r\n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r\n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r\n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r\n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r\n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r\n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r\n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r\n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r\n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r\n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r\n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r\n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r\n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r\n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r\n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r\n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r\n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r\n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r\n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n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r\n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r\n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r\n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r\n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r\n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r\n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r\n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r\n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r\n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r\n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r\n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r\n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r\n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r\n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r\n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r\n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r\n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r\n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r\n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r\n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r\n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r\n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r\n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r\n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r\n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r\n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r\n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r\n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r\n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r\n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r\n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r\n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r\n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r\n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r\n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r\n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r\n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r\n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r\n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r\n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r\n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r\n126. 資產證券化\r\n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r\n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r\n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r\n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r\n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r\n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r\n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r\n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r\n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r\n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r\n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r\n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r\n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r\n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r\n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r\n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r\n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r\n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r\n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r\n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r\n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r\n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r\n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r\n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r\n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r\n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r\n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r\n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r\n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r\n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r\n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r\n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r\n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r\n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r\n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r\n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r\n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r\n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r\n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r\n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r\n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r\n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r\n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r\n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r\n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r\n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r\n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r\n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r\n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r\n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r\n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r\n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r\n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r\n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r\n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r\n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r\n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r\n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r\n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r\n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r\n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r\n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r\n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r\n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r\n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r\n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r\n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r\n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r\n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r\n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r\n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r\n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r\n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r\n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Ⅵ 中國銀行的數據內部資料怎麼找,寫論文急需啊,救救我吧

這個一般不好找,除非他們對外的數據,否則基本不可能的,這個一般內部員工才知道,但好像如果需要保密的,估計你沒法知道!可以去中國銀行網站上看看新聞啥的!

Ⅶ 急求證券投資學論文:從滬深股市中選出你認為適宜長線投資和短線投資的公司股票各一隻,並說明理由。

金融股太大盤了,建議你可關注一些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如中國鋁業601600,雲南銅業000878,馬鋼股份600808,鞍鋼股份000898等都可作長短線投資的,全都是業績好,凈資產高,潛力好的。如果一定要選金融的最好的就只有中國平安601318了。

Ⅷ 金融市場學都可以寫關於什麼樣的論文呀

1.建立中國區域金融體系的研究
2.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與我國金融應對策略研究
4.我國人民幣匯率取向的對策與建議
5.論創建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6.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及洗錢制度研究
8.匯率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9.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貨幣體系
10.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作用的影響
11.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2.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態勢解析及改進意見
13.貨幣政策高透明度比較分析
14.對我國間接貨幣調控政策的市場缺陷分析
15.直接發行央行票據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啟示
16.中國貨幣政策目標及管理策略
17.淺析熱錢流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8.監管職能分離後基層央行如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
19.論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
20.城區存款業務發展的難點及對策
21.重建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的探討
22.利率市場化條件論證與方法探討
2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探討
24.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分析
25.國際貨幣體系有關問題探討
26.國家的匯率干預有關問題探討
27.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28.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問題研究
29.國際信貸問題探討
30.外匯交易有關問題探討
31.國際金融市場有關問題探討
32.國際收支有關問題探討
33.我國的國際收支現狀及發展趨勢
34.期權理論及其在外匯交易中的運用
35.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6.國際儲備題探討
37.國際融資問題探討
二、商業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發展理論
38.金融創新與我國銀行業的發展
39.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對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41.對銀行導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的思考
42.我國商業銀行福費廷業務的現狀與思考
43.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44.對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思考
45.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46.如何提升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
47.商業銀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討
48.中國銀行業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49.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
50.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簡論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利益目標短期化
5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系統管理中的應用
54.銀保合作發展芻議
55.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定價管理
56.信貸業務重組與流程再造
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取向
58.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
60.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思路
61.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創新
62.新《巴塞爾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6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64.關於信貸風險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66.關於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
67.關於新商業銀行法的問題
68.從世界商業銀行發展趨勢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
69.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目標與途徑
70.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71.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問題探索
72.商業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探討
73.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74.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途徑探討
75.商業銀行分業、混業經營利弊條件問題研究
76.商業銀行外部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77.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問題
78.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79.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問題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81.如何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
82.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機制
8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探討
84.中西方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分析
85.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可行性問題探討
86.民營銀行在我國發展空間探討
87.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88.國有銀行上市對其績效影響的分析
89.我國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業績比較:制度因素的探討
90.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基金的困難所在與對策
91.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評估問題探討
92.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
93.商業銀行崗位績效考核的實證研究
94.現代銀企關系問題研究
95.員工素質與商業銀行現代化
三、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
96.論我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補充:
97.QFII規則及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分析
98.論混業經營下金融監管業的發展趨勢
99.試析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方向
100.票據業務風險防範問題
101.貸款五級分類的難點及對策
102.新增貸款質量與風險管理
103.完善貸款方式,規避貸款風險
104.構造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監控體系
105.對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的設想
106.存款保險制度的經驗與教訓
107.存款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與防範
108.構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109.關於商業銀行的資本管制
110.社會信用環境與政府作為的關聯性問題
111.商業銀行風險與內部控制
112.信用卡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113.國外金融監管經驗及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114.關於商業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
115.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定位戰略選擇
116.發展信用卡消費信貸業務的理性思維
117.當前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18.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與管理
四、資本市場與投融資行為
119.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定位
120.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
121.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分析
122.我國公司資本運作的發展戰略
123.我國券商的並購戰略
124.公司反並購的策略選擇
125.我國投資銀行的業務創新
126.資產證券化的運作研究
127.我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
128.證券投資基金的業務創新
129.證券公司的治理機構
130.證券公司的風險控制
131.期貨市場的發展戰略
132.期貨市場的風險控制研究
133.期貨公司的內控機制
134.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戰略
補充:
135.我國股票市場流動性的研究
136.我國股票市場的政策性風險研究
137.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研究
138.我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對接
139.我國公司的資本結構分析
140.我國股票融資的效益分析
141.我國增發新股的效益分析
142.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穩定市場的效果分析
143.我國證券市場做空機制的研究
144.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的完善
145.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的強化
146.我國股票指數期貨可行性研究
147.解決我國股權分置的研究
148.我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研究
149.我國風險投資的研究
150.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保護研究
151.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的研究
152.風險投資基金運行機制研究
153.證券市場投資者心理研究
154.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
155.我國股票市場投資理念的研究
156.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研究
15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
158.我國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協調發展研究
159.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績效評估研究
160.期貨市場的功能研究
161.我國公司股票期權的研究
162.我國國有銀行的改制上市研究
163.證券市場的監管研究
164.股票發行制度研究
165.股票退市制度研究
166.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研究
167.我國公司重組的效益分析
168.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
169.國際投資問題研究
五、合作金融與信託租賃
170.農信社改革冷思考
171.農信社的職能定位
172.農信社的主力軍作用
173.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174.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基點思考
175.降低農信社不良貸款之我見
176.農信社不良貸款的成因及解決對策
177.農信社擔保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8.農信社產權制度改革的探討
179.農信社應加強中間業務的發展
180.我國信託業存在問題調查分析
181.論信託財產獨立性在信託實務中的體現
182.我國集合資金信託產品風險分析
183.制約我國信託業發展因素分析
184.淺議信託在資產證券化中的運用
補充:
185.個人信託在我國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186.融資租賃證券化融資分析
187.企業對租賃功能運用狀況調查
188.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189.制約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因素分析
190.信用社的現狀與發展之路
191.信用證結算有關問題探討
192.托收結算有關問題探討
六、其他及綜合
193.商業銀行分配與激勵制度建設問題
194.論我國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95.論我國投融資體制的配套改革
196.我國金融人才的供求現狀與發展問題
197.商業銀行委託理財業務發展問題
198.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制發展問題
199.我國投資理財業務現狀與發展研究
200.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問題研究
201、信用擔保機構與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相關作用問題
202、金融中介體系發展問題研究
補充:
慢慢挑吧,希望蛋卷的回答可以幫上你。

Ⅸ 請問國有商業銀行為什麼上市論文急用

第一,銀行的負債率太高,自有資本太少;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1999年末資本充實率僅5.37%,大大低於《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比率,其他三大行也無一達到最低規定。第二,國家作為國有銀行的「老闆」,財力有限,無力追加進一步的投資。第三,銀行存在不良資產,且面臨著國際競爭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