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林州重機股票是什麼公司
擴展閱讀
最快股票行情軟體 2025-05-16 21:24:22
廈門鼓浪嶼在哪裡 2025-05-16 21:23:13

林州重機股票是什麼公司

發布時間: 2023-08-09 15:42:22

A. 虹膜識別概念股有哪些 虹膜識別概念股票一覽表

1、在虹膜識別演算法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林州重機(002535)和漢王科技(002362);

2、紅外LED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三安光電(600703)、聯創光電(600363)、國星光電(002449)、乾照光電(300102);

3、紅外攝像頭模組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有歐菲光(002456)、水晶光電(002273)、聯創電子(002036)、金龍機電(300032)和碩貝德(300322);虹膜識別系統方面,涉及的上市公司有神思電子(300479)等。

4、碩貝德(300322)全資子公司惠州凱爾光電有限公司用於擴大高像素圖像感測器模組的生產規模、新增投資新一代生物識別感測器模組的研發、設計與製造(包含指紋識別感測器、虹膜識別感測器等)以及新增投資感測器模組及應用集成系統研發中心。

5、新開普(300248):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智能一卡通系統研發、生產和集成業務的企業之一。今年年初,公司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的身份識別技術主要圍繞指紋、人臉識別來開展。指紋識別技術目前已相對較為成熟,公司主要是在考勤和門禁上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技術門檻高,未來應用空間廣闊,公司目前正在自主研發該項技術。

(1)林州重機股票是什麼公司擴展閱讀

虹膜識別技術還有一下幾大優勢:

1、穩定性。人出生7個月之後,虹膜基本穩定,終身不變;

2、唯一性。每個人的左眼和右眼虹膜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的虹膜紋理亦不相同;

3、非接觸。跟其他的生物認證技術如指紋、指靜脈、掌靜脈等相比,虹膜識別在使用上更靈活、更方便;

4、具有天然的活體檢測優勢。與目前流行的指紋和人臉識別技術相比,虹膜識別在假體攻擊上具有很多優勢:指紋的復製成本較低,用指紋套可以輕松攻破許多指紋模塊;人臉識別尤其是可見光下的人臉識別准確度較低,不適用於精準定位,更無法解決易容、人皮面具和雙胞胎等人群的使用。

B. 河南省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1、洛陽鉬業

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屬於有色金屬采礦業,主要從事銅、鉬、鎢、鈷、鈮、磷等礦業的采選、冶煉、深加工等業務.

是全球前五大鉬生產商及最大鎢生產商、全球第二大鈷、鈮生產商和全球領先的銅生產商,同時也是巴西境內第二大磷肥生產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地上市。

2、雙匯發展

雙匯集團雙母公司—萬洲國際,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跨國公司,總部在香港。萬洲國際擁有中國「雙匯」、美國「Smithfield」等眾多備受市場青睞的產品和品牌,雙匯牌冷鮮肉、雙匯王中王在中國家喻戶曉,Smithfield品牌享譽歐美市場。

萬洲國際產品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是全球規模最大、布局最廣、產業鏈最完善、最具競爭力的豬肉食品企業。

3、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是一家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公司始建於1992年,歷經20多年的發展,現擁有80多個全資子公司,年可出欄生豬320萬頭,1個合資的高檔肉製品加工廠,年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2019年的豬肉行情,徹底引爆了這家默默無聞的養豬企業,發了一波大財。

4、華蘭生物

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是從事血液製品研發和生產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國家定點大型生物製品生產企業,其承擔的外科用凍幹人纖維蛋白膠被列入國家863項目。

目前公司是國內擁有產品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血漿處理能力居國內乃至亞洲前列,其中主導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居同行業前列。

5、鄭州銀行

鄭州銀行的前身鄭州市商業銀行成立於2000年,是總部位於鄭州市的一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一家跨區域經營的股份制銀行。

2010年8月鄭州銀行首家異地分行——南陽分行成立,鄭州市區支行60家,並發起設立中牟、新密和鄢陵村鎮銀行3家;與德國IPC公司合作成立微貸中心5家。是河南省內僅次於中原銀行的第二大個城商行。

C. 工業自動化概念股都有哪些

相關產業將受益於工業4.0:智能機床、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高端機器人、RFID、感測器、3D列印等,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相關上市公司。
智能機床類:
沈陽機床(000410)10月10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七屆中德經濟技術論壇上,歐洲集群財務總監張天君代表沈陽機床集團發表了題為《攜手走向全球》主題演講,全面介紹沈陽機床由傳統機床製造商向工業服務商轉型以及面向工業4.0的「i5」戰略,引起了與會德國政府及德國企業代表的極大興趣與認同。
i5智能機床主要特點為「i平台、雲製造」,具有互聯網基因、網路平台潛力。德國工業4.0領域專家和企業代表認為,沈陽機床的「i5」戰略深度契合了未來製造的內涵和方向,沈陽機床對未來智能製造實踐的探索,給德國製造業邁向工業4.0時代帶來了啟示,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華中數控(300161)互動平台表示,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和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我們理解本質上是數控一代向智能一代的邁進。公司一直高度關注相關技術發展,這些技術發展的基礎仍然是數控技術,因此也為公司帶來了一定商機。公司年初推出的新一代雲數控服務平台,實際上就是工業4.0或者大數據採集這樣的智能化技術運用。
其它智能機床:天潤曲軸、昆明機床、秦川機床等。
工業4.0實際應用:
魯泰A(000726)公司為工信部2014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試點項目為基於虛擬試衣及大數據技術的網路化定製生產體系,為工業4.0的典型模式。
同濟科技(600846)我國同濟大學與德國菲尼克斯電氣歷時1年共同建成了國內首個「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未來該實驗室將從概念走向工程實踐,走向國內工程教育第一線。6同濟科技子公司上海同濟技術轉移服務公司專門為同濟大學科研成果社會推廣,將成為中德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室復制推廣最大受益者。
工業機器人:
新時達(002527)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提出的「未來工廠」概念,以相關國家工業4.0產業方向為業務規劃的重要戰略參考,注重在人機協動交流上的思考和規劃應用。
林州重機(002535)公司和中科院 自動化所「工業機器人技術工程中心」致力於工業用智能機器人和高新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生產應用等。2014年3月公司與中科院北京自動化所簽署智能機器人開發協議,公司還與中科院聯合研發礦山物聯網項目,井下綜采無人工作面系統等智能裝備系統。
機器人(300024)國內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由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建設的我國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已經投產,年產能將達到5000台工業機器人。據介紹,與人工製造相比,數字化智能生產線生產效率會提升5至10倍。
三豐智能(300276)智能工廠整體技術提供商,公司一直專注於從事智能輸送成套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 安裝調試與技術服務,以自主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優勢為依託,為客戶提供工廠和車間空間整體布局和塗裝,焊裝,沖壓,總裝自動化生產線的系統解決方案。
智雲股份(300397)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是成套智能裝備方案解決商,擁有領先的智能化應用技術,目前已經在現有市場領域積極應用和推行「工業4.0」戰略。
英威騰(002334)互動平台明確表示英威騰產品是支持實現工業4.0概念的眾多類產品的一部分。
林州重機(002535)公司和中科院 自動化所「工業機器人技術工程中心」致力於工業用智能機器人和高新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產品研製,生產應用等。2014年3月公司與中科院北京自動化所簽署智能機器人開發協議,公司還與中科院聯合研發礦山物聯網項目,井下綜采無人工作面系統等智能裝備系統。
巨星科技(002444)杭叉或與國自機器人深入合作,打造AGV 新增長極。據公開信息報道,杭叉集團與國自機器人合作成立了「杭叉國自智能車輛研究院」,發揮兩者在叉車、機器人上的技術優勢和杭叉的銷售服務渠道,共同開發無人叉車(AGV)業務。中國未來智能物流的需求龐大,高性價比AGV 產品極具成長性,有望成為巨星集團機器人業務的新增長極。
其他工業機器人:博實股份、方圓支承、日發精機、科大智能等。
工業自動化:
京山輕機(000821)收購惠州三協進軍工業自動化。三協在電子自動化領域競爭力非常強,德賽電池的自動化生產線得到了包括蘋果在內的高度認可。除此之外,三協正積極拓展其他自動化行業市場,目前已成功開拓電子產品前端生產、陶瓷、檳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客戶。
三協也是市場中少見的精密機械製造的成套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擅長設計製造基於精密製造和裝配的,由精密定位、在線自動光學檢測、工業機器人、柔性高速機械手、高速傳輸和集成控制組成的閉環柔性自動線。其難度遠高於一般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柔性自動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已經得到市場和國際知名大客戶的認可。
海得控制(002184)工業4.0 和我國推進的兩化深度融合將提升工業領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帶動智能設備和工業互聯網的需求,公司作為目前能夠提供全套工業互聯網軟硬體解決方案的廠商, 自主開發的工業伺服器,PLC,交換機等產品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公司將受益於智能工廠以及工控安全的推動。
中際裝備(300308)公司於2013年上半年購買了德國莫泰克公司自動化繞線設備先進技術,並與德國STATOMAT的深度合作,借鑒其先進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領域處於技術領先水平。
藍英裝備(300293)公司秉承「技術驅動未來」的理念,利用先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進行更多的技術創新,希望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公司將加大研發力度,力爭實現「人、機、設備一體化」,在「智能機械設備」、「智能機器」等方面深入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