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ODM是動視開發的,還是騰訊開發的國內是騰訊代理嗎聽說是騰訊獨自開發使命召喚,來問問是不是
CODM動視負責設計和策劃,天美負責建模和UI。分成的部分國際服歸動視,台服和東南亞服歸Garena,騰訊只有國內代理權,使命召喚手游是騰訊游戲天美工作室開發的。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
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台、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路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2004年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
2018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騰訊居第二位。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39。
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237位。2019年8月,入選2019年中國最佳董事會50強。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32位。
2019年10月,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位列14位。 2019年10月23日, 2019《財富》未來50強榜單公布,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12。「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14位。
2019年12月,騰訊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發布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單,騰訊排名第4位。
② 曾經最強的FPS標桿《使命召喚》如今為何被玩家「噴慘」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其實整個使命召喚系列口碑反轉的階段就是從IW工作室員工離開動視的時候開始的,這次大麥就來完完整整的給大家捋一遍《使命召喚》系列的發展史來了結這個問題吧。
IW加入動視最早使命召喚是動視正在研發的一個獨立項目,然而由於動視的資金不足再加上當年榮譽勛章的名聲幾乎壟斷了整個FPS游戲界。因此動視內部對於使命召喚這個項目其實是非常不堅定的,甚至一度想要砍掉這個項目。
然而事情後來出現了轉機,曾經效力於2015工作室的員工們由於不滿老闆開出的薪資水平,在完成了榮譽勛章以後全部跳槽出來成立了名為IW的獨立工作室。動視就是看重IW工作室曾經的FPS游戲製作經驗便將其收入麾下,去拯救那個岌岌可危的使命召喚。
還別說,動視的眼光准確,成功收購IW工作室以後,IW迅速接手使命召喚的工作並且最終成功上市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動視乘勝追擊,要求IW繼續開發使命召喚2,並且為其進軍主機市場保駕護航。當年使命召喚2直接拿下了IGN評分的最高分9.3分,同時還極大推動了xbox 360的銷量!
與此同時,戰地的崛起也對使命召喚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動視為了挽回口碑又將二戰題材給搬了出來。但二戰的新內容幾乎已經沒什麼值得在創新的地方了,幾乎所有的以二戰為背景的FPS游戲都逃不開「諾曼底登陸」「進攻柏林」這些老掉牙的題材。
廠商又不太可能完全架空歷史,因此使命召喚14造就了最短的單人戰役,而多人模式卻又不如戰地1,因此使命召喚14也創下了近幾年來最糟糕的評價。
其實我們發現,使命召喚這幾年口碑大幅度下降的作品全是IW製作的。例如使命召喚10:幽靈、使命召喚13:無限戰爭。不知道是不是老IW員工留下來的詛咒哈哈哈哈。去年使命召喚15進行了巨大的創新,刪除了單人戰役以及加入大逃殺模式。然而這次的大創新並沒有給使命召喚的口碑帶來多大的改善,也對動視的股票沒有什麼太多的影響。
一個簡單的小結語如今使命召喚系列已經是一個有將近20年歷史的老牌IP了,雖然這兩年在玩家心目中的口碑的確下降了不少,但依然無法阻止其年貨的本質。畢竟如今的使命召喚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產流程,就像我們國人每年春節常看的春晚一樣,每年都罵,但每年都看。
其實使命召喚的游戲質量並沒有下降,只是因為能和他競爭的游戲越來越多了。隔壁EA的戰地,早已成為了使命召喚最為主要的競爭對手。而這兩年吃雞類游戲的火爆也對這種傳統FPS游戲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似乎這兩年使命召喚為何口碑下降誰也沒辦法說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感覺各方各面的因素有有點關系。或許是動視商人的本質玩家們早已厭煩,又或許是老IW員工留下來的詛咒成為了動視頭上揮之不去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