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擴展閱讀
股票賣點看哪個指標 2025-07-11 03:22:23
榮成實業股票行情 2025-07-11 03:08:04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發布時間: 2021-06-07 13:53:27

1.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是什麼意思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意思是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出處: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譯文:政治寬厚,人民就淳厚;政治嚴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災禍,福祿倚靠著;得到福祿,災禍潛伏著。誰知道最終結果?

(1)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擴展閱讀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寓意: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在生活中,人們應該將「禍」「福」對立統一起來,有了「禍」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福」,有了「福」要想到與之對立的「禍」,並且要從「禍」中看到「福」的希望,從「福」中看到「禍」的存在,這樣才能較好地處理「禍」「福」矛盾。

2.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是什麼意思出自何處

意思是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自——戰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

(2)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3.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出自哪裡

【出處】《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第二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注音】fú xī huò suǒ fú, huò xī fú suǒ yī

【釋義】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註解】兮:文言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倚:依靠;伏:隱藏。

(3)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擴展閱讀

近義詞: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注音】sài wēng shī mǎ , yān zhī fēi fú

【釋義】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即好事和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法語】à quelque chose malheur est bon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故事

4.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什麼意思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摘自《新華詞典》 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時給我的感覺是禍福都不是由人定的,人世間是變化無常的,好的事情也會變壞,有的時候壞的事情也會出現好的方面。給人一種很無奈的感覺。人世間的事情真的就不能由我們做主嗎?我們是不是要整天提心吊膽的,出現讓人高興的事,臉上有微笑可心裡還是要悸悸的?——難後我就覺得這句話太嚴重了,於是像很多很有名的話一樣被我否定了,因為我不相信它,我為什麼要相信這樣危言聳聽的話呢。僅僅它是出自老子或幼子之口嗎?我不相信權威。我常常懷疑現製成規,我一向以自己的眼光看這個世界。所以我沒有必要相信它。 但我現在已經相信了它。 因為任何事情的出現都只可能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幾率。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一件事情發生了,它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無限接近不好的好事情和無限接近好的壞事情就是我們說的不好不壞的事情。這種事情也是屬於好的或不要的一類的。可見事情的確是想老子說的那樣禍福可以互相轉化,因為是非好即是壞的,非福即是禍的,只有兩種可能,天平必將偏向某一邊,處於平衡狀態的不要不壞的幾率是很小的。於是我相信了老子的這句話。 難後我又想,當我們去做某件事時,結果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幾率。所以說,成功與失敗對於我們是平等的,我們做了某事失敗了,只是正好落在了那一半的失敗的區域。也許有些事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會有成功的一天,因為成功對於我們來說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於是一些所謂的奇跡就出現了。 世界有無數種可能,但就具體的某件事來說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好,一種是壞;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處在逆境中和不得志中的人們應該可以相信,成功對於你們來說和那些成功者來說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沒有誰是上帝的寵兒,或者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寵兒,因為他給了我們每個人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這種可能就會實現。成功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幸運。失敗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說也是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的。我們都是平等的,只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來制定目標。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姜太公流傳下來的道家經典《陰符經》裡面說「恩生於害」這句話,舉例來說,像父親打兒子,兒子挨打很痛,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這就是「恩生於害」。領導人對部下亦是如此。這句話的意義很深。中國鄉下人有句老話,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幫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難中救濟一下,他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永不滿足。往往對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結果反對自己的,正是那些得過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領導的人,對這點特別要注意。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 這種人並不一定是存心害對他有恩的人,像拿破崙在兩個人的心目中,被認為他不配當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個是他的一個老朋友,因為太親近,相處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會做出一些有害的事來。這都是恩與害,往往互為因果的關系,所以「恩生於害」這句話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來自生克的法則,生人者也克人,恩與害,兩個對立相存,沒有絕對的一方。

5.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什麼意思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自:老子·戰國《老子》

近義詞:禍福相生、安危相易

(5)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擴展閱讀:

禍福相生

釋義:指禍害與幸福是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

出處:莊子·戰國《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譯文:安危互相交換,禍福互相生。

安危相易

釋義: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出處:莊子·戰國《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實之可紀,精微之可志也。」

譯文:安危互相交換,禍福互相生,緩解相摩,聚散而成。這種現象的可記錄,精緻的可以標志。

6.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是什麼意思出自何處

意思是禍是造成福 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 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 禍,禍也能變成福。

  1. 出自《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