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規范非虛構寫作
非虛構」,顧名思義,是和強調「主觀藝術創作」的「虛構」相對的概念。「非虛構」突出以現實元素為背景,淡化了文學和紀實題材的嚴格界限,同時也廣泛吸收了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其他領域的方法論及問題意識。近幾年的非虛構寫作領域佳作輩出,其中既有梁鴻《中國在梁庄》、蕭相風《詞典:南方工業生活》、慕容雪村《中國,少了一味葯》這樣關涉宏大題材的作品;也有像土摩托《關於音樂的記憶碎片》這樣自身文化情感的表達;更出現了美國人何偉的非虛構作品「中國三部曲」(《尋路中國》、《江城》、《甲骨文》)這樣的優秀作品。 豆瓣閱讀已上架的作品中,非虛構類也佔有重要位置,這些作品題材豐富、內容多元,深受廣大讀者喜愛。這其中包括強調寫作積極介入生活、強調作品社會性的紀實類作品(李申《在富士康》、宋燕《編輯部的雞毛》);密切聯系都市社會現象的隨筆專欄類作品(連岳《i問連岳》、李靜睿《枕邊書》);突出個體生活經驗、反映獨特趣味的現實題材作品(米周《南下打工記》);輕松易讀的生活類作品(丁小雲《七天治癒拖延症》和《論文藝女青女如何培養女王氣場》、吉井忍《四季便當》系列)等。 非虛構組的口號為「我的非虛構寫作」。與小說創作相比,非虛構作品更看重的是生活經驗和觀察力。只要有經歷,有想法,願意總結,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非虛構作者。 口號中的「我」就是在強調這種真實的個體經驗;同時,對很多作者來說,非虛構寫作相對陌生,我們希望你以豆瓣閱讀為起點,開始自己的非虛構寫作。 非虛構組為主題創作,參賽者需從四個主題中任選其一來寫作。主題僅供選擇之用
❷ 教自己寫作:什麼是非虛構寫作
做任何事情都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做什麼,二是怎麼做。說到寫作,寫什麼,怎麼寫,可以分為虛構寫作與非虛構寫作。
一、非虛構寫作的內涵與特徵
非虛構寫作,指不憑想像創造出來的寫作,是真實、實在的寫作。怎樣想的、說的、做的,就如是而不走樣地寫出來。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什麼樣的,就老老實實地寫成什麼樣。
非虛構寫作的特徵就是不許虛構、不要虛構、不玩虛構。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老舍的《我的母親》、巴金的《隨想錄》等即這樣的作品。他們寫作的時候和寫出來的東西,不虛想、不虛浮、不虛假、不虛誇、不虛擬、不虛榮、不虛胖、不虛誇、不虛套、不虛妄、不虛偽、不虛文、不憑空捏造、不虛頭巴腦、不塗脂抹粉、不虛應故事、不虛張聲勢、虛與委蛇,而是實事求是、實想實述、切實塌實、照實反映,從實際出發,有事實根據。
二、虛構寫作之多、熱、捧,
非虛構寫作之少、冷、壓
為什麼虛構寫作多、熱、捧,而非虛構寫作少、冷、壓?原因很多,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虛構是文學作品重要的創作方法。人們喜歡欣賞文學作品。於是,作家們大張旗鼓地虛構,讀者樂此不疲地閱讀。虛構寫作大行其道便在情理之中。
2.虛構能夠創造更生動、更豐富、更強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效果。取得這樣的效果,便能吸引更多的讀者與觀眾。所以,寫作的人為了這幾個「更」,便更喜歡虛構,更不遺餘力地虛構,更把虛構搞得登峰造極,以求作品更快地發表,博得更多人的欣賞、觀看。
4.靠虛構寫作求財、求官、求名、求色者大有人在。靠非虛構寫作獲得這些利益的人少。人生一世,不能憑空活著,需要靠一定的物質等利益。為獲得利益有多種多樣的途徑和方法。務農、經商、為官、做工、教學、行醫、賣藝等,都可以。靠虛構寫作求得利益也是一條路。古往今來專門或業余走此路者數不勝數。而想靠虛構寫作較快獲利,最好寫歌功頌德、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很多。營造了形勢大好,描述了我創歷史,完成了樹碑立傳。可惜,隨著時間推移、時過境遷,大多是空費了智力才情,浪費了社會資源,變成了廢物垃圾。比如,瘋狂歌頌「大躍進」、「文革」的詩、文、歌、戲等。當時紅極一時,後來成了反面典型和笑柄。而其時從事那般虛構寫作的人,當時升了官、得了利、有了名、挑了伴兒。後來,有的人遭人唾棄,有的人自己臉紅得不好意思。
5. 虛構寫作與非虛構寫作都是不大容易、費心勞力、日積月累的事情。但非虛構寫作比虛構寫作需要更大的勇氣、膽量、意志、真誠、良心。寫作100萬字的虛構作品可能不會出事,弄得好、弄得巧還能得名得利。寫1萬字非虛構文字可能惹來麻煩,受到威脅,丟了工作,入獄坐牢,甚至家破人亡。彭德懷元帥因為一封實事求是的信,就被害了。幾人願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6.人類有虛構的傳統和習慣。古今中外大致相同。為了這樣那樣的目的,把一說成十,把黑說成白,指著鹿說是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次次重演或變一下模樣又登台了。虛構寫作便也乘勢而來,子孫不絕,代代相傳。
非虛構的往往不如虛構的好看、好玩,而人們又比較喜歡好看的、好玩的,於是自然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虛構、一次又一次的虛構、一代又一代的虛構。終於鬧得《三國志》比不了《三國演義》,北宋農民起義史比不了《水滸傳》,《大唐西域記》比不了《西遊記》,《紅樓夢》不知發生在哪個具體的朝代也沒有關系啊。
本來歷史寫作應該比文學寫作真實,應該是照實記錄。遺憾的是,歷史寫作也會篡改歷史。完全改寫、部分改寫、自編自寫、添油加醋、避重就輕、誇大縮小、移花接木、胡編亂造等,應有盡有,無奇不有。或很嚴重,或稍微輕些。全在授意者、受益者、出版者、編著者允許流傳者掌握。真正能做到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客觀冷靜、有一說一的,多乎哉?不多矣。
7.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只能通過虛構寫作寄託美好願望。《聊齋志異》里《席方平》的故事,《促織》的故事,比較典型。現實中蒙冤受屈、遭遇不平的弱者,在陰間神靈的幫助下有了好報。大量的包公戲,關漢卿的《竇娥冤》,都帶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在虛構中懲罰了貪官污吏,讓見利忘義、忘恩負義的人不得好死。現實是殘酷的,讀者與觀眾在欣賞虛構作品中看到惡人終於被懲辦,正義得以伸張,受欺壓的百姓能舒服一些喘口氣了。這也不失為一種安慰。
8.不願揭傷疤,客觀上也造成了非虛構寫作的萎縮。對於創傷和傷後結的疤,虛構寫作可以掠過不寫、輕描淡寫、變形去寫,於是,傷疤消失了,或者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或者看上去讓別人疼而自己不怎麼疼,或者乾脆讓大家都不覺得怎麼疼。但是,非虛構寫作得直面現實與內心,不能繞過去,得揭開傷疤刨根問底。這樣會讓受傷者二次受傷害。有時候,二次受傷害比第一次還要痛。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生理上的痛可以用葯減輕或消除,心理上的怎麼用呀?也許時間是唯一的良葯。如此這般,因為怕痛,你不說我不說,你不寫我不寫,非虛構寫作自然會萎縮。幾代人以後,真相就很難搞清了
❸ 散文是不是非虛構寫作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中的真情實感的靈活精乾的文學體裁。
六朝以來,為區別於韻文、駢文,而把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概稱散文。隨著文學概念的演變和文學體裁的發展,散文的概念也時有變化,在某些歷史時期又將小說與其他抒情、記事的文學作品統稱為散文,以區別於講求韻律的詩歌。現代散文是指除小說、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之外的其他文學作品。其本身按其內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雜文、小品、隨筆等。
❹ 中國國內最好的非虛構寫作者(含特稿記者)有哪些
3.新聞特稿出現的時間比非虛構寫作要早很久,可以看看中青的冰點和南方周末特稿版,南周2006年開始搞的特稿板塊; 4.新聞特稿如果算一種非虛構寫作的話,南方周末當年特稿板塊的那群人當然不錯,但別忘了還有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那群人,比如包麗敏等人,很多作品並不遜色普利策新聞獎的特稿; 5.新聞和文學有各自的界限,但並非能分得很清,比如80年代的報告文學,是不是一種非虛構寫作呢?
❺ 四年級非虛構寫作要幾字
非虛構敘事是孤獨的新聞,要講述真實的故事——做好這件事太難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麼難
作者 馬克·克雷默(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總監和駐留作家)
寫得好很難,乃至備受煎熬。寫得好要求勇氣、耐心、謙卑、博學、見識、執著、智慧和感受力——你孤單的書桌上都得具備。《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是一部手把手的指南,從構思到出版的每一個階段,你都能從中獲益。這本文集收錄了51位名家的建議,他們都是非虛構敘事在美國最有經驗的從業者。
非虛構敘事有許多稱謂:敘事新聞(narrativejournalism),新新聞(newjournalism),文學新聞(literaryjournalism),創意非虛構寫作(creativenonfiction),專題寫作(featurewriting),非虛構小說thenonfictionnovel),紀錄敘事(documentarynarrative)。它現身於各種媒介:日報,生活月刊,周報別刊,和年度「最佳非虛構圖書」名單。它迷住了公共電台聽眾、影像紀錄片粉絲和電視觀眾。大學校園里,許多系科講授某種形式的非虛構敘事,如人類學系、傳播學系、創意寫作系、歷史系、新聞系、文學系和社會學系。各系科的老師們常常不清楚其他系科通常的方法和興趣。本書的作者們代表了各種各樣的敘事傳統,如調查報道、雜志的編輯、電影製作和詩歌。因此,本書比多數教科書都別出心裁,也比許多寫作技巧指南更具實踐性。
我們稱為「非虛構敘事」(或「敘事」)的體裁,對讀者和作者都是挑戰。它混合了人的事情、學術理論和觀察到的事實,指向對日常事件的某種專門理解,整理歸類來自一個復雜世界的信息。它始於作者走進真實世界去了解某種新的東西。《紐約客》(NewYorker)作者凱瑟琳·博寫道:
這就是所謂的難度新聞。它也是孤獨的新聞。不久之前,我坐灰狗長途車橫越南部去為報道做采訪。那一次,孟菲斯車站就是我的「凱悅大酒店」(HyattRegency)。結果,我的背部酸疼,我的屁股刺痛,整整四天,我住在孟菲斯車站,沒能睡上一個好覺。可是,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情緒上說,我都一點沒覺得無聊——實際上,我的狀態反而處在一種跟無聊截然相反的極端上。確實,這是一份孤單而且壓力又大的工作。可是,當你讀到……或者其他任何一位在這份工作上做了那麼長時間卻又做得那麼好的作者的作品,你就一定也會想到,這實際上也是一份能讓你的心智得到伸展、生命得到增強,具有超級樂趣的工作。
凱瑟琳·博的這段呼籲行動的話來自她在尼曼敘事新聞會議()上的發言,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也是如此。每年秋天,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theNiemanFoundation)舉辦三天會議,主題是非虛構敘事藝術和技巧,包括演講、工作坊和討論會,主角是上千名年富力強的作者和編輯,美國的每一個州、幾乎世界每一個大洲的國家都有參會者。(會議錄音及更多信息詳見網站:www.nieman.harvard.e/narrative)
本書包含了會議發言人的建議和經驗之談,經過提煉和修訂,面向更為寬廣的講故事人群體:非虛構敘事的從業者、學生和教師。編輯這91篇文章時,我們做了壓縮、選取和重編排,並與作者一起,細細打磨它們的語句。結果我們把翻閱的60萬字精簡了五分之四——一大鍋經驗和解釋的高湯。這鍋湯的廚子眾多,不只是列出名字的51位作者,還包括他們的老師、同事和學生,以及尼曼會議的聽眾,因為書中的部分材料來自於工作坊的問答段落——善思的小組討論聚焦並推進發言人的想法。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為非虛構故事的從事者提供了一本資料集,命名和描述了非虛構故事創作的困難和值得為之努力工作的許多方面。我們先是綜述這個領域,然後探討主題的選擇和數據的收集(采訪和調研)。我們探討親緣體裁(回憶錄、游記、散文和實況報道)、敘事結構、文學品質、倫理、編輯過程、新聞工作室里的故事講述和職業規劃。
也許有些讀者會從頭到尾讀這本書,更多的讀者會將其當作參考書——一本隨時待命的指南。我們對此書的設計,確保這兩種讀法都有收獲。
非虛構寫作,就要講述真實的故事——要做好這件事太難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麼難。我們的渴望是,當你盡力把故事講得更好時,這本書能是你最好的夥伴。我們祝你能具備進取心和靈感,把這件重要的事做到你的極致。■
馬薩諸塞州,劍橋
註:本文為《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序言。該書由財新圖書策劃,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現已面世發售。
本文首發於「財新文化」(caixinwenhua)
❻ 非虛構文學的特點
一、新聞傳播學考研非虛構寫作的內涵
非虛構寫作(nonfiction writing)顧名思義,就是基於「事實」前提展開的寫作活動。非虛構寫作有許多別名,如新新聞主義、敘事新聞、文學新聞、長新聞、非虛構創意寫作、特稿寫作等。非虛構寫作目前還不是一個嚴謹、科學、邊界清晰的概念。《韋氏大詞典》第2版中對非虛構寫作的定義是:一種內容基於現實和事實的文學分支,以敘事散文的方式處理或提供觀念,包括傳記與歷史文章,與虛構文學相對,與詩歌和喜劇相異。美國非虛構作家何偉(Peter Hessler)認為「非虛構即是真實,不可編造」。中國李海鵬認為「非虛構寫作」須符合「真實」和「文學」兩條標准,即出現在文章中的所有內容都須是真實的,包括「真實的事件」「真實的人」與「真實的現象」等。英國文學評論家芭芭拉·勞恩斯伯里(Barbara Lounsberry)在《事實的藝術》中闡明了非虛構寫作的四個特徵:記錄性;詳盡的研究;場景;細致的寫作。雖然表述不一,但是大多數寫作者對非虛構寫作是有共識的,即非虛構寫作要基於「真實的事件」。非虛構創作手段不是在閉空間苦思冥想完成,而是要進行深入的采訪與繁復的資料研讀。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非虛構寫作概念指的是一種基於「事實」的文學創作活動,它借用虛擬對話的形式,採用講故事的敘事方法反映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正如袁凌所說,非虛構寫作是兼具「文學意義」和「事實意義」的寫作。與虛構性寫作基於「想像」的特點不同,非虛構寫作是圍繞「采訪」建構「真實性」。真實事件、真實經歷、真實體驗是非虛構寫作的基本要求。
❼ 中國國內最好的非虛構寫作者有哪些
1.新聞特稿出現的時間比非虛構寫作要早很久,可以看看中青的冰點和南方周末特稿版,南周2006年開始搞的特稿板塊;
2.新聞特稿如果算一種非虛構寫作的話,南方周末當年特稿板塊的那群人當然不錯,但別忘了還有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那群人,比如包麗敏等人,很多作品並不遜色普利策新聞獎的特稿;
3.新聞和文學有各自的界限,但並非能分得很清,比如80年代的報告文學,是不是一種非虛構寫作呢?
❽ 非虛構寫作跟紀實文學,報告文學有什麼區別
非虛構寫作強調的是故事性,畫面性,除了寫實之外,適度允許作者有少許主觀性。紀實文學具有記錄性,報告文學則強調客觀性,針對性。
非虛構寫作和紀實文學,還有報告文學都強調寫實。相比之下,非虛構寫作注重文筆優美,紀實文學和報告文學則語言風格朴實。
紀實文學是報告文學的一種,不過,紀實文學比報告文學簡單,創作時間也比較短,體裁方面比較似日記。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創作時間比較長,而且有輕微的言論點綴。
非虛構寫作的代表丹西蒙斯的《極地惡靈》,除了寫實之外,更加像劇本。
❾ 非虛構寫作的來源
一切以現實元素為背景的寫作行為,均可稱之為非虛構文學創作(寫作)。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學界所引用。亦被稱之為「第四類寫作」,這種文學形式因其特殊的敘事特徵被譽為新的文學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