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序 工藝 功法 各是什麼意思
[編輯本段]工序的概念一個或一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對同一個或同時對幾個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被稱為工序,它是生產過程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
工序與工作中心的關系十分密切。一般地,一道工序對應一個工作中心,當然也可以多道工序對應一個工作中心。工藝(Craft)是勞動者利用生產工具對各種原材料、半成品進行增值加工或處理,最終使之成為製成品的方法與過程。制定工藝的原則是:技術上的先進和經濟上的合理。由於不同的工廠的設備生產能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練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對於同一種產品而言,不同的工廠制定的工藝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工廠在不同的時期做的工藝也可能不同。可見,就某一產品而言,工藝並不是唯一的,而且沒有好壞之分。這種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現代工業的其他元素有較大的不同,反而類似藝術。所以,有人將工藝解釋為「做工的藝術」。
工法一詞來自日本,日本《國語大辭典》將工法釋為工藝方法和工程方法。
在中國是以工程為對象,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原理,把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經工程實踐形成的綜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補充:
工法:是指以工程為對象、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把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綜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須具有先進、適用和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環保、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點。
工法是企業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開發應用新技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企業技術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標志。
工法分為國家級(一級)、省級(二級)和企業級(三級)三個等級。企業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工法,其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有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為國家級工法;其關鍵技術達到省先進水平、有較好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為省級工法;其關鍵技術達到企業先進水平、有一定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為企業。
工法的編寫要按照企業承建工程的特點,制定工法開發與編寫的年度計劃,由項目領導層組織實施。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工法,應指定專人編寫。
B. 半導體後道工藝是什麼意思
半導體前道工序一般指引線匡架(leadframe)加工國內的企業如ASM(沖壓片)QPL(蝕刻片)
後工序一般指IC封裝,包括貼晶片,焊線,塑封,切筋,測試等工序,國內企業如ASAT,NANGTONG,江蘇長電,台灣的有ASE,OSE什麼的.
封裝就是通常所說的後工序,AMD應該是做後工序,至於和劍做什麼的沒聽說過.
國內的半導體封裝企業上海江蘇比較多大多是國外/香港/台灣公司的國內工廠.比如Freescale/TJ在天津,Unisem/CN在重慶,LINGSEN好象在江蘇那邊,LIYUAN也在那邊,AMKOR/IFMY/TI是國外比較出名半導體的封裝公司.
半導體設備分為前道和後道,前道主要是光刻、刻蝕機、清洗機、離子注入、化學機械平坦等。後道主要有打線、Bonder、FCB、BGA植球、檢查、測試等。又分為濕製程和干製程。濕製程主要是由液體參與的流程,如清洗、電鍍等。干製程則與之相反,顧名思義是沒有液體的流程。其實半導體製程大部分是干製程。國內有做得靠鋪的公司嗎:不多,但是還是有的。
http://ic.big-bit.com/news/
C. 半導體後道工藝中molding是什麼
1、半導體後道工藝中「molding」是:注塑成型,就是把一片片已經焊上晶元(DIie Bond),焊上線(Wire Bond)的框架(Leadframe)塑封起來。
D. 什麼叫軋道紋
軋道工藝,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種狀如綉針的工具撥劃出細如毫芒、宛如錦紋的鳳尾狀紋,為乾隆時期創制的新型裝飾技法。
軋道工藝,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種狀如綉針的工具撥劃出細如毫芒、宛如錦紋的鳳尾狀紋,為乾隆時期創制的新型裝飾技法。在軋道地上繪花卉圖案,具有銅胎畫琺琅的藝術效果。此種工藝頗為費工,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這種新創紋飾為「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扒花。
軋道:粉彩軋道瓷(扒花)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紋,最後配以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當代生產軋道工業陶瓷的廠家已經不多,主要原因在於軋道工藝較難並且成品率較低,景德鎮寶瓷林瓷業有限公司的軋道產品是公認的現代軋道產品中的精品之作,其工藝紋飾均達到了軋道高峰期的水平。
E. 求一本《工藝之道》電子書,謝謝
網路雲盤鏈接已上傳,請查閱,如有問題,及時聯系我,或者留下郵箱。
F. 工藝是做什麼的
工藝是做什麼的
工藝(Craft)是勞動者利用生產工具對各種原材料、半成品進行增值加工或處理,最終使之成為製成品的方法與過程.制定工藝的原則是:技術上的先進和經濟上的合理.由於不同的工廠的設備生產能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練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對於同一種產品而言,不同的工廠制定的工藝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工廠在不同的時期做的工藝也可能不同.可見,就某一產品而言,工藝並不是唯一的,而且沒有好壞之分.這種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現代工業的其他元素有較大的不同,反而類似藝術.有人將工藝解釋為「做工的藝術」.
G. 《易經·系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結合中國古代工藝,談談道和器的關系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與哲學術語無關
現有關資料普遍都將《周易·系辭上》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提出來單獨翻譯,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是中國古代哲學術語;認為法則是無形的,稱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稱為形而下。
解讀古文最忌斷章取義,這句系詞是《系詞上》最後一大段文章中的一句,並且前面有「是故」二字,一看就是與上文成因果關系,前因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後果是「聖人立象以盡意,」進一步才是「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實際這里的「形」古通「型」。是模型。是「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上」亦非上下之上,乃是「崇尚,提倡」之意;
「道」古文中亦作「導」。是「引導」之意;
「下」亦非上下之下,乃為「發表,宣告」之意;
「器」是「器重,重視」之意。(詳見注釋。)
連起來大意是說:由於一種專著不可能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全部記載下來,因此作者決定用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去闡述他所要表達的內容,所以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能受到崇尚是因為他們能起到引導作用,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能在《經》文中發表是因為對這些人或事物重視。
由此可以看出:《易經·系詞上》中的「形而上、形而下」與現代的哲學術語根本沒有半點關系。
現將這段系詞簡要翻譯如下:
【原文】子曰:「書⑴不盡⑵言⑶,言不盡意⑷。」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⑸象⑹以⑺盡⑻意,設⑼卦⑽以盡情⑾偽⑿,系辭焉以盡其言。……是故形⒀而⒁上⒂者謂⒃之⒄道⒅,形而下⒆者謂之器⒇,……。
【譯文】老師說:「某一種專著不可能將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全部記載下來,因此記載下來的也不可能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全部內容。」既然如此編纂《易經》的聖人所要表達的內容難道就不能夠完全看到了嗎?老師說:「編纂《易經》的聖人決定用值得效仿的人或事物去最大限度地闡述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創立了占測用的一套預定符號用來最大限度地體現事情的來龍去脈變化,與占測符號聯綴在一起的文辭用來最大限度地展現他的主張。……所以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能受到崇尚是因為他們能起到引導作用,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能在《經》文中發表是因為對這些人或事物重視……。
注釋:⑴「書」特指某一種專著,如占兆書、歷書等。《尚書·金縢》:「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並是吉。」
⑵「盡」統括某個范圍的全部,相當於「都」。《尚書·盤庚上》:「重我民,無盡劉。」
⑶「言」記載。《左傳·隱公元年》:「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⑷「意」《網路》意思,文字、言行等所表達的內容。《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紅樓夢》第二回:「子興道:'依你說,「成則公侯敗則賊」了?』雨村道:'正是這意。』」
⑸「立」確定;決定。《後漢書·郎顗傳》:「恭陵火災,主名未立。」
⑹「象」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易經·系詞上》:「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形:通「型」。模型。模:仿效,效法。型:楷模(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
⑺「以」連詞。表示目的關系,相當於「去」「用來」「目的在於」等。《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
⑻「盡」力求達到最大限度。《禮記·曲禮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⑼「設」創立,建立,開創。《公羊傳·桓公十一年》:「權之所設。」註:「設,施也。」
⑽「卦」占測用的一套預定符號。《說文》卦,筮也。按,所以筮也。
⑾「情」實情,情況(指事情的來龍去脈)。《史記·高祖本紀》:「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⑿「偽」通「訛」。改變;變化。《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若青蠅之偽質兮, 晉驪姬之反情。」
⒀「形」《漢語大字典》通「型」。模型。值得仿效的人或事物(模:仿效,效法。班固《漢武帝內傳》:「徹書之金簡,以身模之焉。」;型:楷模(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詩·大雅·盪》:「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漢書·王莽傳上》:「儀形虞、周之盛。」《潛夫論·德化》:「儀形文王,萬邦作孚。」
⒁「而」能,能夠。《尚書·周書·呂刑》:「獄成而孚,輸而孚。」
⒂「上」崇尚,提倡。《詩經·魏風·陟岵》:「上慎旃哉!」《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⒃「謂」通「為」。因為。《列子》:「亦不以眾人之觀易其情貌,亦不謂眾人之不觀不易其情貌。」
⒄「之」指示代詞。相當於:此,這,這個,這樣的,這種。《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⒅「道」後作「導」。引導。《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⒆「下」發表,宣告。《戰國策·齊策》:「令初下。」例:下命令;下指示。
⒇「器」重視。《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器之。」《後漢書》:「朝廷器之。」
H. 誰有工藝之道txt,有的私聊發郵,高打賞,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