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早之前就已經發明出以空氣為動力的車,為啥得不到推廣
很早之前就已經發明出以空氣為動力的車,為啥得不到推廣?期間,南陽《水氫汽車》的鬧劇傳遍全國。 龐青年掌舵的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這場鬧劇的主角。 在科學雙手剝開下水氫汽車的「華裝」後,鬧劇的核心暴露出來:不考慮能量轉換損失,自來水氫汽車以鋁合金為催化劑獲取1公里氫氣需要消耗117度的電。 現在,用電解水製造氫氣的話,每公里的耗電量在50度左右。 誰更環保,更節能,一目瞭然。
2010年成立的咸寧祥天(關聯企業祥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涉及100起訴訟。 前副社長蔡某還因組織、領導的傳銷募集資金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8個月。 「空氣車」當然是咸寧祥天交給投資者的「毒葯」,以「要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市」為噱頭,將原始所有權分配給投資者。
其實「空氣車」和現在國內造車新勢力的「PPT造車」多麼相似啊,有種高利潤的噱頭。 都有以傳統產業為目標的「技術」。 造車新勢力的項目可能還有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但在沒有成熟的產品出現之前,想活下去的只有不斷的融資、研發/宣傳燒荒、再融資的渠道。 產品誕生後,為了維持現金流,必須想辦法銷售,但這也不容易。 畢竟,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飽和。
環境不好的時候,總是會出現「妖魔鬼怪」。 在各種搞笑的洗禮中,密閉錢包是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優先事項。 畢竟,有連傳統燃油車企業的產品都解決不了的安全問題,何況造車新勢力們的PPT項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