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蘇聯領導人
擴展閱讀
榮成實業股票行情 2025-07-11 03:08:04
股票以什麼價格賣空 2025-07-11 03:06:38
股票賬戶如何看總盈虧 2025-07-11 03:06:35

蘇聯領導人

發布時間: 2021-06-08 20:48:03

❶ 蘇聯歷任的領導人都有誰

蘇聯共產黨領導人 (按時間排序)
1.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
列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委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
2.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共十九大結束前),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蘇共十九大結束後)
格里高利·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蘇共中央書記)
3.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4.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5.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6.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7.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國家元首 (按時間排序)
1. 列甫·波里索維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1917年11月21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3. 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弗拉基米爾斯基 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4. 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 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為蘇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什維爾尼克 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6. 克萊門特·葉夫羅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8.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9. 尼古拉·維克托羅維奇·波德戈爾內 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4.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維奇·葛羅米柯 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7.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為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為蘇聯總統)

政府首腦(按時間排序)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3日(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1930年12月19日(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1941年5月6日(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員會會議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為部長會議主席)
格里高利·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 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長會議主席)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 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部長會議主席)
瓦連京·謝爾蓋耶維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蘇聯總理)

有點亂,見諒,但願對您有用。

❷ 前蘇聯有哪幾位領導人啊

應該有8位。
弗拉基米爾

❸ 美蘇冷戰時期蘇聯領導人是誰

冷戰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斗爭。因此在此期間的蘇聯領導人都包括在內:
1、斯大林
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2.赫魯曉夫
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主謀清除了貝利亞集團。1953年9月3日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1958 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64年10月14日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中央全會「鑒於赫魯曉夫犯有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錯誤「,解除其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次日又解除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
3、勃列日涅夫
1964年,赫魯曉夫被以不流血政變方式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在解除了謝列平等人的威脅之後,跟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一起建立了「三駕馬車」的集體領導體制。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期(停滯時代),蘇聯民眾稱之為「暨列寧之後的又一次集體領導」
1982年11月10日,在多年痼疾之後死於心臟病,享年76歲。
4、安德羅波夫
1982年11月10日,長期統治蘇聯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繼任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安德羅波夫入主克里姆林宮後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工作,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調整,為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福利事業方面取得的進展作出了貢獻。在整頓勞動紀律與反腐肅貪,試水改革經濟體制與完善經濟機制的試驗方面都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部分措施也得到了蘇聯群眾的大力支持。因此安德羅波夫也被認為是蘇聯歷史上最有作為的最高領導人之一,如果他執掌蘇聯的時間更長久一些,蘇聯的發展軌跡可能會轉變。然而他在69歲時卻因慢性腎病於1984年2月9日病逝,在位時間僅一年零三個月。隨著他的與世長辭,蘇聯的「安氏改革之路」也宣告結束。
5、契爾年科
安德羅波夫去世後,接替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是73歲的契爾年科。當時從契爾年科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威望來看,顯然具有過渡性質。他執政僅13個月,雖然未能改善蘇聯國內外面臨的困境,但保持了蘇聯政局的穩定,做了一些具體工作。
6、戈爾巴喬夫
1985年3月10日,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病逝。3月11日,在葛羅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爾巴喬夫於蘇共中央非常全會上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國防會議主席。
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受挫,國家福利減少,經濟在1987年首次出現負增長(1945年之後)。主要原因為他的改革志向遠大,但是卻是今天改革農業,明天改革工業,改革全面鋪開,浪費大筆資金,使得蘇聯失去與美國最後一搏的機會。進展緩慢的情況下轉向政治改革,在國內實行經濟重建和開放性政策。
1991年8月19日,正在烏克蘭南部海濱小城福羅斯度假的戈爾巴喬夫遭到軟禁。同一天,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布命令,宣布戈爾巴喬夫因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總統職務。8月21日,戈爾巴喬夫發表聲明,強調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勢,並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與全國的聯系,繼續履行總統職務。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
之後葉利欽為總統,蘇聯解散

❹ 蘇聯一共有幾位領導人

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捏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

❺ 蘇聯歷屆領導人分別是誰

蘇聯歷屆領導人分別是:列寧、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斯大林、馬林科夫、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

❻ 蘇聯解體後的歷屆領導人有哪些

蘇聯至俄羅斯的歷屆領導人分別是列寧(1917年12-1922年4月)、斯大林(1922年4月-1953年3月)、馬林科夫(1953年3月-1955年2月)、赫魯曉夫(1953年9月-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982-11月)、安德羅波夫(1982年11月-1984年2月)、契爾年科(1984年2月-1985年5月)、戈爾巴喬夫(1985年5月-1991年12月)、葉利欽(1991年12月-2000年1月)、普京(2000年1月-至今)

❼ 蘇聯領導人排名

蘇聯領導人排名:
葉蓮娜·斯塔索娃
亞科夫·斯維爾德洛夫
葉蓮娜·斯塔索娃
尼古拉·克列斯廷斯基
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❽ 蘇聯歷代領導人生平簡介及其主要功過

第一任,弗拉基米爾·伊里奇· 列寧,他與1917年 10月6日 - 1922年 4月3日擔任 聯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是第一個建立了有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任,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 斯大林 ,他與1922年 4月3日 - 1953年 3月5日 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使蘇聯在短期內從農業國家變成工業強國,並領導人民戰勝了法西斯國家。
第三任: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他與 1953年 9月7日 - 1964年 10月14日 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他全面批判了斯大林,他讓中蘇關系經歷了蜜月期和破裂。
第四任,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他與 1964年 10月14日 - 1982年 11月10日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讓中蘇關系從破裂走向了全面對抗,並在社會主義國家大搞大國沙文主義。
第五任,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 安德羅波夫他與 1982年 11月12日 - 1984年 2月9日 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第六任,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 他與1984年 2月13日 - 1985年 3月10日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第七任,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 戈爾巴喬夫 他與1985年 3月11日 - 1991年 12月25日 擔任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親手將一個紅色帝國埋葬,在國內的各個領域進行改革,最終導致將蘇聯解體。

❾ 蘇聯的列位領導人,按順序

一、領導人列表

1、列寧,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

3、赫魯曉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5、安德羅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6、契爾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7、戈爾巴喬夫(蘇聯時期最後一位領導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二、領導人資料

1、列寧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

是蘇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

2、斯大林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註:斯大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

蘇聯政治家,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列寧逝世後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任期間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飢荒和哈薩克大飢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

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縱容李森科主義,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反對派領導人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1930-1953年間根據由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等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判極刑(槍決)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享年74歲。

3、赫魯曉夫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蘇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以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等重要職務。

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1918年加入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指揮斯大林格勒攻防戰及基輔保衛戰。1953年9月3日當選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他於1956年主持召開蘇共二十大,從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後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是文藝獲得解凍。同時,赫魯曉夫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經濟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報告」震動了社會主義陣營,引發東歐的一系列騷亂。20世紀60年代,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系惡化,撤銷了對中國的援助計劃。

在冷戰中,赫魯曉夫領導蘇聯與美國和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曾多次訪問美國。1962年,他策劃的古巴導彈危機一度使蘇聯和美國站在核戰爭的邊緣,但最終危機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當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從此被迫淡出政壇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烏克蘭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被授予元帥軍銜。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歷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 對社會主義國家,他推行有限主權論,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

執政後期,經濟改革趨於保守,大搞個人崇拜,蘇聯經濟陷於停滯。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臟病卒於莫斯科,終年76歲,安葬在列寧墓後。

5、安德羅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蘇聯政治家,長期擔任蘇聯黨、政領導職務。

1939年,安德羅波夫加入蘇聯共產黨。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任職。二戰蘇芬繼續戰爭初期,安德羅波夫參加了卡累利阿游擊隊。

1956年任蘇聯駐匈牙利大使時主導匈牙利事件的解決。從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羅波夫一直擔任中央委員,1967年起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3年4月升為正式委員。

1976年獲蘇聯大將軍銜。1967年至1982年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於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任職後推行漸進式改革,兩年之後,於1984年逝世,享年71歲,由契爾年科接任總書記職務。

6、契爾年科

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蘇聯政治家,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工人運動的出色組織者。

1984年2月13日,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逝世後,接任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就任總書記後已經體弱多病,此後不久健康更加惡化,無法正常履行職務,任總書記13個月後即去世。由戈爾巴喬夫接任總書記職務。

7、爾巴喬夫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俄羅斯人,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普利里沃利諾耶村,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總統。

195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80年10月,升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推動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列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

❿ 求斯大林以後的所有蘇聯領導人。

問的是斯大林以後的所有蘇聯領導人。應當包括這個時期蘇共最高領導人、蘇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斯大林之後的蘇聯領導人

蘇共最高領導人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53年9月3日-1964年10月14日在職。1958-1964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在職。蘇共中央第一書記(1966年4月8日改稱總書記)。1960年-1964年以及1977年-1982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在職。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在職。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在職。蘇共中央總書記,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為蘇聯總統。

國家元首
克萊門特·葉夫羅莫維奇·伏羅希洛夫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尼古拉·維克托羅維奇·波德戈爾內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瓦西里·
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康斯坦丁·烏斯蒂諾維奇·契爾年科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庫茲涅佐夫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安德列·安德列耶維奇·葛羅米柯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為蘇聯總統。

政府首腦
格里高利·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1953年3月5日—1955年2月8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1955年2月8日—1958年3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 赫魯曉夫1958年3月27日—1964年10月15日 部長會議主席阿列克謝·
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1964年10月15日—1980年10月23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1980年10月23日—1985年9月27日 部長會議主席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雷日科夫1985年9月27日—1991年1月14日 部長會議主席
瓦連京·謝爾蓋耶維奇·帕夫洛夫1991年1月14日—1991年8月24日 總理。

關於蘇共最高領導人。1922年4月3日,斯大林成為首任總書記。1948年以後,馬林科夫確定為承繼斯大林的接班人,需要一個組織的命令。1952年10月,斯大林隨後離開中央書記處的工作,1953年3月5日逝世,馬林科夫成為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一職懸空。斯大林逝世後,馬林科夫擔任部長會議主席。3月14日,馬林科夫辭去中央書記職務,由赫魯曉夫等五人組成書記處。中央委員會進行重組,由於馬林科夫權力根基淺,黨的最高領導人一直處於被架空的狀態,馬林科夫在任僅半年就被赫魯曉夫發動政變下台,成為蘇共歷史上第一位被政變下台的領導人。
關於赫魯曉夫上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資料有「9月3日」、「9月7日」、「9月13日」等不同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