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創想三維公司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愛普檢測股票行情 2025-05-18 04:22:50
中核資本股票行情 2025-05-18 03:56:18

創想三維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7-24 19:41:10

㈠ 創想三維是不是國內3D列印機行業比較有實力的一家公司有人清楚嗎

是的。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消費級3D列印行業領導品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內熱熔沉積(FDM)和光固化(DLP)3D列印機研發、量產的先行者。公司一直致力於3D列印機的市場化應用,為個人、家庭、學校、企業提供高效實惠的3D列印綜合方案,擁有100餘項消費級、工業級、教育級3D列印機專利。

選擇一台好的列印機,首先毫無疑問要考慮3D列印機的精度。列印精度,這個決定了你能列印出何種級別的產品。3D列印機現在普遍桌面級基本上都能達到0.1mm。深圳創想三維的3D列印機就做到了高精度的這一特點。

外機型結構也影響著3D列印機精度。機型結構的穩定性相當重要,它可以決定列印機的列印速度,結構不穩定的,列印速度過快就會影響模型列印精度。

判斷結構,看一體成型還是有螺絲拼接固定,一體成型結構穩定列印速度能達到很高,比如100mm/s。復雜的模型結構,有很多懸空位置,需要加支撐列印,那列印時間就會延長,長時間的工作列印必然依靠穩固結構才能列印好的模型。創想三維CR-53D列印機,一體式無縫焊接機身,外形結構更加結實穩固。

㈡ 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是國際知名的3D列印機製造商,是國內熱熔沉積(FDM)和光固化(DLP)3D列印機研發、量產的先行者。公司一直致力於3D列印機的市場化應用,為個人、家庭、學校、企業提供高效實惠的3D列印綜合方案,滿足每個創意對於效益、質量及快速成型的要求。

㈢ 你是如何進入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的

是通過該公司在學校進行的招聘會進入的,這個公司整體情況不粗,以下是相關介紹:

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研3D列印機的生產商。

深圳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前名:博領達科技)2014年在深圳成立。

創想三維是中國率先進入3D列印行業的研發製造商, 該公司致力於建設全方面的3D列印解決方案,業務領域以3D列印機的研發、製造、銷售為主,延伸到3D列印配件、3D列印耗材、3D教育課程體系、3D列印列印服務等。

詳細信息:

法定代表人:劉輝林

成立時間:2014-04-03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909690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同勝社區金城工業園第三棟12層

㈣ 有關機器人的股票有哪些

我國機器人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和世界先進國家尚有距離,2013年業內曾選出十個機器人品牌:沃迪、嘉騰、GSK工業機器人、埃夫特、創想、漢迪、普華靈動、鑫拓、凱爾達、博美德。當然,以上很多是沒有上市的公司,自然沒有股票,機器人和自動化製造業、數控關系密切,可以關注,以下幾家是上市主營機器人或機械自動化的:機器人(300024)、沃迪裝備(830843)、藍英裝備(300293)、沈陽機床(000410)、法因數控(002270).希望對你有用。新年快樂!

附錄最新消息一則:
2013年起,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報告,當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約18萬台,其中在中國銷售量約3.7萬台。

12月下旬舉行的2014世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會上,業內一致預期,今年我國機器人市場銷量可能突破5萬台,且在未來5年內市場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機器人產業井噴之勢已經可見。

「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十分迫切。不管是歐洲的『工業4.0』、美國的『下一代機器人』,還是日本的『機器人革命』,無不預示著全球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模式變革。」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指出。

在工業4.0背景下,業內對於機器人市場快速擴圍預期的主要根據在於中國諸多產業自動化的提速。在此前中國傳統工業企業中,只有汽車生產企業已經普遍應用工業機器人,有些工業如紡織服裝行業中某些「柔性」工序仍必須由人工完成,工業機器人無法替代。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本屆產業大會上獲悉,中國機器人下游應用開發正在提速,機器人產業擴圍已經形成趨勢。

以法因數控的一款塗膠機器人為例,產品最大有效負荷高達8千克,運動半徑達1379毫米,整個工作站柔性高,精度好,膠型均勻一致無飛濺;通過自動編程或者離線編程,可以完成復雜的三維立體空間的自動塗膠動作,不僅適用於汽車及車燈、車門等零部件,在家電等電子產品中也能進行自動塗膠。

長江證券相關分析師指出,機器人產業行業景氣度持續高企,隨著下游產業應用的擴圍,我國工業機器人格局或將完成從「T」型到「O」型的轉變,亦即形成龐大的中端市場,從而帶動中國整個智能裝備製造業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