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心強的任免信息
2015年01月23日,茂名市政協召開學習匯報會,學習貫徹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茂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政協黨組書記黃心強參加會議。
2015年8月18日,茂名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決定免去黃心強的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
Ⅱ 北方地下水位為什麼會下降
主要原因就是乾旱。乾旱導致人們過度開發地下水,開發了沒補充就下降了。
徐聞自2003年底以來經受百年一遇大旱,15萬村民飲水困難 打井治旱獲得大豐收,但逾萬眼小機井造成地下水位大下降
自2003年底以來,位於雷州半島的徐聞縣經受著百年一遇的大旱。
目前20多個村子15萬人嚴重缺乏飲用水,一些耕地拋荒;縣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儲存量也僅能勉強維持4個月。
令人意外的是,徐聞縣大旱之年取得了大豐收,2005年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比1997年增長146.9%。乾旱最嚴重的2004年,徐聞縣四項主要經濟指標躍居湛江市五縣(市)首位。
然而,伴隨著大豐收的是地下水位的大下降。為了抗旱,徐聞縣打了1.6萬多眼機井,99%是抽取淺層地下水的小口徑機井。在大旱之年靠打井治旱、種瓜果蔬菜而獲得大豐收的博愛村,地下水位下降也最嚴重,今年2月的地下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3米。
「在雷州半島大量抽取地下水無異於竭澤而漁」、「打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據調查,現在一些水井已逐漸乾涸,沿海一些村莊由於地下淡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已經出現了地下水變鹹的現象,海水倒灌會使土地無法利用。
有關人士希望從南渡河調水緩解徐聞之旱,由省財政為農民補貼水價。
徐聞:十年九旱
雷州半島在歷史上就是一個乾旱頻發的地區,尤其以徐聞縣為最,常常是十年九旱。
相關專家認為,雷州半島乾旱主要是因為雨量分布不均,5-10月份受熱帶季風的影響,雨量充沛,但是冬春季節雨水偏少,容易形成冬春季旱情;另外受地形影響,半島缺少高山,難以形成鋒面,缺少降雨的基本條件。這幾年乾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台風少,沒有台風帶來的暴雨,以至於5-10月份也雨量稀少。
據氣象部門消息,近年來,降雨帶呈北移趨勢,造成了廣東全省的乾旱。
2006年3月7日,水塘邊的沼澤地,漫過腰部的水位成了遠去的神話,剛剛放學的孩子們在地里玩耍,他們把幼嫩的胳膊輕松地伸進地面裂開的口子中去。譚伯指著自家的一塊地說,去年他插上了苗,但是全部乾死,今年乾脆沒有種。
「2003年11月19日」,50多歲的譚伯一直記著這個日子,因為從那一天起,直到現在,木棉村就沒有下過一次像樣的雨,他的莊稼已經兩年沒有收成,其中有一塊水田兩年內就沒有播種過。自2003年底以來,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經受著百年一遇的大旱。
在有歷史的記載中,這是徐聞縣最嚴重的一次乾旱。比譚伯更老的祖輩只是聽說過發生在1902年的大旱。據《徐聞縣縣志》記載,1902年的旱災持續238天,造成徐聞縣大部分居民棄家逃荒。
2004年9月21日至2005年5月31日徐聞縣連續248天沒有下過「透雨」,打破了歷史上有記載的最高乾旱天數,並且這種乾旱至今也沒有緩解下來。2006年以來,全縣降雨僅僅8.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61%。譚伯90高齡的嬸子說:「這里經常乾旱,但是從來沒有持續這么長時間。」
大旱
徐聞15萬人飲水困難
乾旱帶來的憂愁寫在了木棉村村民的臉上。
「清泉是來去,水月無古今。」在木棉村下塘(池塘名稱)持續了300多年的豐沛後,這口全村賴以飲用的水塘終於吐盡了它最後一口水,在2004年徹底乾涸了。村裡的老人為了尋找回憶,在乾涸的水塘邊立下了這樣一塊石碑。
「因為乾旱,村裡棄耕水田400多畝,坡地1000多畝。」村長譚逢業說。他說村子裡只有2000多畝的坡地,棄耕達到一半。
對於木棉村,棄耕已經是第二位的事情了,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1300多名村民的飲水問題,和譚伯家裡一樣,下塘乾涸以後,每家每戶就靠自己家裡的水井來供應日常生活用水,但2004年後,水井也逐漸乾涸,現在沒有一口井有水。譚伯說:「這是因為水井都是20多米深,現在地下水位下降,20多米早就沒有水了。」
距離村子2公里左右的村東頭有六七口100米左右深的機井,也是村子裡現在惟一能抽得上水的水源,本來是小口徑、專門用來澆灌那一小片坡地的,現在卻成了村民惟一的生活用水來源。
在村口,一名壯年村民正站在農用車上面,用瓢從黑色大塑料桶里往一個水盆里舀水,他一隻手扶著傾斜的水桶,另一隻手拿著瓢,整個胳膊深入水桶的底部,動作顯得誇張。譚伯說:「看,我們用來燒飯的水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水源遠、麻煩費時,譚伯指著身上的衣服說,這件衣服多久沒有洗,他記不清楚了。圍在村口的一群年輕人笑著對記者說:「總算知道節約了。」
村長譚逢業也沒有預料到這次乾旱會持續這么長時間,他總是認為乾旱會早些過去,一直到年初,他終於等不住了,他給鄉政府提交了打井的報告。他說:「我們全村人就等著首先解決飲水!」
飲用水的困難暫時只是表現在「水源遠、費時、水質不太好」上面。一位村負責人說,解決飲用水是木棉村最迫切的問題,但是在更深處,村民更加擔心的是耕地的灌溉問題。這兩年雖然收成基本上沒有,因為有積攢下來的老本,還可以堅持,但是老本總是要吃完的。
聽說記者是來采訪旱情的,譚伯和30多名村民一起領著記者在村子裡外介紹,還有一些人騎著摩托車趕來,很多人並沒有對記者說什麼,只是默默地跟隨著,眼神中充滿憂郁。
當地人認為徐聞縣「旱災無旱情(意思是說乾旱從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記者走在鄉間地頭,在翠綠的莊稼、林帶中間,發現像木棉村這樣嚴重缺水的村子並不是少數。縣委副書記侯德耀說,大約有20多個這樣的村子飲水最為困難。
侯德耀介紹,至今為止全縣飲用水困難的村子有280多個,全縣約15萬人飲水困難;棄耕2萬畝;受災面積58.6萬畝田(總耕地240萬畝);至今13萬畝沒水辦田播秧,12萬多畝坡地缺墒。旱災帶來的損失有多大,沒有人能夠算清。
更為嚴重的是水庫庫容水量僅剩4797.8萬立方米,遠遠低於正常年份的需要量1.8億立方米。農業生產可放出水量僅有2372.8萬立方米。山塘水庫蓄水量也僅有300萬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0%。111宗小型水庫已經乾涸或沒有出涵的62宗,山塘乾涸47宗。六宗大型水庫除了北松水庫蓄水較多以外,其它水庫大都在死庫容以下。
豐收
打機井種瓜菜大增收
因為十年九旱,徐聞縣是雷州半島上旱災最嚴重的縣。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有這樣的順口溜:雷州干赤地,廉江有嘢(意為「東西」)看,吳川靠個體,遂溪甘蔗仔,徐聞窮過鬼。
但是這一次的乾旱,結果卻出人意料——2005年有的村民收入相比1997年增加了3000多元,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比1997年增長146.9%。就在乾旱最嚴重的2004年,徐聞縣四項主要經濟指標躍居湛江市五縣(市)首位。
根據徐聞縣2005年的數據,冬種期間,徐聞北調蔬菜價格普遍看好。菠蘿大鎮曲界鎮全鎮居民存款余額3.2億元,比2004年同期的1.97億元增長了62%。冬種瓜菜收入數十萬元的種植戶大有人在;南山鎮靈山宮村冬種瓜菜收入10萬元以上的有20多戶……全縣冬種瓜菜平均每畝收入達6000元。
2005年徐聞預計農業總產值29.24億元,比1997年的15.64億元增長86.9%;農民人均純收入4734元,比1997年的2503元增長89.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2.64億元,比1997年的13.22億元增長146.9%。城鄉儲蓄存款連續八年以兩位數增長。
縣委書記黃心強總結農民增收的原因為:改水治旱、調整農業結構、引進良種、發展高效農業。縣農業局局長何輝補充說:尋找蔬菜瓜果的季節差(在北方沒有產出的季節,種植,銷售),發展銷售流通市場。在徐聞縣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縣委書記黃心強僅僅沒有見到台灣和西藏牌號的車——來拉蔬菜或者瓜果,其它省份的都有。
「如果在1998年前,人們肯定要去逃荒的!」徐聞縣水利局局長方良燕說。
據他介紹,徐聞縣東部有6個鄉鎮、中西部有9個,縣志中記載,在旱災之年,每次都是中西部的農民到東部去討飯,而這一次情況完全不同:在近年的旱災中,中西部的農民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東部的農民雖然收入也在迅速增加,但是總體上比不上中西部的村子,受旱災的影響更大一些。他表示,東部的木棉村是受災最嚴重的一個典型村子,而中部的博愛村是農民收入增加的一個典型(博愛村也是實際旱情最嚴重的一個典型)。
博愛村有耕地6500多畝,屬於高台坡地,長年烈日烤炙,俗稱「火燒坡」。1998年前,村子裡主要種植甘蔗、牛茅等低效農作物,年畝產值只有500到700元。大片「火燒坡」長期丟荒,村民紛紛涌到外面打工、做小生意勉強謀生。
從1998年廣東省實施「改水治旱」工程開始,博愛村在政府的資助下打了機井,一些「火燒坡」有水了。2003年開始的大旱,在村子裡,即使最好的水田也找不到足夠可以灌溉的水。縣政府提倡全縣村民種植耐旱的經濟作物,博愛村種起了大片的青椒和香蕉等,一年下來,原先一畝水稻產值只有2000元,但是現在的青椒、香蕉一畝產值達七八千元,今年更是突破了10000元。
1998年博愛村人均收入還只有1800元,2005年達到4800元,而今年,已經取得了從未有過的豐收。博愛村36歲的村民吳生今年已經從28畝田裡收獲了20多萬元的純利潤。這是他第一次在土地上獲得這樣的收益。「大紅袍辣椒一斤4元錢!」吳生無法掩蓋喜悅,不斷重復著這個從未有過的天文數字。「大旱的年份,老百姓沒有去逃荒,而是富了!」何輝認真地說。
打井
收入提高水位下降
2006年3月8日,應中央某媒體的要求,徐聞縣新聞科室的工作人員正在准備新農村建設的有關宣傳資料。農業局局長何輝說:「我們的農業效益全省第一。」縣農業局被農業部確定為第三批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試點單位,徐聞縣也是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
談到一開年20餘萬元的純收入,博愛村的吳生笑著說自己只算是村裡的中等收入者。
他剛剛承包下了另外的20多畝地。「如果我的資金足夠,我願意承包下村子裡所有丟荒的土地。」吳生說,「經營農作物至少不會虧本!」
吳生在為新承包的20多畝地的機井忙亂,這也讓他焦慮萬分。他已經跑了6趟農電所,一直得不到准確的回答。他承包的土地沒有電線通過,沒有電線就無法打井、抽水,他盤算過,如果用柴油發動機抽水,一天的柴油費用最少也在50元以上,對於風雲莫測的農產品市場來說,用柴油不用電力是一個很大的冒險。
「一定要打井!」對於今天的吳生來說,沒有什麼比打井更重要的了,這些剛剛承包的土地他准備種植香蕉,但是沒有井,只有繼續讓這些地荒置下去——雖然他已經交了每畝400元的承包費用。
「這些年的豐收,完全靠了機井!」博愛村年輕的村支部副書記談到機井的時候面無表情。博愛村1998年以來,鑽打大中小口徑機井534眼。這些機井像血吸蟲一樣附著在這片原本乾旱的土地上,努力地吮吸著大地的血液。
這位20多歲的年輕人考慮把全村的所有機井再一次挖深——因為以前的機井全部乾涸,已經抽不到地下水,另外還要打一批新井。據徐聞縣16個點的地下水觀測情況表顯示,2006年2月相比2005年2月,博愛村的地下水位下降了11.3米。
博愛村是水位下降最嚴重的一個村,村民收入提高迅速也是縣里的一個典型。隨著村民收入的迅速升高,地下水在以同樣的速度下降。
2005年一年,徐聞縣新打的中小口徑機井(含加深)就有4400多眼,這樣這個縣打鑽的機井數量達到16000眼。
「徐聞農業的發展主要靠了機井。」縣委書記黃心強說,「沒有比打井更能適合徐聞的發展了。」
「打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何輝說,「總不能讓老百姓再去討飯!」徐聞縣總人口68萬,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
擔憂
99%機井抽淺層地下水
「乾旱不可怕,徹底治理要打深水井。」黃心強這樣認為。
據有關部門調查,沿海一些村莊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變咸。
一位部門領導解釋,地下淡水和海水本來相互均衡,現在抽取地下水使得淡水水位下降,海水就會倒灌,海水倒灌的結果會使土地無法利用。
「我們現在鼓勵打大口徑的井,也就是在200米以上的井。」黃心強說,「淺水層的水不能多抽,會對地表生態有影響。」
徐聞縣現有的16000多眼機井中,大口徑的深井僅有146眼,最深的一口達到416米。
從調查看,村民打井多集中在小口徑上。小口徑機井大約深70-150米,沒有打穿地下岩石層,完全抽取淺層地下水。
前幾年的改水治旱工程,省里給小口徑機井補貼2000元,大口徑補貼6萬元。現在改水治旱已經結束,打井幾乎靠村民自己。據徐聞縣水利局介紹,一口200米深左右的大口徑機井大約需要成本20萬元,這對農民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村民吳生說自己打不起這樣的深井,他還是打100米左右深的小口徑機井。
位於徐聞東部的木棉村,飲水、灌溉都十分困難,村民在期待著政府的打井補助。村長譚逢業說報告已經交上去了,還沒有得到答復,村民就靠灌溉田地的小口徑井來維持生活,他們希望能有兩眼大口徑的機井來滿足全村的飲水。
省地質勘察局水文工程地質大隊地質勘察和研究表明,雷州半島地下水補給量每年達75.7億立方米;可開采資源量每年49億立方米,超過全省地下水可開采資源總量的10%。其開采量目前大約每年7億立方米,僅為可開采資源量的1/7;中深層地下水水質好、不易污染、開采方便、受氣候影響小。雷州半島近岸島嶼地下深部也有較豐富的地下淡水資源。
所以黃心強並不擔心地下無水可采。他正在考慮組建一個打井公司(打大口徑機井),政府給其相應的財政補貼,讓其公司化經營,負責打井、賣水給村民,最快到下半年才能組建。
2005年縣財政治理旱情的投入是180萬元,今年預計會是300萬元。2005年徐聞縣的財政收入是1.02億元左右。
關於開采地下中深層的淡水,也有不同認識。有人擔心,如果抽水量大於補充量,中深層地下水水位還是會下降,如果持續下去,就很難說沒有害處。
「在雷州半島大量抽取地下水無異於竭澤而漁。」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總工吳兌認為。
暫時還沒有科學依據說明徐聞大量開采地下水必定會影響水循環,使乾旱更加惡化,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地下水就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這也成為相關人士有關雷州半島治旱的爭論焦點。
但是,抽取淺層地下水肯定是有害的,這已經是共識。現在徐聞縣的狀況是:抽取淺層地下水的機井佔到機井數量的99%。
火箭炮
人工增雨靠天也靠錢
2006年3月中下旬,據衛星分析很可能有降雨的機會。
李富勝需要的是等待。早在2月28日,一場成功的人工降雨讓李富勝對自己有了信心,作為徐聞縣氣象局局長的他第一次因為降雨被「刮目相看」。就在降雨成功的第二天早上6點半,縣委副書記就打電話表示祝賀,隨後是縣委書記。
雖然降雨范圍只在包括縣城在內的5個鄉鎮,但「那一天我的手機差點被打爆了!」李富勝回憶起當天的事還是很興奮。下橋糖廠的廠長對他說:「下的是金子,不是雨」——他們廠子需要的甘蔗正在等待雨水。
「這些天很多人打電話要雨,我說這是天幫忙、人出力的事情,沒有厚的雲層、水蒸氣含量達不到一定程度,誰都沒有辦法。」
這是今年的第一場透雨,至少使一些村民把種子播種到了地里,接下來需要的是更多的雨水。
「從2003年11月19日起,到現在每個月雨量都偏少。」李富勝說。還有13萬畝水田無法插播秧苗,受旱面積58.6萬畝。
雨水在哪裡?每個人心裡都忐忑不安,包括李富勝。去年他們共人工增雨13次,打了80枚炮彈,只有2次成功。很多人譏笑「炮彈把飛機都快打下來了,雨卻沒有下來」(在徐聞縣上空,每天有400多架飛機經過),也有人笑說徐聞縣降雨的炮彈打上去,雨水降在了海南島。
人們對人工增雨的可行性有了質疑,這種質疑一直保持到今天。今年縣里給他們的人工增雨經費是2萬元,而李富勝的預計是10多萬元。
李富勝對此也有自己的解釋,去年他們接到市領導的命令是寧可浪費炮彈,也不能錯過任何一次可能的機會,在有雲的天氣,他們往天上扔了80枚炮彈。去年也是徐聞縣第一次人工降雨,20萬元的炮車和炮彈,15萬來自企業支柱,5萬元來自政府。
人工增雨條件「苛刻」,雖不能完全解決徐聞縣的乾旱,卻是雪中送炭、對緩解旱情確實有效。
希望
南渡河調水財政補貼
「因為徐聞縣的特殊情況,氣象局和水利局都是很重要的單位。」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說。就在李富勝積極准備今年第二次人工增雨的時候,水利局局長方良燕卻如履薄冰。
「如果到了今年6月份還不降雨,我這個局長就要辭職了。」方良燕很認真地說。
他這個水利局局長現在為了3件事而擔憂。
如果6月份還不下雨,縣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是最大的難題。大水橋水庫是唯一的縣城供水水庫,雖然已經停止了周圍農民抽水灌溉、修建了應急渠道、提高了水價,但是現在的儲存量僅能勉強維持4個月。
農村居民的飲水困難,像木棉村這樣嚴重缺乏飲水的有20多個村子,解決好他們的問題至少需要資金300萬-400萬元,水利局沒有,上面的資金還沒有音訊,似乎在等待雨水的補給。
如果6月不下雨,今年的農業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縣農業局長何輝思考了很久,他認為是該考慮提調南渡河河水的時候了:「這可能是解決徐聞縣乾旱的一個更好的辦法。」
他從水利部門那裡得到的信息是,南渡河調水到徐聞是近百公里的路程,大約要2級以上的提灌,初步預測資金是10多億元人民幣。
現在更多人擔心的是水引來之後的使用問題,由於提灌引起的水價上漲,會使一立方水達到幾塊錢的高價。「這樣的價格誰能用得起?」很多地方領導質問。
「可以考慮省財政補貼,讓農民的水價降下來,我們省有這個補貼的能力。」何輝說,「還可以考慮太陽能提灌,據說中大已經研究成功了用太陽能提灌。」
南渡河的水白白流向海里,這讓何輝深表遺憾。他還聽說河裡的水位從來都沒有降
Ⅲ 黃心強的人物履歷
1975.11-1979.09海康縣紀家公社上郎大隊支部委員兼團支部書記
1979.09-1981.07海康師范學校讀書任班長、校團委副書記
1981.07-1982.09海康縣第三中學任教
1982.09-1986.07海康縣黨史辦科員
1986.07-1986.11共青團湛江市委組織部科員
1986.11-1987.12共青團湛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1987.12-1988.06共青團湛江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經濟開發部部長
1988.06-1990.12共青團湛江市委辦公室主任
1990.12-1996.03共青團湛江市委副書記、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其間:1992.09-1994.07暨南大學成人學院財政金融班財政金融專業脫產讀書,1995.01-1998.06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班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獲經濟學碩士)
1996.03-1997.09共青團湛江市委副書記(主持全面工作)
1997.09-1999.04掛任廉江市委副書記
1999.04-2000.12廉江市委副書記
2000.12-2001.03徐聞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代縣長,2001.02任縣人民政府黨組書記
2001.03-2002.07徐聞縣委副書記、縣長、縣政府黨組書記
2002.07-2002.11徐聞縣委書記、縣長、縣政府黨組書記
2002.11-2006.11徐聞縣委書記,2003.03當選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03.09-2004.01參加中央黨校進修班學習)
2006.11-2011.11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長,2006.12當選九屆市委委員,2007.02任市政府黨組成員(其間:2009.06-2009.08 參加廣東省領導幹部經濟管理研修班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
2011.11-2012.01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部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12.01-2014.04 茂名市委常委,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部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2012.07兼任市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2014.04-2015.01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
2015.01-2015.08 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市政協黨組書記
2015.08—茂名市委常委,市政協黨組書記。
Ⅳ 茂名市委領導里有叫陳瑞進
現在茂名的領導班子名錄如下!沒有陳瑞進的名字!
市委
書記 許光
副書記 李紅軍
廖鋒
常委 肖葉
何成華
黃心強
劉小濤
李玉楷
余夕志
陳小鋒
向 欣
陳友清
市人大
主任 許光
副主任 何成華
吳傑斌
梁昌燦
鄧永明
馬學友
潘 華
市政府
市長 李紅軍
副市長 黃心強
吳剛強
梁羅躍
陳 克
崔 爽
楊潤貴
市政協
主席 黃心強
副主席 林日娣
崔錫明
章寧
陳超然
黃輝
梁育雄
羅 明
市紀委
書記 肖葉
副書記 李志傑
黃寶強
常委 李亞奎
麥俊苗
張海蓮
蘇 平
吳玲河
Ⅳ 中國的最南端在哪
立地暗沙
為中國南海南沙群島區域的一座暗沙,是實際上的中國領土的最南端
(非位於其東北約15海里的曾母暗沙)
立地暗沙在曾母暗沙西南約15海里,八仙暗沙西南約12海里。
所以是最南端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立地暗沙屬於海南省三沙市管轄。
Ⅵ 中國最南端的縣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
2006年4月1日上午,記者跟隨國家人事部人才人事研究信息中心主任宋慶蘭先生、於若木營養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華人傑出雜志社副社長魏柔女士以及中國傳媒聯合出版社社長、中國招商引資雜志社社長彭汝雄先生來到了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在中共徐聞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心強及其夫人、縣委辦副主任林健的陪同下,我們先後參觀考察了徐聞縣博物館、貴生書院、南山北港火車輪渡碼頭、徐聞教師村、登雲塔、海安鎮廣安村等地方,通過這次實地考察和調研,徐聞縣的悠久歷史、豐富資源,以及農村建設、城市規劃、經濟發展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聞概況
徐聞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商賈雲集。全縣土地總面積1779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2005年完成GDP40.04億元。
近幾年來,徐聞經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投資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為客商投資置業和觀光旅遊的好地方。徐聞在發展工業、農業、運輸和旅遊等行業方面有許多良好的條件,主要有自然、地緣、人和三大優勢。一是自然優勢。徐聞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氣候十分宜人,土地非常肥沃。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物產資源。徐聞盛產熱帶亞熱帶作物,有菠蘿、香蕉、芒果、木瓜、火龍果、良姜、蠶桑、茶葉等名優珍稀產品,「愚公樓」牌菠蘿和「勇士」牌綠茶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熱帶作物名優基地」。另外,徐聞還是廣東省重要海產品基地,盛產對蝦、珍珠、鮑魚、黃花魚等名貴海產品,礦藏主要有鈦砂礦、石英礦、褐鐵礦、硅藻土礦等。 二是地緣優勢。徐聞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三面環海,距離湛江市150多公里,距離海口市只有18海里,是大陸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聞交通四通八達,207國道和粵海鐵路貫穿南北,南部有中國最大的汽車輪渡港口(海安港)和亞洲第二大火車輪渡碼頭(粵海鐵路輪渡碼頭)。海安港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各國航線最短的港口,是對越小額貿易試點口岸。海安新港(荔枝灣)碼頭也即將興建,2006年廣湛高速公路即將動工。徐聞的自然、地緣優勢主要體現在擁有七個「中國之最」:中國大陸最南端;中國大陸架淺海域面積最大珊瑚礁群,面積達30多萬畝;中國最大菠蘿生產基地,面積達25萬畝;中國南珠最大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4噸;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中國最大汽車輪渡港口(海安港);中國最大火車輪渡碼頭。 三是人和優勢。目前,徐聞縣政通人和,充滿生機和活力,投資軟環境越來越好。省市領導對徐聞經濟社會的發展極為關心,多次到徐聞來指導工作,並在徐聞召開多場現場會,這是十分罕見的。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團結實干,人心思上、人心思發展已成為徐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徐聞社會治安環境良好,近年來連續被廣東省和湛江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縣政府向投資商做出承諾:由於治安問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政府負責協調賠償。
黃心強(中山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1959年1月出生,廣東省雷州市人;2000年12月到徐聞工作,先後擔任中共徐聞縣委副書記、徐聞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縣長;2002年7月以後擔任中共徐聞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他跟我們談到,徐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生態環境優越,全縣綠化覆蓋率達30%,道路綠化率98%,是中國生態試點縣。 2003年來,徐聞進一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大力建設工業區,工業區規劃面積4030畝,第一期1600畝已經進行「三通一平」。凡是進入徐聞工業區的項目,都可享受到「零」地價和「零」收費的優惠政策。縣政府還專門成立新項目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為客商提供最優服務,並通過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客商投資置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5年簽定工業項目23個,合同金額18億元。先後有海浪食品、農墾橡膠、通達菠蘿、冠亞果菜、偉業木板、宇城塑膠和新昶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7%。 現在,徐聞正深入實施「興工、強農、活商、構城、旺旅、促民營」六項措施,縣城實施「一年小變化、三年中變化、六年大變化」環境工程,農村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Ⅶ 茂名市政府領導班子分別是誰
現茂名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如下:
市長:
梁毅民
常務副市長:郭元強
副市長:林日娣
李觀來
黃心強
陳海
Ⅷ 湛江二十中
最近這幾天,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一下關於湛江市目前的普通高中發展情況,包括各所高中基本的情況。總體上來說,湛江市普遍高中發展的情況都不錯,特別有些面上中學從過去死沉之中走出來。我這篇文章主要從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發展情況,從一個回顧視角作為一個基點來分析未來5年發展。
2006年,湛江市共有104355名考生,比去年增加2505人,普通高中計劃招收54000人,比全年增加了4000多個名額。相對考生而言,上普通高中基本上不怎麼激烈了,反而是招生的學校之間競爭激烈了。至今為止,湛江市有14所省一級高中,分別是湛江一中、湛江市二中、市四中、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市二十中、湛師附中、吳川一中、吳川二中、廉江中學、廉江二中、遂溪一中、雷州一中、徐聞中學、坡頭區一中。其中沒有評上省一級高中湛江市實驗中學的教學質量,高考成績以及生源都比很多省一級高中都要好。另外,寸金書院、市七中、市五中、市六中、遂溪二中等學校的綜合實力也不錯。
2002年,湛江一中大幅度擴招,同時市二中和湛師附中也面向全市招生。2002年,原始總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450人左右,湛江一中錄取了248人、市二中錄取了104人、湛師附中錄取了4人、遂溪一中32人、吳川一中39人、廉江中學10人、而雷州一中和徐聞中學連一個總分700分以上的考生都沒有招到。當年,新生入學成績平均分湛江一中666分,市二中665分,僅低於湛江一中1分。廉江中學633分、吳川一中630分、遂溪一中622分、湛師附中615分、雷州一中613分、徐聞中學579分。(資料來自湛江市招生考試中心對2005年高考應屆生高一入學成績統計分析表)。2005年高考,湛江一中以總分平均分618分名列湛江市第一。2005年高考總分800分以上的學校,湛江一中18人、吳川一中3人、廉江中學2人、湛江市實驗中學1人、湛江市二中1人。總分700分以上的學校,湛江一中217人,吳川一中94人、廉江中學70人、遂溪一中57人,關於市二中情況不清楚,但是湛江市區總分700分以上總數是315人,其中湛江一中佔了217人,而剩下人數全部給市二中也就是108人。2005年湛江市中考總分800分以上的學校,湛江一中最多,第二廉江中學,第三吳川一中。
從以上的資料分析,由於幾所直屬中學的擴招,造成雷州一中、徐聞中學生源質量直線下降,也給幾所中學發展面臨不少新的挑戰。盡管徐聞中學在02年沒有招到一個進入湛江市前450名的考生,但是在2005年高考之中取得12人取得總分700分以上,也實在是不容易。
從1995年到2005年,這10年時間里,有不少普通高中進步,也有不少普通高中退步。其中走下坡路的高中有雷州一中、廉江中學、原麻章中學等學校,在1993年、1994年這兩年高考,麻章中學升學率也曾經達到70%左右、然後就走下坡路。雷州一中也曾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有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但是從2000年開始就走向低谷,至今未能走出。盡管廉江中學這幾年以來也在退步,但是最近兩年卻有點好轉。湛江一中在2003年走向低谷之後,在04年開始恢復,05年高考卻得非常好的成績,其中進入湛江市前100名的考生達到66人。湛江市被錄入北大,清華,浙大,復旦等九所名校共有31人,其中湛江一中就有27人。而學科競賽方面,湛江一中保持非常好的勢頭。湛江市二中在2001年高考之中走向低谷,總分800分以上只有一個人,但是能夠02年高考之中就取得非常好的成績,總分800分以上5人,不過在05年卻重蹈覆轍。湛師附中由於從2002年開始面向全市招生,所以生源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再加上這幾年的高考成績都不斷在進步,所以也是看好的一所高中。吳川一中、遂溪一中由於有比較好的傳統,所以在以後發展的道路上還是不錯的。
要談到未來5年各所高中發展情況,湛江一中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樂觀,估計到2011年,該校在各個方面會提升到新的階梯,這個與學校本身管理制度有關,同時也與湛江市未來5年經濟好轉的大環境有關。總體來說,湛江一中的綜合實力基本上可以進入廣東省10強,不過比起華師附中和省實驗中學還是有一定距離,但是基本上可以廣州執信中學、廣雅中學基本上打成平手。說到生源方面,湛江一中去年生源總體還算非常不錯,估計06年會更加好些。如果沒有政策干預的話,我想這樣勢頭會繼續保持下去的。在02年的時候,市二中高一新生入學平均分僅低於湛江一中1分,但是從05年錄取分數線來看,估計會比湛江一中差很多了。按照目前的條件約束下,湛江市二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矛盾主要體現在擴招、新校區等幾個方面,而這幾個因素都會影響到生源的問題。如果在06年、07年這兩年高考之中,市二中成績不佳的話,那麼以後發展的道路是比較艱難。說到湛江一中也並非不存在問題,例如內部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但是由於湛江一中有著比較好的管理制度,就是出現很大的人事變動,也不會影響學校的發展。不過,我在這里有個問題,想不明白,當時02年湛江市二中是617人入學,到05年高考的時候卻只有511人?100多人跑到哪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於學校的升學率基本上是表示懷疑的。說到這兩所學校,湛江一中在管理方面相對松點,而湛江市二中就嚴格好,當然松也松的好處,嚴格也有嚴格的好處,那麼考生可以根據自己愛好進行選擇。不過有些學校嚴格到不準到外面吃飯,而同時飯堂的菜卻是在壟斷經營。
吳川一中的綜合實力比遂溪一中強,但是和市二中不分上下。不過最近這幾年,吳川一中總分800分以上人數或者總分700分以上人數經常超過市二中,例如05年,吳川一中總分800分以上的3人,而市二中只有1人,但是上重點線率,吳川一中輸給市二中。在每年高考中,吳川市前100名考生之中,來自吳川一中的考生達到95%以上。吳川一中能夠發展這么多,其中有主要原因,吳川一中能夠錄取吳川地區一流學生,就是湛江一中和市二中也只能錄取到二流學生。說起遂溪一中,由於每年都可以截留一些高分生源,所以每年高考成績都不會差到那裡,但是由於這幾年,市二中,湛師附中也在遂溪招生,因此面臨挑戰還是有的。其實在遂溪地區,湛師附中根本無法和遂溪一中競爭的,不過在未來5年裡,湛師附中綜合實力有可能超過遂溪一中。
廉江中學按照現在發展的情況,感覺有點是在走下坡路,例如2005年報考人數達到2000多人,但是上重點線人數只有300人左右。盡管基數是比較大點,但是比例太低了,另外最近這幾年,廉江中學的生源都不怎麼好。廉江地區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是基本上向外流的,同時廉江中學也要面臨廉江二中的競爭。2002年高考,廉江市有一位考生總分800分以上,但是卻落在安鋪中學。盡管廉江二中上重點線率上輸給廉江中學,但是在上本科線率上,兩個學校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的。在未來5年之中,廉江二中綜合實力不會超越廉江中學,但是差距會縮小很多,甚至對廉江中學構成嚴重威脅。
說到雷州地區,雷州一中走向下坡路已經是一個事實,這個原因不是陳頂三造成的,也不是王朝興,而現任校長鄭保書也很難改變現狀的。這個是一個大環境的原因,不是某個人可以改變的,不過王朝興當任雷州一中校長的時候也做了一些積極的改革,估計會對雷州一中有一定幫助作用吧。2001年,雷州師范學校改為湛江市實驗中學,面向全市招生,但是事實多數生源來自雷州以及徐聞,所以對雷州一中構成嚴重挑戰。從2003年起,湛江市實驗中學錄取分數線也比雷州一中高。在2005年,高考之中,湛江市實驗中學有一位考生總分800分以上。在雷州市前10名考生中,雷州一中的情況比市實驗中學好些。06年,湛江市實驗中學招20個班,雷州一中原計劃招40個班,但是後來只是招26個班。由於湛江市實驗中學最近幾年利用非常好的時機到全國招牌比較好的老師,所以師資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估計在未來5年裡,湛江市實驗中學都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學校實力會大大增強。從外部性來看,2004年,湛江市委決定增選麻章區委書記李昌梧為湛江市常委,並且調到雷州當任雷州市委書記,也說明湛江市委、市政府對雷州的重視。只要雷州的環境好轉,那麼市實驗中學就比較有利招到其他地方的優秀考生。
徐聞中學一直處於低谷,但是04年、05年的發展似乎讓人看到希望。2004年高考,徐聞中學有一名考生總分800分以上,而在01年只有1人總分700分以上,並且這個考生還不是徐聞中學的應屆生。但是最近兩年情況改觀很多了,例如在05年高考,徐聞中學總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12人。同時也這幾年,徐聞縣政府對於徐聞中學也是特別重視的。例如縣委書記黃心強、副縣長麥曉明、教育局局長黃發親自掛點徐聞中學檢查、指導備考工作。有一次徐聞中學的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麥曉明副縣長對此十分擔憂。他親自前來學校了解情況,分析情況,給師生鼓氣。(資料來源徐聞中學2005年教學工作會議材料之二《校長篇》)。徐聞中學初中部的教學質量也保存比較好的勢頭,湛江一中提前錄取2006年高中一年級試驗班新生61人,其中徐聞縣8人,均為徐聞中學初中部,同時該校考生薛關懷同學在這次考試成績名列全市第一。相對雷州一中來說,徐聞中學基本上在徐聞縣是處於壟斷地位,而雷州一中高中部面臨湛江市實驗中學競爭,初中部要面臨雷城中學的競爭。在以後發展的道路上,徐聞中學也要面臨一個博弈問題,徐聞縣農民收入提高是否有利徐聞中學招到更好的學生。問題是這樣的,居民收入提高之後,對於子女教育重視,增加這方面投資,這個徐聞中學來說也是有好處,但是也因為大家有錢了,也有可能導致生源流失到外面更加嚴重。從師資方面來看,徐聞中學能夠招聘比較優秀教師畢竟還是有一定難度,另外瓊海大橋的建設也更能對徐聞中學發展是新的機遇,但是這個卻是未知數的。
再來分析市區的學校,已經對湛江一中和市二中做過分析了,所以在這里不再提了。說起市四中,一直以來發展的情況都不錯。在1998年之前,霞山教育局局長李海一直兼任市四中校長,同時他也是霞山區政協副主席。正因為這個淵源,市四中發展中的外部性都是很不錯的。在綜合實力方面,在霞山區輸給市二中,但是比市二十一中(原港一中)好一些。2006年,湛江市四中招收22個班,其中首次有200名在坡頭、麻章、東海招。市四中在這三地考生心目中嚮往度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東海島、麻章區太平鎮、湖光鎮的考生更加瘋狂。聽說在2005年中考,太平中學至少有一名學生考上湛師附中而放棄入學機會到市四中就讀,事實可能是幾名,但是為了慎重,只能這樣表達。東海島考生對於市四中狂熱的因素可能很多,是否和前任校長是東海島人這個淵源的關系,不過東海島政界人士子女也有些就讀市四中,這其中包括東海島前任教育局局長的子女等。由於06年市四中可以在坡頭、麻章、東海、這三地招生,所以生源會以前好很多。
市二十一中,也就是原港一中。市二十一中綜合實力在霞山區排名第三,由於該校招到不少麻章、東海島的生源,所以學校發展得也不錯。市二十一中校長盧惠玲在當任副校長的期間也是一直管教學工作的,而她這個人工作能力也是非常不錯。不過學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個別老師觀念陳舊等。
市二十中一直發展都不錯,在05年的時候被評為省一級學校,05年湛江市高考狀元也來自該校初中部。「創辦於1991年8月的湛江市二十中在艱苦中克服重重困難,在較低的基礎上發展自己,以其勤奮扎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和高質量的教學、嚴謹的管理、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走在教育的前列,成績年年攀升,年年被評為霞山區中考先進單位,八屆學生高考,學校就有七年被評為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辦學只用八年時間就成為市一級學校,在此基礎上僅用五年時間,就躍升為省一級學校。」(湛江日報2005年9月13日)市二十中在2005年高考中,總分700分以上的有5人。
這幾年之中,市六中、市十中發展比以前進步,但是一直沒有什麼起色。市五中由於得到市政府的支持,所以發展得比較好。市七中在過去的歷史也是很輝煌的,例如1999年高考,張澤林的物理成績829分,排名全省第一,數學819分,排名全市第二。但是最近這幾年已經走下坡路,再加上得不到政策的不利,所以發展起來真的很難。
最近,這幾年,湛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發展的情況比較好,前景還是看好的。學校最近幾年,本科上線率在50%左右,總分700分以上的人數也不少,同時考上重點中學人數也比以前增加很多了。在師資方面,該校的師資力量還是相當不錯的。
坡頭區一中創建1985年,2005年被評為省一級學校。最近這幾年,招生規模保持在20個班左右。2005年高考,有3到5人總分700分以上,由於資料來由不少相當准確,為了慎重,只能這樣表達。本科升學率在40%左右,有四人單科成績進入湛江市前10名,其中歷史、語文、政治單科平均分名列湛江市第四。由於06年起,市四中也在坡頭區招生,所以坡頭區一中也面臨從未有的挑戰。坡頭區另外一所普通高中就是南油三中,在2004年南油三中參加高考的學生共347人,上本科線94人,本科上線率為27%;專科上線200人,本科和專科共計上線294人,高考綜合上線率為85%,比去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但本科上線率比去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不過在2000年高考中,南油三中曾經有考生總分800分以上。
麻章區一中創建1999年,但是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學校規模是大起來,但是沒有做強。盡管05年高考,麻章區一中上線也達有90%以上,但是上重點線和本科線人數不多,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2002年,湛江市農墾實驗中學落在麻章區,並且在當年招生。2002年,麻章區一中錄取分數線是540分,但是由於合並進來的麻章中學錄取分數線是480多分,所以麻章鎮考生進去麻章區一中基本都是480多分就可以了,而湛江農墾實驗中學錄取分數線500分。03年,麻章區一中錄取分數線520分、湛江農墾實驗中學540分。從去年高考來看,湛江農墾實驗中學高考成績不如麻章區一中,估計今年不會超過麻章區一中,但是從長期來說,湛江農墾實驗中學有可能超過麻章區一中。在這幾年之中,麻章區一中高考還是取得一定成績,這比起過去的麻章中學來說,進步是非常大的,這個也和麻章區一中副校長梁保國在教學工作抓得比較好有關。可以說,麻章區一中能夠取得的高考成績,很大程度是副校長梁保國努力的結果。不過麻章區一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利益集團之爭、權力背後的博弈等問題,而對於這些問題的分析,我只能含蓄一點,如果實在看不明白的話,但是也不能說太裸露。從外部性,對於麻章區一中發展是相當不利的。第一是06年,市四中在麻章區招生,估計會把麻章區中考成績80到150名的考生基本上招走,另外市四中也在東海島招生,所以麻章區一中能夠在東海島招到優秀學生難度也會增加。第二是,麻章區有一部分成績相對不錯的學生會選擇湛江農墾實驗中學或者湖光中學。第三是,繼續還有學生跑到外面就讀高中。綜合這幾個方面,麻章區一中在招生方面還是存在不少困難,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看梁保國副校長的能力。
說起民辦教育,寸金書院做得很不錯。2001年:高考上線率86%。2002年:高考上線率75% 2003年: 297人參加高考,上線率73%2004年:286人參加高考,上線率88%。2005年:374人參加高考,上線率73%。其中林國強同學以政治單科844分、劉思思同學高考中以數學單科843分。
到2011年左右,我覺得湛江市各所普通高中的綜合實力排名有可能是這樣,但是不一定準確,並且僅僅代表個人看法。綜合實力排名前五名的中學是湛江一中、吳川一中、市二中、市實驗中學、遂溪一中,排在第六到第十名是湛江師范附屬中學、廉江中學、市四中、雷州一中、徐聞中學。排在十一名到二十名是市二十一中、寸金書院、湛江農墾實驗中學、廉江二中、市二中、坡頭區一中、南油三中、吳川二中、遂溪二中、春輝學校。同時麻章區一中、市六中、市十中、市七中、市五中、雷州二中、安鋪中學、廉江三中大慨在排二十到三十名之間。
徐聞一中曾經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有不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但是今日的發展卻讓人失望。幾十年的風雨,歷史在變遷,教育的改革也給我們一些反思。總體來說,湛江市民辦高中數量不多,發展情況不理想,這也有很多因素。估計到2011年,湛江市普通高中招生會突破7萬人,之後就保持著比較穩定數量。我建議一些高中,不要盲目擴招,特別為了擴招而負債的學校,必須慎重這個問題。
好了,對湛江市普通高中未來5年發展的分析就到此。最後,我給教育主管部門一些建議,必須尊重學校之間的競爭,盡量少點干預,就是干預也需要一個原則,否則這套規則就會亂。
2006-6-23
Ⅸ 中國最南端在哪裡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
2006年4月1日上午,記者跟隨國家人事部人才人事研究信息中心主任宋慶蘭先生、於若木營養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華人傑出雜志社副社長魏柔女士以及中國傳媒聯合出版社社長、中國招商引資雜志社社長彭汝雄先生來到了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徐聞縣,在中共徐聞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心強及其夫人、縣委辦副主任林健的陪同下,我們先後參觀考察了徐聞縣博物館、貴生書院、南山北港火車輪渡碼頭、徐聞教師村、登雲塔、海安鎮廣安村等地方,通過這次實地考察和調研,徐聞縣的悠久歷史、豐富資源,以及農村建設、城市規劃、經濟發展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徐聞概況
徐聞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商賈雲集。全縣土地總面積1779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2005年完成GDP40.04億元。
近幾年來,徐聞經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投資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為客商投資置業和觀光旅遊的好地方。徐聞在發展工業、農業、運輸和旅遊等行業方面有許多良好的條件,主要有自然、地緣、人和三大優勢。一是自然優勢。徐聞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氣候十分宜人,土地非常肥沃。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獨特的物產資源。徐聞盛產熱帶亞熱帶作物,有菠蘿、香蕉、芒果、木瓜、火龍果、良姜、蠶桑、茶葉等名優珍稀產品,「愚公樓」牌菠蘿和「勇士」牌綠茶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熱帶作物名優基地」。另外,徐聞還是廣東省重要海產品基地,盛產對蝦、珍珠、鮑魚、黃花魚等名貴海產品,礦藏主要有鈦砂礦、石英礦、褐鐵礦、硅藻土礦等。 二是地緣優勢。徐聞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三面環海,距離湛江市150多公里,距離海口市只有18海里,是大陸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徐聞交通四通八達,207國道和粵海鐵路貫穿南北,南部有中國最大的汽車輪渡港口(海安港)和亞洲第二大火車輪渡碼頭(粵海鐵路輪渡碼頭)。海安港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各國航線最短的港口,是對越小額貿易試點口岸。海安新港(荔枝灣)碼頭也即將興建,2006年廣湛高速公路即將動工。徐聞的自然、地緣優勢主要體現在擁有七個「中國之最」:中國大陸最南端;中國大陸架淺海域面積最大珊瑚礁群,面積達30多萬畝;中國最大菠蘿生產基地,面積達25萬畝;中國南珠最大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4噸;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中國最大汽車輪渡港口(海安港);中國最大火車輪渡碼頭。 三是人和優勢。目前,徐聞縣政通人和,充滿生機和活力,投資軟環境越來越好。省市領導對徐聞經濟社會的發展極為關心,多次到徐聞來指導工作,並在徐聞召開多場現場會,這是十分罕見的。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團結實干,人心思上、人心思發展已成為徐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徐聞社會治安環境良好,近年來連續被廣東省和湛江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縣政府向投資商做出承諾:由於治安問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政府負責協調賠償。
黃心強(中山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1959年1月出生,廣東省雷州市人;2000年12月到徐聞工作,先後擔任中共徐聞縣委副書記、徐聞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縣長;2002年7月以後擔任中共徐聞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他跟我們談到,徐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生態環境優越,全縣綠化覆蓋率達30%,道路綠化率98%,是中國生態試點縣。 2003年來,徐聞進一步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大力建設工業區,工業區規劃面積4030畝,第一期1600畝已經進行「三通一平」。凡是進入徐聞工業區的項目,都可享受到「零」地價和「零」收費的優惠政策。縣政府還專門成立新項目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為客商提供最優服務,並通過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客商投資置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2005年簽定工業項目23個,合同金額18億元。先後有海浪食品、農墾橡膠、通達菠蘿、冠亞果菜、偉業木板、宇城塑膠和新昶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6.12億元,比上年增長23.7%。 現在,徐聞正深入實施「興工、強農、活商、構城、旺旅、促民營」六項措施,縣城實施「一年小變化、三年中變化、六年大變化」環境工程,農村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曾母暗沙,(James Shoal)是一座位於南中國海的島礁,為南沙群島的一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即台灣地區)各自所宣稱的國土范圍里緯度最低即最南邊界,而汶萊也主張其主權。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
1935年,中華民國公布名稱為曾姆灘。
1947年和1983年,中華民國公布名稱為曾母暗沙。
1983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編隊前往南沙巡邏,並於22日8時19分在曾母暗沙拋錨,宣示中國主權。
曾母暗沙,位於南沙群島南端(北緯3°58',東經112°17'),它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在澄平礁西南約52海里。根據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船1985—1986年調查最淺處水深為17.5米,形如紡錘,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為水下珊瑚礁,面積2.12平方公里。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陸架上。在地質構造區劃上,位於曾母拗陷帶。曾母暗沙的主體是丘狀珊瑚暗礁,也可稱為礁丘。
曾母暗沙礁丘由礁核和礁翼兩部分組成。礁核是暗礁的主體,通過陸翼向陸架海床過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圖上,可見陸核范圍長達1100米,礁頂較窄,礁翼較寬。南部被夷平均礁體間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處地被生物碎屑覆蓋。在近東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寬闊,它是礁體短軸的剖面,礁體東坡顯得很陡。
礁丘表面崎嶇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為主體的造礁生物組成,還有很多附礁生物。據水下電視觀察,25m以淺,活珊瑚生長較好,濱珊瑚、蜂房珊瑚、厚叢珊瑚和薔薇珊瑚等較普遍,尤以中華薔薇珊、成為礁丘上部表面的優勢種。據1985年和1986年的兩次實地考察,鑒定出21屬34種。此外礁棲生物也較豐富。然而在25米以深的礁體表面,活珊瑚很少,礁石屹立,一些附礁生物稀疏地生長在礁石上。在礁石之間的凹坑內,堆積著鈣質生物碎屑,其中軟體動物殼屑較多,次為苔蘚蟲和有孔蟲,有少量鈣藻,棘皮類和八射珊瑚骨針,未見陸源碎屑。但在曾母暗沙礁丘外圍陸架沉積物中都有陸源碎屑成分。
曾母暗沙礁體只是附近陸架上的礁丘群中較大的礁體。在該礁體的南方與海里處有一個面積0.31平方公里、最淺點為23.5米的珊瑚暗礁(八仙暗沙礁丘);在它的西南14海里處也存在另一個珊瑚暗礁(立地暗沙礁丘)。這些礁丘與外圍陸架沉積物有明顯界線。
中國從北極村漠河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南北跨緯度50度左右。當北國進入千里冰封的隆冬季節的時候,南國的海島仍然是一片盛夏的景象。這樣的緯度位置,使溫帶、亞熱帶、熱帶的各種農作物都能在我國生長發育,也使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為我國發展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曾母暗沙,距廣東大陸有1900公里,約相當於廣州到北京的距離。那裡因為鄰近赤道,長年都是夏季,屬典型的赤道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