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長興變區
擴展閱讀
手機可以分期付款買嗎 2025-05-15 18:55:34
京藍科技股票行情東方 2025-05-15 18:54:05

長興變區

發布時間: 2021-06-04 19:32:59

① 長興縣什麼時候成為市

成市可能性不大,如果發展向好,成為區有可能

② 長興真要拆縣變區嗎

有可能,過斷時間就知道了,現在聽到的消息都是變區

③ 浙江省長興 變化

長興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北部,與蘇、皖兩省接壤。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蘇州。全縣面積1430平方公里,轄10鎮6鄉,現有人口62萬。長興山青水秀,氣候溫潤,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絲綢之府」美稱。在和平獅子山、雉城台基山等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斧、石犁、石矛等生產工具,證明至少在六千年以前,長興以有人類從事農業和漁獵活動。
春秋至南北朝:
長興古稱長城。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雉城東南兩里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後屬越,越為楚所滅,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三十六郡,屬會稽郡。漢朝時,長興先後屬揚州、會稽、吳興等郡。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曾屯兵呂山。公元282年(晉武帝太康三年),從烏程縣中分出,建長城縣。南北朝時,從長興走出了一位開國之君——陳霸先,55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國號陳。當時,長興屬吳興郡。
隋至五代:
隋開皇九年(589)滅陳,罷吳興郡,長興並入烏程縣,屬蘇州。仁壽二年(602),復立長城縣,屬湖州。隋唐時期,長興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顧渚貢茶院規模宏大,盛極一時。茶聖陸羽將貢茶命名為紫筍茶並寫入《茶經》,湖州刺使顏真卿、張文規、杜牧等親臨監茶,詩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蘇軾、王十朋等都前來品茗賞景,賦詩題詠。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改長城縣為長興縣,自此縣名一直沿襲至今。
宋至明:
長興的工商業、農業萌芽較早。早在東漢(25—220),長興即有陶窯業;這一時期,縣內的磚窯業、採石業也已出現;明代中後期已有挖煤、煉灰、制磚、印刷業的文字記載,皆屬於手工操作;另據宋嘉泰《吳興志》記載:長興每年向朝廷貢賦黃糙米、粳稻、絹絲、綿外,還上貢紫筍茶、金沙泉。我縣依山傍湖,地形復雜,交通方便,扼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初,長興曾是宋金交戰的地方。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在纏嶺(訪賢東北6公里)大戰金兀術。小浦鎮西北5公里的岳飛場(山名)曾是岳飛的練兵場,訪賢西5公里的將軍山是岳飛安營紮寨處。元末朱元璋派大將耿炳文,在長興守城10年,以寡敵眾,擊敗了張士誠,奠定了明朝東南基業。明朝中葉,著名文人歸有光、吳承恩分別擔任長興縣令、縣丞,留下了正壇、文壇一段佳話。
清:
清咸豐末至同治初年(1860—1864),清軍鎮壓太平軍,在長興交戰多年,致使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造成田無主、屋無人的局面。光緒初,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墾,大量客籍人移居長興,開荒種植,逐漸恢復生機;商賈隨之振興,市場日趨興旺。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軍光復長興。隨即,廢府,長興直屬於省。市集以雉城、泗安、虹星橋、夾浦四地最盛。
抗戰爆發後,長興成為抗日根據地,長興人民為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戰爭期間,全縣有1600多人參加新四軍。長興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取得了數十次戰斗的重大勝利。解放戰爭中,我第三野戰軍在淮海戰役後渡江作戰,於1949年4月發動了對國民黨敗軍的蘇浙皖邊圍*戰,於4月26日解放了長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興。5月16日,長興縣人民政府建立,進行剿匪反霸,組織農、青、婦等人民團體和民兵,實行減租減息,維護社會秩序,迅速恢復工農業生產。並通過1950年12月發起的土地改革,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使4.7萬余戶無地少地農民分得土地,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解放後,經過三年經濟恢復,1952年工業總產值471萬元。1956年基本完成對農業、私營工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力發展經濟。1957年工業總產值1694萬元,比1952年增長2.6倍。同時又逐步恢復和發展交通,修復原有公路,新建縣鄉公路和廠礦專用線,1965年煤山地區已??通公路。1960年建成長興至牛頭山鐵路,1970年杭牛鐵路全線通車。
改革開放以來,長興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以精細化工、生物醫葯、機械電子、輕工紡織、冶金、新型建材等六大行業為主導的產業群,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崛起和壯大。效益產業快速發展,全縣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種水產和畜禽等五大主導產業。交通網路日趨完善:兩條國道,兩條高速公路,三條鐵路大動脈,一條黃金水道穿城而過。物流發展迅速,已成為浙、蘇、皖的物資「中轉站」、三省毗鱗地區的貿易中心。近年來,先後躋身於「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浙江省教育強縣」等行列,2002年度又評為省級文明城市、雙擁模範縣四連冠、招商引資十強縣。
長興這座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加上優越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廣闊的市場、較強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更使今天的長興活力澎湃。我們有理由相信,長興——這顆鑲嵌在太湖西南岸的璀璨明珠,必將越來越美好,她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④ 請問關於浙江省長興縣的歷史

長興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於浙江省北部,與蘇、皖兩省接壤。東臨太湖,西倚天目,南望杭州,北接蘇州。全縣面積1430平方公里,轄10鎮6鄉,現有人口62萬。長興山青水秀,氣候溫潤,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絲綢之府」美稱。在和平獅子山、雉城台基山等古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斧、石犁、石矛等生產工具,證明至少在六千年以前,長興以有人類從事農業和漁獵活動。
春秋至南北朝:
長興古稱長城。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雉城東南兩里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後屬越,越為楚所滅,遂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三十六郡,屬會稽郡。漢朝時,長興先後屬揚州、會稽、吳興等郡。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曾屯兵呂山。公元282年(晉武帝太康三年),從烏程縣中分出,建長城縣。南北朝時,從長興走出了一位開國之君——陳霸先,55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國號陳。當時,長興屬吳興郡。
隋至五代:
隋開皇九年(589)滅陳,罷吳興郡,長興並入烏程縣,屬蘇州。仁壽二年(602),復立長城縣,屬湖州。隋唐時期,長興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顧渚貢茶院規模宏大,盛極一時。茶聖陸羽將貢茶命名為紫筍茶並寫入《茶經》,湖州刺使顏真卿、張文規、杜牧等親臨監茶,詩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蘇軾、王十朋等都前來品茗賞景,賦詩題詠。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吳越王錢*改長城縣為長興縣,自此縣名一直沿襲至今。
宋至明:
長興的工商業、農業萌芽較早。早在東漢(25—220),長興即有陶窯業;這一時期,縣內的磚窯業、採石業也已出現;明代中後期已有挖煤、煉灰、制磚、印刷業的文字記載,皆屬於手工操作;另據宋嘉泰《吳興志》記載:長興每年向朝廷貢賦黃糙米、粳稻、絹絲、綿外,還上貢紫筍茶、金沙泉。我縣依山傍湖,地形復雜,交通方便,扼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初,長興曾是宋金交戰的地方。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在纏嶺(訪賢東北6公里)大戰金兀術。小浦鎮西北5公里的岳飛場(山名)曾是岳飛的練兵場,訪賢西5公里的將軍山是岳飛安營紮寨處。元末朱元璋派大將耿炳文,在長興守城10年,以寡敵眾,擊敗了張士誠,奠定了明朝東南基業。明朝中葉,著名文人歸有光、吳承恩分別擔任長興縣令、縣丞,留下了正壇、文壇一段佳話。
清:
清咸豐末至同治初年(1860—1864),清軍鎮壓太平軍,在長興交戰多年,致使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造成田無主、屋無人的局面。光緒初,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墾,大量客籍人移居長興,開荒種植,逐漸恢復生機;商賈隨之振興,市場日趨興旺。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1月17日,革命軍光復長興。隨即,廢府,長興直屬於省。市集以雉城、泗安、虹星橋、夾浦四地最盛。
抗戰爆發後,長興成為抗日根據地,長興人民為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戰爭期間,全縣有1600多人參加新四軍。長興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取得了數十次戰斗的重大勝利。解放戰爭中,我第三野戰軍在淮海戰役後渡江作戰,於1949年4月發動了對國民黨敗軍的蘇浙皖邊圍*戰,於4月26日解放了長興。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長興。5月16日,長興縣人民政府建立,進行剿匪反霸,組織農、青、婦等人民團體和民兵,實行減租減息,維護社會秩序,迅速恢復工農業生產。並通過1950年12月發起的土地改革,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使4.7萬余戶無地少地農民分得土地,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解放後,經過三年經濟恢復,1952年工業總產值471萬元。1956年基本完成對農業、私營工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力發展經濟。1957年工業總產值1694萬元,比1952年增長2.6倍。同時又逐步恢復和發展交通,修復原有公路,新建縣鄉公路和廠礦專用線,1965年煤山地區已??通公路。1960年建成長興至牛頭山鐵路,1970年杭牛鐵路全線通車。
改革開放以來,長興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形成了以精細化工、生物醫葯、機械電子、輕工紡織、冶金、新型建材等六大行業為主導的產業群,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崛起和壯大。效益產業快速發展,全縣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種水產和畜禽等五大主導產業。交通網路日趨完善:兩條國道,兩條高速公路,三條鐵路大動脈,一條黃金水道穿城而過。物流發展迅速,已成為浙、蘇、皖的物資「中轉站」、三省毗鱗地區的貿易中心。近年來,先後躋身於「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浙江省教育強縣」等行列,2002年度又評為省級文明城市、雙擁模範縣四連冠、招商引資十強縣。
長興這座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加上優越的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廣闊的市場、較強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更使今天的長興活力澎湃。我們有理由相信,長興——這顆鑲嵌在太湖西南岸的璀璨明珠,必將越來越美好,她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⑤ 長興縣有哪些鄉鎮

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轄9個鎮:煤山鎮、夾浦鎮、李家巷鎮、洪橋鎮、泗安鎮、和平鎮、小浦鎮、林城鎮、虹星橋鎮,2個鄉:水口鄉、呂山鄉,4個街道:龍山街道、雉城街道、畫溪街道、太湖街道。

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介於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總面積1430平方千米。

(5)長興變區擴展閱讀:

長興縣歷來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東南望縣」的美譽,著名的特產有「太湖四珍」、「長興四寶」、「品茗三絕」等。

為加快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縣域典範,全面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基層組織經濟基礎保障,長興縣按照「提前消除三、四類村,規范提升二類村,做強做大一類村」的要求,全縣上下圍繞目標任務,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一是拓寬增收措施,加快項目推進

今年以來,各鄉鎮(街道、園區)共落實集體經濟發展項目91個此外,還落實項目外發展措施154個,涉及物業類措施41個、資源資產發包盤活類措施69個、提升服務類措施29個、理財投資類措施15個,實現了村村有計劃、村村有措施。

同時,項目落實推進較快,37個獎補項目已全面啟動相關建設辦理程序,大部分項目已先後完成招投標程序,陸續進入施工階段,其中3個項目已建成,特別是太湖街道祥符斗村光伏發電項目已開始運行收益。預計有26個獎補項目能夠年底前完工,屆時將為村集體增收2580萬元/年以上;54個非獎補項目,預計有41個項目年底前完工,也能為村集體增收1057萬元/年左右。

二是加強工作統籌,推動抱團發展

在今年首批立項的37個獎補項目中,有14個項目是聯建項目,涵蓋村居92個,占項目村總數的80%。特別是南太湖5村聯建南太湖聯暢科技港項目,實現了轄區行政村全覆蓋;煤山鎮的綠色產業園藍領公寓項目,更是克服重重困難,強化項目統籌協調,聯建村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23個,基本實現了轄區內村村都參與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聯建,抱團發展,共同增收。

三是工作扎實有力,取得成效顯著

上半年以來,全縣新增年總收入達100萬元村25個(完成目標任務92.6%),消除年總收入低於50萬元村10個(完成目標任務90.9%),消除年經營性收入低於20萬元村33個(完成目標任務70.2%),消除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三、四類村40個(完成目標任務62.5%),整轉提升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三、四類村14個(完成目標任務70%)。 長興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經濟做法先後被央視新聞、省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簡報、今日浙江、湖州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泗安鎮發展集體經濟做法受到施根寶副市長肯定批示。

網路-長興縣

⑥ 記得小的時候浙江長興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最近幾年怎麼發展的這么快

因為政府的支持,這幾年長興經濟發展很好,政府比較支持,對太湖周邊的環境建設很重視。建造了跨太湖一角的跨湖大橋連接湖州,開發成一條風景觀光線。長興這幾年大力發展開發區和向城鎮周邊輻射發展,周圍的鄉村環境變化很大,拆遷的拆遷,田地徵用的徵用。

(6)長興變區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1、大唐貢茶院

位於水口鄉顧渚村,始建於唐大歷五年(77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位於槐坎鄉溫塘村,館舍系咸豐年間大戶民宅。該舊址於1961年被公布為浙江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建立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文物保管所。

3、陳武帝故宮

為南朝陳的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居住地。由於南北朝時大興佛教,陳武帝故宮遂名「下箬寺」,成為江南四大叢林之一。2010年長興縣政府開始著手陳武帝故宮重建項目。

⑦ 誰知道有關浙江長興的歷史和發展情況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5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3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是199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184.74億元,比上年增長30.1%;財政總收入達到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工業性投入全年47.2億元,比上年增長25.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年合同外資3.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實到縣外內資35億元,自營出口額達1.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307元,比上年增長13.5%。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⑧ 長興縣為什麼還不撤縣建市啊

當然有了 現在長興不是在爭取去國花園城市嗎 只是時機還未成熟 現在長興的經濟體系已經和湖州查不多了 甚至有超越的趨勢 一句話 長興政府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