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0後首次現身!何愷明、孫劍團隊斬獲未來科學大獎,ResNet被引18萬
8月16日,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表彰了為人工智慧做出基礎性貢獻的創世研究ResNet的團隊,何愷明、張祥雨、任少卿、孫劍四人榮獲桂冠。他們於2016年在微軟期間發表的開創性工作「深度殘差網路」讓訓練數千層神經網路成為可能,至今這篇研究已被引用超過18萬次。其中,張祥雨是未來科學大獎的第一個90後獲獎者,也是目前最年輕的獲獎人。孫劍博士,AI大牛、曠視前首席科學家,於2022年6月14日因疾病離世,這也是未來科學大獎首次為去世的技術大神頒獎。此外,柴繼傑、周儉民榮獲生命科學獎,趙忠賢、陳仙輝獲得物質科學獎。這次獎項中,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約730萬人民幣)。深度神經網路推動了人工智慧的革命和發展,其中,深度殘差學習是關鍵,它使神經網路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促成了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等突破性成果。獲獎工作是在2012至2016年間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完成的。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分別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發表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論文,其中何愷明的一篇研究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為現代深度學習模型中建立了基本組件,並在視覺目標檢測和分割領域做出了許多貢獻。孫劍博士全面負責曠視技術研發,帶領曠視研究院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計算機視覺研究院,並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任少卿曾任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的合夥人兼研發總監,後出任蔚來助理副總裁、自動駕駛研發首席專家。張祥雨現任曠視研究院主任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兼職教授,年僅28歲就成為基礎演算法組負責人。趙忠賢和陳仙輝在高溫超導材料的發現和發展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推動了高溫超導領域的發展。趙忠賢領導的團隊獨立發現了第一個液氮溫區的超導材料,陳仙輝研究組首先將超導轉變溫度提高到麥克米蘭極限之上,證明鐵基超導體確實是非常規的高溫超導體。柴繼傑博士和周儉民博士通過19年的合作和努力,確立了由免疫受體激活的抗病小體的組成、結構和功能,解析了植物先天免疫機制,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未來科學大獎的設立旨在獎勵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鼓勵全球科學家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