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好!我想請問一下,一般公司上市多久之前可以開始認購內部職工股
一般在公司改組(上市前一年)前開始認購內部職工股。
內部職工股要鎖定24個月才能轉讓或者拋出。
內部職工股跟原始有一定的區別,因為存在時間上差異,有時間成本。
內部職工股不一定是一元一股,包括原始股也不一定是一元一股的,價格的確定一般是根據當年的每股凈資產和市盈率來確定的,具體也還要參考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
2. 公司有內部職工股,在公司上市前必須要清理回購內部職工股嗎
有內部職工股是不能上市的,所以在上市前要把職工手裡的股份都買過來,集中到少數幾個股東手裡。是賣還是不賣看自己決定了,如果覺得公司很有上市的希望,可以想辦法要求公司將內部股轉為正式股,這樣上市後收益就大了。如果覺得上市沒希望,那就高價賣掉。
在我國進行股份制試點初期,出現了一批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只對法人和公司內部職工募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被稱為定向募集公司,內部職工作為投資者所持有的公司發行的股份被稱為內部職工股。1993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明確規定停止內部職工股的審批和發行。
公司職工股,是本公司職工在公司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時按發行價格所認購的股份。按照《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公司職工股的股本數額不得超過擬向社會公眾發行股本總額的10%。公司職工股在本公司股票上市6個月後、即可安排上市流通。
3. 我媽媽6年前買了一隻股票,代碼是600672叫英豪科教,現在退市了,請問什麼時候再會上市
到證券部去辦理相關手續,可以進行三板交易,股價很低的
4. 公司准備上市,內部的原始股值得買嗎
如果公司准備上市,內部的原始股還是非常值得我們購買的。因為大部分公司裡面的原始股,和上市之後的股價相比的話,都會便宜許多,這樣子,我們就能夠花費更少的資金來購買到相關的股票產品了。所以有很多員工都是可以選擇購買公司內部的原始股的,這些原始股的價值也是非常不錯的,能夠給我們自身帶來很好的利潤,是非常值得我們進行購買的。
公司的原始股是比較劃算的,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一些,當然,我們想要進行購買的話,也需要從各個方面去進行衡量和選擇,才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收益。我們在購買這些股票產品的時候,也需要對股票市場的行情進行相應的分析,選擇在股票市場行情較好的時機進行買入,才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收益,避免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5. 萬華職工股什麼時候上市
2001-01-05萬華化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可以在炒股軟體上查看的。
哪些內部員工持股是流通股?
根據有關上市公司發行上市的法律法規,公司上市三年後,合法的內部員工股票可以上市流通。權威人士認為,一個簡單直觀的分析結果應該是:這些內部員工股在被批准上市流通後,應該被視為流通股。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他們有權參與流通股股東對改革方案的表決,獲得非流通股伏攔股東支付的「對價」。然而,通過考察內部員工持股的歷史形成過程和現狀,情況變得復雜起來,其發行價格和持有主體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缺鋒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應不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其合法性和合法權利也有所不同。
什麼是公司員工股和內部員工股?
公司員工股是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時,公司員工以發行價格認購的股票。根據《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公司員工股份的股本不得超過擬向社會公開發行的總股伏廳晌本的10%。公司員工股票可在公司股票上市後6個月內上市流通。內部員工持股和公司員工持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國股份制試點之初,有一批股份公司沒有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只是為公司法人和內部員工募集股份,稱為定向募集公司。內部員工作為投資者持有的公司發行的股票稱為內部員工股票。1993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明確規定停止審批和發行內部員工股。據統計,1997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中,有15.51億股公司職工股和內部職工股不能流通,占總股本的1.47%。
山東是中國的經濟大省,國內上市公司的實力也是杠杠的。截至6月6日,山東共有7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千億元,其中最高的是萬華化工(600309。SH),市值為3576億元
6. 公司股票上市內部股分紅、期限等問題
1四年來的一直未分紅的利潤還留存在公司,這個不需要擔心,早分晚分的事情少不了你的,只要你有股票就可以
2沒有轉讓內部股份的人會在上市時候一起上市
3按照規定內部股上市後要限制1年後才可以流通賣出
4隻要你當初按照合法手續取得股份,你的股份就會上市流通,你要做的就是保存好自己合法取得股份的所有手續,等待上市
最後告訴你,現在一般上市公司上市前必須清理掉內部股,因為內部股不合法,只有上市公司的內部高官和核心技術管理銷售人員可以按照規定持有原始股
你屬於哪類?
7. 公司上市流程,公司上市的話都要經過什麼流程
你好,根據《公司法》、《證券法》、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頒布的規章規則等有關規定,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需要經歷以下程序:
(1)盡職調查:企業首先聘請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各方中介機構針對公司的發展歷史沿革、業務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前期盡職調查,為企業診斷問題。
(2)改制與設立:擬定改制重組方案,保薦機構(證券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改制重組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對擬改制的資產進行審計、評估,簽署發起人協議和起草公司章程等文件,設置公司內部組織機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3)輔導與輔導備案: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學習上市公司必備知識,完善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規范企業行為,明確業務發展目標和募集資金投向,對照發行上市條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准備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文件,並需通過當地證監局對輔導情況的驗收。
(4)申請文件的申報與受理:企業和中介機構,按照證監會的要求製作申請文件,保薦機構進行內核並負責向證監會盡職推薦;符合申報條件的,證監會在5個工作日內受理申請文件,並進行申請文件預披露。
(5)申請文件的初審:證監會正式受理申請文件後,由發行監管部對申請文件進行初審,並向保薦機構反饋審核意見,保薦機構組織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反饋的審核意見進行回復或整改,更新原有的申請文件,發行監管部組織對申請文件召開初審會。
(6)發審委審核:申請文件初審後,提交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發審委由證監會的專業人員和證監會外的專家組成,每次發審委會議由7名委員參加,委員負責審議有關申請材料,在會議上進行問詢,對企業的發行申請發表審核意見並進行表決,表決投票時同意票數達到5票為企業通過發審會。
(7)核准:發行申請經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後,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根據發審委提出的意見落實有關會後事項,然後進行封卷工作,即將申請文件原件重新歸類後存檔備查,封卷並履行內部程序後,證監會將向企業下發核准批文。
(8)發行:獲得核准批文後即進入發行環節,企業在發行前,將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主承銷商(證券公司)與發行人組織路演,向投資者推介和詢價,並根據詢價結果協商確定發行價格(部分企業按規定可直接定價),並進行網上網下的公開發行。
(9)上市:根據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方式公開發行股票,向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在登記結算公司辦理股份的託管與登記,掛牌上市,上市後由保薦機構按規定負責持續督導。
企業自改制到發行上市的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各階段的大致時間為:從籌劃改制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需1年左右,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間可以縮短;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進行盡職調查和製作申請文件,約需6個月;中國證監會自受理證券發行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作出核准、中止審核、終止審核、不予核準的決定。在實務操作中,由於申報企業較多,企業申報到上市時間可能會有所延長。
8. 什麼是內部股份
公司職工股,是本公司職工在公司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時按發行價格所認購的股份。按照《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公司職工股的股本數額不得超過擬向社會公眾發行股本總額的10%。公司職工股在本公司股票上市6個月後、即可安排上市流通。
內部職工股和公司職工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國進行股份制試點初期,出現了一批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只對法人和公司內部職工募集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血稱為定向募集公司,內部職工作為投資者所持有的公司發行的股份被稱為內部職工股,1993年,國務院正式發文明確規定停止內部職工股的審批和發行。
據統計,1997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中,還有15.51億股不能流通的公司職工股和內部職工股,占總股本的1.47%。
所謂內部職工股,是國內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又一頗具中國特色的「遺留問題」。目前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總體安排中,對內部職工股應屬何種性質、具有何種權利與義務(是作出補償的主體還是接受補償的對象),並沒有明確的說明。
哪些內部職工股屬流通股
按照有關上市公司發行與上市的法律法規,合法的內部職工股在公司上市滿三年後,可以上市流通。有關權威人士認為,一個簡單和直觀的分析結果應該是:這部分內部職工股,在其獲准上市流通後,應視作是流通股,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具有參與流通股股東對改革方案的表決並獲得非流通股所支付的「對價」的權利。
但考察內部職工股的歷史形成過程和現狀,情況就變得復雜了,其發行價格、持有主體都不相同,尤其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應不同的法規和政策許可,其合法性及合法享有的權利都有所不同。
2002年4月,證監會發行監管部曾頒布《股票發行審核標准備忘錄第11號———關於定向募集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有關問題的審核要求》,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不同時期成立的上市公司允許合法擁有的內部職工股比例及其上市流通權利做出說明和規定。《備忘錄》規定:在1992年5月15日國家體改委發布《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至1993年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體改委等部門關於立即制止發行內部職工股不規范做法意見的緊急通知》下發期間,內部職工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0%;1993年7月1日國家體改委發布《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內部職工持股管理規定》至1994年6月19日國家體改委發文禁止再批准設立定向募集公司期間,內部職工股占總股本的比例不得高於2.5%。1994年6月19日以後,證監會停止審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對於這些不符合規定的內部職工股,上述《備忘錄》也提出了明確的處置意見,要求對1993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19日期間發行的超過總股本2.5%的內部職工股或其他未經批准發行的內部職工股進行清理,1994年6月19日以後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應予全部清理;個人以個人或法人名義認購的定向募集公司法人股,即使後來被有關部門確認為是內部職工股的,仍應視同為法人股。《備忘錄》並建議對這些不符合規定的內部職工股,可採用發行人回購、法人收購等方式進行清理。
違規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應屬非流通股
也就是說,在上述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超過相應比例的內部職工股,以及1994年6月19日之後形成的內部職工股,都是不合法的,自然也就不擁有公司上市三年後即可流通的權利了。權威人士分析說,這部分內部職工股既然本來就不具有流通的權利,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應該確定為屬於非流通股,承擔非流通股的權利和義務。
權威人士認為,這部分內部職工股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根據「統一組織,分散決策」的原則,應由各具體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針對不同公司內部職工股的不同情況,比如不同的持股成本、持股期限等,協商並表決確定一個各利益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