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今天銀行股為什麼大漲
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規模受限,存款規模佔比提高,銀行負債端成本下降。從銀行個股的漲幅腔坦看,吸收存款優勢明顯的四大行以及零螞兆售業務具悶圓租有優勢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股價上漲幅度大。
❷ 誰幫我解釋下,今天銀行各股下跌的原因.
1、今天銀行股的普跌是在民生銀行的帶動下產生的,其實601939建設銀行、601998中國銀行等大盤銀行股今天的調整還是不算大的。
2、金融板塊特別是銀行股在近期一直強於大盤,股指從6100多點調整到5000點,銀行股相當抗跌(有的已經跌去了30%-50%),今天有一波調整也是正常的。
3、銀行股前期的上漲主要來源於對股指期貨的預期,於是機構紛紛搶奪權重股籌碼(中石油上市前銀行板塊是兩市第一大權重),由此推動股指向6000點沖擊。
4、今天銀行板塊的集體調整與今天公布敏感數據有關,CPI依然高企,於是市場猜測央行近期再度加息,在此影響而一路走低(從技術形態上來看也有調整的要求)。
5、銀行板塊的調整不會太深,這是因為現在銀行板塊的籌碼主要集中在機構手中,隨著股指期貨推出的預期越來越近,機構為搶奪股指期貨的蛋糕,不會輕易丟掉這個權重板塊的。
6、隨著中石油逐步企穩以及銀行板塊的調整到位,就是大盤階段性見底之時。
❸ 銀行etf股票代碼
銀行ETF代碼(SH:512800)。
銀行etf是指直接跟蹤銀行指數的市場基金。ETF是一種交易所交易基金,主要用於按照一定的比例買入某個指數中的所有證券,從而復制整個指數,而銀行ETF是一種復制銀行指數的基金。
【拓展資料】
一、為什麼要投資銀行etf:
1.低估價
流行的觀點是價值被低估了。在股票市場上,分析師喜歡用一種叫做市凈率的指標來衡量股票的價值。市凈率越低,就越被低估。
2.減少政策及監管風險
自2017年以來,銀監會加大了金融監管力度,包括重組銀行的外包業務和銀行間業務,這對債務能力相對不足的銀行,產生了重大影響。今後,我們將繼續為加強金融監管不懈努力。雖然這有利於提高銀行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但也會增加單個銀行的政策和監管風險,通過持有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可以規避監管風險,把握銀行行業的整體表現。
3.具有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
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匯集了來自資金和集中的眾多投資者,委託基金經理進行專業管理,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可以幫助投資者節約成本。
4.節省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選擇購買銀行股票,而不是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如果你選擇正確的,你可以得到比指數更多的錢,但是如果你選擇了錯誤的,你將得到比指數更少的錢,甚至賠錢。更重要的是,選股不僅需要專業知識和能力,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跟蹤和研究上市和銀行的基本面,這兩者缺一不可。由於大多數投資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他們需要在業余時間兼顧生活和休閑,包括履行家庭責任。因此,選擇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是省事省力的捷徑。
5.合理避稅
由於國家對基金業的支持,二級市場的ETF交易可以免除印花稅,而股票交易則需要繳納1%的印花稅,高於目前普遍的交易傭金。由於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成份股是銀行股票,交易銀行交易所交易基金比交易銀行股票更具稅收優勢。
❹ 銀行類股票有哪些
目前國內所有的國有資產銀行改制後已全部上市,有:
工農中建四大行
交通,中信,興業,華夏,民生,光大,招商,七大股份制銀行。
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浦發,深圳發展,五大地方區域股份銀行。
❺ 五三銀行的介紹
美國五三銀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58年創立於俄亥俄州辛辛提那俄亥俄谷的俄亥俄谷銀行(Bank of the Ohio Valley)。1871年,俄亥俄谷銀行被美國第三國民銀行(Third National Bank)收購,上個世紀初,第三國民銀行與第五國民銀行(Fifth National Bank)合並,合並後的銀行更名為五三銀行(Fifth Third Bank)。1975年,五三銀行公司成立(Fifth Third Bancorp)。
❻ 林奇:我也非常迷惑不解,為什麼市場對這么好的銀行股
1980年,正值卡特總統執政的末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了抑制經濟過熱,猛踩剎車,把利息率提高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在這種形勢下,盡管銀行業增長前景非常好,但是銀行股居然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市場價格在銷售。我並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著腦袋一想,利率提高銀行股會如何如何,於是發現銀行股被嚴重低估的;而是在一次亞特蘭大舉行的由羅賓遜-漢弗瑞投資公司主辦的一次地區投資會議上發現的。
事實上,當時我開始考慮銀行股,並不是在這次會議之上,而是在會議之外。參加這次投資會議時,一個又一個根本沒有經營歷史記錄又沒有盈利的上市公司的介紹,讓我聽得煩死了,於是趁著會議中間暫停休息的時候,我就溜了出來,順便去附近的第一亞特蘭大銀行拜訪一下。這家銀行連續12年都取得了很高的收益率,盈利能力遠遠高於那些正在會議上猛吹自己的許多上市公司。顯然,投資者們都忽略了這家業績優異的銀行,而在5年後,當這家銀行與北卡羅來納州的瓦喬維亞銀行(Wachovia)合並時,股價上漲了30倍。
華爾街總是非常關注那些在生死邊緣垂死掙扎,要麼生存,要麼死亡的上市公司股票,卻往往對實力雄厚、業績穩定的銀行股不感興趣,像第一亞特蘭大銀行,股票市盈率只有市場平均市盈率水平的一半。
自從聽說第一亞特蘭大銀行的情況的第一天起,我對這些業績良好的地區性銀行興趣大增,但同時我也非常迷惑不解,為什麼市場對這么好的銀行股根本沒什麼興趣?隨便問問任何一個基金經理,圖4-2、圖4-3和圖4-4中漲勢如虹的股票是哪家公司的股票,他很可能會說是沃爾瑪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或者是默克制葯公司。這些股票走勢圖看起來都像快速成長型公司持續上漲的走勢,誰又能想到竟然會是傳統的銀行股呢·圖4-2中,股價在10年內上漲了10倍的,是瓦喬維亞銀行的股票走勢,圖4-3是明尼波利斯西北銀行的股票走勢,圖4-4是底特律NBD銀行公司的股票走勢。
我仍然感到吃驚的是,像NBD這樣的銀行,連續多年一直保持著15%的盈利增長速度,與像Pep Boys 或者Dunkin誅onuts這樣快速增長型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一樣高,但是市場給這些業績同樣快速增長的銀行股的市盈率卻非常低。可能市場普遍認為銀行屬於成熟的公用事業,想當然地認為銀行只會像老牛拉破車一樣,增長率很低,根本不可能會有很高的增長率,這實在是錯得太離譜了。
這些地方性銀行股票在市場上的錯誤定價給麥哲倫基金創造了許多極好的低價買入機會,這也正是為什麼麥哲倫基金在銀行業的倉位上要比其他投資者高出4~5倍。其中我所喜歡的一隻銀行股從2美元上漲到了80美元,你想知道是哪家銀行嗎?五三銀行公司,聽聽這名字,有多麼讓人討厭,可我一看就會忍不住想買進,因為我發現名字越讓人討厭,股票越有可能被低估。另一隻我喜歡的銀行股是Meridian銀行,已經好多年沒有投資者拜訪過這家銀行總部了。
還有一隻銀行股是凱科銀行(Key Corp),這家銀行有一套 「 霜凍地帶 」 (frost belt)經營理論,即通過收購小型銀行,專注於在高山寒冷地區開展業務,因為這些地區的人們普遍很節儉,也很保守,很少會貸款違約,這家銀行因此業務相當紅火。
不過我在銀行股上賺錢最多的還是地區性銀行,如圖4-2、圖4-3和圖4-4所示的那3家。我總是尋找那些有著雄厚的儲蓄客戶基礎,且在貸款上效率很高又很謹慎的商業銀行。在後面第6章表6-2中列出了麥哲倫基金最重要的50隻重倉銀行股票。
買了一家銀行的股票,又會讓我了解到另一家銀行,於是我就這樣一家接一家地買入銀行股,到1980年底我已經把基金9%的資金投資在了12家不同的銀行股上。
毫不奇怪,股市大跌讓麥哲倫基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在1979年,我所持有的前10大重倉股的市盈率在4~6倍之間,而在1978年我所持有的前10大重倉股的市盈率只有3~5倍。當一個好公司的股票的市盈率只有3~6倍時,投資者幾乎不可能會虧損。
在1981年3月份推出的年度報告中,我非常高興地指出,麥哲倫基金增值近100%,而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卻只上漲了33.2%。其中,銀行股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