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跡
擴展閱讀
當股票價格上漲看漲期權 2025-07-11 01:21:58
基金為什麼st股票不能買 2025-07-11 01:03:40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跡

發布時間: 2021-06-07 14:15:40

⑴ 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1、蔡倫

《後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2、魯班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畫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的名字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3、孫臏

皮匠和鞋匠以孫臏為祖師。他是戰國時的軍事家,在齊國任軍師。相傳齊國士兵本來都穿草鞋、木鞋,行軍作戰極為不便,孫臏下令改穿皮製及布制的鞋。

因此,他被製革、製鞋行業奉為祖師。

4、黃帝

縫紉業以傳說中的黃帝為祖師。

上古時,人們不會縫制衣服,而將樹葉、獸皮串在一起披在身上禦寒。相傳黃帝在位期間,中國有許多重要發明,其中之一是衣裳。這樣一來,黃帝便成了縫紉鋪的開山祖師。

5、蒙恬

制筆匠以蒙恬為祖師。他是秦朝的大將,曾主持監修萬里長城,相傳毛筆是他發明的。其實在他之前,中國已使用毛筆。

6、李春

趙州橋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它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沖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⑵ 求幾個體現工匠精神或精益求精的名人事例 簡潔點 謝謝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1、心細如發,探手輕柔,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 「執拗」返工。

2、心有精誠,手有精藝,顧秋亮僅憑一雙手捏捻搓摸,便可精準感知細如發絲的鋼板厚度。

3、蒙眼插線,穿插自如,李剛方寸之間也能插接百條線路,成就領跑世界的「中國製造」。

4、高鳳林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特級技師。他心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

5、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他能在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

6、中國高飛集團高級鈑金工王偉,在肉眼難辨的誤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線,托舉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

(2)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跡擴展閱讀

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循環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最終,通過高標准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⑶ 工匠精神的案例有哪些

有以下例子:

張毅:一輩子只干一件事

琉璃工房創意總監與執行長

一個人只要願意一輩子就做一件事,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人生。

在一個所謂日本工藝振興協會所辦的展覽會里,800多位工藝家的作品集中呈現,陶瓷、漆器、編織、金工、蒔繪、景泰藍、玻璃„„我驚訝的不是工藝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藝家的工作年資,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長期沉浸在一項工作里的滋味,想必美好。

再回頭看看那位漆器家的作品,突然開始覺得自卑。因為,他做的,只是一個盤子。 我們生活里有沒有人為了一隻盤子而每天去創作?為什麼沒有?因為一隻盤子不能讓人當藝術家?

聽漆器家說:做漆器的人,因為經常用手去拋磨漆器,因此都沒有指紋。要指紋做什麼?他們的作品就是人類文明的指紋。想到這里,我覺得那一件件圓潤的漆器作品背後,充滿讓人悸動的靈魂。而當那樣一件黑亮的漆器盤子,盛裝著三隻黃色的橘子,是人間罕見的美好印象。

⑷ 大國工匠20個人物的100字介紹

中華技能大獎得主,福建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工匠感言——知識改變命運李萬君(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工匠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要我們有一顆追求高標准,只要踏實,從基礎干起,工作就能幹好,就一定會走得更好更遠。許啟金(國網安徽電力宿州供電公司運檢部帶電作業班班長。我將繼續帶領我的團隊搞好技術集成創新,為「中國創造」加油,為大國崛起貢獻力量。鄧建軍(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全國勞動模範,鍛煉和激發了我發明創造的靈感和熱情,中國發明協會會員)工匠感言——我從學徒工、一般工人到技師、高級技師、高品質的匠心,有一種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精神,繼續做好技術攻關、傳技育徒工作,我要通過各種努力和實踐。人生不一定要名牌大學畢業,但一定要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不學習就很難找到自己期待的崗位,更難以實現職業生涯的發展,把自己的技能復制到更多的工友身上,帶領出在關鍵製造環節能夠挑大樑、擔大任的工匠級操作工人群體。李斌(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知識型職工標兵)工匠感言——做工人就要有一顆匠心,學習成就未來,技能成就人生,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山東省首席技師、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了我,是國家的快速發展給了我成長成才的機會和創新奉獻的力量,始終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充滿感情、充滿忠誠,是堅守,全國勞動模範,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工匠感言——創新不僅要注重高端的,也要注意基礎的,我從解決手頭工作中的難題出發搞創新,使創新精神在基層落地實踐。我堅信。它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都可以具有的一種優秀品質,能主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產業的興衰。馮鴻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我將珍惜榮譽、腳踏實地。代旭升(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東辛採油廠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範、技能大師,從來沒有離開過採油一線,是艱苦的一線工作生活,百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工匠感言——工匠精神,是在中華文明傳承過程中歷經千年而不朽的民族精粹,它的內涵早已超越了製造手藝提升與傳承,實質指向的是一種對於產品不斷追求精益求精的製造信仰,再創新業績,中華技能大獎得主,被譽為「高鐵焊接大師」和「工人院士」)工匠感言——我是一名焊接工人,參與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焊接技術從追趕者到同行者、超越者的全過程。作為大國工匠

⑸ 我國歷史工匠精神的傑出人物

傑出人物有:

1.魯班,又稱公輸盤,木匠祖師爺,也是「百工聖祖」。對傑出工匠的嘉獎,名為「魯班獎」。

3.明朝的宋應星,沒能考中進士,卻撰寫出《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宋應星本人也被後人視為科學家。

4.三國時期的「名巧」馬鈞雖不善言辭,卻心靈手巧,擅長解決實際的技術難題。

拓展資料: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相信隨著國家產業戰略和教育戰略的調整,人們的求學觀念、就業觀念以及單位的用人觀念都會隨之轉變,「工匠精神」將成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還會有更多的「士」脫穎而出。

⑹ 工匠精神典型事例有哪些

1、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王樹軍,攻克的進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柵尺氣密保護設計缺陷,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中國工匠勇於挑戰進口設備的經典案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工匠精神支撐「中國製造」

⑺ 中國有哪些展現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跡

中國工匠精神代表「首席技師」鄔明華 曾同時給7家公司當設備顧問太倉市高技能突出人才、蘇州市高技能重點人才、蘇州市企業首席技師……鄔明華獲得的榮譽很多;把一套「洋垃圾」還原成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攻克一個技術難題獲獎一套房,也曾憑著突出的技術,同時給7家公司當過設備顧問……鄔明華的故事也有很多。而鄔明華說,他只是因為工作比較認真,也愛鑽研,才有了這身技術。讓「洋垃圾」重獲新生1979年,鄔明華高中畢業,進了當時的二棉廠當一名工人,那時候高中生很受重視,他被廠里送到了上海的國棉十四廠學習機修技術。鄔明華說,當時的國營大廠對技工的培養很嚴格,一年學習,給他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除了有扎實的基礎,鄔明華還特別愛鑽研,工作認真又執著。一般的年輕機修工,一旦機器修不好,馬上就找老師傅,而只要不影響生產,鄔明華通常都會先自己反復鑽研。很多機修工,修完了設備就不再管了,而鄔明華過一陣會再去問問操作工,設備運作怎麼樣,和修理前有沒有區別,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從來不嫌麻煩,並且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幾年後,鄔明華就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幹。1987年,二棉廠花了很大力氣從英國引進了一台機器,當時全國也就3台,鄔明華被派到深圳去接收,結果大吃一驚,原來是3台英國企業淘汰的設備,不僅沒圖紙,「簡直已經散了架,好多零件都掉在機箱里,根本不知道安裝位置。」廠里把機器的修理任務交給了鄔明華,過硬的技術加上一個月的苦幹,他硬是把機器修好了,「雖然是人家淘汰的設備,但在當時,確實是國內先進的。」把換電機變成換電刷鄔明華在二棉廠另一個「傳奇」故事是獲獎一套房。上世紀90年代末,上海的三槍集團特別有名,很多棉紡廠都想成為它的供應商,但三槍的技術要求特別高,哪家公司織出的布能達到要求,才能獲得訂單。鄔明華又開始攻關,最後用兩個月時間,把一個工藝的精度從國標的8絲調到了3絲,二棉廠終於成了三槍供應商,因為貢獻重大,廠里獎了他一套110多平方米的房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二棉廠也成了歷史。但憑借自己過硬的技術,鄔明華為不少企業解決了難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現在的鄔明華是維艾普新材料的設備主管,但他依然愛鑽研,比如公司原來的制袋設備頻繁出現斷袋現象,鄔明華通過研究,給這兩套設備加裝了一個裝置,就解決了問題。今年,公司的生產特別忙。有一次,一台美國產的裁床發生了故障,廠方派人檢查過後,表示要換兩台電機。這樣的裁床公司只有3台,一台停產意味著全廠產量要減三分之一,而換電機不僅要花3萬多元,而且要等電機到貨、等對方技師上門,會影響訂單交付。雖然以前沒有修過這種電機,但鄔明華的執著鑽研勁又上來了,他決定先自己修理,拆開機器仔細研究分析後,他找到了故障原因,最後只換了電機中的電刷就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