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德國股票市場的相關信息
德國股票市場是歐洲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以其穩定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而聞名。以下是關於德國股票市場的相關信息:
一、主要交易所
二、主要指數
- DAX指數:由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編制,包含了德國最大的3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德國股票市場的風向標。
- MDAX和TECDAX:分別代表中型股票和科技股票的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三、知名公司
- 大型企業:如大眾汽車、寶馬、西門子、戴姆勒等,這些公司在全球范圍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 中小型企業(Mittelstand):在德國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德國股票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活力。
四、投資環境與渠道
- 投資環境:德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環境相對較為穩定和規范,但也存在風險和挑戰。
- 投資渠道:投資者可以通過證券經紀公司進行交易,或者通過基金等金融工具進行間接投資。
- 信息獲取:金融媒體、投資研究報告、分析師建議等都是獲取德國股票市場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
五、投資建議
- 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知識水平,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 建議投資者多方了解和學習,與專業投資者和其他投資者交流和分享經驗,以提高投資水平和效果。
- 投資是有風險的,投資者需要謹慎決策,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意見和建議。
2. 股票市場是哪一年成立的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
同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全球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1685年,德國柏林證券交易所問世。
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現在是德國最大的證券交易平台,也是歐洲的一個重要證券交易中心。
1724年,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創立。
1773年,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在「喬納森咖啡館」誕生。
1790年,美國成立了其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1792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在「梧桐樹下的每日聚集商人」的基礎上建立,如今它是全球最著名的交易所之一。
1877年,瑞士蘇黎世證券交易所開業。
1878年,日本東京和名古屋成立了股票交易所。戰後,東京證券交易所於1948年重建。
1914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隨後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遠東、金銀、九龍等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1980年這些交易所合並為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
1956年,韓國首爾證券交易所成立。
1962年,台灣證券交易所創立。
1971年,美國「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SDAQ)成立,它是著名的納斯達克市場的核心。
1973年,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開業。
1990年和1991年,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3. 德國證券公司叫什麼
德國證券公司的名稱是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一家重要金融機構,歷史悠久,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以下是關於德意志銀行的詳細解釋:
一、德意志銀行簡介
德意志銀行是德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括證券經紀、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該銀行在德國證券市場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為投資者提供多種投資產品和服務的選擇。
二、證券業務概述
在證券業務方面,德意志銀行提供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各類證券的交易服務。此外,該銀行還為企業提供IPO、再融資等資本市場服務,幫助企業和投資者實現資金的有效對接。
三、國際影響力
作為全球性的金融機構,德意志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該銀行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分支機構,為國際投資者提供跨境投資服務,促進全球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四、專業服務和良好信譽
德意志銀行以其專業的服務團隊和良好的信譽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該銀行注重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該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為客戶提供安全、穩定的金融服務。
綜上所述,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一家重要證券公司,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無論是對於個人投資者還是對於企業客戶,德意志銀行都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4. 什麼是德國股票市場
德國股票市場是德國股票發行和買賣的交易場所。德國的股票主要有優先股和普通股兩種。優先股分為有表決權和無表決權兩種。在德國一個公司發行的無表決權優先股的總面值不能超過其他種類股票的總面值之和。德國股票大多是無記名股票,只有保險公司的股票採取記名形式。德國所有股票都必須載明面值,面值通常為50德國馬克,但也有面值為100德國馬克的股票。股票的買賣交易主要是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進行的。
德國股票市場的格局
1.股票種類
和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一樣,德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也可以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普通股是股票最普遍的形式。根據股票的票面是否記載股東的姓名可以分為記名股和無記名股。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和流通自由,而記名股票的轉讓和流通一般需要經過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批准。在德國股票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股票都是無記名股票。在德國股票市場上還流通著一些特殊的股票:
①大眾股票。這是在二戰以後,在德國政府授意下為政策性股份公司籌集資金而發行的股票,現在已經不再發行。
②全球性股票。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大型的股份制公司發行的這種股票不僅可以在德國國內各交易所上市交易,而且可以在國外主要的金融中心發行與買賣。
③過渡性股權憑證。這是股份公司在募股初期發行的一種非正式的股權憑證,可以買賣和轉讓,也稱為「暫時募股憑證」。
④公司內部職工股股票。這是股份制公司對其員工發行的有一定程度價格優惠的股票,通常在5年內不能轉讓。
2.德國股票的發行市場
德國股票發行的種類與其他國家略有不同。除了普通股和優先股以外,還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股票,如大眾股票(在德國政府授意下為政策性股份公司籌集資金而發行的股票,現在已經不再發行);全球性股票(大型的股份制公司發行的這種股票不僅可以在德國國內各交易所上市交易,而且可以在國外主要的金融中心發行與買賣);過渡性股權憑證(股份公司在募股初期發行的一種非正式的股權憑證,可以買賣和轉讓,也稱為「暫時募股憑證」)等。
其發行程序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擬發行股票的公司向證券交易所提交發行申請書,隨申請書附上公司的注冊商標、公司章程、財務報表、經審計的近三年經營業績、發行股票的有關法律文件、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文件以及擬發行股票的樣本等。發行申請需在有關證券報刊上公布。交易所要在發行申清發表的三天內對遞交的所有文件進行審核,並做出是否同意該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第二階段,如果股票被批准上市,公司在原刊登發行申請的報刊上發表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發表三天,該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3.德國股票流通市場
(1)證券交易所
所有被各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批准上市的股票的市場可以進一步分為兩個市場:單一時價(非連續交易)市場和連續時價市場。
單一時價是針對每個交易期的每一個上市證券設立的。該價格由市場製造者通過比較買賣指令加以確定,以保證交易能在最大程度上獲得成交——故被稱「最大交易量原則」。
在每一個交易所,交易所條例同意規模很大的上市公司提出的同時在單一時價市場和連續時價市場交易的要求。在連續時價市場上,執行價格在1l:30—13:30期間的交易期確定,最小交易規定為50股普通股。
一般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公司需要具有三年以上的營業歷史;
②股票發行的最低限額為250萬馬克;
③大眾投資者持有的股份不低於總股本的1/4。
(2)德國新市場
為了給眾多的創新公司提供融資場所,1997年3月德國在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之外設立了新市場(Neuer)。與證券交易所市場相比,它降低了公司的上市標准和信息披露程度。同時,在交易制度方面,德國新市場未設定漲跌幅限制。
德國新市場的上市標准:持續時間不低於1年;首次發行招股的公司所發行的股份必須是普通股;發行額不低於1000萬德國馬克;發行數量不少於10萬股。
這些標準的放寬使得新市場的股價波動很大,上市公司良莠不齊。2000年隨著美國新經濟泡沫的破滅,德國的新市場全部股票指數從8559點狂跌到400點,跌幅高達95%,兩年來再也沒有新公司上市,市場上充斥了毫無投資價值的垃圾股,投資者信心低落,罵聲不斷,經苦苦支撐仍無效後,只得宣布於2003年底關閉。
德國股票市場發展的歷史及現狀
17世紀初,在英、法等國的影響下,德國開始出現了股份公司。在以後的一個多世紀,德國的股票市場從分散、不規則慢慢發展,形成了集中的交易並有了一定的規則,並出現了法蘭克福等比較有名的證券交易所。但是直到18世紀「產業革命」之後,伴隨著德國工業的長足發展,股份制經濟才真正壯大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政府為了實施趕超英、法的戰略,採取一系列經濟政策推廣股份公司制度,對證券市場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尤具「普魯士特色」的是,當時眾多股份制公司的資本來源並不是向社會公眾募集,而是通過銀行認購股票,這就奠定了德國證券市場與銀行特殊關系的基礎。19世紀後期,銀行統一了證券買賣業務和金融信貸業務。此後,德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則完全隨著銀行體系的擴張和銀行業務的發展而同步進行。
到一戰前,德國的證券市場已相當發達,法蘭克福證交所發展成為國際性的證券市場。然而兩次世界大戰沉重打擊了德國壟斷金融資本的發展,證券市場也一蹶不振。直到1957年以後,德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民間儲蓄能力不斷增強,股票投資才開始活躍。盡管如此,在戰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聯邦德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其經濟水平極不相稱。
1980年代以來,為順應世界金融自由化潮流,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放鬆管制的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德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尤其在兩德統一前後,世界各國投資者紛紛看好德國特別是原聯邦德國公司。1990年代初,以德國電信改組上市為契機,德國的證券市場、股民人數快速擴展,目前市值佔GDP的69%,各類股票投資者占人口總數的1/5。
現在,德國的證券交易分別在柏林、布萊梅、斯圖加特、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漢堡、漢諾威和慕尼黑8個交易所進行。其中,法蘭克福交易市場的規模遙遙領先,它在世界上一般僅遜於紐約和東京,與倫敦爭奪第3名。
參考文獻
於春寶.證券業實用手冊.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0 2.1 謝百三主編.21世紀金融教材 證券投資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