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倪潤峰
擴展閱讀
黨員能買基金和股票嗎 2025-07-21 09:24:13

倪潤峰

發布時間: 2021-06-19 13:07:31

❶ 從案例中倪潤峰和長虹一直以來慣用的價格戰屬於哪一種競爭戰略

「以成本為中心」的競爭戰略

❷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來的

西漢董仲舒提出來的。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

(2)倪潤峰擴展閱讀: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

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系,三綱立足於關系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分。



❸ 倪潤峰的發展趨勢分析

在與中國經濟時報的電話聯系中,長虹綿陽總部有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進入3月以來,長虹商貿中心一樓會議室「輪班倒」,國際著名跨國公司巨頭先後頻頻現身綿陽,公司董事會成員也多次飛往世界各地……
「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的確都很忙,不僅高層領導,生產一線的許多員工也是三個單元輪班倒地工作,不這樣不行啊!」倪潤峰在電郵中慨嘆。
「我們的老師在退步。」他說,「今年以來,市場不斷在變,特別是加入WTO後,各種變化更加凸顯。從世界經濟格局來看,全球加工業開始大量向中國轉移,根據中國的人口結構和在世界經濟環境所處的位置,有專家預測,全球加工業向中國轉移停留的時間不是10年20年,會更長些。」
按照這個思路,長虹的立足點該在哪裡?倪潤峰迴答說:「長虹立足加工業,並在應用技術上快速創新,去年初開始,我們立足全球經營,國際市場逐漸打開。」
「這其實不是我們在努力,而是我們的老師在退步,因為他們的成本太高……」
「現在美國很多連鎖店都看好中國產品,他們已經意識到如果沒有銷售中國產品的權利,自己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業內人士預測,加入WTO後,中國的加工業將佔到全球總額的50%,估計還會更多。加上IC、半導體和一些原材料隨之向中國的轉移,中國市場將是無可估量的。這是當前的發展趨勢。這是天時……」
造就「世界級企業」
長虹有五大理由
倪潤峰在電郵中提出了造就世界級企業的戰略目標。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虹慎重提出了打造世界級企業的戰略構想。打造世界級企業,長虹有充分的理由。
「第一,公司現有凈資產130億,作為上市公司,可以繼續從股市上融資,資金不是問題;
「第二,12年的中國彩電大王,有他極為豐富的內涵。2011年,我考察美國,所到之處,別人都知道中國彩電大王,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第三,我們的企業規模、技術水平、市場營銷都基本具備了世界級企業的雛形;
「第四,巨大的市場空間是我們打造世界級企業的動力。目前,全球彩電年銷量在1.2億台左右,中國市場這兩年雖有些減少,但也有2500萬左右。加之彩電的技術在快速發展,CRT、純平、數字、前投、背投、LCD、LCD-TV、LCD投影、PDP等,機會太多太多,這塊領域極其廣泛;
「第五,形勢的逼迫。如果長虹不迅速果斷出擊,仍按照現有的模式運轉,估計好的光景不會太長。我們應該明確:中國雖然是全球家電的主要加工國,但不一定必須是長虹。國外許多獨資公司已紛紛開始運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打造自己在中國的全球加工基地,但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搶在他們的前面。」
先以速成「世界級彩電大王」
來拉動其他領域全面升級
倪潤峰提出,造就世界級企業必須先以速成「世界級彩電大王」來拉動其他領域全面升級。
「長虹要打造世界級企業,得先打造世界級彩電大王,以此來拉動其他領域的全面升級。要打造世界級彩電大王,必須實現1800萬左右的年產銷量。」
「長虹的出口業務繼續擴大,來自美國、歐洲、澳洲等地的定單源源不斷;國內市場超出想像的好。今年的銷售市場,我們最有優勢的是背投,從近幾個月的市場統計資料來看,中國的背投彩電市場格局已發生巨變,大連東芝、上海索尼、山東松下、蘇州飛利浦、沈陽LG等本土化的洋品牌市場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而長虹精顯背投則長驅直入,以高達1321.4%的驚人增長率迅速上升,達到18.5%的市場佔有率,而整個國內品牌只佔19.8%,市場份額已緊逼東芝、索尼。有業界人士評價說:長虹的率先搶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趕第一時間用技術的優勢在中國市場上「注冊」長虹背投的影響力,接下來將是用質量品牌的優勢迅速放大自己的市場容量。有人預測,今年中國背投市場銷售將在70-80萬台之間,我們要爭取拿下50%的市場份額,為明年進一步佔領市場奠定牢固的基礎……」

❹ 倪潤峰的人物生平

倪潤峰,山東省榮成市崖頭街道辦事處水門口村人。 曾任長虹電視機廠廠長、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四川省人民政府顧問。
1990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1991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1993年度四川十大英才稱號。1994年獲第五屆全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6年1月被評為』95中國商界十大風雲人物。1998年6月獲第三屆日經亞洲大獎。1998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佳工業企業經營者」稱號,同年世界統計大會授予他「經營管理大師」稱號。曾獲全國軍轉民「十佳優秀企業家」,「四川省優秀企業家」稱號和「亞洲企業家成就獎」。
他所領導的企業產品、產量、利稅連續5年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第一。長虹公司是全國首批、全省首家一級企業,被譽為「中國的松下」。
1999年,倪潤峰榮獲中國財富風雲榜第14名。
倪潤峰曾獲得第三屆日經亞洲大獎經濟界獎,是亞洲獲此獎的第一人。

❺ 倪潤峰為什麼放棄軍品

供需矛盾

❻ 關於倪潤峰的資料或經歷

倪潤峰(1944—)前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山東榮城人,1967年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1985年5月任國營長虹機器廠廠長,1988年6月起任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0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1991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1993年度四川十大英才稱號。1994年獲第五屆全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6年1月被評為』95中國商界十大風雲人物。1998年6月獲第三屆日經亞洲大獎。1998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十佳工業企業經營者」稱號,同年世界統計大會授予他「經營管理大師」稱號。曾獲全國軍轉民「十佳優秀企業家」,「四川省優秀企業家」稱號和「亞洲企業家成就獎」。

他所領導的企業產品、產量、利稅連續5年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第一。長虹公司是全國首批、全省首家一級企業,被譽為「中國的松下」。

1999年,倪潤峰榮獲中國財富風雲榜第14名。

倪潤峰曾獲得第三屆日經亞洲大獎經濟界獎,是亞洲獲此獎的第一人。

❼ 長虹現任董事長是誰倪潤峰還是趙勇兩人又是什麼關系

現在是趙勇啊,倪都退休好多年了,2人以前上下級三,倪是趙的領導

❽ CEO 啥意思啊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創新時的產物。 CEO是一個帶有褒義的尊稱,是企業掌舵人的意思。在亞洲大多數通用華文的資本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地區)的中小企業中,CEO的稱呼是「老闆」的代名詞,並非嚴謹的專指行政總裁,而被直接作為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英文簡稱使用。 嚴格來說,首席執行官是一個不恰當的稱呼,它是英語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逐字逐句的生硬翻譯,行政總裁才是CEO最恰當的翻譯。但由於「首席執行官」這個名詞在中國內地已經廣泛傳開,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這個不恰當的稱謂。 CEO與總經理,形式上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著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責。由於國外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作出總體決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說,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經理。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人們發現近來一些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成功企業,正在競相推行CEO制度,於是產生了中國的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 編輯本段基本職責 概括地說,CEO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往往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公司或組織內部擁有最終的執行經營管理決策的權力。在較小的企業中首席執行官可能同時又是董事會主席和總裁,但在大企業中這些職務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擔任的,避免一個人在企業中扮演過大的角色、擁有過多的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與公司的擁有人(即股東)之間發生利益沖突。 CEO的主要職責是: 一,對公司的一切重大經營運作事項進行決策,包括對財務、經營方向、業務范圍的增減等; 二,參與董事會的決策,執行董事會的決議; 三,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 四,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五,任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六,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業務情況,提交年度報告。 CEO的其他職責還可以包括樹立、鞏固或變更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等等。 編輯本段出現歷史 CEO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企業領導人與職業經理人兩種身份的合一。 CEO制度實質上是將董事會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經理手中。CEO最早起源於美國公司結構治理,近年來,中國一些企業紛紛實行首席執行官制度,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CEO)。企業首席執行官制度的出現是對傳統公司治理結構的新挑戰。根本上來說,公司的擁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就是CEO出現的原因。 CEO往往未必擁有公司的任何股權,但其決策權力非常大,可以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作出重大決策。事實上,很多公司會用贈送股份或者贈送認股權證作為CEO報酬的一部分。因此,盡管CEO最初未必擁有股權,但很多CEO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擁有公司股權,或者他/她在自願的情況下,會用自己賺取的薪金和獎金(花紅)來購買公司的股票。 設立CEO已成為國際上通行的一種公司治理方式。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都設有這一職位。CEO在我國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一些網路公司中,在那裡,CEO往往是自封的,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很少有人去研究這一稱謂對中國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後來,CEO一職在中國許多公司尤其是傳統大公司中陸續出現,例如,海爾的張瑞敏、春蘭的陶健幸、康佳的陳偉榮、長虹的倪潤峰相繼改稱CEO。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中國公司中自稱為CEO的就已達到1.2萬人。 企業CEO制度是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把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權交給最有能力去管理公司的人,這個人就是CEO,也就是首席執行官。有時候,擔任企業CEO的,可以是董事長或副董事長,也可以是總經理。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人力資源總監(CHO,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 )、首席運營官(COO, Chief Operations Officer)、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在國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已建立並運轉成熟的基礎上出現的。19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阻滯和溝通障礙,影響了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一些企業開始對傳統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式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變革。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之一。 編輯本段制度意義 CEO體現著真真正正的擁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CEO這個職位擁有很大的權力,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並不需要凡事先請示老闆或者最高管理層。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阻滯和溝通障礙,影響了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一些企業開始對傳統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式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變革。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之一。它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原來董事會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原有經營層手中。CEO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裁,它的權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長的權力。董事會成為小董事會,其主要職能是選擇、考評和制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及其薪酬制度。CEO雖不是企業的出資人,但它對重大決策卻有拍板權。在國外,對CEO的約束主要不是董事會,而是企業中一個稱為戰略決策委員會的機構。這種戰略決策委員會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經營決策的主要權力機構。在許多國家,組成戰略決策委員會的人員大部分不是企業中的人,更不是企業的出資人,而是社會上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法學等方面專業的知名人士。所以說,是人力資本控制了企業,而不是出資人,出資人的利益僅僅表現在產權的利益回報上。 CEO的設立,體現了能者為之,以人為本和為人力資本合理定價的思想。我們通常所講的兩權分離理論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正在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現代生產正在由圍繞機器轉向圍繞知識進行。人力資本由此取得了對貨幣資本的壓倒性地位。人們不難發現,年薪制、股票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激勵舉措只不過是市場為合理定價企業家人力資本而順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家人力資本必然會找到自己的合理價位。人力資本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進入企業之後,已經引發了企業產權制度的巨大變革。人力資本除了獲得工資之外,還應該獲得產權回報。企業由出資人完全擁有的現象正在逐漸改變。CEO的出現,也標志著傳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必須分立的理論也已經有了重要修正。 面對經濟全球化及我國加入WTO,讓許多企業都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忙著策劃、調整,厲兵秣馬,以應對世界市場的挑戰。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國出現的。也應看到,我國一些企業的CEO只是稱謂上作了更改,實際上還是董事會決策下的總經理日常負責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CEO。應該說,人力資本作為資本走上前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一個企業總經理的稱謂改稱CEO,不能僅僅只是稱謂上與國際慣例的接軌,讓企業在產權制度、治理結構以及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與國際慣例接軌應為更重要。 編輯本段CEO區別 CEO與總經理,形式上二者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著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根本責任。 在國外,由於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做出總體決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說,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經理。 另一方面,在我國存在這樣一類企業,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某一個具體的企業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個人威望在企業中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他的稱謂是什麼,他始終是企業事實上的「一把手」,乾的就是CEO要乾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講,CEO與這類總經理、總裁相比,在許可權上並沒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