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意志銀行的歷史背景
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於德國柏林,不久便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橫濱分行開業,接著又在1873年成立了倫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銀行收購德意志聯合銀行和柏林銀行協會,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從一建立,德意志銀行便從事世界大型項目的融資,在德國及海外工業化的融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保持著龐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屬機構網路,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國設有1662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780個。在盧森堡、莫斯科、馬德里、倫敦、悉尼、東京、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斯德拉斯堡、紐約和香港設有分行或代表處,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荷蘭、葡萄牙、波蘭、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特別是1995年,德意志銀行獲得了重大發展:創建了一種新型銀行(24銀行);德意志銀行股票面值變為5馬克,發起了德意志銀行在美股票的「美國一級預托證券計劃」;收購聖路易斯ITT商業金融公司(密蘇里),與德意志信貸公司合並,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務公司。此外,還組建了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購金融和期貨有限公司--義大利第五大資金管理公司;建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紐約信託公司。
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德意志銀行系分支機構最多的歐洲銀行。截至1996年6月底,與其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銀行集團在亞太地區擁有4900名員工,服務於70多個營業處,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18個國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區總部使德意志銀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亞太地區客戶的要求制訂亞太地區的業務戰略。
② 德意志銀行流通商品指數的歷史
德意志銀行1870年成立於德國柏林,不久便在不萊梅和漢堡建立分行;1872年,其上海和橫濱分行開業,接著又在1873年設立了倫敦分行。1876年,德意志銀行收購德意志聯合銀行和柏林銀行協會,成為德國最大的銀行。從一建立,德意志銀行便從事世界大型項目的融資,在德國及海外工業化的融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1914年,德意志銀行就被公認為世界上首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在金融行業中的這種地位。
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德意志銀行保持著龐大的遍布全球的分支和附屬機構網路,截至1996年6月30日,它在德國設有1662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780個。在盧森堡、莫斯科、馬德里、倫敦、悉尼、東京、巴黎、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斯德拉斯堡、紐約和香港設有分行或代表處,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阿根廷、巴西、荷蘭、葡萄牙、波蘭、匈牙利、西班牙、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特別是1995年,德意志銀行獲得了重大發展:創建了一種新型銀行(24銀行);德意志銀行股票面值變為5馬克,發起了德意志銀行在美股票的「美國一級預托證券計劃」;收購聖路易斯ITT商業金融公司(密蘇里),與德意志信貸公司合並,組建了德意志金融服務公司。此外,還組建了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公司--德意志摩根建富;收購金融和期貨有限公司——義大利第五大資金管理公司;建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德意志銀行紐約信託公司。
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德意志銀行系分支機構最多的歐洲銀行。截至1996年6月底,與其投資銀行分支機構德意志摩根建富一起,德意志銀行集團在亞太地區擁有4900名員工,服務於70多個營業處,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到日本,從中國到澳大利亞的18個國家。1988年成立的新加坡地區總部使德意志銀行能更密切地按照亞太地區客戶的要求制訂亞太地區的業務戰略。
③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Deutsche Bank is a leading global investment bank with a strong and profitable private clients franchise. With Euro 1,128 billion in assets and 68,849 employees in 73 countries, Deutsche Bank offers unparalleled financial services throughout the world. At Deutsche bank we share your passion to out-think, out-smart, out-perform. It's why the world's most demanding clients trust Deutsche bank to deliver. Interested parties are invited to send applications with detailed resume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with the email subject of "Name - Applied Position - Location" to [email protected] not invited for interview within 4 weeks may assume their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iled for future reference. All personal data collected will be kept confidential and used for recruitment purpose only.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bank can be found on our website at www.db.com
法定代表人:高峰
成立日期:2007-12-25
注冊資本:4426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000669904618N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金融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英文名:Deutsche Bank (China) Co., Ltd.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81號德意志銀行大廈28層2802-2803、2805-2807單元
經營范圍:在下列范圍內經營對各類客戶的外匯業務和人民幣業務: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幣有價證券;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辦理國內外結算;買賣、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提供資信調查和咨詢服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④ 德意志銀行最近說有大量美元熱錢湧入中國,到底熱錢是什麼意思
熱錢的定義 熱錢(Hot Money/Refugee Capital),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國際間短期資金的投機性移動主要是逃避政治風險,追求匯率變動,重要商品價格變動或國際有價證券價格變動的利益,而熱錢即為追求匯率變動利益的投機性行為。當投機者預期某種通貨的價格將下跌時,邊出售該通貨的遠期外匯,以期在將來期滿之後,可以較低的即期外匯買進而賺取此一匯兌差價的利益。由於此純屬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故與套匯不同。在外匯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只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外匯管制,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熱錢的甄別及數目大小的確定 雖然大概的定義可以這樣說,但是如何甄別熱錢以及確定熱錢的數目大小,卻非易事。因為熱錢並非一成不變,一些長期資本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轉化為短期資本,短期資本可以轉化為熱錢,關鍵在於經濟和金融環境是否會導致資金從投資走向投機,從投機走向逃離。而我國現行實際上的固定匯率制度和美元持續貶值的外部金融環境,造就了熱錢進出的套利機會 首先是熱錢進來對經濟造成推波助瀾的虛假繁榮。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熱錢在賭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同時,乘機在其他市場如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其他市場不斷尋找套利機會。如最明顯的莫過於房地產市場。最近兩年多來,我國房地產價格直線上升,全國房地產價格漲幅在12%以上,遠遠超過消費物價指數,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20%以上,甚至達到50%。即使2004年嚴厲的宏觀調控也沒有抑制房價的急劇上漲,因此,不能排除一些套利資本進入了我國的房地產市場。 其次熱錢大量進入,加大外匯占款規模,影響貨幣政策正常操作,擾亂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2004年全年基礎貨幣投放達到6600多億元人民幣,按照測算大約1000億美元的熱錢流入,就有8000多億元人民幣,因此,僅僅熱錢流入就超過了全年的基礎貨幣投放額。這迫使央行在[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大量運用央行票據強行沖銷,僅2004年央行就發行了近1.5萬億元票據對沖,這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時也使得我國貨幣政策主動性不斷下降,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再次,熱錢流入,人為加大了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壓力。我國現行的匯率體系,以及美元持續貶值,才能吸引熱錢進來。因此,只要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 隨著流入熱錢的增多,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會越大。最後,熱錢的流出,也同樣會使經濟劇烈波動。隨著美聯儲7次升息,美元利率提高增強美元吸引力,加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不確定性增加,如果熱錢大規模迅速流出,就會使一些投機氣氛較大的市場價格會大幅波動,如房地產價格迅速回落、債券價格以及股票市場大幅震盪等。 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由於國內資金短缺,往往比較在意外匯流出,希望外匯流入。泰國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熱錢」湧入;泰銖貶值後,「熱錢」迅速逃逸,使泰國的經濟大廈轟然倒塌。 熱錢何時會流入中國? 一般國際熱錢,流向兩個熱源: 1.短期利率正處在波段高點,或還在走高 2.短期間內匯率蓄勢待發,正要升值 只要中國符合以上兩個條件熱錢就源源流入。 一般以發展中國家,經濟正在起飛,國民所得正在成長,股市正待上揚的市場,只要相較於他國符合以上要件,都能吸引八方熱錢進來。 可熱錢也最無忠誠度可言,它們會一直待到本國相對於他國: 1.短期利率已然回檔下跌 2.短期間內匯率正待走貶 熱錢就會再度流出。 所謂熱錢流出,就是變賣本國貨幣計價資產,如外資擁有的股票、國債、投機性土地等,大量變賣,換成他國貨幣之後,傾巢匯出。 以上一進一出,如果時間短而流量大,將造成本國股市債市房市,爆起乍跌。前輩們說的好,不可不防也! 我國現行實際上的固定匯率制度和美元持續貶值的外部金融環境,造就了熱錢進出的套利機會 可熱錢亦未必就是洪水猛獸,如能因勢利導,曉以大義,制度規范之,亦能使其安心謀算於中國,只要它覺得有利可圖,無須顛簸勞頓於環球,則熱錢亦我無盡藏也。 熱錢具有以下「四高」特徵: 1、高收益性與風險性。追求高收益是熱錢在全球金融市場運動的最終目的。當然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因而熱錢賺取的是高風險利潤,它們可能在此市場賺而在彼市場虧、或在此時賺錢而在彼時虧,這也使其具備承擔高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2、高信息化與敏感性。熱錢是信息化時代的寵兒,對一國或世界經濟金融現狀和趨勢,對各個金融市場匯差、利差和各種價格差,對有關國家經濟政策等高度敏感,並能迅速做出反映。 3、高流動性與短期性。基於高信息化與高敏感性,有錢可賺它們便迅速進入,風險加大則瞬間逃離。表現出極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內迅速進出。 4、投資的高虛擬性與投機性。說熱錢是一種投資資金,主要指它們投資於全球的有價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以便從證券和貨幣的每天、每小時、每分鍾的價格波動中取得利潤,即「以錢生錢」,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潤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場沒有熱錢這類風險偏好者,風險厭惡者就不可能轉移風險。但熱錢的投資既不創造就業,也不提供服務,具有極大的虛擬性、投機性和破壞性。
⑤ 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
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
香港聯絡地址: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ICC)52層
Level 52
International Commerce Centre
1 Austin Road West
Kowloon, Hong Kong
電話: +852 2203 8888
傳真: +852 2203 7300
⑥ 怎麼看QFII持倉股票
隨著2014年三季報的出爐,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中國股市的投資動態基本明晰。我們知道,A股在三季度已經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滬港通也將在今日上線,在這期間,QFII持倉情況如何,QFII有著什麼樣的投資策略,也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課題。在此,我根據金融界提供的數據,對QFII的持倉進行歸納總結,以了解其在第三季度的投資動態。
根據統計,第三季度度QFII的持倉數據大致如下:有40家QFII機構出現在18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同股股東數據中,總計持股達216.2億股,無論是持股數量和參與的公司數量,都遠遠大於上半年QFII的持倉數據。持股數量排名靠前的QFII機構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139.3億股),恆生銀行(20.7億股)、荷蘭安智銀行(14.4億股)、德意志銀行(9.03億股)、瑞士銀行(5.97億股)、法國巴黎銀行(4.8億股)、新加坡華僑銀行(4.42億股)、摩根史丹利(2.45億股)、美林國際(2.27億股)、梅林達蓋茨基金(2.04億股)、淡馬錫福敦投資(1.87億股)、挪威中央銀行(1.37億股)、馬來西亞國家銀行(1.35億股)、高盛公司(1.30億股)、瑞士信貸(1.28億股)、耶魯大學(1.25億股)等等,其他的QFII持股合計都在1億股以下。
從表面上看,QFII持股總量216.2億股比上半年報的77.9億股大了很多,實際上,由於滬港通的緣故,香港港匯豐銀行持有的138.86億股交通銀行港股也算到了這里,刨去這個數據,QFII三季度的持倉數據為78.91億股,與上半年總持倉數據大致相當,只略有增加。和上半年的數據一樣,排在前列的依然是外資銀行,其中有六家QFII都在A股持有巨量的銀行股,總持銀行股達52.92億股,而且大都持股超過一年以上。其中恆生銀行持有興業銀行20.7億股,荷蘭安智銀行持有北京銀行14.42億股,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7.31億股,法國巴黎銀行持有南京銀行4.8億股,另外還有,華僑銀行持有寧波銀行4.42億股,德意志銀行盧森堡公司持有華夏銀行1.57億股,QFII實際持有銀行股竟然佔到其在A股投資總數的三分之二!QFII偏愛中國的銀行股,原因是它們是興業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的戰略投資者,短期之內不會退出,隨著這一輪行情的發展,QFII的投資獲利頗豐。
雖然總持倉量增幅很小,但是調倉換股的動靜不小。與上季度相比,最顯著的加倉是荷蘭安智銀行增持北京銀行2.4億股;摩根斯丹利退出了伊利股份、美的集團、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神華等藍籌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新進入了更多的中小盤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但總持倉有所減少;瑞士銀行的調倉幅度比較大,大量減持了中國鐵建、海螺水泥和中國神華等股票,大量買進入了萬科A,排到其十大流通股股東;馬來西亞銀行大量減持了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和上汽集團的股票。淡馬錫大量增持了中國平安和三一重工的股票。從效果看,QFII的操作並不都很成功,除了一些股票是獲利出貨外,有些股票是剛剛賣出股票反而大漲,例如高鐵概念的股票,顯然,有些QFII有點水土不服,對概念題材的把握並不到位。
由數據上看,QFII持股分布更為廣泛,除了偏愛的藍籌股外,在一些中小盤股票里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不過,在創業板里還是很難找到QFII的身影。QFII基金管理人總體上還是喜歡估值低、業績穩定的藍籌股,他們大都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不願意承擔投資風險,投資風格和交易策略較為保守。
不過,他們的價值投資理念還是獲得了很好的回報,例如,他們在低位建倉的銀行、機場、港口、路橋類的股票,已在目前的行情中獲得了豐厚回報。
⑦ 德意志銀行 第一大股東是誰
目前其持股超過3%的單一股東有:黑石基金5% 瑞銀集團3%多一點,另外一家美國金融機構持3%多一點。 是英武的公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