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具體有哪些
1、營業外收入亦稱「營業外收益」。指與生產經營過程無直接關系,應列入當期利潤的收入。是企業財務成果的組成部分。
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並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2、營業外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等以外的各項非營業性支出。如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固定資產盤虧等。
營業外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1)營業外支出擴展閱讀:
一、「營業外支出」賬務處理
企業應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營業外支出的發生及結轉情況。該科目可按營業外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確認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原材料」等科目。
確認盤虧、非常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庫存現金」等科目。
期末,應將「營業外支出」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營業外支出」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
營業外支出反映企業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盤虧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是企業財務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二、「營業外收入」賬務處理
1、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若轉出價款高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
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3、確認的政府補助利得,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2. 營業外支出包括哪些項目
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營業外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等以外的各項非營業性支出。如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為此,要設置「營業外支出」賬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核算。
企業發生各項營業外支出時,記入這個賬戶的借方;期末結轉損益時,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營業外支出的注意事項:
1、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計入資產處置損益,不再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
2、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
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差額,貸記或借記「資產處置損益」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只有當無形資產報廢時,按其賬面價值轉作當期營業外支出。
3. 營業外支出包括哪些
營業外支出包括債務重組損失。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連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及支出等月末要結轉到本年利潤。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計提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的減值准備。固定資產盤虧。它在財產清查盤點中,因實際固定資產實有數低於固定資產賬面數而發生的固定資產凈值損失。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出售無形資產凈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
4. 營業外支出和費用的區別
營業外支出和費用(期間費用)都是會計科目中的損益類,從本質上講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利潤的減項,會導致本年利潤減少,也就是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但是,會計科目除了記錄與核算會計業務外,還有另一個功能,即按照經濟業務的內容和經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會計核算的目的除了向使用者提供信息外,更重要的是管理需要。因此,費用和營業外支出是針對不同內容的會計業務而使用的。
營業外支出,專門用於核算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管理費用是專門用於核算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科目,包括企業的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
銷售費用是專門用於核算企業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科目,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類似工資性質的費用、業務費等經營費用。
5. 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營業外支出的稅法規定:
1、各種贊助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2、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交納的罰款、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
3、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可以稅前扣除。
4、損贈支出又具體分為以下情況:
(1)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稅前扣除。
(2)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
5、國家稅法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均不得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除項目。即企業計提的八項准備金,除經稅務機關批準的計提不超過年末按《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基數0.5%的壞賬准備可在稅前扣除,其他不得在稅前扣除。
6、債權人發生的債務重組損失,符合壞賬的條件下,報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可以稅前扣除,債務人發生的債務重組損失,不得稅前扣除。
7、出售職工住房的財產損失。企業出售職工住房的收入計入住房周轉金,不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因此,發生的出售職工住房的財產損失也不得稅前扣除。
8、個人所得稅由企業代付出的,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如債權擔保等原因承擔連帶責任而履行的賠償,企業負責人的個人消費等,均屬無關的支出,一律不得扣除。
6. 什麼是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
營業外支出的主要內容
(1)固定資產盤虧。它在財產清查盤點中,因實際固定資產實有數低於固定資產賬面數而發生的固定資產凈值損失。
(2)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它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處置固定資產時所取得的價款不足以抵補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而發生的處理差額。
(3)出售無形資產凈損失。它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所得價款不足以抵補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後的差額所發生的損失。
(4)罰款支出。它指企業因違反法律或未履行經濟合同、協議而支付的賠償金、違約金、罰息、罰款支出、滯納金等以及因違法經營而發生的被沒收財物損失。
(5)捐贈支出。它是企業對外捐贈的各種財產的價值。
(6)非常損失。它指自然災害造成的各項資產凈損失,還包括由此造成的停工損失和善後清理費用。
(7)計提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的減值准備。它指企業按規定對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實質上發生減值時提取的減值准備。
(8)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它指企業按照國家規定,自辦職工子弟學校發生的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以及自辦技工學校發生的經費支出。
(9)債務重組損失。它是指按照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債務重組損失。
過失人賠償好像不在這里,以上幾條供你參考
7. 營業外支出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損益類科目,期末無余額。
要設置「營業外支出」賬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核算。企業發生各項營業外支出時,記入這個賬戶的借方;期末結轉損益時,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營業外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等以外的各項非營業性支出。如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固定資產盤虧等。
拓展資料
一、營業外收入的主要內容
(1)固定資產盤盈。它指企業在財產清查盤點中發現的賬外固定資產的估計原值減去估計折舊後的凈值。
(2)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它指處置固定資產所獲得的處置收入扣除處置費用及該項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後的余額。
(3)罰款收入。它是指對方違反國家有關行政管理法規,按照規定支付給本企業的罰款。
(4)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它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所得價款扣除其相關稅費後的差額,大於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的部分。
(5)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它主要是指因債權人單位變更登記或撤銷等而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等。
(6)教育費附加返還款。它是指自辦職工子弟學校的企業,在交納教育費附加後,教育部門返還給企業的所辦學校經費補貼費。
(7)非貨幣性交易中發生非貨幣性交易收益(與關聯方交易除外)。
擴展文件;《營業外支出會計科目會計資料大全》
8. 什麼是營業外支出包括哪些內容
營業外收入的主要內容
(1)固定資產盤盈。它指企業在財產清查盤點中發現的賬外固定資產的估計原值減去估計折舊後的凈值。
(2)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它指處置固定資產所獲得的處置收入扣除處置費用及該項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後的余額。
(3)罰款收入。它是指對方違反國家有關行政管理法規,按照規定支付給本企業的罰款,不包括銀行的罰息。
(4)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它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所得價款扣除其相關稅費後的差額,大於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的部分。
(5)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它主要是指因債權人單位變更登記或撤銷等而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等。
(6)教育費附加返還款。它是指自辦職工子弟學校的企業,在交納教育費附加後,教育部門返還給企業的所辦學校經費補貼費。
(7)非貨幣性交易中發生非貨幣性交易收益(與關聯方交易除外)。
營業外支出的主要內容
(1)固定資產盤虧。它在財產清查盤點中,因實際固定資產實有數低於固定資產賬面數而發生的固定資產凈值損失。
(2)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它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處置固定資產時所取得的價款不足以抵補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該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而發生的處理差額。
(3)出售無形資產凈損失。它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所得價款不足以抵補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後的差額所發生的損失。
(4)罰款支出。它指企業因違反法律或未履行經濟合同、協議而支付的賠償金、違約金、罰息、罰款支出、滯納金等以及因違法經營而發生的被沒收財物損失。
(5)捐贈支出。它是企業對外捐贈的各種財產的價值。
(6)非常損失。它指自然災害造成的各項資產凈損失如地震等,還包括由此造成的停工損失和善後清理費用。
(7)計提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的減值准備。它指企業按規定對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實質上發生減值時提取的減值准備。
(8)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它指企業按照國家規定,自辦職工子弟學校發生的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以及自辦技工學校發生的經費支出。
(9)債務重組損失。它是指按照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債務重組損失。
(10)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連同 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及支出等月末要結轉到本年利潤。