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軾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什麼意思
此句出處:
臨江仙——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以形象語言表達了人生如寄、人人都只不過是天地間的過客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為朋友解憂,希望他以曠達的胸懷來對待自己仕途上的坎坷遭遇:既然人人都是匆匆來往於人間的過客,哪又何必去計較仕途升沉、東西南北呢?
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艱難,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行人。表現了人人都只不過是天地間的過客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來安慰自己的友人貶官後的苦悶心情,也以此來排遣自己的郁悶。
⑵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願初相遇,不負有心人.什麼意思
這句話意思是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但願初次相遇到那個有情人,不會辜負有心人!
前兩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臨江仙·送錢穆父》,全詞原文如下: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白話文釋義:自從我們在京城分別一晃又三年,遠涉天涯你奔走輾轉在人間。相逢一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象秋天的竹竿。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沖著酒杯太凄婉。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擴展閱讀
《臨江仙·送錢穆父》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
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度,並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鬱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後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
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⑶ 詩詞賞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什麼意思
這兩句出自蘇軾的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如下
一別
都門
三
改火
,
天涯
踏盡
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
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
孤帆
連夜發,送行
淡月
微雲。
尊前
不用
翠眉
顰。人生如
逆旅
,
我亦是行人
。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
原文譯作:距離都門暢飲已3年了,走過
塵世
的很多地方。相見歡笑還很溫暖。你我也都保持著高尚的
品格
。
在這
微明
的
月色
淡淡的雲的夜你又要乘
孤舟
遠去,
心中
不免惆悵。但在這
酒樽
之前不用皺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大意是說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
旅程
,你我都是那
匆匆過客
,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⑷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⑸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下一句是什麼
這兩句出自蘇軾的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如下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
原文譯作:距離都門暢飲已3年了,走過塵世的很多地方。相見歡笑還很溫暖。你我也都保持著高尚的品格。
在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雲的夜你又要乘孤舟遠去,心中不免惆悵。但在這酒樽之前不用皺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大意是說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沒有下一句了,你說的這些就已經是最後一句了
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對應詩詞
此兩句出自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這首詞是朋友之間的離別詞。逆旅指客店,旅居,常用以喻人生苦短。
此兩句的概要是說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
全文如下:
臨江仙——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對應詩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意為: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
原詩:
《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釋義:
京城一別我們已是三年未見,你總是遠涉天涯輾轉在人世間。相逢歡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始終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悵你連夜就要揚帆出發,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著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
(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擴展閱讀:
這首詞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今屬浙江)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間)途經杭州的老友錢勰(穆父)而作。當時蘇軾也將要離開杭州。所以以此詞贈行。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於物之外(釋義:,大概就是在於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釋義: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
以一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
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釋義:相逢歡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釋義:不要端著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度的集中體現。
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後,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