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股票 » 麥迪遜基金股票實情
擴展閱讀
青朱出入圖 2025-05-20 03:37:10
超威能源股票行情 2025-05-20 03:32:08

麥迪遜基金股票實情

發布時間: 2022-03-25 14:27:16

❶ 雷吉.米勒的個人生涯簡介

姓名:雷吉·米勒(Reggie-miller)
性別:男
出生:1965年8月24日
身高:198cm
體重:98kg
位置:後衛
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選秀:1987年首輪第11位/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球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特長:遠投,命中率高,突破,防守,跑動,無球跑位
NBA生涯:1987- 2005
前美國職業男子籃球運動員,NBA著名的「關鍵先生」。因為精準的三分球和比賽末段的得分能力而聞名,在比賽末段他的表演被球迷稱作「米勒時刻」。 [編輯本段]職業生涯雷吉·米勒有先天性的臀部疾病,醫生甚至宣布他不能行走。但是在米勒的努力和他姐姐的幫助下他的臀部得到康復,米勒也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米勒曾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1987年的NBA選秀中第11位被印第安納步行者隊選中。此後一直到2005年退役,米勒一直留在印第安納步行者效力,球衣號碼是31。雷吉·米勒帶領印第安納步行者隊贏得了2000年NBA東部賽區的冠軍,遺憾的是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沒能奪得過NBA總冠軍。他還是1996年奪得奧運會男子籃球金牌的美國隊的一員。米勒入選了1990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的NBA全明星陣容.
雷吉·米勒於2005賽季結束後退役,在最後一場比賽上對手底特律活塞隊的主教練拉里·布朗特地叫了一次暫停讓全場為米勒致敬。在職業生涯中米勒一共投入2560個三分球,是NBA歷史上投入三分球最多的球員,他平均每場得到18.2分,命中率為0.471,三分球命中率為0.395,罰球命中率0.888。
職業生涯數據.
過往賽季平均
賽季 球隊 上場 首發 時間 投籃% 3分% 罰球% 進攻 防守 總數 助攻 搶斷 蓋帽 失誤 犯規 得分
87-88 步行者 82 1 22.4 .488 .355 .801 1.20 1.20 2.30 1.6 .65 .23 1.23 1.90 10.0
88-89 步行者 74 70 34.3 .479 .402 .844 1.00 3.00 3.90 3.1 1.26 .39 1.93 2.30 16.0
89-90 步行者 82 82 38.9 .514 .414 .868 1.20 2.40 3.60 3.8 1.34 .22 2.71 2.10 24.6
90-91 步行者 82 82 36.2 .512 .348 .918 1.00 2.40 3.40 4.0 1.33 .16 1.99 2.00 22.6
91-92 步行者 82 82 38.0 .501 .378 .858 1.00 2.90 3.90 3.8 1.28 .32 1.91 2.60 20.7
92-93 步行者 82 82 36.0 .479 .399 .880 .80 2.30 3.10 3.2 1.46 .32 1.77 2.20 21.2
93-94 步行者 79 79 33.4 .503 .421 .908 .40 2.30 2.70 3.1 1.51 .30 2.22 2.40 19.9
94-95 步行者 81 81 32.9 .462 .415 .897 .40 2.20 2.60 3.0 1.21 .20 1.86 1.90 19.6
95-96 步行者 76 76 34.5 .473 .410 .863 .50 2.30 2.80 3.3 1.01 .17 2.49 2.30 21.1
96-97 步行者 81 81 36.6 .444 .427 .880 .70 2.90 3.50 3.4 .93 .31 2.05 2.10 21.6
97-98 步行者 81 81 34.5 .477 .429 .868 .60 2.30 2.90 2.1 .96 .14 1.58 1.80 19.5
98-99 步行者 50 50 35.7 .438 .385 .915 .50 2.20 2.70 2.2 .74 .18 1.52 2.00 18.4
99-00 步行者 81 81 36.9 .448 .408 .919 .60 2.30 3.00 2.3 1.05 .31 1.59 1.60 18.1
00-01 步行者 81 81 39.3 .440 .366 .928 .50 3.00 3.50 3.2 1.00 .19 1.64 2.00 18.9
01-02 步行者 79 79 36.6 .453 .406 .911 .30 2.50 2.80 3.2 1.11 .13 1.52 1.80 16.5
02-03 步行者 70 70 30.2 .441 .355 .900 .30 2.20 2.50 2.4 .89 .06 .94 1.30 12.6
03-04 步行者 80 80 28.2 .438 .401 .885 .20 2.10 2.40 3.1 .81 .14 .85 1.20 10.0
總結 1323 1238 34.4 .472 .398 .886 .70 2.40 3.00 3.0 1.10 .22 1.76 2.00 18.4
季後賽 131 131 37.2 .450 .397 .890 .60 2.30 2.90 2.6 1.04 .25 1.80 1.90 21.2
全明星 5 1 19.2 .457 .263 .750 .00 1.00 1.00 2.0 1.00 .20 [編輯本段]著名的「米勒時刻」1994年NBA東區決賽第五場對紐約尼克斯隊在第四節得到25分,三分球5投5中。
1995年NBA東區半決賽第一場對紐約尼克斯隊在最後8.9秒得到8分讓步行者隊反敗為勝。
1998年NBA東區決賽第六場芝加哥公牛隊,晃開邁克爾·喬丹的防守投入致勝三分球。
2000年NBA東區決賽第六場對紐約尼克斯隊第四節得到17分。
2002年NBA東區季後賽第一輪第五場對新澤西網隊,第四節在中圈投入壓哨三分扳平比分,在加時賽第一節最後時刻扣籃再次扳平比分。 [編輯本段]個人榮譽1995,1996年NBA第三最佳陣容 1994年男籃世錦賽金牌 1996年奧運會男籃金牌 保持復賽單節比賽投中3分球最多紀錄5個(1994年6月1日對紐約尼克斯隊) 參加3次全明星賽
關於米勒的文章: 緬懷米勒時刻
「下面出場的是,得分後衛——」噓聲伴隨著現場廣播里的解說詞同時響起,「這是他最後一次造訪麥迪遜花園的——」噓聲越來越大,「31號,雷吉——米勒!」當米勒從球員通道跑進球場時,噓聲漸漸淡去,全場觀眾不約而同地起立鼓掌歡呼。這歡呼聲里飽含著對一位偉大對手的憎恨與尊敬…… 就像朋克是最誠實的搖滾樂,是搖滾精神最坦盪、最狂野、最放肆的解釋,朋克是一種不會被改變的人,他們不在乎公眾怎麼認識自己,他們只在一種情況下需要公眾--豎起中指的時候。如果說艾弗森是來自地獄的精靈,那麼米勒更像是敢於叫板上帝的「魔鬼」。 而若論籃球世界中叛逆精神「最坦盪、最狂野、最放肆的解釋」,米勒曾是艾弗森的前輩。後者的名言是:「我不需要尊重任何人,包括喬丹!」而喬丹可能會這樣說:「我可以尊重任何人,除了雷吉�6�1米勒!」自從1993年2月10日,印第安納波利斯的MSA中心,在全場16000多名觀眾的眾目睽睽之下,米勒挨了喬丹一記耳光之後,兩人長達十年之久的較量就此展開。每次做客風城,米勒必要全力以赴,用不停的得分來回擊喬丹對他的羞辱。1998年的東區決賽是米勒和喬丹最後一次相遇在季後賽中,米勒終於用他那形如鬼魅的絕殺為兩人之間的恩怨作了一個了結,他在第六場比賽的最後時刻狠狠推開喬丹投進了致命三分。可以說在20世紀,米勒始終是喬丹心頭疼痛難忍卻又揮之不去的一把利刺,他給飛人帶來的深深刺痛讓兩人至今仍是形同路人。 也許是不幸的童年造就了米勒桀驁不馴的性格,他出身於運動員世家,姐姐謝莉�6�1米勒曾是1984年奧運會冠軍美國女籃的主力,另一個姐姐坦米是排球運動員,哥哥達雷爾�6�1米勒則是加州天使棒球隊的外場手。但當年幼的米勒一字一頓地訴說自己的籃球夢想時,其他人卻或是嘲諷或是嘆息。原因很簡單,在五歲以前他都只是一個依靠著支架才能站立和行走的孩子,但倔強的米勒從來都沒有向命運低頭。 每個人都在想著每場拿下30分、40分,但羅德曼另闢蹊徑地用籃板證明了自己的偉大。在密集的人群中高高躍起,以匪夷所思的姿勢把球送入籃框,而後是張揚的振臂高呼——米勒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樣簡單而另類。 無法飛翔在籃筐之上,他就夜以繼日地苦練投籃,他要證明一個遠投手同樣可以名垂青史。 在米勒瘦削孱弱的軀體里燃燒著一顆烈火熊熊的靈魂,他不憚於以全世界為敵,擁有喬丹這名宿敵雖然過癮,但未免太過孤單,這個老朋克在苦苦尋覓之下,他選定了世人矚目的紐約麥迪遜花園作為打擊的標靶,於是尼克斯隊的超級擁躉斯派克�6�1李便成了他的另一「冤家」。1994年東部決賽第5場,尼克斯隊在前三節以70:58領先。第四節開始後米勒率先投中一球時,在場邊觀戰的不屑地說這只是走運而已。但是米勒隨後連連投中三分球,而且每投中一次都要和斯派克�6�1李斗一次嘴仗。最後,米勒在第四節拿下25分,率領步行者反敗為勝。第二次是1995年東部半決賽兩隊再次相遇。第一戰還剩18.7秒時,步行者隊落後6分,但米勒在最後8.9秒連得8分,再次率步行者反敗為勝。比賽一結束,米勒就沖向斯派克�6�1李,與他大罵一通。以後兩隊每次相遇,米勒與李都要有一番唇槍舌戰。面對紐約瘋狂主場的球迷作出卡脖子的動作的張狂動作,也必將在每個球迷的心頭縈繞,揮之不去。 當這個身影站在三分線外,時間就將停擺,比賽就保留著最後的懸念。 米勒並不是沒有失手的時候,在2002年的世錦賽上,他在最後時分將球傳給了三分命中率只有22.5%的另一個米勒(安德烈�6�1米勒),導致夢之隊第一次在國際大賽中輸球,在本賽季,米勒仍然保持了四成以上的三分命中率,2月8日在邁阿密,他在三分線外五投全中,最後時刻的一記三分為步行者徹底奠定勝局;去年11月15日,他在麥迪遜花園拿到本賽季最高的31分,三分球7投6中,並在終場前49秒投中最後一記三分,令尼克斯突然死亡。作為一名純射手,他成為了廣受擁戴的領袖,這在NBA並不多見。廷斯利說:「對於雷吉我已經無話可講了。今年他主要在防守上做貢獻,給了其他人很多機會,就是為了總冠軍戒指,這是我們都欠他的。」小奧的態度更乾脆:「只要能為他帶來一枚戒指,我什麼都肯做!」即使這個38歲的老朋克明天退役,今天他仍將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刺客。 [編輯本段]神奇的米勒雷吉·米勒學打籃球是想鍛煉腿部肌肉。由於身材的劣勢,他從來沒有戰勝過姐姐,於是,他轉而苦練三分球,希望藉助遠投打敗姐姐。正是這看來簡單的想法,讓米勒成為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分球手。自進入NBA以來,米勒三分球出手6486次,命中2560個,均排NBA歷史首位。
提起米勒的三分球,就讓人想起「米勒時刻」,比賽的最後幾秒往往是米勒的專有時刻。1995年東部半決賽首場,對手是尼克斯。最後8.9秒鍾內,米勒連續命中兩個三分,獨得8分,幫助步行者完成NBA歷史上最驚人的大逆轉。1998年東部決賽第4場,在喬丹的貼身防守下,米勒在僅剩0.7秒鍾時,原地起跳命中三分球,率步行者反敗為勝。
宣布退役後,看得到「米勒時刻」的機會也變得屈指可數。「這將是與雷吉並肩戰斗的最後機會,」主帥卡萊爾說,「這將是球迷們欣賞雷吉表演的最後機會,這會為我們本賽季剩餘的比賽增添巨大意義。」 [編輯本段]大嘴巴的米勒米勒的大嘴巴在NBA是出了名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嘴,讓他和很多球員產生過矛盾,其中有喬丹,也有科比。 米勒VS喬丹
1993年2月10日比賽中,喬丹與米勒發生沖突,喬丹認為米勒故意用肘頂他,所以回敬一拳。當時米勒被罰出場,而喬丹卻繼續比賽,這使米勒憤憤不平。他認為那是喬丹的錯,賽後喋喋不休地指責喬丹「太會表演」、「迷惑裁判」。最終,喬丹被補罰10000美元。
科比同米勒的恩怨始於2002年。兩人在洛杉磯交鋒時,曾經大打出手,雙雙被停賽,自那以後兩人形同陌路,再沒有會過面。當時的情景很火爆,科比先出了一拳,米勒馬上反擊,兩人像流氓般扭打在一起,都摔到了記分台後面。科比伶牙俐齒地說:「他根本不了解。我不會和傻瓜爭吵的。」而米勒則冷言冷語地表示:「科比還嫩,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呢。」 [編輯本段]兩手空空的米勒NBA總冠軍每年只有一個,但都不是米勒的步行者。如果說米勒的18個賽季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麼,在退役的時候沒有帶走一枚總冠軍戒指則是他最大的憾事。
從1987年加盟步行者以來,米勒離總冠軍最近的一次是2000年與洛杉磯湖人隊的NBA總決賽。盡管在6場比賽中平均每場得分24.3分,但米勒不得不再一次帶著失望走進休息室。
沒有總冠軍眷顧的米勒卻贏得了教練、球員及球迷的心。「盡管他從未贏得過總冠軍,但他擁有輝煌的職業生涯。」步行者現任主教練卡萊爾說,「一直以來,他都在為印第安納波利斯奉獻著,是我們的榜樣。」
多年偶像忠誠永恆
江湖中,所有人都知道葉孤城的這一劍,他們也都知道沒有人能抵擋的了這一劍。包括無所不能的陸小鳳,都要靠運氣才能決定是否接的住。而「月圓之夜,紫金之顛」的決斗,「劍神」西門吹雪,在未去之前就知道自己已經敗了。那一劍的風情,該有多麼華麗。一劍封喉,長笑而去。
美國紐約,NBA的麥加聖地。它見證了籃球歷史發展的百年風雲,在這里,上演過無數次的絢爛甚至震撼的表演。紐約球迷是挑剔而刻薄的,而在這里,紐約人最恨的,卻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上帝,一個,就是雷吉·米勒。憎恨上帝,是因為,上帝在這里從未輸過球。如果說紐約人對上帝的恨夾帶了無能為力的羨慕和嫉妒,那麼對米勒的恨,簡直是咬牙切齒的對敵人一般的恨。米勒的那一劍曾經刺穿了所有紐約人的心。
1987年,一個瘦弱的年輕人加入了聯盟。彼時,「大鳥」伯德率領的綠衫軍團,和「魔術師」約翰遜領銜的湖人的十年恩怨已經走到了尾聲,上帝當時像是一頭發怒的公牛,向總冠軍發起巨大的沖擊,「大猩猩」尤因入主尼克斯,「大夢」奧拉朱旺已經成為火箭的推進器,而以「微笑刺客」托馬斯為首的壞孩子軍團則醞釀著一場巨大的顛覆性的籃球暴動……當時,沒有人會知道,這個瘦弱年輕人日後會撼動了整個聯盟,甚至讓每個聽到他的名字的人,從心底襲上深深的恐懼……這個年輕人,就是雷吉·米勒。
他沒有強壯的身體,跳的不高,跑的不快,但,只要他站在三分線外,給對手永遠是最致命的威脅。每每在比賽最關鍵的時刻,他冷靜的像個職業殺手,冰冷的眼神尋找個每一個機會,一次次的甩開對手,然後狂飆突起,鎖喉一劍。
很多對手都無法理解,那麼瘦弱的身體,何以能在場上長時間的奔襲,通過不斷奔跑來給自己創造出手機會。那個瘦弱的身體下,究竟蘊藏了多大的能量。我想,那應該是一顆求勝的心,對勝利的渴望,和永不泯滅的冠軍夢。他總是在球隊最需要他的時候爆發巨大的能量,他天生就是為季後賽而生,他職業生涯的季後賽數據都要高於常規賽,這,是一個偉大的球員最完美的體現。
如果說上帝的精準投球是給對手破壞性的打擊,那麼米勒的一次次命中,則是給對手,乃至教練,甚至球迷的心理上最恐怖的襲擊。只要他站在三分線外,那就意味著比賽還沒有結束,即使只剩下最後一秒鍾。只需要一秒鍾,哪怕更短,他也可以讓那一瞬煥發死亡一般的絢爛,一擊致命。
「米勒時刻」,是一個讓所有對手,所有教練都膽戰心驚的名詞。他能把你從溫暖的天堂射落,墜入無間地獄。
好了,讓我們重溫那些經典的戰役吧。
1994年6月1日,步行者隊東部決賽第五場迎戰紐約尼克斯隊。此前雙方戰成2比2平,第五場在紐約的麥迪遜廣場花園進行。在第四節開始前,步行者落後很多分,所有紐約人都等著看米勒出醜,准備了大把的噓聲准備送走他。紐約尼克斯隊的超級擁躉好萊塢大導演斯派克·李在場邊也極盡侮辱之能,但這次,米勒讓所有紐約人失望了,他單節拿下25分,其中包括5個三分球,並且每中一球,都會跑到斯派克·李跟前大打口水仗,最終他轟下全場最高的39分率領步行者隊在客場翻盤。然後他驕傲的離開了紐約,帶著所有紐約人的恨。這是「米勒時刻」第一次在全美直播,盡管紐約尼克斯隊最終以4比3贏得了當年的東部決賽,但米勒在第五場第四節的表現仍成為季後賽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表演之一。
一年之後,步行者隊和尼克斯隊在東部季後賽第二輪再次相遇。1995年5月7日的第二輪首場比賽,尼克斯隊在終場前18秒還領先6分,很多人都以為比賽已經結束了,只有米勒堅信會有奇跡發生。結果,在最後8.9秒之內,米勒命中兩個三分球,外加兩次罰球,拿下8分,幫助步行者以107比105完成NBA歷史上最驚人的大逆轉。賽後接受采訪時,米勒的第一句話就是:獻給你,印第安納!
1998年5月1日,米勒在與尼克斯隊的東部半決賽第四場還剩2.9秒時投中三分球,將雙方帶入加時賽。最後步行者隊以118比107擊敗尼克斯隊,整場比賽米勒拿下38分。
1998年5月25日,東部決賽第六場,步行者隊迎戰喬丹領軍的芝加哥公牛隊。之前,公牛2:1領先,只要拿下這一場,就可以拿下賽點。比賽的最後階段,公牛隊領先1分。在全場還剩0.7秒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被米勒緊緊抓住,他饒了一個大大的圈,從內線沖出來,一把推開身邊的上帝, 在三分線外接過發來的球,轉身,出手,球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命中!我想那一刻,上帝的心都碎了。盡管最後,經過七場大戰,步行者隊以3比4惜敗,但是,米勒始終堅信他可以擊敗喬丹。
米勒自豪地說:「我知道他是最好的,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我想我可以和他斗!誰都想有好的表現,我是一樣。也許我不是最好的運動員。我跑不快,動作慢,跳不高,但我可以和最好的球員斗!」
2000年6月2日,米勒在東部決賽第六場中砍下34分、率領步行者隊擊敗紐約尼克斯隊。經過10年努力,米勒終於幫助步行者隊有史以來第一次殺進總決賽。然而,盡管米勒在總決賽屬場比賽中平均拿下27分,但他遇到的是如日中天的洛杉機湖人隊,和百年不遇的OK組合,一個上帝接班人,一個怪獸一樣的中鋒。米勒與總冠軍擦肩而過,隨之伯德時代的步行者隊也宣告結束。
2001年4月21日,在東部季後賽首場與費城76人隊比賽的最後3秒,米勒在「小鬼魂」艾弗森的頭頂投進制勝三分球。
2002年5月2日,步行者隊在東部李後賽首輪第五場比賽中對陣新澤西網隊。第四節鑼響的時候,米勒在39英尺外三分球命中,將雙方拖入第一個加時賽;第一個加時賽快結束的時候,米勒突破之後在馬丁和威廉姆斯的頭頂上雙手扣籃,又將比賽帶入第二次加時賽。盡管步行者隊最後還是輸掉了比賽,但是37歲的米勒仍然讓所有新澤西人感到從未有過的恐懼。
所有的,所有的,記憶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瘋狂表演,面對全場如潮的噓聲中,紳士般的鞠躬;著名的扼喉禮;底角出手三分;轉身指著觀眾席罵到「你們這些婊子看著,這球進了。」話音未落,球空心入網;贏球後像個孩子一樣跳來跳去;冰冷的眼神……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帝成為了上帝,無數人的夢想被他無情的踩碎,無數巨星的一生因為他而充滿了悲劇。上帝一生對手無數,而能上升到敵人這一層次的,或許只有米勒一個。當所有人都臣服在上帝腳下的時候,米勒則是一次又一次的向上帝發起沖擊,盡管每一次都是悲壯收尾。
2005年4月5日,米勒職業生涯最後一次造訪紐約尼克斯隊。米勒要走了,這是他最後一次身披31號戰袍出現在麥迪遜廣場花園廣場。他帶給NBA如此眾多盪氣回腸的記憶,也帶給對手無數刻骨銘心的封喉絕殺,但他卻還是走到了職業生涯的盡頭,「無冕之王」的頭銜伴隨著米勒走過了整整18個賽季,而在諸多對手中,見證「米勒時刻」次數最多的無疑就是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球迷。
紐約人有理由對米勒恨之入骨,可這一個夜晚,充斥整個比賽全過程的卻只有一種淡淡的哀傷與尊敬。
比賽將近結束,球迷席上開始齊聲呼叫「雷—吉,雷—吉」。球迷們已經顧不上主隊尼克斯敗北的慘痛戰績,他們要將最崇高的敬意獻給這位偉大的對手。尼克斯球迷是的瘋狂的,也是感性的,米勒帶給過他們最痛苦的殘酷打擊,但是他們同樣忘不了米勒那一次次起跳投籃的英姿。我想,能夠贏得對手甚至敵人的尊重,該有多麼大的人格魅力。
曲終人散。比賽結束後,米勒走上前,與斯派克·李這位最忠誠的尼克斯球迷進行了一次擁抱。英雄式的尊重,兩個男人之間。
上帝歸隱後,江湖大亂。很多巨星為了那枚總冠軍戒指,放下自己的尊嚴,追逐名利。「爵士」巴克利,「手套」佩頓,還有忠誠的「郵差」馬龍……而米勒卻堅守那份信念,為步行者效力18個賽季。1995年5月7日那次最後8.9秒拿下8分,擊敗紐約,完成NBA歷史上最驚人的大逆轉。賽後接受采訪時,米勒的第一句話就是:獻給你,印第安納!
2005年5月20日。東部半決賽第六場。步行者主場對活塞。或許是宿命的安排,15年前米勒第一次打季後賽,敗給了活塞隊。15年後的今天,他的最後一場季後賽也終結在活塞隊手裡。米勒在職業生涯最後一場比賽得了27分2個籃板2次助攻,全場16投11中,三分球8投4中。比賽結束後,所有的觀眾都站立起來,長久的呼喊他的名字,打著大大的標語「雷吉,不要走」 「雷吉,我們愛你」
……所有的隊友都和他擁抱,所有的對手都過來和他一一擁抱,還有教練。。。米勒用右手放在心臟的位置,抬起左手,忍住那奔涌而至的淚水……
那熟悉的英姿、那封喉絕殺的絢麗、那不屈的眼神……
都將成為記憶。永遠的。

❷ 世界首富是誰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里歐.萬塔(Leo Wanta)這個名字,請不要感到慚愧,因為應該感到慚愧是哪些號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聞媒體。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它早已在從新加坡到巴黎的國際金融和外交圈子裡鬧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體們卻保持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沉默。

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問題失控,全世界的金融體系將面臨信用崩潰!

這也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金額,它涉及高達27.5萬億美元的巨額財富歸屬,如果記入利息和投資回報,總金額將高達70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30倍!

這將是一個波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銀行的驚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一筆4.5萬億美元的巨款從瑞士秘密匯到了美國,用以「私」了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資金轉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短缺危機,由此直接導致了2006年5、6月份橫掃世界的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包括黃金和白銀)的暴跌。
究竟誰是萬塔?他又是如何擁有27.5萬億美元的財富的?不是說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億美元嗎?怎麼可能有人擁有比比爾. 蓋茲還要多500多倍的財富呢?

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萬塔的真實身份是當年裡根總統最信任的金融戰爭專家,曾是美國財政部、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的高級官員。80年代,萬塔直接受命於里根總統從事旨在顛覆蘇聯盧布的秘密金融戰爭。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團」(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運作資本僅1萬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國秘密的海外賬戶資本注入後,萬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萬塔以高於黑市一倍的比價(28盧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筆以50億美元買進1400億盧布的利潤極高的交易,這要感謝他在蘇聯內部的同謀們。在1991年1月和2月,萬塔在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上大肆做空黃金高達2000噸。早已疲弱不堪的蘇聯經濟,全靠著黃金出口這點養命錢,金價的暴跌在蘇聯的棺材蓋上打進了最後一根釘子。
萬塔的秘密行動被稱為「偉大的盧布騙局」(Great Ruble Scam)。

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年中,萬塔和其他美國金融戰爭的高級專家們與前蘇聯內部的腐敗勢力里應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蘇聯的國家財富。情況一度荒唐到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幫葉立欽修改總統令,美國律師喬納森.海(Jonathan Hay)親筆制定了無數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府規定,美國財政部的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給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的信中甚至詳細指導如何制定和執行經濟政策。俄羅斯經濟的病情在「美國大夫」的「悉心關照」之下,下場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對俄羅斯人民來說是異常嚴酷的,俄羅斯經濟體業已嚴重失血的身軀,在國際金融家開動的超級通貨膨脹這部「財富絞肉機」碾過之後,大批前蘇聯的社會主流人士的畢生積蓄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大學教授,醫生,軍官,工程師,紛紛走上嚴寒的街頭,去兜售各種價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 乞討。戈爾巴喬夫參加1991年11月馬德里的西亞和平討論會時,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離開會議,因為他的俄羅斯代表團付不起賓館住宿費。

蘇聯人民積累了70年的國家巨額財富到哪裡去了?真像西方經濟學家們所說的蘇聯經濟早已「資不抵債」? 人民的財富真會「蒸發」 得無影無蹤嗎?
其實在超級通貨膨脹中,財富並不曾蒸發,財富只是發生了轉移。萬塔的27.5萬億美元就是前蘇聯人民「蒸發」的財富的下落。
與歷史上貧窮弱小的國家無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前蘇聯擁有著強大到讓美國無法安睡的軍事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相當強大的狀態下,整個國家遭到外部勢力瘋狂與徹底的洗劫,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金融戰爭所展現出的巨大破壞力,絲毫不亞於蘇聯整個衛國戰爭的損失程度,所不同的是,衛國戰爭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是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而金融戰爭的慘敗,導致了國家解體和經濟長期衰敗。戰爭對蘇聯的破壞僅僅持續了4年,而金融崩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的災難已經接近16年。

在搞垮蘇聯的金融戰爭中,萬塔可謂戰功顯赫。但是,噩運不久卻光臨到他自己的頭上。

1993年7月,萬塔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威廉.塞辛斯(William Sessions)派往瑞士,目的之一就是抓捕一名要犯馬克.里奇(Marc Rich)。這個馬克.里奇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不僅是國際黃金市場上的一代梟雄,也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的武器供應商,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的鐵哥兒們。摩薩德及時通報了馬克.里奇美國即將抓捕他的信息,馬克.里奇及時離開了瑞士。萬塔在瑞士撲了個空。
萬塔在瑞士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與白宮法律顧問(Deputy White House Counsel)文森.弗斯特(Vince Foster)會面,將2.5億美元從萬塔的賬戶上劃給一個名叫「兒童防衛基金」(Childrens' Denfense Fund)的秘密戶頭上,這個基金的控制人正是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

當事情辦妥之後,弗斯特興沖沖地回了華盛頓。萬塔卻突然被瑞士警察逮捕。萬塔當時的官方身份是索馬里任命的住瑞士和加拿大的大使(1993年3月),身為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權也未能幫助萬塔,他實際上處於瑞士警方綁架的狀態下,被非法關押了134天。

回到華盛頓的弗斯特在得知萬塔被關押的消息後,立刻四處活動營救萬塔。結果7月20日,弗斯特在華盛頓近郊靠近中央情報局的一處公園里,被發現「自殺身亡」。該消息震驚了華盛頓政壇。一個顯然的謀殺事件,被當作自殺草草結案。身為柯林頓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堂堂的白宮法律顧問,竟然慘死在離白宮不超過5英里的公共場所,而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情報局的總部,這一切簡直是匪夷所思。
當弗斯特突然「自殺」的消息被瑞士警方通知他的時候,最後還加了一句讓萬塔毛骨聳然的話,「弗斯特先生自殺的日子正是你女兒的生日。」
緊接著,更不可思議的事情接踵而來。美國威斯康星州稅務部門查出萬塔的公司在1982年和1988年少繳了1.4萬美元的州稅,要求瑞士將萬塔引渡回美國。瑞士竟然答應了。萬塔戴著手銬回到美國之後,因為子虛烏有的區區1萬4000美元欠稅,被判了22年監禁。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簡直是錯的沒邊兒了。打垮蘇聯「邪惡帝國」的美國「英雄」,卻被自己人投進了監獄。
問題出在萬塔認為自己是效命於美國政府,他管理下的巨款理所當然的是屬於「民選政府」背後的全體美國人民所有。不幸的是,「民選政府」及其背後的勢力,從來就把這筆不記在任何美國官方賬目上的海外巨款當做自己隨意支配的「小金庫」,而在這個方面非常「較真」的萬塔,則表現得處處不合作。早在1989年8月,當時的老布希總統就要求萬塔打一筆10億美元的款子到巴拿馬朝聖者基金(Pilgrim Investments), 收款人是」Jorge」 Bush。萬塔有很大的顧慮,認為任何動用他掌管下的「公款」而進行對私人有益的行為,都觸犯了美國的聯邦重罪。財政部長貝克「開導」萬塔說,像布希家族這樣的人是超越法律的。萬塔雖然最終照辦了,但卻留下了證據。目前,萬塔能夠拿出的證據顯示有7430億美元的款項被幾屆總統「不當」使 用。

隨後幾年,萬塔的兄弟和生意夥伴紛紛離奇死亡,他自己在獄中也三次被下毒,最終讓他倖免於難的,還是只有他才知道全部資金的下落和密碼。
2003年4月15日,在長期申訴冤情之後,終於美國聯邦法官吉拉德.布魯斯.李(Gerald Bruce Lee)做出了對萬塔有利的判決,法官確認了萬塔在法律上對這筆巨款擁有監管人的地位。2005年,萬塔從威斯康星州的監獄中轉到家裡繼續服刑。在他的法律顧問和美國兩大律師事務所的協助之下,於2005年底與美國財政部和白宮達成協議,以4.5萬億美元的現金支付給萬塔作為對他「卓越貢獻」的酬勞,萬塔同時答應放棄對其餘款子的監管權。

萬塔還提出提前支付35%的聯邦稅給美國財政部,總額為1.575萬億美元,因為萬塔後來在弗吉尼亞成立了一家叫AmeriTrust的公司來打理他所管理的款項, 所以他將同時支付6%的州稅給弗吉尼亞州,總額為2700億美元。
這就是「萬塔計劃」(The Wanta Plan)的由來,就其規模和對美國經濟的刺激作用而言,堪稱「第二次馬歇爾計劃」。
「萬塔計劃」最終的協議於2005年12月簽定,代表美國政府簽字的是助理國家安全顧問威金森(Wilkinson)和財政部長保爾森。
美國財政部的記錄表明, 萬塔名下的基金包括:
相當於4.5萬億美元的資產屬於里歐.萬塔的AmeriTrust Group,Inc.,這已經在「賬面」上了。

相當於8.7萬億美元的資產,已經在「美元系統之內」了,存在於主要國際銀行的美元賬目上,這些錢不曾被人「挪動過」。
相當於14.3萬億美元的資產仍然在海外賬戶上,為應收賬款。這些錢早已被金融機構抵押和交叉抵押,對這些資產的召回,將迫使許多世界著名銀行機構出現流動性危機。

2006年5、6月份,4.5萬億美元的巨款從瑞士秘密通過外匯交易和其它渠道進入美國的銀行間交易結算系統(CHIPS),這筆有名有姓的錢卻被「劫持到」了高盛, 花旗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aerica)的賬號上。
忍無可忍的萬塔向美國政府提出2006年7月31日為最後期限,如果萬塔的賬號上還收不到錢的話,他將可能向最高法院起訴政府,並追索全部27萬億美元的下落。

全世界的金融市場都摒住了呼吸,美國政府是否遵守法律成為了美元信用的試金石。

7月31日過去了,整個美國政府、國會山、新聞媒體全部鴉雀無聲,就像這件事根本不存在一般。美國政府在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出現了賴賬!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國際信譽也就隨之化為烏有。一個法制社會的民選政府如果拒絕執行法律,這在整個西方社會看來,無異於信用徹底破產。

萬塔以美國政府債權人的身份通知世界主要銀行,停止對美國政府1億美元以上的資金結算,除德國中央銀行之外,其它金融機構表示同意。
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開始出現劇烈震盪,美元的信心從此進入了高危時期。

這筆4.5萬億美元的巨款現在究竟在哪裡呢?它首先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財政部在高盛和花旗銀行的賬戶上,後來轉到美聯儲,然後錢又到了洛杉磯的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從那裡又被轉回到紐約的美聯銀行(Wachovia Bank),最後這筆錢分別被轉入不同的賬戶,其中就包括了短暫出現在萬塔的AmeriTrust公司在摩根斯坦利的證券賬戶。
財政部已經「正式完成」了所有交接工作,美聯儲也已將燙手的山竽丟給了銀行系統。如果萬塔最終沒拿到錢,那是銀行支付系統出了問題,與政府與美聯儲無關。

目前,美聯銀行(Wachovia Bank)成了問題的焦點。美聯儲11月份三次「建議」美聯銀行拿錢。11月17日星期五,美國東部時間早上8:30,審計人員進入美聯銀行的紐約大樓,進行查賬,美聯銀行當天直到上午11:00才開始對外營業。美聯銀行拒絕拿錢的原因就是「資金不足」。

如果最終美聯銀行仍拒不付錢,萬塔勢必上訴到聯邦法院,該銀行是美國金融系統的重鎮,一旦被迫關閉,將拖垮整個美國銀行系統,並最終波及全世界。
俗話說,紙里包不住火,這樣的驚天大案遲早會曝光。在局面難以收拾之前,必須消除以後可能的「隱患」。最近以來,國際金融界果然「意外頻繁」。
2005年1月,中央情報局官員傑克.羅奇(Jack Roach)在試圖取出萬塔一個賬號里的存款未遂之後,在瑞士聯邦銀行(UBS)的地下室里被謀殺。
2005年3月3日,法國銀行家Edouard Stern在瑞士日內瓦的公寓里被槍殺。

2006年4月-6月,4.5萬億美元的資金被陸續通過外匯交易和其它渠道從瑞士進入美國CHIPS體系,從而造成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流動性急劇短缺,直接引發了5月和6月的世界范圍的股市暴跌和大宗商品(包括黃金和白銀)價格震動。
2006年7月13日,位於倫敦金融城附近的「鐵山」(Iron Mountain)文件倉庫「失火」,大火整整燒了3天,大量的國際金融行業的原始文件、憑證單據都儲藏在「鐵山」里,最終只落得個灰飛煙滅。
無獨有偶的是,7月12日, 加拿大渥太華附近的「鐵山」文件倉庫,也被燒成了平地。

2006年7月22日,《達芬奇密碼》中提到的羅馬宗教組織「主業會」(Opus Dei)的銀行家Gianmario Roveraro被人大卸八塊。義大利反有組織犯罪的金融調查專家馬克.薩巴(Marco Saba)認為「主業會」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之間的「奇怪活動」,與萬塔的錢,和銀行家Gianmario Roveraro的死有密切聯系。
2006年9月13日晚間,41歲的俄聯邦中央銀行第一副行長安德烈·科茲羅夫遭兩名持槍歹徒暗殺並於次日不治身亡,其司機當場被打死。
2006年10月11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莫斯科分行經理亞歷山大?普羅辛在私人寓所的電梯附近遭遇槍擊而頭部中彈身亡。
2006年11月21日22點左右,當俄羅斯專業建築網商業銀行董事會第一副主席康斯坦丁?麥謝良科夫驅車來到莫斯科諾沃蘇謝夫斯卡婭大街他的寓所門口時,突然遭到凶*擊,一槍擊中背部,一槍擊中頭部,當場死亡。
是誰在殺人滅口?又是誰在銷毀證據?
最先報道「萬塔案件」的是倫敦的「國際貨幣觀察」(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view)雜志,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國際主流媒體跟進報道,幾乎沒有任何官方評論。截至今日(2006年12月3日),在中文互聯網搜索引擎「網路」上 關於「LEO WANTA」的查詢記錄為0。

在google.com上關於「LEO WANTA」的查詢記錄為31,300。

世界上是否真有里歐.萬塔其人呢?
答案是,確有其人。一個最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到美國官方的「監獄管理局」網站上去查尋,http://www.bop.gov/iloc2/LocateInmate.jsp, 打進Wanta, Leo就可以了,他的號碼是43419-053,入獄時間是:1993年11月19日,性別:男,年齡:65歲,種族:白人。

盡管關於萬塔的正式新聞報道極少,但是如果查詢90年代初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地方報紙,就可以找到對里歐.萬塔案件的報道。
麥迪遜的主要報紙《Capital Times》1993年12月15日有一篇題目是「地方監獄關押著『國際商人』」的報道,文中語氣充滿了調侃,「萬塔先生說他在過去的幾年裡沒有收入,他聲稱他的債務是美國政府的責任,因為他的生意是政府行為的掩護。而調查人員認為,萬塔是一名國際騙子,他在世界上到處行騙,拖欠他人欠款。在一次明顯的欺詐中,他造成了歐洲投資人50萬美元的損失,他當時聲稱他是貨幣交易商,在中國有重要的生意。對於指控他因為欺詐在新加坡、泰國和瑞士曾被拘捕,他爭辯說他告訴瑞士當局他是索馬里大使,是副總統戈爾的朋友。他堅稱自己是奧地利維也納的合法商人,公司的總部設在Appleton(威斯康星)。」

1994年7月16日,另一篇題為「法官命令(對萬塔)進行精神檢查」,文中說「法官說他被告知,萬塔先生對精神病專家說他曾是外國大使,為以色列秘密警察工作,幫助計劃美國國防部的B-1轟炸機,今年可能要賺40億美元。」

❸ 大摩消費領航基金經理袁航是啥背景

美女基金經理!大摩的巾幗英雄效應,真是強大。

❹ 邁克爾·傑克遜的社會活動

1979年1月,邁克爾·傑克遜捐獻了包括《彼得·潘》在內的大量書籍給芝加哥公共圖書館的年輕人部,此舉是為響應鼓勵青年讀書的隨書起舞計劃。
1981年6月,邁克爾·傑克遜和兄弟們在亞特蘭大舉行了《Triumph》演唱會,其中的收益的10萬美元將捐給「亞特蘭大兒童基金會」。
1984年4月,邁克爾·傑克遜捐贈了一套19張床位的醫療器材給西奈山紐約醫療中心。5月,總統羅納德·里根特邀邁克爾至白宮為他頒發了「特殊貢獻大獎」。7月5日,邁克爾·傑克遜和他的家族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改變《Victory》演唱會的門票發放方法,將所有的個人巡演收入捐獻給「聯合黑人學院基金」、「好時光夏令營」和「T.J.瑪特爾白血病和癌症研究基金會」三個慈善組織。7月,邁克爾·傑克遜把德克薩斯體育場演唱會的1200張門票捐送給了那些無力購買演唱會門票的孩子們,價值約39000美元。7月14日,傑克遜兄弟在佛羅里達的傑克遜維爾市與8個身患不治之症的孩子們玩耍。夏季,14歲的囊腫性纖維化病患者大衛·史密西在「圓夢協會」組織的幫助下被邀請到邁克爾·傑克遜在恩西諾的家裡做客,兩個人在邁克爾·傑克遜的私人電影放映廳里度過了一個下午,在大衛·史密西離開的時候,邁克爾送給他一副鑲著黑色金屬片的手套和一件在「Beat It」音樂錄影中穿過的一件紅色夾克。12月13日,邁克爾·傑克遜到參觀布洛特曼醫療中心,將從百事那裡得到的150萬賠償金全部捐給「邁克爾·傑克遜燒傷中心」。
1985年1月28日,為了賑濟非洲飢民,邁克爾·傑克遜和眾多藝人走進了A&M的「Lion Share」錄音室,花了一個通宵錄制了單曲《天下一家》。其衍生的書籍,錄影帶等各種來源的收益將全部用於援助飢餓中的非洲人民。最終有6000多萬的唱片收益直接送抵災害最嚴重的非洲地區 。
1986年初,「邁克爾·傑克遜聯合國兒童捐助學術獎金基金會」誕生,這個擁有150萬美元的基金會旨在幫助學習表演藝術和交際學的學生能每年獲得一筆費用,以進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成員大學或院校學習。3月8日,剛剛接受了一個心臟移植手術的女孩唐娜應邀到了邁克爾·傑克遜在恩西諾的家。
1987年9月,在日本巡演期間,邁克爾·傑克遜捐獻了30件個人物品用於拍賣,所得的收益用於第三世界的兒童教育。 9月,邁克爾·傑克遜向日本小男孩Yoshiyaki的家裡捐獻了兩萬美元。 9月13日,邁克爾·傑克遜支持一個反對種族歧視的活動。10月,在BAD巡演結束後,邁克爾·傑克遜再次捐獻了一些個人物品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用於慈善拍賣,而拍賣所得將被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兒童教育事業上。11月,邁克爾·傑克遜捐贈了一萬英鎊給英國「吶喊中的兒童」基金會。
1988年2月1日,邁克爾·傑克遜將單曲《Man in the Mirror》發行所得的版稅捐給「羅納德·麥克唐納夏令營」,這個夏令營旨在幫助身患癌症的孩子。 3月,邁克爾·傑克遜的《Bad》美國巡演首輪第二站來到了紐約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在該地舉辦的三場演唱會中的首場收入將捐給「聯合黑人學院基金」。邁克爾向「聯合黑人學院基金」會長克里斯托夫·埃德利遞交了一張60萬美元的支票。4月1日,邁克爾·傑克遜宣布將他一部分亞特蘭大和喬治亞演唱會的門票無償贈送給「許願基金會」。
1988年7月16日,在Wembley Stadium演唱會之前,邁克爾·傑克遜與威爾士王子查爾斯和王妃黛安娜會面,向為貧困兒童而設立的組織「英國王子信託基金會」捐贈了45萬美元。7月20日,邁克爾·傑克遜走訪並看望了大奧爾蒙街兒童醫院里的生命垂危的孩子們。8月29日,邁克爾·傑克遜為英國的慈善組織「獻禮生命」舉行了一次演唱會,所得的13萬美元收入將被用於幫助4萬兒童進行免疫防治。10月,邁克爾·傑克遜向艾斯達·愛德華茲和白瑞·高迪遞交了一張125000美元的支票,作為Motown博物館「希祠維爾」的維修運作費用;他同時也為博物館捐贈了他的黑色昵帽和白色手套以及他在Motown時代的標志裝束以供展出。
1989年1月,邁克爾·傑克遜把從洛杉磯一場表演中的所得捐助給反兒童虐待慈善機構「美國幫助兒童協會」之後,北卡羅萊那州的「幫助兒童協會」建立了一個「邁克爾·傑克遜兒童虐待研究國際組織」。11月13日,在「實現願望」組織的幫助下,4歲的患有白血病的Darian Pagan終於如願以償地見到了邁克爾·傑克遜,他邀請這個小孩子共同觀看了加拿大演員的雜技表演。
1990年4月,邁克爾·傑克遜被首都兒童博物館評為「十年藝人」,該獎項由總統喬治·布希在白宮頒發。
1991年4月,邁克爾·傑克遜組織了一次「黑猩猩茶話會」以支持Jane Goodall的猿類研究所。5月份,邁克爾出席了「Jane Goodall國際慶典慈善會」,並擔任了該組織的名譽主席。
1992年2月,在11天之內,邁克爾·傑克遜在非洲的行程超過了3萬英里,期間他到訪了醫院,孤兒院,學校,教堂和一些幫助精神存在問題的兒童的組織。2月3日,邁克爾·傑克遜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危險之旅」世界巡演,並成立新的「拯救世界」基金會(「Heal The World Foundation」)以救助患有艾滋病和青少年糖尿症的病人。9月,邁克爾·傑克遜為「西班牙女王基金會」捐助100萬西班牙元。12月26日,邁克爾·傑克遜在電台廣播中呼籲為「黑人聯合學院基金會」捐款。
1994年年初,邁克爾·傑克遜為伊麗莎白·泰勒的艾滋病基金捐助50萬美元。
1995年,邁克爾·傑克遜呼籲人們釋放被多年囚禁起來的海豚。
1996年11月,邁克爾·傑克遜把在歷史世界巡迴演唱會印度站所獲得的百分之八十五的收入捐獻給北印度的一家慈善機構Shiv Udyog Sena。邁克爾還把在澳大利亞9場演出收入的一部分捐給了為窮人謀福利的The Smith Family慈善組織。
1997年1月25日,邁克爾·傑克遜在孟買捐獻了110萬美元給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以幫助貧民區的失學兒童獲得教育。4月4日,英國《OK!》雜志花了100萬英鎊拿到邁克爾兒子普林斯的獨家照片,邁克爾把這筆錢捐給了慈善機構。
1999年6月,邁克爾·傑克遜與他的朋友慈善演唱會在韓國和德國舉行共募集了330萬的善款,全部捐獻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爾遜·曼德拉兒童基金會、國際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
2000年5月,邁克爾·傑克遜為第四屆T. J.馬特爾基金會年度在線拍賣捐獻物品,所得的款項用於艾滋病,白血病,癌症的研究。同月,邁克爾·傑克遜還陪同伊麗莎白·泰勒出席了為她在倫敦的皇家艾伯特音樂大廳的致敬音樂會,所得收益將全部捐獻給紅熱艾滋病慈善會和伊麗莎白·泰勒艾滋病基金會 。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千禧版本中,邁克爾·傑克遜被評為支持慈善機構最多的流行歌星。邁克爾·傑克遜支持了39個之多的慈善機構,不僅是在金錢和物品上予以資助,他還常常參加它們的相關活動。這些機構包括:洛杉磯艾滋病防治計劃,美國防癌協會,BMI基金會,資助美國兒童慈善會,聯合黑人學院基金會,第28街基督教青年會,美國鐮狀細胞研究基金會和美國志願者協會等 ,邁克爾·傑克遜以個人名義向慈善機構的捐款超過3億美元,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以個人名義捐款最多的藝人。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邁克爾·傑克遜召集群星合作出《What more can I give》 。9月7日,在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獨唱生涯紀念演出上,老牌影帝馬龍·白蘭度宣布邁克爾將把30周年演唱會上所有的收益捐出以在佛羅里達修建一兒童醫院 。
2003年,邁克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這是他繼1998年後第2次獲得該獎項的提名。10月,邁克爾·傑克遜的慈善單曲《What More Can I Give》在Clear Channel廣播公司的支持下正式啟動。拉斯維加斯市長為獎勵和感謝邁克爾·傑克遜的慈善努力,把該市的「金鑰匙」贈予了他,並下令將10月25日定為「拉斯維加斯市邁克爾·傑克遜日」。
2004年4月,邁克爾·傑克遜到訪美國國會,與議員和部分非洲國家大使交流看法,決定繼續開展他在非洲的慈善計劃。美國「非洲大使夫人協會」隨後還在衣索比亞使館授予傑克遜一座「人道主義獎」,以表彰他為非洲的慈善貢獻。

❺ 美國本科擇校問題:加州戴維斯,伊利諾伊香檳,威斯康星麥迪遜。盡快幫幫忙好嗎

這三個學校,尤其是威斯康辛麥迪遜商學院的排名在三十以內。UIUC確實工程是強項,商學院排名三十多。氣候雖然多大風天氣,但它臨近芝加哥,實習機會應該還是有的。作為本科生,如果看學校的排名:UC-DAVIS總體比下來最低。這三個學校的校園都不在大城市裡。基本上都在鎮上,都談不上大城市。

❻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 研究生學費一年多少總費用多少

學費的話一年2萬3、2萬4左右,學科不同學費會稍有區別;
總費用的話看你怎麼過了,稍微節儉一點的話一年大概4萬5左右吧(包括學費),如果是研究生的話嘗試申請個助教或者實驗室助理之類的職位,工資不低的。

❼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 《麥迪遜廣場的天方夜譚》結尾是什麼意思

《麥迪遜廣場的天方夜譚》市面上流傳的一種版本是有缺漏的,畫家自述身世的那部分被刪掉了,導致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你是不是買到了這種版本。我把漏掉的那部分貼上來:
----------------------------------
一個小時以後, 這位阿拉伯客人心滿意足地吁了口氣靠在椅背上, 而菲利普送來了咖啡和雪茄, 收拾了餐桌。
「你聽說過普盧默嗎?」他帶著神秘的笑容問。
「我記得這個名字, 」查默斯說, 「我想是個畫家, 幾年以前很有名氣。」
「五年以前, 」客人說, 「後來就像一塊鉛沉下去了。我就是普盧默。我賣掉的最後一幅畫像價格是二千元。打那以後, 我再也找不到一個人坐下來讓我畫像, 哪怕是完全免費。」
「為什麼會這樣?」查默斯忍不住問。
「滑稽的事, 」普盧默正兒八經地回答, 「我自己也不甚明白。好一段時間, 我畫起畫來如魚得水, 我穿過廣大的人群, 顧客蜂擁而上, 報紙上都稱我是最風行一時的畫家。後來就發生了滑稽的事。不論什麼時候我完成了一幅畫像, 人們跑過來看, 他們交頭接耳, 互相交換驚異的目光。
「我不久就找出了麻煩出在哪裡。原來我獲得了一種絕技, 能在畫像的臉上表現出畫主的藏而不露的性格。我不明白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的———我只畫我親眼所見的———可是我知道我拿它沒辦法。有幾個叫我畫像的勃然大怒, 拒絕接受畫像。我曾經替一位非常美麗的社會知名的夫人畫像。畫好了, 他的丈夫臉上帶著奇怪的表情瞧著畫, 到第二個星期他就向法庭申請離婚了。
「我記得一個坐下來請我畫像的出名的銀行家的事。當我將他的畫像在我的畫室展覽時, 他的一個熟人來看到了。
『謝天謝地,』他說, 『他果真是這副模樣嗎?』我對他說:『一點不錯。』 『我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他眼角的表情, 』他說, 『我想我該進城去轉我的銀行賬戶了。』他果真進了城,可是銀行賬戶和那位銀行家都已不翼而飛。
「不消多久我就失業了, 人家不想讓內心的卑鄙顯露在畫像上嘛。他們能向你微笑, 臉上做出種種表情, 好欺騙你, 可是畫像卻辦不到。我無法得到另一張訂單, 只好放棄這行當。有一段時間我到一家報紙干描圖, 後來當一名平版印刷工, 可是我同他們工作遇到同樣的麻煩。如果我照一張照片畫圖, 畫出的圖照樣顯示你在照片里找不到的性格和表情, 我卻認為這是照片里本來就有的。這些顧客們來興師問罪, 特別是女士們, 因此我干一項工作永遠長不了, 只好買醉澆愁, 很快就加入了求宿者的行列, 在食品市場靠講故事以求施捨。
這段實情的敘述是否使你厭倦, 我的哈里發? 如果你願意, 我可以轉換話題講華爾街的災難, 不過這需要一滴眼淚, 而我怕在這么一頓美餐之後難以擠出一滴眼淚。」
「不, 不, 」查默斯誠懇地說, 「你使我很感興趣。是不是你所有的畫像都泄露一些令人不快的特徵? 是否也有人沒有受到你的神奇的畫筆的考驗?」
----------------------------------
我講一下我的理解:
開頭富翁收到的照片和信是同一個女人寄來的,那女人跟他有曖昧關系,姑且算情婦吧。照片上是富翁的太太,她到歐洲旅遊去了。情婦在信里把太太描述得很不堪,可能是說太太在歐洲結交新歡之類的;富翁很猶豫,他想如果情婦說的是真的,他就可以跟太太離婚然後跟情婦結婚。但是他又不相信他太太是那種人。
這個時候富翁遇到了有特異功能的流浪漢,流浪漢可以用筆把人的本性展現出來。於是富翁請他為自己的太太作畫,然後讓另一個畫家來評價。畫家說「這臉是天仙一樣的臉」,這就說明太太沒有做那些風流事,情婦說的都是謊話。富翁恨自己看錯了人,可是他已經沒有辦法跟情婦斷絕關系了,矛盾得很,惱羞成怒,為了發泄就把畫家揍了一頓。
事情就是這個樣子。

❽ 詹姆斯麥迪遜大學的學術專業

詹姆斯麥迪遜大學被美國政府的「卡內基教育發展基金會」列為錄取率較低(競爭力較強)的學校之一。2009年10月2日,美國最古老的本科「斐陶斐榮譽學會」把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列入他們學術榮譽學會章程當中。在美國,只有10%的學院和大學被「斐陶斐榮譽學會」授予此榮譽。詹姆斯麥迪遜大學提供超過200個學位,當中包括學士、碩士、教育專家和博士學位。學校擁有21個學系學院:
·商學院| Business商業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工商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國際商務|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財務與會計| Finance and Accounting; 會計| Accounting; 金融| Finance; 旅遊與酒店管理|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酒店及旅遊業管理|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市場營銷| Sales and Marketing; 市場學| Marketing
·社會科學及文科學院|Social Sciences & Liberal Arts
社會科學及文科 | Social Sciences & Liberal Arts;經濟學 | Economics; 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食品和營養學研究 | Food and Nutrition Studies; 食品,營養和健康研究 | Foods, Nutrition, and Wellness Studies; 歷史 | History; 國際問題研究和政府 |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Government; 國際關系和國家安全的研究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政治學與政府 | Political Science and Government; 文科和人文學| Liberal Arts and Humanities; 社會科學 | Social Sciences人類學和考古學 |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地理學| Geography;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社會學 | Sociology
·通訊學院| Communications
通訊| Communications; 語言交流與修飾| Speech Communication and Rhetoric
·藝術學院| Arts
藝術 | Arts; 藝術史 | Art History; 藝術概論 | Art Studies; 音樂 | Music; 音樂表演 | Music Performance; 演藝 | Performing Arts戲劇製作 | Drama and Theatre Proction
·生物科學學院| Biological Sciences
生物科學 | Biological Sciences; 生物學 | Biology; 生物學和生物科學 | Bi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生物技術| Biotechnology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信息研究 | Information Studies; 計算機與信息研究 |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教育學院 | Ecation
教育 | Ecation; 教育研究| Ecation Studies and Research; 教育基礎 | Foundations of Ecation; 學校輔導 | School Counseling; 學校輔導服務 | School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Services; 特殊教育 | Special Ecatio; 特別的教育和教學 | Special Ecation and Teaching; 教學 | Teaching; 成人及持續教育 | Alt and Continuing Ecation; 師范生教育 | Health Teacher Ecation; 數學師范教育 | Mathematics Teacher Ecation
·保健學院| Health Care
保健| Health Care; 溝通障礙|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聽覺學| Audiology; 言語語言病理學|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健康與醫療行政服務| Health and Medical Administrative Services; 保健管理| Health Care Management; 干預治療|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田徑訓練| Athletic Training; 心理和社會的健康服務| Mental and Social Health Services; 社區衛生服務和咨詢|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and Counseling; 護理| Nursing; 成人健康護理| Alt Health Nursing; 注冊護士(RN)| Registered Nursing (RN); 助理醫師| Physician Assistant; 康復和治療| Rehabilitation and Therapy; 職業治療| Occupational Therapy
·語言與文學學院|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語言與文學|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英語| English; 英語學習|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專業,技術,商業,科學及創作| Professional, Technical, Business, and Scientific Writing; 語言研究和語言學| Language Studies and Linguistics; 外國語言與文學|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法學院| Laws
法學| Law; 高級法律研究| Advanced Legal Studies; 高級法律研究| Advanced Legal Research
·數學與統計學院| Mathematics & Statistics
數學與統計| Mathematics & Statistics; 數學| Mathematics; 統計| Statistics
·哲學與宗教學院|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哲學與宗教|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宗教| Religion; 宗教研究| Religious Studies
·物理科學學院| Physical Sciences
物理科學| Physical Sciences; 化學化工技術|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化學| Chemistry; 地球科學| Earth Sciences; 地質與地球科學| Geology and Earth Science; 物理| Physics
·心理輔導學院| Psychology & Counseling心理輔導 | Psychology & Counseling; 臨床心理學和輔導 |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學校心理學 | School Psychology; 心理學 | Psychology; 心理學研究 | Psychology Studies; 研究與實驗心理學 |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休閑健身學院| Recreation & Fitness
休閑健身 | Recreation & Fitness; 健康與體育健身教育 | Health and Physical Fitness Ecation
·社會服務學院| Social Services
社會服務 | Social Services; 公共政策,行政和社會工作 | Public Policy,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Work; 公共管理 | Public Administration; 社會工作及青年服務 | Social Work and Youth Services
·綜合技術科學學院
·研究生學院
·外展和參與學院
·工程學院
·視覺和表演藝術學院2005年6月24日,董事會通過學院提案創立了視覺和表演藝術學院,並把該學院從「藝術和文學學院」當中獨立出來。視覺和表演藝術學院主要負責藝術、藝術史、音樂、戲劇和舞蹈,和麥迪遜藝術收藏學術課程。2007年1月9號,弗吉尼亞州高等教育機構批准JMU重新成立新的工程學院。該學系從2008年秋季開始接收本科學生。該學院教學以科學當中的持續性為主題,並以環境科工程為主導,提供綜合專業工程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