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道德經的作者
擴展閱讀
什麼東西看股票 2025-07-11 01:40:11
寧波鋼構股票行情 2025-07-11 01:36:32
光線傳媒股吧 2025-07-11 01:33:37

道德經的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6-13 19:43:09

Ⅰ 道德經作者

話說〈史記〉為司馬遷所著,他治學是比較嚴謹的,然而後來歷屆修訂之人,考證理解不實或望文生義,以為有誤,曲加篡改,有些地方,已失去原貌。今天看到的〈史記〉中,講到老子時「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守室藏之史」;而唐朝時〈史記〉中,「老子者,名耳,字伯陽,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而晉朝以前的〈史記〉中,「老子者,名耳,字伯陽,陳國苦縣賴鄉曲仁里人也」。 其實為:老子,姓老,名耳,字伯陽,陳國苦縣賴鄉曲仁里人也,子,是爵位名。老子看天象,預知周朝氣數已盡,也得到高人的指點,以前的周禮,所謂的仁義道德,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了,於是辭官隱居於天水伯陽鄉,尹喜也假裝有病辭官和他一起探討時局,尹喜也好多搞不的問題問老子,老子作了解答,這樣尹喜就把談話的內容記下來,就寫成了《道德經》,也就是老子所述,尹喜所著。老子也不想自己的子女為官,把他們的姓,改成李姓,可能是中國第一李姓,天水隴西李。唐朝李世民為天水人,為了提高自己的身價,攀龍附鳳,套親乎到他的源流下,其實不然也。
老子隱居,周朝到處找他,卻找不他的人,因為藏史之官,以前是世襲制,後來就把他的遠房族侄陳國苦縣賴鄉曲仁里一個叫老聃的給替補上了史官。

Ⅱ 道德經是誰寫的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摘自網路

Ⅲ 道德經是誰寫的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竹簡《文子》稱《上經》、《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漢景帝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Ⅳ 道德經作者是誰

老子
《道德經》,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李聃)著,《呂覺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公元前571年農歷2月15日誕生,誕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於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現址河南鹿邑太清宮鎮。著書《道德經》上下篇五千餘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長壽,大概活了一百六十餘歲,或說二百餘歲。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長孔子20餘歲。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數次求教天道問老子,言老子「猶龍」。
老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經過專家大量考證及考古發掘,終於證實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於現在河南鹿邑縣老子故里。具體姓名史料中也頗為不全。

Ⅳ 《道德經》的作者

大愛無疆pZ傰 :你好。
《道德經》的作者:【老子】。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人稱為老子。

老子是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被尊為道祖。

Ⅵ 《道德經》的作者是誰

《道德經》,又台《道德真經之》、《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泰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Ⅶ 《道德經》的作者是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Ⅷ 道德經的作者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流傳的各種版本之間差別或大或小。該書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相傳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也是世界上除《聖經》以外被翻譯最多的經典。
其一,它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了如何讓人們的個人修身達到少私寡慾、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讓人們的處世達到以柔克剛、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讓君主的治國達到為無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等境界,以至於如何用兵、如何讓天地萬物各展本性、並行不悖、即長且久等等境界。
其二,它主要闡述了天地的本源「道」,「道」是最高層次,既是內存也是超越。以「無」為本,以「有」為用,有無一體而衍生、主宰天地萬物運行,「道者,虛極之妙用」。個人修身要虛無致靜,才能「無」,進而可以無所不能、天人合一,治理國家要絕聖棄智、無為而治,對百姓實行「虛其心,實其腹」等政策而取得天下大治。

Ⅸ 《道德經》真正的作者是誰

touxing10134 :你好。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李姓,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故後人稱之為老子。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
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被尊為道祖。
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註:相傳老子生下來時,白頭發、白眉毛,所以稱【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