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孩子教育問題
擴展閱讀
大話股神下載 2025-07-09 17:29:04
股票代碼85 2025-07-09 16:56:35

孩子教育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6-25 10:47:27

『壹』 你認為現在的孩子存在哪些教育問題

我可以舉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時候,我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和我的同學拼了一年,我在北大畢業的時候,我們全班50個同學,我是全班倒數第五名,但成績並沒有阻礙我做成自己的事業。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
請家長一定要改一改判斷成功的標准。
孩子分數高是成功的標准之一,但是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必然的標准,更不能當做是惟一的標准。
否則你的孩子就會受到無數的傷害,因為任何一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
如果一個班裡有40名學生,難道除了第一名,其餘的39個孩子都是笨蛋嗎?都是失敗者嗎?絕對不是!
所以我有一種自我解嘲說法:其實當第一名也確實不容易,因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個追趕的人都沒有,往後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沒有什麼好當的。
當最後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後一看,一個追自己的人都沒有,你想這種生活多瀟灑呀!
當然這種觀點不能和孩子說,你一定要學會怎麼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
你這么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拚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么?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後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記清楚,絕對不能讓孩子吃住你,絕對不能要什麼給什麼。
比如說這個孩子愛吃麥當勞,你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誘惑,答應孩子考到10分,就帶他去吃麥當勞,然後再把孩子的分數一點一點加上去。比如說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萬不要說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罵一頓。
你要對孩子說,60分已經不錯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裡的同學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你明天要比今天進步,這個孩子的分數在潛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點,你都要鼓勵他。
當分數考得更低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誤,爸爸媽媽支持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貳』 你最關心孩子教育方面的哪些問題

1、是否有時間觀念

逐步幫助孩子確立時間觀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廁所、做作業等)之前,要讓他作好充分准備,明確需要完成的時間。一旦開始,就不允許以各種借口來拖延時間(如,來回走動)。另外,可為孩子准備一個定時的小鬧鍾,規定好時間限制,讓孩子自我監督,自己控制時間。

2、穩定的作息時間

安排孩子相對穩定的作息時間。製作一張作息時間表,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並要求孩子按照時間表去做相應的事。

在作息時間上,會有許多意外的變化,為了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兩次打破常規時間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觀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賽等。如果過分刻板地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孩子的適應性反而會大大降低。

3、生活自理能力

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用好的東西及時歸位,保持整潔。能正確處理好用餐、盥洗、能幫助家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4、自信心

自信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逐漸養成的。要為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創造條件。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長處,大膽激勵。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從日常生活中,從不起眼的小事中去尋找,並要直率地告訴孩子「某事,你做得真棒」。

5、良好的作業習慣

給孩子創設一個靜心作業的環境。准備一個學習的空間,有桌椅、台燈、小書架等等。孩子回到家後可以在這個「區域」做自己的事情。

要注意讓孩子定下心來做作業,不可以一會兒吃吃東西,一會兒看看電視,一會兒做這,一會兒做那。要養成專心做作業的習慣。創造機會,積累自信心。進行一些親子游戲,設置一些能夠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在完成任務後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讓他在心裡感知自己是行的。

『叄』 孩子的教育問題

3歲的孩子就讓她玩吧,幹嘛讓他那麼累啊,你不覺得也很累嗎

『肆』 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有哪些

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如下:

1、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應當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以身作則,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盡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視覺環境。0—6歲是孩子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當尤其重視孩子早期視力保護與健康,及時預防和控制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2、增加孩子戶外活動和鍛煉

讓孩子到戶外陽光下度過更多時間,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近視。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使其在家時每天接觸戶外自然光的時間達60分鍾以上。已患近視的孩子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

3、控制孩子電子產品使用。

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鍾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鍾,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4、減輕孩子課外學習負擔。

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5、避免孩子不良用眼行為。

引導孩子不在走路時、吃飯時、卧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應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鍾。

6、保障孩子的睡眠和營養。

保障孩子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8個小時。讓孩子多吃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營養膳食。

7、關注孩子視力健康問題

掌握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隨時關注孩子視力異常跡象,了解到孩子出現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電視時湊近屏幕、抱怨頭痛或眼睛疲勞、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的干預和近視矯治,盡量在眼科醫療機構驗光。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3、鼓勵他多運動

陪自己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自己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贊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贊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贊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自己。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自己說話時,盡量停下自己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自己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10、放棄完美主義

大人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凈,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若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伍』 孩子教育問題有哪些

作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在伴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惑:
1、習慣的養成,3-6的幼兒期,是孩子一生好習慣的養成期,這個階段,做為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如有條件,一定多花時間陪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我覺得,作為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員,最應該做到的是,放下手機和游戲機,多陪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多讀書,給孩子從小就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這樣以後的語文課程你就不用太操心了。
2、面對社會上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補習班不知道該如此選擇,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報吧,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報吧,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3、孩子不聽話這也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事,別以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放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論,對孩子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一旦有進步,就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同進要把孩子當成你的朋友,嘗試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事務決策當中來,讓孩子覺得在這個家庭當中真的很重要,包括自己的意見也很重要,比如在我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兒子的房間我就讓他參與設計,選擇傢具,布置房間,結果搬家之後他很喜歡,感覺在自己喜歡的房子裡面學習、讀書都是一件很愉悅、很開心的事情。
4、孩子愛貪玩;愛玩是孩子的本性, 只要不沉迷於電玩、游戲,只要孩子能把時間合理的規劃好,出去打打球什麼的,家長應該予以支持。
5、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這種情況下責備打罵都是沒有用的,要跟一起去分析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好好的跟孩子聊,幫助孩子去克服和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擾和難題,讓孩子逐步對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這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還會擔心孩子的成績不好嗎。
當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家長始終要保持一點,己所不予,勿施於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榜樣,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方是解決這些問題之本。

『陸』 現在孩子的教育有哪些問題

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有:
1、以分數論「英雄」重考試分數輕學習能力許多家教最明顯誤區之一,是把分數當成智力發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當成孩子學習能力強弱的尺度。分數與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數只反映智力水平一部分。分數與學習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數不發展能力所致。許多家長只要求孩子從小拿高分,確忽視思維能力培養,猶如捨本逐末,致使學習沒有後勁。許多孩子小學成績優秀,越到高年級,成績越差,就是學習能力缺乏培養的結果。

2、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現在有一些有知識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輔導過於包辦,當孩子學習稍微遇到一些困難就幫助解決,無形中讓孩子在學習上依賴父母,往往不利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指導孩子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最終放開手,不是為了背著孩子一輩子。孩子對家長輔導越依賴,學習到高階段就越吃力。家長到孩子學習應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孩子自學能力與獨立鑽研的精神。
3、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現在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視,對孩子身體健康卻關注過度,家長對心裡知識一無所知,無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對孩子的心理隱患也不知如何預防、消除。而許多科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中小學生患心理健康問題佔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發展關鍵時期一是兒童時期,二是青春期。在兒童期,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如何,對孩子的心理早期培養有重要意義。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幫孩子處理好一系列沖突,最容易使孩子發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應引起父母高度重視。

『柒』 小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家長期待過高;沒掌握教育方式;與孩子對抗;過分溺愛,過分干涉,過分嚴厲.這位媽媽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